-
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灾难化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深入了解混合痔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受及体验,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缓解疼痛症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2021年2—3月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例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应用Colaizzi的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感受和体验可归纳为5个主题:疼痛恐惧、对疼痛的持续负面思考、感知无法应对疼痛、情感期待、期待中医护理技术。结论:混合痔术后患者在疼痛体验方面存在诸多负担和需求,医护人员须建立完善的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管理体系,针对患者疼痛灾难化体验,纠正其对疼痛管理的认知水平,满足患者缓解疼痛的需求,建立有效的情感和家庭支持系统,提高其疼痛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术后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护士使用急诊严重指数分类工具的准确性和自我感知能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医院分诊护士使用急诊严重度指数(ESI)急诊患者分类工具的分诊准确性、评分者间的可靠性和主观信心。方法:选取EDs 69名分诊护士为30个标准ESI教学案例场景中的每一个案例进行ESI评分,测量ESI评分的准确性和评分者间可靠性及护士应用ESI算法的主观信心。结果:59.6%的案例情景评分正确,评分者间的可靠性为0.78,大多数(78%)对自己应用ESI的能力充满信心。结论:护士对30种标准的书面案例情景进行ESI评分分配的准确性较低,尽管护士对其应用ESI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评分间可靠性和较高的护士信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职业感知的低年资护士同理心训练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职业感知的同理心训练对低年资护士临床沟通能力、职业获益感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于2018年3—9月,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招募河南省肿瘤医院自我效能低下的67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5组,每组12~15名,分别进行5周共5次面对面的以职业感知为主要内容的同理心训练。采用护士临床沟通能力量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于训练前和训练后评价干预效果。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训练过程中3名护士退出,最终64名护士完成训练。训练后,64名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总均分为(3.75±0.66)分,职业获益感总均分为(4.65±0.40)分,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均分为(2.53±0.20)分,均高于训练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058、7.911、25.979; P<0.01)。 结论:基于职业感知的同理心训练能够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提升其职业获益感水平和自我效能,该干预方案或可进一步在护士人群中得到拓展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空白期"复发恐惧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深入了解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空白期"复发恐惧体验。方法:基于自我调节常识模型制订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7—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复查的15例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空白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是复发恐惧的触发因素、对房颤复发的感知、负性情绪困扰和应对房颤复发的能力不足。结论:针对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空白期"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针对患者术后疾病管理、生活适应等多方面需求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减少房颤患者术后"空白期"的复发恐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症状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冠心病心脾两虚患者进行访谈,以期为医护人员全面掌握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的症状提供依据,并对患者进行科学性的症状管理,促进患者心脏康复。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8例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从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症状感知、症状评估、症状反应3方面分析。症状感知(perception)包括3个主题:躯体症状感知(神疲乏力;冠心病相关症状包括胸闷心慌,气促气短,心悸健忘,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头身困重,腰膝酸软,耳鸣,畏寒肢冷;疼痛,胸痛;以及夜尿频繁)、心理症状感知(紧张焦虑抑郁,情绪遗留现象)、社会适应改变。症状评估(evaluation):包括2个主题:分为主观、客观两方面。客观原因(包括疾病因素,工作性质、生活环境、突发生活事件等)。主观原因(包括性格因素、电子产品使用、睡眠认知)。症状反应(response):包括3个主题:身体与行为(身体与用药行为、身体与饮食行为、身体与运动、身体与中医护理技术);心理与行为;社会文化与行为。结果: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在症状体验方面有多种表现及诸多影响因素,但多数患者担心西药的不良反应,不愿意采取西药治疗失眠,在中药汤剂的服用上存在难坚持性,愿意尝试中医中药以及中医护理技术等方式促进睡眠。结论:医护人员可以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方案,并对冠心病心脾两虚患者症状进行有效的干预,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双心健康,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微信打卡督导的自我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干预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打卡督导的自我管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运动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溧水区人民医院老年MHD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锻炼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基于微信打卡督导的自我管理。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运动自我效能、运动益处和障碍感知、运动行为能力等指标。结果:干预6个月,观察组中途退出1例,对照组中途退出3例,实际纳入病例104例。两组运动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 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与干预前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运动益处与障碍感知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 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与干预前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运动行为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 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与干预前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基于微信打卡督导的自我管理有助于促进MHD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感的养成,增强运动益处和障碍感知,提高运动行为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乳腺癌患者体重自我管理促进和障碍因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体重自我管理(WSM)的促进和障碍因素,旨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WSM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7—10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7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提炼出乳腺癌患者WSM促进因素和障碍因素2个主题,其中促进因素包括3个亚主题,分别为正确的个人感知、积极的自我调节、积极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支持;障碍因素包括5个亚主题,分别为知识和技能欠缺、负面情绪、不良生活习惯、角色冲突、身体功能受限。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乳腺癌患者WSM健康教育,改善患者对WSM的认知,提高患者自我调节能力,并加强患者症状自我管理,鼓励其适度锻炼,最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WSM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青年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症状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中青年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的症状管理体验。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根据目的抽样法选取13例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共归纳出4个主题,包括症状管理存在的困境(症状管理知识匮乏、症状感知能力不足)、症状管理效果不佳带来的影响(日常生活行为受限、家庭角色减弱、重返职场受阻、社交活动退缩、经济负担加重)、两极化的症状管理应对策略(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多方面的症状管理需求(憧憬新型治疗方式、期盼疾病知识普及、渴望多方面社会支持)。结论: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居家症状自我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需求较多,提示医护人员需结合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的特点和心理,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其症状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枚凝结精美艺术与科学的“外科钻戒”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外科医生是一份伟大而神圣的职业,能够在人体上做手术是一种天赐与特权。随着岁月流逝,外科医生的右手无名指上会形成厚厚的老茧,称之为“外科钻戒”,这是外科职业留下的特殊烙印,证明我们实施了成千上万台手术,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这是对一位外科医生至高无上的奖赏。这枚“钻戒”上凝结了几百年来外科学这门学科的艺术与科学,蕴藏着外科医生对于外科医学赤诚的真理追求和科学探索精神。拥有一枚晶莹璀璨的“外科钻戒”是我们毕生的梦想与追求,我们要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从艺术、哲学、文学、体育和幽默层面丰富我们对外科职业的理解,提升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包括临床能力、科研、教学、国际学术背景、创新逻辑与设计思维、医学职业精神、个人素质、对环境与自我的感知能力、以及人格与价值观等方面。发挥我们的天赋、聪明才智和职业进取,早日戴上这枚闪闪发光的“外科钻戒”,成为优秀的外科医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延迟就医原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健康生态学模型为框架,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延迟就医的原因。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对20例延迟就医的糖尿病足患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7步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根据健康生态学模型的5个层次,将延迟就医原因归纳为11个主题,个人特质层原因包括高龄患者感知觉衰退,足部溃疡未及时发现;行为特征层原因包括糖尿病足知识缺乏,消极治疗心理;人际网络层原因包括家庭支持力度不足,社会支持系统缺失;生活和工作条件层原因包括经济压力大,电子健康素养低,就诊不便;环境政策层原因包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差异,医疗条件限制。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延迟就医的原因是多层次系统性的,医务人员既需要从个体层面提高糖尿病患者足部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需要从系统层面探索相关的家庭、社会医疗支持资源,指导患者获得最佳医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