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导管出口梗阻在 99Tc m-右旋糖酐淋巴显像中的影像特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 99Tc m-右旋糖酐(DX)淋巴显像与直接淋巴管造影(DLG)的比较,探讨 99Tc m-DX淋巴显像在胸导管出口(TDE)梗阻患者中的影像特征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经胸导管末端手术探查证实的304例TDE梗阻患者(男140例,女164例,中位年龄32岁);根据TDE的不同显影特点将 99Tc m-DX淋巴显像结果分为Ⅰ~Ⅴ型(Ⅰ型:未显影;Ⅱ型:一过性显影;Ⅲ型:持续或增宽显影;Ⅳ型:显像剂异常反流;Ⅴ型:双侧静脉角显影),其中Ⅰ、Ⅱ型视为TDE异常显影阴性,Ⅲ~Ⅴ型视为TDE异常显影阳性,并分析 99Tc m-DX淋巴显像不同阳性类型与DLG检查的一致性。对数据行McNemar检验和 Kappa检验分析。 结果:在TDE异常检测方面, 99Tc m-DX淋巴显像阳性率为70.1%(213/304),DLG阳性率为97.4%(296/304), 99Tc m-DX淋巴显像不及DLG( χ2=4.16, P<0.001)。 99Tc m-DX淋巴显像阳性患者中,Ⅲ型占比最高,达54.9%(167/304),与DLG一致性低( Kappa=0.08, P=0.005);而在Ⅳ型及Ⅴ型患者中, 99Tc m-DX淋巴显像与DLG一致性 Kappa值分别为0.48和0.86(均 P<0.001)。在TDE梗阻所引起临床表现方面, 99Tc m-DX淋巴显像对下肢淋巴水肿及乳糜性积液的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高达96.1%(98/102)、83.6%(127/152)。 结论:TDE梗阻的 99Tc m-DX淋巴显像表现以Ⅲ型居多,在Ⅳ型及Ⅴ型患者中显像与DLG一致性较好。 99Tc m-DX淋巴显像可作为TDE梗阻的筛查手段,在诊断由TDE梗阻引起的下肢淋巴水肿、乳糜性积液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含药用辅料右旋糖酐40的注射剂临床用药安全风险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右旋糖酐40是一种常用的药用辅料,可作为粉针类注射剂的赋形剂,但具有抗原性,可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含辅料右旋糖酐40的注射剂可能具有更多的安全性风险,临床不易识别。右旋糖酐40引发过敏反应会对某些疾病的诊断造成干扰,治疗药物的选择范围受到限制。修订相关药品说明书、完善临床用药流程等有助于降低含辅料右旋糖酐40的注射剂临床用药风险。医师和药师应拓宽临床和药学思维,将辅料右旋糖酐40的抗原性作为一个独立影响因素纳入合理和安全用药范畴进行评估。既应识别由该辅料导致的不良事件个案,也应采取措施减少因该辅料导致的不同药品的一系列不良事件,切实降低相关制剂的用药安全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5种口服铁剂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有效性和安全性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对临床常用的5种口服铁剂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使用此类药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所收录的关于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琥珀酸亚铁缓释片、琥珀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以及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妊娠期贫血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年限设为建库至2022年10月31日.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Stata16.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21项,涉及患者3 123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琥珀酸亚铁缓释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右旋糖苷铁口服溶液>琥珀酸亚铁片;在治愈率方面,琥珀酸亚铁缓释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右旋糖苷铁口服溶液>琥珀酸亚铁片;在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方面,琥珀酸亚铁片>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琥珀酸亚铁缓释片.结论:5种口服铁剂比较,琥珀酸亚铁缓释片和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在以上3种结局指标中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当归苦参丸止痒功效的初步机制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探究当归苦参丸改善急性、慢性瘙痒的药效作用,为当归苦参丸的止痒作用及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4-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4-AP)、右旋糖酐-40(dextran-40)致昆明种小鼠急性瘙痒模型,观察不同剂量当归苦参丸的止痒作用;采用Compound 48/80(C48/80)致小鼠皮肤瘙痒模型,观察不同剂量当归苦参丸对肥大细胞脱颗粒诱发的小鼠瘙痒的干预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急性炎症模型,观察不同剂量当归苦参丸的抗炎作用;采用MC903建立特应性皮炎慢性瘙痒模型,观察不同剂量当归苦参丸的抗慢性瘙痒作用.结果:当归苦参丸可改善4-AP和右旋糖酐-40致小鼠急性瘙痒,抑制4-AP小鼠血清中组胺(histamine,HIS)、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表达;可改善C48/80诱发的瘙痒,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和HIS、类胰蛋白酶的表达;可降低二甲苯刺激的小鼠耳肿胀度及提高耳肿胀度抑制率;可改善MC903诱发的特应性皮炎慢性瘙痒,抑制血清中IgE、HIS、TSLP、IL-4、IL-13、IL-33和耳片匀浆中HIS、TSLP、IL-4、IL-13、IL-33的表达水平.结论:当归苦参丸可改善急性、慢性瘙痒,有助于科学性地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患者的接受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测定涉药品不良反应注射用曲克芦丁中多糖和蛋白类大分子物质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采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HPSEC)法测定涉药品不良反应(ADR)注射用曲克芦丁中多糖和蛋白类大分子的含量.方法 检测器为示差折光检测器,色谱柱为TSKgel G4000PWXL凝胶柱(300 mm × 7.8 mm,10 μm),流动相为纯化水,流速为0.5 mL/min,柱温为35℃,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右旋糖酐标准品为对照,对注射用曲克芦丁中多糖类大分子物质进行筛查;检测器为紫外检测器,色谱柱为 TSKgel G2000SWXL 凝胶柱(300 mm × 7.8 mm,10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三氟乙酸(45∶55∶0.05,V/V/V),流速为 0.8 mL/min,检测波长为214 nm,以生长抑素、胸腺肽α1、人胰岛素、核糖核酸酶A为对照,对注射用曲克芦丁中蛋白类大分子物质进行筛查.结果 涉ADR批次及正常批次注射用曲克芦丁中多糖类大分子物质的数据无明显差异;涉ADR批次中蛋白类大分子物质的含量高达正常批次的3倍,且制剂对应厂家的曲克芦丁原料药中蛋白类大分子物质的含量远高于同测第三方厂家曲克芦丁原料药的20倍.结论 该研究中注射用曲克芦丁发生ADR的原因为产品中蛋白类大分子物质的含量偏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我院35例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致ADR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7年1月上报的35例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致ADR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ADR报告类型和发生时间、原患疾病及既往药物过敏史、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5例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致ADR报告中,男性18例(51.43%),女性17例(48.57%);患者年龄最小11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48.2岁.严重的ADR 4例(11.43%),一般的ADR 31例(88.57%);ADR在用药后10 min~1 h发生率高(71.43%);ADR所涉及的原患疾病以骨折(14例,40.00%)和膝关节炎(8例,22.86%)为主;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34.29%)、循环系统(22.86%)和皮肤及其附件(20.00%)等;所有患者在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或治愈.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致ADR的发生率不高,但可致严重的ADR,护理人员可对其加强监护,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医患矛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41例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分析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登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汇总统计我院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报的141例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的ADR,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科室分布、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严重的ADR及近几年的上报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1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21 ~40岁的患者占58.87%,45.71%的病例来源于产科,92.91%的患者在开始用药后30 rain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首次应用药物即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占61.70%,ADR表现类型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4.9%)和呼吸系统损害(23.69%),严重的ADR 43例(占30.50%),2017年上半年上报ADR的例数增多.结论 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ADR发生率高,应用风险高,临床医务人员必须重视该药的不良反应,严格掌握药物的应用指征,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甘肃省中医院注射用血栓通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分析影响中药注射剂血栓通临床效益与风险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运用甘肃省中医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选取2015年8月1日-2016年8月1日使用注射用血栓通的患者病历与医嘱,内容包括患者信息、药物信息、药物使用信息.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血栓通临床应用做合理性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1229例患者被纳入研究,10947条用药记录.不合理用药主要为适应证不恰当(21.11%),给药时间长度不合理(1.87%),给药剂量过大(0.9%).回归分析显示:①对食物、药物及其他物质有过敏史的患者,应用注射用血栓通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8.725倍;②合并用药使注射用血栓通发生不良反应风险增加1.799倍;③与消肿止痛合剂、健胃消食合剂、骨肽注射液、腺苷钴胺、右旋糖酐注射液、多烯磷酰脂胆碱注射液、盐酸氨基葡萄糖片等联合用药,可能是血栓通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潜在的风险因素.结论 注射用血栓通临床不合理用药因素主要表现在适应证不适宜、给药剂量过大和用药疗程过长;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与患者过敏史、合并用药、给药剂量过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铁剂难治性缺铁性贫血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儿女,5岁,因“面色苍白5年”于2016年8月收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患儿为第1胎第1产,足月经顺产娩出,出生体重3.4 kg,母亲孕期体健.生后母乳喂养,8月龄改配方奶喂养,5月龄添加辅食.10月龄时家长发现其面色苍白,于多家医院检查血常规均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40~50 g/L,网织红细胞比例升高,血清铁及铁蛋白持续低下,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明显升高,肝功能、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红细胞孵育脆性、血铅、叶酸、维生素B12、血红蛋白电泳、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Coomb试验无异常,胃液含铁血黄素细胞阴性,粪隐血试验阴性~弱阳性,胸部CT平扫+增强、腹部B超、全消化道钡餐、胃镜、肠镜+活检无异常,骨髓涂片提示红系增生明显,成熟红细胞部分低色,骨髓外铁及内铁阴性.拟诊“缺铁性贫血”,先后服用常规剂量右旋糖酐铁、复方四维亚铁散、多糖铁复合物及蛋白琥珀酸铁,贫血无好转,曾输注红细胞悬液2次,每次5 ml/kg.平素喜吃鱼、蛋、肉类,每周进食3~4次猪血或猪肝,无异食癖.父母非近亲婚配,父母及胞弟均体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99TCm-右旋糖酐淋巴显像评价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淋巴管畸形及淋巴水肿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99 Tcm-右旋糖酐(99TcmDX)淋巴显像评价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患者淋巴管畸形及淋巴水肿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确诊为KTS患者的临床及核素淋巴显像资料.经双足趾间皮下注射99 Tcm-DX后,分别于给药后10 min、1h、3h及6h行全身淋巴显像,观察患者双下肢淋巴管、双腹股沟及髂、腰淋巴结、胸导管及静脉角区的显影情况以及全身其他部位有无显像剂异常分布.结果 36例KTS患者中,35例淋巴显像提示淋巴管、淋巴结显影异常并伴淋巴水肿,其中31例为单侧下肢淋巴水肿、4例为双下肢淋巴水肿.20例出现颈部静脉角区域异常显影,其中15例为左静脉角区域显像剂滞留,2例为右静脉角区域显像剂滞留,3例为双静脉角区域显像剂滞留.12例伴会阴部淋巴水肿.8例出现身体其他部位的异常淋巴管显影.结论 39TcmDX淋巴显像可以评价KTS患者淋巴管与淋巴结发育异常以及胸导管回流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