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疾病认知及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高危人群进行个人深度访谈,了解高危人群疾病认知及医疗需求现状,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利用China-PAR模型筛选ASCVD高危人群,根据年龄、性别、学历采取分层目的抽样法抽取受访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原始资料整理分析。结果:共入选37例受访者,年龄(65.2±8.9)岁,ASCVD风险值为(14.2±3.2)。提炼出3个主题:(1)大部分人对ASCVD概念、危险因素及危害认知较好;(2)知晓自己是高危人群后,ASCVD干预需求低下;(3)受访者更希望解决有症状或困扰自己的健康问题。结论:无症状的高危人群即使对ASCVD认知度较好,仍无过多的干预需求。健康教育中,不仅要提升居民知识水平,更要关注其态度、行为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互联网医院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我国互联网医院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发展趋势,为互联网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主题检索,以"互联网医院"为检索式检索中国知网建库至2022年12月收录的相关研究论文。应用CiteSpace V 5.7.R5软件分析论文的研究机构合作情况、研究方法、高频关键词、突现性关键词和主题聚类,探索研究热点和演化趋势。结果:共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2 083篇;2015—2022年为互联网医院研究的高速发展期,最高年发文量为2021年的438篇;研究机构合作节点为274个,其合作网络整体密度<0.001;相关研究主要停留在个案分析层面(1 626篇),在综合性研究(457篇)中,实证研究相对较少(48篇)。互联网医院是最核心的关键词,中心度为0.63;获得的6个突现性关键词中,除"疫情防控"外均属于互联网医院服务体系研究内容,其变动与重要政策文件的出台或社会热点密切相关。在获得的6个有意义的聚类中抽取标签词进行归类,发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平台建设管理、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互联网医院研究整体呈现明显的时代特征,2014年之后该领域研究开始细化,研究内容更为丰富。结论:结合新兴技术和时代背景的互联网医院建设研究,立足于人民健康需求的互联网医院服务体系研究以及结合运营与管理的互联网医院规范发展研究可能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建议统筹线上线下,加强研究合作,改进研究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我国互联网医院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CU获得性肌无力的评估现状及阻碍评估的影响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评估现状,分析阻碍ICU-AW评估的影响因素,为完善ICU-AW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首先,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访谈提纲,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3名医务人员(ICU专科护士8名、临床医生3名、呼吸治疗师和康复治疗师各1名)进行访谈;然后,全面分析和提炼访谈主题,构建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最后,对我国的ICU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ICU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ICU-AW的评估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调查问卷的复测信度为0.92,专家效度为0.96。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的3 563名ICU医务人员参与调查,提交问卷3 563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57份(包括被调查者来自新生儿或儿科ICU 173份、被调查者ICU工作时间<6个月89份、无效问卷95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 206份,有效回收率为90.0%。在3 206名ICU医务人员中,医生616名(占19.2%),护士2 371名(占74.0%),呼吸治疗师129名(占4.0%),康复治疗师51名(占1.6%),营养师39名(占1.2%);年龄(30.7±6.3)岁;文化程度以本科居多(65.9%),硕士及以上学历占14.1%;副高及以上职称占8.0%;ICU工作年限(5.94±4.50)年。在临床实践中,仅有26.5%的ICU医务人员确定自己曾经治疗或护理过ICU-AW患者;52.9%的医务人员仅凭临床经验来评估ICU-AW,使用ICU-AW评估工具的人群仅占12.3%。大多数ICU医务人员认为应接受ICU-AW相关专业培训(81.8%),应重视ICU-AW如同重视ICU其他并发症(压疮、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75.1%),并认为ICU-AW评估应纳入ICU日常诊疗活动(61.2%);但仅10.2%的医务人员接受过ICU-AW相关知识培训,高达42.7%的医务人员认为自身ICU-AW相关知识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仅18.7%的医务人员会主动评估患者是否发生ICU-AW;不足半数(42.3%)的医务人员认为应每天评估ICU-AW,且ICU评估工具的使用也不统一,44.0%的ICU医务人员认为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量表(MRC-Score)是ICU-AW最理想的评估工具,其次是神经电生理检查(17.2%)和徒手肌力评估量表(MMT,11.1%)。在阻碍ICU-AW评估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医护人员缺乏ICU-AW相关知识是主要因素(88.1%),其次是医护人员没有ICU-AW评估指南(76.5%),患者认知障碍或理解能力有限(84.6%)、病情危重导致无法配合评估(83.0%),以及科室对ICU-AW评估重视不足(77.5%)。结论:目前我国ICU-AW评估现状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医护人员缺乏ICU-AW相关知识和技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云南省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云南省新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为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云南省全部5所省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712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新护士456名,高年资护士256人。调查问卷由研究团队基于《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进行设计,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态度3个维度。结果:新护士和高年资护士对新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总分分别为(575.32 ± 85.76)、(583.16 ± 86.32)分,得分处于中上水平;新护士的培训主题需求得分与高年资护士的培训主题需求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值为-1.168, P>0.05)。 结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总分处于中上水平,对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知识维度需求最强烈,建议根据培训需求与培训方式制订系统、科学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四阶梯"死亡教育在社区老年人中应用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理论实施"四阶梯"死亡教育后社区老年人的体验、感受,为后续推进社区居民死亡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知信行理论,构建"四阶梯"死亡教育模式。于2019年4—12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养老院和某社区老年人,各30名,在养老院和社区各开展2次死亡教育宣讲活动。活动结束后采用立意抽样法抽取15名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了解其接受教育后的体验和感受,运用类属分析法,对获取的资料编码、分类、提取主题。结果:接受死亡教育后,老年人心理体验归纳出5个方面主题:死亡认知逐步向客观现实靠近;死亡焦虑情绪得到改善;开始思考死亡问题并着手准备死亡事宜;死亡事件应对能力提升;更加珍惜余生努力活好当下。结论:开展知信行理论引导下的"四阶梯"死亡教育可以被社区老年人接受和有效响应,能够帮助老年人提升科学认知,降低死亡疑虑与困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青年退缩人综合征患者灵性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中青年退缩人综合征(SMS)患者的灵性需求,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计划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5—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在中日友好医院介入医学科接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热消融治疗的中青年SMS患者14例,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归纳中青年SMS患者灵性需求并提炼出4个主题,14个亚主题:对疾病的理解与自我接纳(对疾病的归因、疾病不确定感、接纳与疾病共存的状态);对社会支持的需求(爱与尊重、联系与陪伴、家庭支持、医护支持、病友支持);人生价值与意义感(人生意义与目标、自尊、宗教信仰);自我实现与超越(对病情好转抱有希望、渴望奇迹发生、实现自身价值)。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中青年SMS患者的灵性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对其灵性需求加以满足,提升患者的生命意义感与价值感,帮助他们更好地带病生存,回归社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混合方法的脑卒中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混合方法研究,探究病情稳定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为制订有效的支持性照护方案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一致性平行设计的混合方法研究,应用便利抽样法,抽取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目的性抽样,对15名脑卒中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76份,支持性照护需求总分为(2.17 ± 0.37)分,各维度前3位依次为疾病相关信息需求(2.75 ± 0.40)分、生活护理需求(2.28 ± 0.51)分、社会支持需求(2.26 ± 0.28)分;知晓脑卒中常见的病因居各条目首位。质性访谈析出主题:协助日常活动、功能受损管理、早期功能康复、疾病相关知识、心理社会支持、出院指导。结论:脑卒中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内容丰富、程度较高;基于患者需求,提供相应的信息需求;落实早期二级预防指导,预防疾病复发;协同多学科团队,提供早期康复,减轻功能受损;及时识别患者负性情绪,联合家属共同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实施个案管理模式,推进脑卒中疾病全程护理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内医学教育领域联合教学模式文献主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我国学者发表的国内医学教育领域联合教学模式的论文研究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筛选出符合医学领域中联合教学的研究;用BICOMS-2分析软件对关键词、省份、作者及其单位进行抽取和整理并生成共现矩阵和(或)词篇矩阵;再利用NetDraw和gCLUTO分别绘制网络关系图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纳入文献99篇,年发文量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来自1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作者参与了文献发表,但地区之间存在不均衡性;主要作者分为4个主要的合作团体,合作不够紧密;主要研究主题有3个。结论:联合教学模式在国内医学教育领域中的研究日益增多,覆盖了较多的研究者、机构、团体与省份,但研究者、研究机构和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尚需加强,研究主题需要进一步扩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参加洪涝灾害救援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参加洪涝灾害救援的真实心理体验,以期为制订灾害护理培训体系及救援护士的心理干预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1年8—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郑州市2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参加洪涝灾害救援的13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应用质性研究现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分别为灾害发生时的负性心理体验、洪灾救援过程中的积极应对体验、灾情稳定后的自我反省与认知体验。结论:参加洪涝灾害救援的护士在受灾初期以负性心理体验为主,救灾过程中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促使其采取积极应对策略,最终达成心理与能力的成长。管理者应重视灾害救援护士的心理和社会支持,提前做好洪灾知识普及和救灾技能培训,以期提高洪灾救援护士的应急响应能力和救援实践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及政策建议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典型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22年8—10月抽取浙江省15个社区39名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知情人,针对服务开展项目、实施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访谈,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访谈记录进行三级编码,根据编码后结果构建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对39份原始访谈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共获得516个参考点,形成了与主题相关的53个初始概念,并归纳为17个一级范畴。通过主轴编码进一步归纳,提取出“政策环境”“健康素养”“社区定位”“能力建设”“健康偏好”“利益冲突”6个主范畴,通过选择式编码分析6个主范畴之间的逻辑关联,以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故事线为基础构建了影响因素模型。该模型的故事线为:首先,政策环境是服务质量的外部保障;其次,作为服务需求侧,居民的健康素养、健康偏好是服务质量的调节因素;最后,社区作为服务供给侧,服务能力是关键影响因素,社区职能和目标定位是内驱因素,内/外部利益冲突则对服务质量起到反向制约作用。结论:现阶段对基层中医药外部政策环境保障力度有限,服务需求侧重视不足,服务供给侧功能也存在缺位,应进一步完善外部政策环境,深化中医药服务领域的供需对接,持续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平衡中医药相关部门利益,进而提升服务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