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患一团队"应急救治管理策略在群体有机氟中毒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如何在短时间内建立成熟规范的医疗管理体系在救治行动中至关重要 [1]。高效的护理管理体系以及应急处理能力代表一个医疗单位的护理救治水准,在救治过程中同样占据重要位置 [2,3]。因此,构建规范成熟的应急救治管理策略非常重要。急性有机氟中毒是指由于短时内吸入过量有机氟单体、裂解气、残液气或热解气所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4]。急性有机氟中毒可引起肺水肿、呼吸衰竭,同时可损伤心肌、脑、肾等脏器,从而并发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5,6]。重度急性有机氟吸入中毒主要引起肺损伤,以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性肺水肿和急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 [7]。2021年浙江省衢州发生一起有机氟中毒事故,本院护理部外派护理骨干承担此批患者的救治任务。在救治行动中,迅速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以亚专科护理为基本单位、为护理小组长为核心的"一患一团队"应急救治管理策略,为每一位患者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笔者单位参与了此次事故伤员救治,4例为极重度化学性肺炎患者,经过多学科积极救治,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应急救护经验总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起源头隐匿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2022年6月广州某键合金丝、键合银丝生产制造企业发生一起源头隐匿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10人中毒,其中,1人为一氧化碳中毒,9人为一氧化碳接触反应;症状为头晕、乏力、呕吐,5~7 h后指脉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为4%~10%,血气生化分析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为1.9%~5.8%。在企业碳载纯化装置中的气体检测一氧化碳浓度为34.46~37.26 mg/m 3。判断事故为碳载纯化装置运行异常产生一氧化碳气体随输气管道输送至作业岗位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本文通过排查毒物来源和中毒原因,为同类工艺预防类似事件提供警示,为化学中毒风险识别提供新的思路。同时,警示同类企业应充分考虑特定情况下的中毒风险,加强设备维护检修,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某氟聚厂有机氟混合气体急性中毒事件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2021年1月某氟聚厂发生急性化学中毒事件,通过分析企业职业卫生情况,结合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判定该事件为氟聚厂有机氟混合气体吸入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后续明确该事故是由于氟聚厂员工违规操作引起含有高浓度八氟异丁烯的有机氟混合气体排出,导致现场施工人员中毒。为避免同类事件发生,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定期组织监督检查,杜绝违规操作行为,对本单位职工和外包职工做好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突发中毒事件应急救援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种可快速估算环境放射性污染所致公众外照射剂量的新软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开发便于快速估算环境放射性污染所致公众成员外照射剂量的应用软件。方法:基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提供的数据,创建公众(成人与不同年龄组儿童)在不同环境暴露情形下的外照射剂量率转换系数数据库;在Windows操作系统内利用Python语言编写数据调用与计算程序,并借助PyQt工具包设计软件界面;为测试该软件的计算结果,试算了几种最可能出现放射性核素在3种环境暴露情景下所致公众成员的外照射剂量差异,并开展了合理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开发软件可在带Windows系统的个人电脑上快速完成放射性核素污染外照射所致公众的器官当量剂量与全身有效剂量的估算,计算结果合理。结果表明,公众成员的年龄越小,器官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通常越大;对于相同活度浓度且达到放射性平衡 90Sr的土壤表面污染和水体污染,婴儿的有效剂量约为成人的6.08倍和2.51倍。 结论:本研究开发的软件具有操作简单、计算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核事故应急等情形下快速估算公众成员外照射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双着丝粒体半自动与人工分析估算生物剂量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对双着丝粒体(dicentrics, dic)半自动和人工分析估算剂量的比较,探讨dic半自动分析估算剂量的优势和应对大规模核与辐射事故临床分类诊断的可行性。方法:60Co γ射线离体照射两名健康男性的外周血样品,照射剂量为0、0.5、1、2、3、4、5和6 Gy,吸收剂量率为0.27 Gy/min,常规培养、制片;用高通量染色体自动扫描系统采集染色体中期高倍图像,用DCScore软件自动分析dic,用Ikaros软件人工计数dic+环(r),拟合基于每细胞dic或dic+r数的剂量-效应曲线,并用本实验室参加全国生物剂量估算比对的12份考核样品(0.7~4.5 Gy)估算剂量进行验证。 结果:半自动和人工分析检测到的每细胞dic或dic+r数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显示量效关系有差异( r=0.984、0.972、0.972, P<0.01);基于每细胞dic或dic+r数拟合的3条剂量曲线均具有较为理想的拟合度( R2=0.998、0.999、0.999, P<0.01)。验证结果显示,在验证样品的照射剂量>2 Gy时,人工确认前基于自动分析dic估算的剂量与实际照射剂量的相对偏差均<21%,dic经人工确认后估算的剂量均接近于实际照射剂量(相对偏差≤±10%),而人工分析估算的剂量除0.7 Gy剂量点相对偏差为-25.71%,其他剂量点亦接近于实际照射剂量,但半自动分析可将剂量估算效率提高6倍。 结论:dic半自动分析能明显提高生物剂量估算的水平和效率,可应对发生大规模核辐射事件医学应急响应临床分类诊断的需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灾难护理应急知识与培训策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三级综合医院临床护士灾难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为制订灾难护理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9—10月采用护理人员灾难护理应急知识量表对陕西省西安市3所三级综合医院374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374名临床护士灾难护理应急知识平均得分为(2.74 ± 0.98)分,其中事故指挥系统得分最低为(2.55 ± 1.04)分,特殊护理及隔离去污得分最高为(2.93 ± 1.00)分;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科室、职务、是否听说过灾难护理、是否参加过灾难救援培训以及是否参加过灾难救援是影响应急知识得分的重要相关因素( F/ t值为22.093~2 103.285, P<0.001)。 结论:三级综合医院临床护士灾难护理知识处于较低水平,需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鼓励临床护士积极参与灾难护理相关工作,以增强灾难护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分时分级管理实现方舱医院批量新冠感染者高效应急救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灾害救援及急诊分诊理论,以四川援长春医疗队执行长春工人体育馆方舱医院(简称长春工体方舱)救援实践为例,介绍如何快速组建医生团队以实现批量患者的高效应急救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和前瞻性观察方法开展研究。横断面分析2022年4月支援长春工体方舱医院的四川医疗队医生的基本情况。工作量为2022年4月3月至28日在长春工体方舱的患者总数。在任务开始时、任务第1周、第3周利用五分评分法反映医生身心状态、压力状态和救援成就感。动静态分时舱内外联动排班和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方案在方舱运行10 d时完成全部实施,对比方案实施前后医生查房效率和自评分变化,总结救援成绩。结果:承担长春工体方舱医院运维的四川援长春医疗队56名医生来自14家医院12个专业科室。在常规培训及分工基础上,通过动静态分时舱内外联动排班及基于信息化的患者分区分级管理措施的实施,批量患者入舱收治时间从每人(14.64±10.09)min缩短至(6.80±5.10)min( P<0.01),静态查房时段每位医生每小时可查看患者数从(28.50±12.26)人提高到(68.43±19.95)人( P<0.01),共收治患者1 293人,舱区零死亡、零事故、无轻症转重症。35名医生完成连续调查,措施实施前,医生身体状态评分略有下降,方案实施后趋势改善( P<0.01),方案实施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改善( P=0.03)、压力感受自评分降低( P<0.01)、职业成就感自评分提高( P<0.01),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根据方舱批量患者应急救治工作特点,对临时召集的医生团队进行基于舱内外联动机制的动静态分时排班和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有利于提高救治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和风险暴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空间站任务院前医学救援医务人员配置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在载人航天这个系统工程中,首先是要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健康。在国内外载人航天实践中,载人航天器的发射及返回舱着陆返回地点均选择在远离城市和人群的空旷地带。尽管我国历次载人航天任务均未出现安全事故及需急救处理的医学问题,但在国外既往60余年的载人航天实践过程中,各种故障、事故及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也出现了需应急返回的医学问题 [1,2,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积极探索在紧急医学救援教学中应用实景沉浸式体验模拟教学模式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自2012年我国第一批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建成开始,在过去10余年的时间,我国的卫生应急队伍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国共有40支国家级医疗应急队伍,包括32支紧急医学救援队伍、5支中毒救治队伍、3支核辐射救治队伍 [1]。其中,紧急医学救援队伍需求最大、建设最多、用途最广。总结以往医学救援的特点,我国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主要包含两个板块,一是主要是针对以突发重大传染性疾病(如新型冠状病毒)为代表的感染性疾病;另一个则聚焦于以"伤"为核心的重大灾难事故(安全事件)和严重创(烧、战)伤紧急医学救援体系 [1],多为由地震等自然灾害、生活和生产事故等造成。近年来,随着医学救援事件不断增多,我国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建设、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机遇和挑战共存。尤其在中国急诊急救步入3.0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创新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综合素质,打造一支训练有素、技术精湛的医学救援生力军,是目前急诊急救业内及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探索实景沉浸式体验模拟教学模式在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培训中的应用,最终提升综合救援能力,以适应不同的救援场景是十分必要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三大核事故应急人员心理健康后果的系统综述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系统性评价三哩岛、切尔诺贝利、福岛三大核事故对应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组合检索的方式,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APA PsycINFO数据库中关于三哩岛、切尔诺贝利、福岛三大核事故应急人员心理健康后果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共纳入37项研究。核事故后应急人员普遍存在一般心理困扰、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心理影响最为严重,引起清理人员器质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等严重精神障碍。不同核事故应急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灾难相关的应急处置工作经历、核事故伴发的社会因素相关。结论:核事故后应急人员普遍存在一般心理困扰、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严重精神障碍等长期心理健康问题,应急人员的基线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干预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