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检测系统D-二聚体内源性干扰物最大抗干扰能力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对不同检测系统的D-二聚体检测时可接受的最大干扰物浓度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随机收集50份患者样本,利用SYSMEX干扰物检测试剂盒4种干扰物胆红素F、胆红素C、溶血血红蛋白、乳糜分别与患者血浆按一定比例稀释,稀释后血浆所含干扰物质浓度与两种检测系统试剂说明书中抗干扰物最大浓度接近,分别在两种检测系统上机检测.结果 当干扰物胆红素F浓度达到D-dimer HS及AcuSTAR D-dimer两种检测系统抗干扰Max浓度时,相对偏差<10%的结果占比分别为26%、46%;当干扰物胆红素C浓度达到D-dimer HS及AcuSTAR D-dimer两种检测系统抗干扰Max浓度时,相对偏差<10%的结果占比分别为18%、86%;当干扰物溶血血红蛋白浓度达到D-dimer HS及AcuSTAR D-dimer两种检测系统抗干扰Max浓度时,相对偏差<10%的结果占比分别为44%、88%;当干扰物乳糜浓度达到D-dimer HS及AcuSTAR D-dimer两种检测系统抗干扰Max浓度时,相对偏差<10%的结果占比分别为30%、58%.结论 在检测D-二聚体时化学发光法抵抗高浓度内源性干扰物质能力优于免疫比浊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后双侧乳糜血胸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乳糜尿患者,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是最有效的方法。由于解剖异常而导致患者术后并发乳糜血胸临床罕见。本文报道1例,因无痛性肉眼血尿1个月入院,诊断为左侧乳糜血尿,行腹腔镜下左侧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术后并发双侧乳糜血胸。经双侧胸腔闭式引流、输血等保守治疗后康复出院。术后随访2个月,双侧胸腔无明显积液,尿液乳糜定性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自牵引后离断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自牵引后离断(SPLT)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3例临床分期Ⅰ~Ⅱ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Siewert Ⅱ型)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5例,女38例;中位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5~79岁。103例患者中,49例行SPLT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设为SPLT组;54例行传统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设为传统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或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结果:(1)术中情况:SPLT组患者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辅助分别为(261±48)min、(26±4)min、(114±42)mL、8.0(6.5,9.5)枚、1例;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4±42)min、(30±6)min、(118±46)mL、5.5(4.0,8.0)枚、9例;两组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辅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4, Z=-4.05, χ2 =4.72, 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87,-0.47, P>0.05)。(2)术后情况:SPLT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1.5±2.7)d、4例;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2.5±4.3)d、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47, χ2=1.68, P>0.05)。103例患者中,1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左侧胸腔积液5例、吻合口漏4例、轻度肺炎2例、切口感染1例、乳糜漏1例。4例患者发生吻合口漏,位置均在食管-空肠吻合口处,腹段食管受侵犯均>1 cm,术中均放置纵隔引流管经腹壁引出,通过肠内、外营养支持和充分引流后全部治愈。其余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3)随访情况:49例SPLT组患者中,4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4)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33%(1/43)。54例传统组患者中,5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4)个月。随访期间,4例患者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7.55%(4/53)。两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7, P>0.05)。 结论:SPLT技术可用于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与传统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比较,可降低中转辅助情况,增加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缩短消化道重建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右腋下小切口入路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右腋下小切口入路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937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临床资料。年龄大于6个月、体重小于35 kg者被纳入右腋下切口组(487例),其余患儿被纳入正中切口组(450例)。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肺不张、膈膨升、乳糜胸、鸡胸的发生率。结果:右腋下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的手术时间〔(151.1±9.1)min比(151.4±11.3)min〕、体外循环时间〔(55.4±2.0)min比(55.4±2.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0.0±1.7)min比(30.2±1.7)min〕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出血量〔(90.5±6.6)mL比(106.8±15.6)mL〕、术后胸腔引流量〔(95.1±12.0)mL比(172.7±15.3)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9.4±0.9)h比(11.6±1.4)h〕、术后监护时间〔(33.7±5.6)h比(42.4±9.6)h〕、术后住院时间〔(9.1±1.1)d比(11.1±1.2)d〕相比,右腋下切口组均优于正中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肺不张(7/487比3/450)、膈膨升(4/487比0/450)、乳糜胸(0/487比3/450)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鸡胸发生率(0/487比8/450)比较,正中切口组高于右腋下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3~18个月,两组均无一例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与传统正中切口入路手术相比,右腋下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具有术中出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手术安全,效果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结肠系膜入路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经结肠系膜入路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1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43~81岁。61例患者中,30例行TaTME采用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入路设为传统入路组;31例行TaTME采用经结肠系膜入路设为结肠系膜入路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1)手术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TaTME,无中转开腹。传统入路组患者经腹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标本远切缘长度,肿瘤标本近切缘长度,系膜完整度(系膜完整、系膜近完整)例数,环周切缘阳性率,远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检出数目分别为(126±56)min,41.0 mL(17.5~71.4 mL),1.3 cm(0.8~2.0 cm),(10.0±5.0)cm,10、20例,3.3%(1/30),0,13.7枚(9.0~17.0枚)。结肠系膜入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01±30)min,44.0 mL(25.0~67.5 mL),1.6 cm(1.1~2.2 cm),(12.0±3.0)cm,23、8例,6.5%(2/31),0,13.0枚(10.9~17.3枚)。两组患者经腹游离时间、肿瘤标本近切缘长度、系膜完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133,-2.286, χ2=10.250, 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肿瘤标本远切缘长度、淋巴结检出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662,-1.107,0.304, P>0.05)。两组患者环周切缘阳性率、远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术后情况:传统入路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51 h(48~64 h)。传统入路组患者中,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吻合口瘘(Clavien-Dindo分级Ⅱ级),经充分引流、肠外营养支持及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乳糜漏(Clavien-Dindo分级Ⅱ级),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重度肺部感染(Clavien-Dindo分级Ⅳa级),经转ICU治疗后痊愈出院。传统入路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1.3±4.5)d。结肠系膜入路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59 h(49~70 h)。结肠系膜入路组患者中,1例术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Clavien-Dindo分级Ⅰ级),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肠系膜入路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9.6±1.8)d。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554, t=1.884, 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随访情况: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 结论:经结肠系膜入路在TaTME中安全、可行,符合肿瘤根治原则,能降低系膜裁剪难度,缩短经腹游离时间,提高肿瘤标本近切缘长度,系膜完整度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以乳糜胸为首发表现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以乳糜胸为首发表现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对2021年1月8日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以乳糜胸为首发表现的W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0岁,以乳糜胸为首发表现,结合各项检查结果诊断为WM。相继给予V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2个疗程、VC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环磷酰胺)+泽布替尼方案1个疗程、BR(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泽布替尼方案4个疗程;患者完成VCD+泽布替尼方案后评价疗效为部分缓解,口服泽布替尼维持治疗中。结论:以乳糜胸为首发表现的WM少见,目前暂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应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采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双侧腋窝乳晕入路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双侧腋窝乳晕入路(bilateral axillo-breast approach,BABA)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2014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 198例经BABA行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263例,女935例,年龄9~68岁。良性病变288例,恶性肿瘤910例。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和术中冰冻病理选择术式,总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1年,187例(15.61%)患者出现并发症,手术并发症如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0例(0.83%),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0.08%),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52例(12.69%),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舌下神经损伤1例(0.08%),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2例(0.17%),气管损伤2例(0.17%),无食管损伤,乳糜漏5例(0.42%),颈部术区皮肤粘连错位3例(0.25%),皮下出血2例(0.17%),皮肤灼伤 2例(0.17%),血清肿5例(0.42%),颈总动脉破裂1例(0.08%),颈内静脉破裂1例(0.08%),无肿瘤种植,无臂丛神经、副神经和膈神经损伤。结论:BABA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并发症少,是安全的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与常规手术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较常规开胸手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微创组)102例,常规开胸手术(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术后转入ICU例数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 P<0.05)。并发症比较显示,微创组肺部感染、切口液化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而两组吻合口漏、声音嘶哑、乳糜胸及胃排空不良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彻底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食管癌外科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胸导管出口梗阻在 99Tc m-右旋糖酐淋巴显像中的影像特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 99Tc m-右旋糖酐(DX)淋巴显像与直接淋巴管造影(DLG)的比较,探讨 99Tc m-DX淋巴显像在胸导管出口(TDE)梗阻患者中的影像特征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经胸导管末端手术探查证实的304例TDE梗阻患者(男140例,女164例,中位年龄32岁);根据TDE的不同显影特点将 99Tc m-DX淋巴显像结果分为Ⅰ~Ⅴ型(Ⅰ型:未显影;Ⅱ型:一过性显影;Ⅲ型:持续或增宽显影;Ⅳ型:显像剂异常反流;Ⅴ型:双侧静脉角显影),其中Ⅰ、Ⅱ型视为TDE异常显影阴性,Ⅲ~Ⅴ型视为TDE异常显影阳性,并分析 99Tc m-DX淋巴显像不同阳性类型与DLG检查的一致性。对数据行McNemar检验和 Kappa检验分析。 结果:在TDE异常检测方面, 99Tc m-DX淋巴显像阳性率为70.1%(213/304),DLG阳性率为97.4%(296/304), 99Tc m-DX淋巴显像不及DLG( χ2=4.16, P<0.001)。 99Tc m-DX淋巴显像阳性患者中,Ⅲ型占比最高,达54.9%(167/304),与DLG一致性低( Kappa=0.08, P=0.005);而在Ⅳ型及Ⅴ型患者中, 99Tc m-DX淋巴显像与DLG一致性 Kappa值分别为0.48和0.86(均 P<0.001)。在TDE梗阻所引起临床表现方面, 99Tc m-DX淋巴显像对下肢淋巴水肿及乳糜性积液的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高达96.1%(98/102)、83.6%(127/152)。 结论:TDE梗阻的 99Tc m-DX淋巴显像表现以Ⅲ型居多,在Ⅳ型及Ⅴ型患者中显像与DLG一致性较好。 99Tc m-DX淋巴显像可作为TDE梗阻的筛查手段,在诊断由TDE梗阻引起的下肢淋巴水肿、乳糜性积液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左静脉角逆行胸导管入路介入治疗乳糜胸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经左静脉角逆行胸导管入路乳糜胸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6例乳糜胸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术,并尝试经左静脉角逆行胸导管超选择性插管,成功插管的患者行逆行胸导管直接造影,显示胸导管破裂口位置后用微弹簧圈和组织胶栓塞。结果:16例患者的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均获得成功,胸导管末端显示开放良好。所有患者均尝试行经左静脉角逆行胸导管超选择性插管,插管成功10例,其中6例造影中显示明显对比剂外溢,用微弹簧圈结合组织胶栓塞胸导管。所有16例患者术后乳糜胸均有好转,6例完全治愈。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左静脉角逆行胸导管入路行乳糜胸介入治疗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