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者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9与乙型肝炎病毒前C/BCP区变异相关性及其对干扰素治疗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HBeAg阳性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onokine induced by IFN-γ,Mig)、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9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C/BCP区变异的相关性以及其对干扰素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CHB且HBeAg阳性患者资料,均给予聚乙二醇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治疗前扩增患者血清HBV前C/BCP区的基因片段并将患者分成HBV前C/BCP区野生型组(野生组61例)及突变型组(突变组49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ig、IL-9情况以及抗病毒治疗疗效差异。结果:突变组治疗前患者血清IL-9[(10.8±1.9) ng/L]明显高于野生组[(8.3±1.7) ng/L]( P<0.05)。突变组治疗48周后获得完全应答率[46.9%(23/49)]显著高于野生组[16.4%(10/61)]χ 2=7.083, P=0.018;突变组治疗24周后HBsAg下降>1 lg10者较下降≤1 lg10者治疗前的血清Mig显著升高[(129.2±37.9) ng/L与(91.5±25.7) ng/L]( P<0.05)。突变组治疗12、24周血清IL-9分别为(8.8±1.9)、(8.9±1.6) ng/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均<0.05)。 结论:CHB且HBeAg阳性患者治疗前血清IL-9的高表达与HBV前C/BCP区的变异关系密切,IL-9的表达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无相关性;患者治疗前Mig的高表达可能对HBV前C/BCP区变异者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更有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Treg细胞、Th17细胞表达特点及其与HBV前C区/BCP区变异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细胞表达特点及其与HBV前C区/BCP区变异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和肝衰竭前期患者各41例,采用ELISA检测外周血IL-17、TGFβ1、IFN γ、IL-1β及IL-2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和Th17表达水平,直接测序法检测HBV前C区及BCP区基因,统计学处理用t检验.结果 肝衰竭患者Treg、Th17、IL-17、TGF-β1、IFN-γ、IL-1β水平、HBV变异位点中A1762T/G1764A双突变、G1896A突变比例分别为(9.28±1.12)%、(0.23±0.05)%、(151.83±35.22) pg/mL、(153.24±34.15) pg/mL、(177.61±29.25) pg/mL、(77.46±13.15) pg/mL、22/19、23/18,均高于肝衰竭前期患者的(7.47±0.74)%、(0.19±0.03)%、(134.02±34.39) pg/mL、(130.76±35.13) pg/mL、(130.68±22.87) pg/mL、(60.12±15.67) pg/mL、13/28、12/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94、4.609、2.316、2.939、8.094、5.429,x2值分别为4.038、6.032,均P<0.05);而Treg/Th17比值、IL-21水平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2,P=0.370;t=0.294,P=0.769).HBV BCP区A1762T/G1764A双突变和G1896A突变的患者Treg、Th17水平均高于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2,P=0.004;t=2.339,P=0.022;F 3.232,P=0.002;t'=2.990,P=0.004),而Treg/Th17比值在突变型和野生型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30,P=0.976;t’=0.272,P=0.787).结论 Treg细胞及Th17细胞变化,HBV BCP区A1762T/G1764A双突变、G1896A突变可能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福建省慢性HBV感染者HBV基因S区、基本核心启动子区和前C区基因变异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研究福建省慢性HBV感染者HBV基因多样性及变异规律,了解该人群HBV-DNA的病毒学特征.收集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标本,通过巢式PCR法扩增其HBV基因序列,比对NCBI数据库中标准基因型序列,分析HBV基因S区,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及前C区的序列变异情况,并对这些变异可能造成的病毒抗原表达,疫苗逃逸,患者病症改变等情况进行探讨.最终成功扩增82例HBV全长基因序列,其中B基因型56例,C基因型26例.基因组特定功能区序列分析发现慢性HBV感染者HBV基因在S区(23.2%)、BCP区(61.0%)和前C区(29.3%)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主蛋白(HBsAg)主要抗原决定簇a决定簇45.8%位点出现了变异,这些变异位点中包括与肝炎重症化及免疫逃逸密切相关的位点(aa126、aa129、aa145等).位点G1896A(19.5%),G1764A(11.0%)和A1762T(9.8%)依然是BCP/前C区的主要突变位点.而位点A1752G(25.6%)高突变率的出现在BCP区应引起关注.此外位点G1764A(x2=5.742,P=0.030)、A1896G(x2=14.392,P=0.000)以及A1762T/G1764A(x2=7.289,P=0.012)的突变更容易发生在HBeAg阴性的样品中;而位点A1846T(x2=11.882,P=0.003)、A1762T(x2 =6.561,P=0.038)和A1896G(x2=6.958,P=0.030)的突变与HBV-DNA的病毒载量存在一定相关性.总之,福建省慢性HBV感染者在HBV不同基因功能区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一些与HBeAg表达情况、HBV-DNA载量、疫苗免疫逃避及肝细胞癌发生具有相关联的变异位点已经出现,BCP区A1752G位点的高频率出现应值得关注,对于这些变异位点的患者应加强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BV PC区和BCP区变异与Peg-IFNα-2b疗效的关系及治疗前后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核心区(PC区)G1896A和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区)A1762T/G1764A突变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应答的关系及相关变异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69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48周Peg-IFNα-2b治疗并随访24周.PCR扩增每位患者第0周和第72周HBV PC和BCP区并测序分析突变情况,同时监测患者第0、4、8、12、24、36、48、60和72周HBsAg、HBeAg、丙氨酸转氨酶(ALT)和HBV的DNA水平.结果:共14例患者检测为野生型(20.29%),55例患者检测为突变型(79.71%).野生型较突变型HBeAg基线水平更高(P=0.024).患者基线和72周时野生型、PC突变型、BCP突变型和PC+BCP突变型所占构成比发生明显变化(P=0.004).野生型、PC突变型、BCP突变型和PC+BCP突变型患者在72周的HBeAg血清转换率和联合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区和BCP区突变对HBeAg阳性B/C基因型CHB患者Peg-IFNα-2b治疗应答无明显影响,但治疗前后各突变所占构成比发生明显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IV-1/HBV共感染患者HBV病毒基因组前S区、BCP区和前C区的变异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和HBV单独感染者HBV基因组三个重点区域的变异.方法 收集湖南省HIV-1/HBV合并感染患者(试验组)和HBV单独感染患者(对照组)血清各40份,进行HBV全基因组扩增及测序,并对突变位点进行分析.结果 有59份血清HBV成功分型和测序,其中试验组21份,对照组38份,试验组与对照组HBV载量值和不同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4例患者血清标本HBV在前S区22个氨基酸发生变异,12例在前C区和BCP区45个核苷酸发生突变,试验组和对照组前S区氨基酸总体缺失突变率分别为0.60%、0.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前C区和BCP区各个主要突变位点变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前C区和BCP区总体变异发生率分别为1.36%、1.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0,P>0.05).结论 共感染患者的HBV变异水平与单感染患者基本一致,短时间内HIV-1暂未对HBV的进化突变造成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关系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HBV S基因序列变异与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2年7月至2017年9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51例(携带组)、CHB患者78例(CHB组)、HBV-ACLF患者101例(HBV-ACLF组)、HBV相关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患者69例(LC组)和HBV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78例(HCC组).采用套式PCR扩增HBV全基因组和S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法检测HBV变异位点,使用Mega 7.0软件Neighbor-joining法构建基于S基因的进化树进行基因分型,使用Geneious R10.0.5软件对S抗原的读码框进行翻译,确定非同义突变和同义突变的变异位点.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HBV-ACLF组、CHB组、携带组、LC组和HCC组中,HBV B基因型患者分别为83、51、34、31和35例,HBV C基因型患者分别为18、27、17、38和43例.在HBV B基因型患者中,HBV全基因组差异显著的变异位点有:S基因(T216C、G285A和A529G),增强子I(A1317G),基本核心启动子区(A1762T/G1764A),前C/C区(A1846T、C1913A、G1896A、T2045A、C2078G和C2304A);在HBV C基因型患者中,未发现差异显著的变异位点.HBV B基因型的患者中,T216C(sL21S)变异在HBV-ACLF组显著高于携带组、CHB组和HCC组(x2值分别为14.474、10.982和5.440,均P<0.05),但与L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41,P=0.106);G285A(sG44E)变异在HBV-ACLF组显著高于携带组、CHB组、LC组和HCC组(x2值分别为27.301、29.287、15.719和16.076,均P<0.01).在HBV C基因型的患者中,HBV S基因高频变异在各组患者中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OR =6.90,95%CI:1.52 ~24.39,P=0.010)、HBeAg阴性(OR=4.73,95% CI:1.60 ~ 13.94,P=0.005)、B基因型(OR =4.80,95% CI:1.82~12.16,P=0.006)和G285A变异(OR=7.72,95% CI:5.64 ~ 16.37,P=0.006)是HBV-ACL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V S基因变异可能与HBV-ACLF的发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学生及其一级亲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与病毒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学生家庭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以及肝细胞癌相关的HBV变异情况,为HBV感染、肝细胞癌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浦东新区15个学校及幼儿园60个班级中调查学生1611名,其中HBsAg阳性学生8名.对该8名学生及其18名一级亲属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乙肝五项.采用荧光PCR法检测HBV DNA,采用multiplex-PCR、巢式PCR法联合克隆测序方法 检测HBV基因组、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和前S(PreS)区.结果 一级亲属HBsAg与HBcAb阳性率分别为33.3%(6/18)与38.9%(7/18).母亲HBsAg与HBcAb阳性率均为71.4%(5/7),高于其他一级亲属阳性率(P<0.05).8个家庭中7个家庭(87.5%)有2人及2人以上HBV感染或曾经感染,8个家庭共26名家庭成员中14人HBsAg阳性,阳性率为53.8%.共检测了4组母亲和子女的HBV基因,其中3组HBV基因为C型,1组母亲为C型、子女为B型;在肝细胞癌相关HBV变异中,子女的BCP区热点突变频率低于母亲,PreS区C型有8个变异位点在母亲和子女体内均表达、其余关键位点均未在子女体内发现.结论 HBV感染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性;此次调查结果 显示学生HBV感染通过母婴传播可能性较大,但也存在后天血液传播等方式感染;子女HBV基因进化程度低于母亲,符合HBV进化的规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献血者中低水平HBsAg乙肝病毒感染者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核酸检测初筛阴性献血者中低水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从本中心2017~2018年100363(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样中,收集HBsAg酶联免疫试验(ELISA)阳性核酸检测(NAT)阴性献血者标本,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复检HBsAg,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定量检测乙肝两对半,再做NAT单人份复检,采用巢武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病毒BCP/PC和S区,用荧光定量PCR(qPCR)测定病毒载量.结果 本中心2017~2018年HBV DNA(-)的低水平HBsAg献血者(标本)的检出率0.054%(60/100363),其中HBsAg ELISA试剂1检出比例90% (54/60),试剂2检出比例95% (57/60);60例中有33个可做HBV基因分型的标本,B型占87.9% (29/33),其中3.4% (1/29)为血清型ayw1、96.6% (28/29)血清型adw2;C型占12.1%(4/33),均为血清型adqr+.巢式PCR扩增:在B型S基因区发现影响HBsAg检测Q101R、Q129H、T131I、M133L/T、F134L、G145R、V168A、L175S和V177A变异株,在BCP/PC区发现减少HBV复制的高频突变C1799G(87.5%,21/24).qPCR测得病毒载量中位数49.6(0 ~ 628) IU/ml.结论 ELISA检测低水平HBsAg且NAT阴性献血者标本中存在少数未能被目前ELISA方法检出的HBV.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应用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的HBsAg和NAT检测方法可提高检出HBV突变株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乙型肝炎病毒BCP区A1762T/G1764A和前C区G1896A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程的关系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BCP区A1762T/G1764A和前C区G1896A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肝病中心慢性HBV感染患者540例(421例慢性乙型肝炎和119例乙肝肝硬化),所有患者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A1762T/G1764A和G1896A变异,分析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结果 LC患者的A1762T/G1764A变异率高于CHB患者(P<0.05);而G1896A变异率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HBeAb模式与.1762/1764变异无关,而HBeAg(+)患者1896变异率显著降低(x2=91.255,P<0.001).不同HBV-DNA复制水平患者的1762/1764、1896变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762/1764变异者FIB-4显著高于无变异者(P<0.05),1896变异者APRI、FIB-4、S指数均显著高于无变异者(P<0.05).不同肝纤维化分期(S<2和S≥2)间1762/1764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纤维化患者(S≥2)1896变异率显著升高(x2=7.008,P<0.01).结论 BCP区A1762T/G1764A和前C区G1896A变异影响了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程,特别是A1762T/G1764A与肝硬化的发生紧密相关,而G1896A变异有可能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