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乙酰吗啡成瘾及神经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二乙酰吗啡(diacetylmorphine,DAM)是一种具有极强依赖性的中枢性兴奋剂,长期滥用会产生严重的神经毒性症状.DAM是我国滥用人数最多的毒品,已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DAM可以诱导神经细胞发生凋亡,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对DAM成瘾和戒断机制以及对神经因子的影响作一综述,为DAM对神经细胞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海洛因相关性脑梗死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海洛因主要成分为二乙酰吗啡,是吗啡半合成衍生物,为鸦片中发现的一种物质[1].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海洛因相关性急诊率逐年增加,海洛因导致的疾病的发病率亦逐年增加[2].海洛因相关性脑卒中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近年来,在我国,随着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多,娱乐性药物使用的增加已成为青年脑卒中患病率增加的原因之一.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与吸毒相关的急性脑梗死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H qNMR定量测定二乙酰吗啡对照品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二乙酰吗啡含量的1H定量核磁共振(1H qNMR)测定方法.方法: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基准试剂为内标,以氘代氯仿为溶剂,采用Bruker AvanceⅢ600型核磁共振谱仪,noesyigld1d脉冲序列在恒温25℃下获取1H NMR谱,测定二乙酰吗啡的含量,驰豫延迟时间为25 s.结果:以二乙酰吗啡的峰(δ6.76)及对苯二甲酸二甲酯(δ8.10)峰作为定量峰,测得精密度RSD(n=5)为0.22%,重复性RSD(n=5)为0.43%.1H qNMR测得二乙酰吗啡的含量为98.7%,与质量平衡法结果98.7%(HPLC)、98.3%(GC)以及DSC法结果98.4%基本一致.结论:建立的1H qNMR可测定二乙酰吗啡的含量.此方法准确快捷,简单易行,是对标准物质含量测定的一种良好的补充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ASQ2和RyR2在二乙酰吗啡致心肌细胞节律异常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二乙酰吗啡致心肌细胞节律改变与心肌钙离子通道异常之间的关系,探究肌钙集蛋白2 (CASQ2)与兰碱尼受体2(RYR2)因子与钙通道之间的联系,明确其是否参与心肌细胞钙离子通道异常及心律失常的过程.方法 取出生3日龄SD大鼠乳鼠的心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二乙酰吗啡干预组(H组)、二乙酰吗啡加维拉帕米干预组(H+V组),二乙酰吗啡浓度为10-4 mol/L,药物作用时间24 h.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和收缩频率节律改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ASQ2和RyR2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观察H组、N组及H+V组上述2个因子表达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1)细胞培养:原代心肌细胞形态多样,呈三角形、长梭形和多边形,细胞核圆形或类圆形,大小正常核膜光滑,细胞间通过伪足相互连接,连接成片的细胞搏动节律一致.(2)心肌细胞形态及节律改变:与N组相比,H组和H+V组心肌细胞形态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收缩频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N组相比,H组和H+V组中CASQ2和RYR2蛋白和mRNA表达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组相比,H+V组中CASQ2和RYR2蛋白和mRNA表达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乙酰吗啡可致心肌细胞自发性搏动频率和节律异常,CASQ2和RyR2因子参与二乙酰吗啡致心肌细胞自发性搏动频率和节律异常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二乙酰吗啡干预离体乳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钙离子电流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阿片类药物可调控心肌细胞膜电位和Ca2+电流的变化,但是目前二乙酰吗啡是否诱导心肌节律、细胞动作电位和钙离子电流改变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二乙酰吗啡对离体SD乳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钙离子电流的影响.方法:①体外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采用5个浓度二乙酰吗啡(0,10-2,10-3,10-4,10-5 mol/L)和20 mol/L维拉帕米作用于心肌细胞;②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二乙酰吗啡组、二乙酰吗啡+维拉帕米组.后2组分别以二乙酰吗啡、二乙酰吗啡+维拉帕米(浓度20 μmol/L)联合干预心肌细胞;对照组加入等量PBS.实验于2018-05-21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动物实验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IACUC201805-K1.结果 与结论:①当不同浓度二乙酰吗啡干预心肌细胞24 h后,心肌细胞形态异常数量亦随其浓度的改变而明显增加,呈剂量依赖性改变.当二乙酰吗啡浓度逐渐升高,细胞存活数量亦逐渐减少,细胞胞质体积缩小,胞膜收缩,伪足减少,细胞核结构模糊.②与对照组相比,当加入二乙酰吗啡干预心肌细胞后,心肌细胞自发性搏动频率和节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静息膜电位负值降低,动作电位中动作电位时程显著增加,动作电位幅度显著减小.③与对照组相比,二乙酰吗啡组中心肌膜电位改变数量明显增加,当加入维拉帕米后,心肌膜电位改变细胞数量有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膜电位改变细胞数量有所升高.④提示二乙酰吗啡可致离体SD乳鼠心肌细胞形态异常,心肌自发性搏动频率和节律显著增加,心肌细胞膜电位和动作电位发生改变,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二乙酰吗啡引起的心肌细胞节律异常有一定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人毛发中14种常见毒品及其主要代谢物的UPLC-MS/MS分段离子切换法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毛发中14种常见毒品及其主要代谢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方法 毛发样品经冷冻研磨成粉后甲醇超声提取.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C18柱,流动相为含20 mmol/L乙酸铵的0.1%甲酸水溶液-甲醇溶液,流速为0.3 ml/min,电喷雾离子源,采用多反应监测,结合正、负离子切换分段扫描分析.四氢大麻酸采用负离子模式检测,其余化合物采用正离子模式检测.结果 毛发中吗啡、6-单乙酰吗啡、可待因、海洛因、氯胺酮、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甲二氧基苯异丙胺、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可卡因、苯甲酰芽子碱、度冷丁、四氢大麻酚、四氢大麻酸的浓度分别在0.05~ 10.00 (r=0.9964), 0.05~ 10.00 (r=0.9912), 0.05~ 10.00 (r=0.9967), 0.05~ 10.00 (r=0.9933), 0.02 ~ 10.00 (r=0.9961),0.02 ~ 10.00 (r=0.9938), 0.05 ~ 10.00 (r=0.9782), 0.05 ~ 10.00 (r=0.9900), 0.02~10.00 (r=0.9974), 0.02 ~ 10.00 (r=0.9949),0.02~10.00(r=0.9959),0.02 ~ 10.00(r=0.9957),0.10 ~ 20.00(r=0.9887),0.10~20.00 ng/mg(r=0.9911)内,线性关系均良好;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1、0.01、0.01、0.02、5.00×10-3、5.00×10-3、0.02、0.02、5.00×10-3、5.00×10-3、5.00×10-3、5.00×10-3、0.05和0.05 ng/mg.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20%;提取回收率均>55%,RSD均<15%.结论 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毛发中14种常见毒品及其主要代谢物的定性筛查和含量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银环蛇蛇毒中具有镇痛活性的多肽成分的生化分离和活性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毒的镇痛活性,并对其中的活性单体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方法 采用热痛、醋酸扭体动物模型检测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蛇毒毒的镇痛作用,通过分子筛、高效液相(HPLC)等纯化手段从银环蛇毒中分离出镇痛单体,然后通过肽谱鉴定,氨基酸测序及序列比对鉴定其结构特征.结果 本研究发现银环蛇粗毒具有显著的镇热痛活性,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热痛阈提高近2℃.与吗啡相比,其镇痛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在给药7h后仍有显著镇痛效果.通过分子筛及高效液相分离,我们发现其镇痛活性成分主要为小分子多肽,其中活性最强的成分是α-bungarotoxin.α-bungarotoxin有与银环蛇粗毒类似的热镇痛活性,并且能够显著抑制醋酸导致的急性炎性痛.序列鉴定及结构分析表明α-bungarotoxin是一种含有74个氨基酸,5对二硫键的三指肽,能够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结论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蛇毒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中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的三指肽α-bungarotoxin是其最主要的镇痛活性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二乙酰吗啡致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细胞凋亡过程中C-Jun、Cytc和Caspase-9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二乙酰吗啡药物可导致神经元损伤,但是目前二乙酰吗啡是否诱导神经元细胞凋亡,C-jun、Cytc和Caspase-9因子是否参与此过程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C-jun、Cytc、Caspase-9是否参与二乙酰吗啡诱导神经元细胞凋亡过程.方法:将SD乳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细胞体外培养7 d,采用不同质量浓度二乙酰吗啡(0,10,40,80,100,120 mg/L)干预神经元细胞24 h,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100 mg/L二乙酰吗啡和20μmol/L JNK抑制剂SP600125作用于细胞24 h,通过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C-jun、Cytc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在不同质量浓度二乙酰吗啡干预下,随着给药质量浓度的增加,神经元细胞胞体萎缩、亮度降低,部分呈灰黑色,细胞碎裂,神经元网状结构不同程度的消失,细胞改变数量逐渐增加;②随着给药质量浓度的增加,形态改变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1),细胞凋亡率也显著增高(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100 mg/L二乙酰吗啡作用神经元细胞时,二乙酰吗啡组C-jun、Cytc和Caspase-9蛋白呈高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二乙酰吗啡组相比,二乙酰吗啡+SP600125组C-jun、Cytc和Caspase-9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二乙酰吗啡可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细胞凋亡,C-jun、Cytc和Caspase-9参与了二乙酰吗啡致神经元细胞凋亡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二乙酰吗啡干预下大鼠心肌细胞蛋白质组学差异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二乙酰吗啡干预下大鼠心肌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学的表达情况.方法 SPF级SD大鼠乳鼠60只,提取心脏组织,体外培养原代心肌细胞,分正常对照组(Con)与药物干预组(Drug),Drug组使用10-4mol/L的二乙酰吗啡,Con组使用等量PBS作用24 h,提取2组心肌细胞中的总蛋白采用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显示,大鼠心肌细胞中共鉴定出5884个蛋白质.2组总差异蛋白质784个,其中上调差异表达蛋白质442个,下调差异表达蛋白质342个.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蛋白质介导细胞生长过程、代谢过程、生物调节过程及对刺激的反应等重要生物学过程;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蛋白质集中于心肌收缩通路、钙信号通路、心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信号转导通路、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及氧化磷酸化通路等.同时,差异蛋白质与心肌收缩密切相关,包括细胞膜二氢吡啶受体(DHPR)、肌浆网兰诺定受体2(RyR2)、三联蛋白Triadin(TRDN)、肌集钙蛋白2(CASQ2)以及肌钙蛋白I(TnI)等.结论 二乙酰吗啡干预下大鼠心肌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学改变可能与心肌收缩节律异常、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及功能障碍等密切相关,以上差异蛋白的研究有望为临床上吸食二乙酰吗啡导致的心血管损伤提供新的理论参考和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边检管控药物的检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建立利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快速检测边检管控药物的方法.方法:使用二乙酰吗啡(海洛因)、可卡因和安非他明(粉末和溶液)等参考物质对检测方法进行优化.研究了聚焦距离、分析时间、自然光和灯光的影响以及重现性和检测限度.考查了检测不同混合物以及不同容器中的物质的技术应用及其局限性.结果: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可用于快速筛选、检测和鉴定液体和粉末管控药物.此外,它优于其它技术,具有非破坏性,能够通过塑料袋和玻璃瓶进行快速分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