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参茉莉酸及丹参酮类成分对机械损伤诱导的响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当植物遭受昆虫取食、极端天气及人为因素等导致的机械性损伤胁迫后,会迅速在转录及代谢水平上启动一系列的应答机制,引起植物内源激素及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变化.该研究以药用模式植物丹参为例,评估机械损伤对药用植物代谢的作用.运用qRT-PCR 及 LC-MS检测叶片损伤刺激下,胁迫响应的茉莉酸类物质(jasmonates,JAs)和丹参酮类成分生物合成基因以及含量的变化情况,得出处理后不同时序叶片与根部在转录和代谢水平上的相关规律,从而探讨丹参对机械损伤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机械损伤诱导能够瞬时提高JAs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其中AOC与JAR在诱导后开始上升,在2 h达到最高,AOS与OPR3则在4 h达到最高,与之相应的OPDA、JA及JA-Ile的含量均在2 h达到最高.丹参酮生物合成中二萜合酶基因CPS1与KSL1均在2 h上升至最高,而后修饰CYP450s基因则均在4 h上升至最高,4种丹参酮的含量则均在8 h内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该研究为揭示机械损伤对次生代谢积累的研究提供参考,为进一步了解机械损伤胁迫下JAs在增强植物抗性、促进活性成分积累和提高药材品质方面的作用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高价值活性成分的生物与化学合成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中药中蕴含着许多高价值活性成分,如青蒿素、紫杉醇、长春碱以及长春新碱等,但是这些中药高价值活性成分在基原植物中含量较低,结构复杂,提取和分离难度较高.为了保护有限的中药资源,研究人员采用化学全合成策略,成功制备了许多结构高度复杂的中药高价值活性成分,但是化学全合成面临苛刻的反应条件,冗长的合成路线及较低的收率等挑战.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许多中药高价值活性成分可以通过生物细胞工程制备,与化学全合成形成互补,为中药高价值活性成分的制备提供了新的策略.该文以β-榄香烯、青蒿素、丹参酮、长春新碱以及高三尖杉酯碱为例,简要梳理了代表性中药高价值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研究进展.此外,还提出了生物合成与化学合成相结合的研究范式,包括化学酶法结构修饰中药高价值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结合半合成量产中药高价值活性成分、仿生合成助力中药高价值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解析等,为中药高价值活性成分合成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丹参饮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体外实验验证,研究丹参饮(Danshenyin,DSY)治疗心衰的药理作用并探讨治疗机制.方法 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UniProt等数据库筛选丹参饮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以"heart fail-ure"为关键词检索Gene Cards等数据库得到疾病靶点,二者交集得到核心靶点.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核心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生物功能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将活性成分与靶点分子对接验证.手术结扎小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衰模型,丹参饮干预,超声检测、蛋白免疫印记对预测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丹参饮通过丹参醛、丹参酮ⅡA、miltionone Ⅱ等成分发挥对心衰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参与MAPK信号级联的生物调控过程以及调控MAPK等信号通路相关;动物实验对这一发现进行了初步验证:实验发现丹参饮治疗后小鼠左心室心功能、流出道血流等超声指标得到改善;心肌组织中MAPK信号通路蛋白ERK、JNK、p38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结论 丹参饮能够保护心肌,影响MAPK通路从而发挥对慢性心衰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 Meta分析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搜集关于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心绞痛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截至 2022年 9 月 30 日.由 2 名参与人员独立筛查文献、提取信息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 20篇文献,涉及 2 975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总疗效[OR=3.32,95%CI(2.66,4.15),P<0.000 01]、心绞痛发作次数[MD=-1.38,95%CI(-1.83,-0.92),P<0.000 01]、心绞痛持续时间[MD=-6.27,95%CI(-8.06,-4.48),P<0.000 01]、心电图疗效[OR=2.54,95%CI(1.92,3.36),P<0.000 01]、总胆固醇[MD=-1.20,95%CI(-1.68,-0.71),P<0.000 01]、三酰甘油[MD=-0.50,95%CI(-0.74,-0.26),P<0.000 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D=0.17,95%CI(0.01,0.33),P<0.000 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D=-0.54,95%CI(-0.84,-0.24),P<0.000 01]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但其安全性仍需要较多的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丹参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丹参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属于唇形科、丹参属,是一种遮荫草本植物.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在中国通常被称为丹参,作为广泛使用的传统中药有着近2000年悠久历史,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丹参的有效成分复杂,并且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水溶性的酚酸类以及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化合物,该植物及其提取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抗纤维化、糖尿病肾病保护等药理作用.文章参阅近些年文献以及相关研究深入阐述丹参有效成分以及药理作用,以期为丹参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目前关于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机制的研究尚不完善,后续可从细胞、组织、分子生物学、代谢学等多学科、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明确丹参的有效成分及开展丹参有效成分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期刊登的《过敏原皮下免疫治疗不良反应防治专家共识(2023年,重庆)》由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从事皮下免疫治疗(SCIT)相关专业的中青年专家,在系统复习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撰写而成。本共识旨在总结SCIT不良反应的防治,重点阐述SCIT不良反应的分类、诊断、处理、危险因素及预防,希望通过本共识为我国开展SCIT治疗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提高对SCIT不良反应的认识和防治能力,进一步促进SCIT的规范应用。论著《蜗神经发育不良患者蜗神经对电刺激反应特点的研究》观察了蜗神经发育不良(CND)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蜗神经对电刺激的反应,并比较其与蜗神经形态正常植入者之间的差异,探讨CND患者蜗神经损伤特点。《不同气骨导差混合性听力损失耳硬化症患者手术疗效分析》分析了术前不同气骨导差混合性听力损失耳硬化症患者的手术疗效,为耳硬化症手术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听力正常儿童宽频鼓室图能量吸收率特征研究》分析了0~12岁听力正常儿童宽频鼓室图能量吸收率随年龄变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获得与年龄相适应的参考值,为宽频鼓室图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丹参酮ⅡA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高糖诱导小鼠耳蜗血管纹周细胞凋亡的研究》探讨了丹参酮ⅡA是否能抑制高糖诱导的小鼠耳蜗血管纹周细胞的凋亡及可能机制,为治疗糖尿病性听力损失提供参考。《IL-17A激活NLRP3炎性小体在CRSwNP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探讨了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IL-17A激活NLRP3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前后肋软骨支架移植喉气管重建术治疗儿童重度声门下狭窄或喉蹼的效果分析》探讨了前后肋软骨支架移植喉气管重建术治疗重度声门下狭窄或喉蹼的手术效果。继续教育园地《阿司匹林激发试验在非甾体抗炎药加重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及研究进展》就阿司匹林激发试验适应证及禁忌证、检查注意事项、操作步骤、评估方法、诊断标准、安全性等进行了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隐丹参酮对人膀胱癌J8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在体外对人膀胱癌J8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浓度为0、0.5、1.0、2.0、3.0、4.0、5.0、8.0 μmol/L的隐丹参酮处理J82细胞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其对J82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J82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p65、caspase 3、caspase 8、caspase 9表达的差异。结果:CCK-8法结果显示各组的450 nm吸光度( A)值:对照组(1.77±0.06),0.5 μmol/L组(1.78±0.08),1.0 μmol/L组(1.64±0.05),2.0 μmol/L组(1.48±0.12),3.0 μmol/L组(1.20±0.07),4.0 μmol/L组(0.93±0.10),5.0 μmol/L组(0.76±0.02),8.0 μmol/L组(0.05±0.01),各组的450 nm 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29.83, P=0.00),除0.5 μmol/L组外其余各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三组的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在总体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2.49, P=0.00; F=6.39, P=0.03);两个实验组的早期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且3.0 μmol/L组比1.0 μmol/L组更高[(11.83±1.12)%比(7.01±1.84)%, t=3.73, 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隐丹参酮处理后p65蛋白表达减少,caspase 3、caspase 9蛋白表达增加。 结论:隐丹参酮在体外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来抑制人膀胱癌J82细胞增殖,并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其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负压吸引和外用睾酮霜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小阴茎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阴茎短小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复查的尿道下裂术后0.5年的57例患儿,均符合小阴茎诊断标准,年龄4~14岁[(7.91±2.89)岁]。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物理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未经治疗的患儿列入对照组。其中物理治疗组21例,使用阴茎康复治疗仪,辅以中药(丹参)药浴,30 min/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药物治疗组20例,局部涂抹睾酮霜,3次/d,10 d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阴茎松弛长度、牵伸长度及龟头横、纵径。对照组16例,分别测量10 d前后相关指标并与治疗组比较。结果:1.物理治疗组阴茎松弛长度从治疗前的(25.48±6.13) mm增至(30.72±6.49) mm,牵伸长度从治疗前的(34.90±7.71) mm增至(41.08±8.43) mm,龟头横径从治疗前的(14.81±3.40) mm增至(16.57±3.42) mm,纵径从治疗前的(13.94±3.15) mm增至(15.82±3.5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药物治疗组阴茎松弛长度从治疗前的(21.07±4.26) mm增至(31.32±4.72) mm,牵伸长度从治疗前的(31.94±7.96) mm增至(45.39±7.24) mm,龟头横径从治疗前的(13.38±1.77) mm增至(16.64±2.10) mm,纵径从治疗前的(13.09±1.77) mm增至(16.62±1.86)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3.对照组阴茎松弛长度、牵伸长度、龟头横径及纵径10 d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4.物理治疗组阴茎松弛长度、牵伸长度、龟头横径及纵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长,2组增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5.药物治疗组阴茎松弛长度、牵伸长度、龟头横径及纵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长,两组增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6.药物治疗组中阴茎松弛长度、牵伸长度及龟头横、纵径的增长均大于物理治疗组,增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负压吸引和睾酮霜外用治疗尿道下裂术后阴茎短小均有显著疗效,但睾酮霜较难获取,而负压吸引治疗方法简便,无创、无痛、无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丹参及其活性成分治疗神经损害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丹参是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纤维化的治疗。丹参主要含有脂溶性二萜醌类和水溶性酚酸类两大活性成分,具有很强的抗炎、抗氧化应激、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纤维化的能力。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丹参及其活性成分能有效治疗各种神经系统损害。本文对此作一综述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希望能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STAT3在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磷酸化信号传导蛋白和转录激活物3(p-STAT3)在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ACP)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ACP组织标本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的12例颅咽管瘤患者。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明确ACP标本的组织学形态特征。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p-STAT3、pan-CK、β-catenin及E-cadherin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原代培养ACP细胞,设立实验组[以STAT3抑制剂隐丹参酮(5.0 mmol/L)处理]、阴性对照组(以DMSO处理)以及空白组(ACP原代细胞,未予处理),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设立低剂量抑制剂组(以2.5 mmol/L隐丹参酮处理)、高剂量抑制剂组(以5.0 mmol/L隐丹参酮处理)以及阴性对照组(以DMSO处理),通过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应用隐丹参酮后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指标(包括转录因子Slug、Twist、E-cadherin以及N-cadherin)的变化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12例ACP组织中,ACP与下丘脑组织之间可形成"卯榫"样结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卯榫"样结构内的涡轮状细胞中,p-STAT3呈阳性表达、pan-CK呈阴性表达、β-catenin出现核转移,而E-cadherin的表达明显下调。划痕实验结果提示,实验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较其他两组降低[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迁移距离分别为(282±44)μm、(290±61)μm和(170±11)μm, P<0.05]。处理72 h后,Transwell实验结果提示,实验组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较其他两组更少[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95±14)个、(104±11)个和(57±14)个, P<0.05]。CCK-8实验结果表明,隐丹参酮对ACP原代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均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利用不同浓度隐丹参酮处理ACP原代细胞后,Slug、Twist和N-cadherin的表达下降(均 P<0.01),而E-cadherin的表达升高(均 P<0.001)。 结论:p-STAT3可在ACP与下丘脑之间形成的"卯榫"样结构内的涡轮状胞中表达,其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可能是ACP中下丘脑受累的原因,p-STAT3有可能成为治疗ACP的潜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