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菖蒲郁金汤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综述菖蒲郁金汤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菖蒲郁金汤源于《温病全书》,具有清心凉血化痰、熄风止痉安神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该方具有修复神经功能、拮抗多巴胺系统功能亢进、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细胞耐药性等作用,在防治病毒性脑炎、多发性抽动症、缺血性脑卒中、脑水肿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环磷酰胺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损伤效应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CTX)及其活性代谢衍生物4-氢过氧环磷酰胺(4-HC)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损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用CTX[0(细胞对照),0.01,0.1,1,5,10,20,40和80 mmol·L-1]和4-HC[0(细胞对照),0.01,0.1,1,5,10,20,40和80 μmol·L-1)]处理SH-SY5Y细胞48 h,应用IncuCyte ZOOM系统记录细胞形态变化和生长曲线;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细胞LDH释放率.CTX(0,1,5,10和20 mmol·L-1)和4-HC(0,1,5,10和20 μmol·L-1)处理SH-SY5Y细胞48 h,用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荧光法检测DNA双链断裂标志物γ-H2AX的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CTX(0,1,5和10 mmol·L-1)和4-HC(0,1,5和10 μmol·L-1)处理SH-SY5Y细胞48 h,SeaHorse XF检测细胞糖酵解及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细胞对照组相比,CTX组和4-HC组的细胞融合率曲线逐渐下降;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44 mmol·L-1和4.78 μmol·L-1;LDH释放率显著增加(P<0.01);EdU+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γ-H2AX+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CTX和4-HC处理导致最大糖酵解能力、酵解储备、最大呼吸速率和ATP产生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CTX和4-HC对SH-SY5Y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可降低细胞活力,破坏细胞膜结构,抑制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导致细胞DNA损伤、能量代谢紊乱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局麻药佐剂在周围神经阻滞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在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怎样缩短周围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延长所用局麻药的作用时间、降低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增强周围神经阻滞效果是临床麻醉关注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为了缩短周围神经阻滞麻醉的起效时间,增强阻滞效果,延长阻滞的作用时间,尝试了在局麻药中加入多种佐剂进行研究,对比了在周围神经阻滞中应用不同局麻药佐剂的作用效果.本文将对近年来在周围神经阻滞中应用不同局麻药佐剂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麻醉医生进行周围神经阻滞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细胞自噬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自噬是真核细胞重要的物质降解系统之一,自噬小体将待降解物质包裹于其中并与溶酶体融合,以自噬-溶酶体的方式完成对物质的降解。自噬作为一个动态循环系统参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代谢并维持细胞稳态。自噬在内耳发育异常、衰老、耳毒性药物、噪声暴露等多种因素引起听力损伤过程中均可能发挥保护作用,有成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治疗靶点的潜力。但也有研究指出耳蜗细胞中的自噬亦是导致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我们回顾了自噬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相关文献,总结自噬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自噬作为干预靶点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防治中的潜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参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又称运动神经元病和“渐冻症”,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发病率不到1/10万人·年,我国2010年发病率为1.62/10万人·年。患者常在发病3~5年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无有效治疗。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是人们发现的第1个ALS致病基因,约占家族性ALS的18.9%和散发性ALS的1.2%,是亚洲人群,尤其东亚人群中最常见的ALS致病基因。我国ALS患者SOD1突变分布多位于2号和4号外显子,不同于北美ALS患者多突变于1号和4号外显子。SOD1突变将导致抗氧化酶作用减弱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除此之外,近年研究者们逐步发现SOD1突变亦会导致神经元内蛋白稳态失衡、SOD1蛋白类似朊蛋白样增殖和传播、转录因子功能失调和RNA代谢失调。临床上,携带SOD1突变的患者发病年龄较年轻,平均为48~52岁,绝大多数(95%)以肢体起病,生存时间中位数约为6年;我国SOD1突变患者发病更为年轻,约为44岁;平均生存时间更长,约为8年。但不同位点的突变对应的临床表型和进展速度差异显著。目前已有数项针对SOD1突变的2期临床试验,作用机制涉及反义寡核苷酸(tofersen)、RNA干扰(AAV-miRNA)以及促进错误折叠蛋白清除(arimoclomol)。但对结果需谨慎解读,同时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身麻醉对小儿脑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全球经济及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疾病检出率增加,治疗手段革新,全身麻醉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全麻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可逆的意识消失,在依从性差的婴幼儿及儿童临床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生命最初的几年是大脑快速发育时期,2~3岁时大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结构似乎已经成型。出生2~3周后的新生儿脑容量约为成人的35%,1岁时脑容量翻倍,2岁时脑容量可达成人的80%。在此期间,神经元形成神经网络,伴随着突触修剪、髓鞘形成进行微调,这些精密的大脑结构塑造过程,可一直持续到成年 [1]。由此可见,在整个脑发育时期,尤其是快速发育的婴幼儿阶段,任何外界的干扰都可能造成神经发育不良。当前大量动物实验证明了麻醉药物对发育中脑组织的神经毒性,人们不由得担心人类尚未成熟的大脑接触全麻后是否也会出现类似动物的神经损伤,研究者们为此开展了诸多临床试验。有研究表明,暴露于全麻的幼儿发生神经发育缺陷的风险增加 [2,3,4];另有研究表明,幼儿全麻暴露与神经发育缺陷无关 [5,6,7]。不可否认各项试验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研究结果仍需引起重视。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总结当前学者们在该领域内的共识与分歧,分析已有研究的不足以及面临的困难,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供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热休克蛋白90通过RIP1/RIP3/MLKL通路参与铝致小鼠神经细胞程序性坏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是否通过相互作用蛋白1(RIP1)/相互作用蛋白3(RIP3)/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通路参与麦芽酚铝[Al(mal) 3]致C57BL/6小鼠神经细胞程序性坏死并致小鼠空间记忆能力损伤。 方法:于2022年3月,随机将32只C57小鼠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小鼠8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20、40、80 μmol/kg Al(mal) 3染毒每周注射5 d,停药2 d,共60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海马组织及用siRNA干预Hsp90基因细胞中RIP1、RIP3、MLKL、HSP90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水迷宫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小鼠穿越平台的次数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9.50, P=0.023),各剂量组间穿越平台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尼氏小体减少。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小鼠海马组织中RIP1蛋白表达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高剂量组小鼠海马组织中RIP3、MLKL、HSP90蛋白表达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iRNA干预降低HSP90蛋白表达量后,Al(mal) 3组HSP90、RIP1、RIP3、MLKL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SP90可能通过RIP1/RIP3/MLKL通路参与Al(mal) 3致C57小鼠神经细胞程序性坏死并致小鼠空间记忆能力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通过高通量药物库筛选挖掘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通过高通量药物库筛选挖掘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S. aureus,简称:金葡)的新型抗菌药物。本研究的类型为实验性研究。金葡临床菌株均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分离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痰液标本;通过摇菌培养浮游菌,检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药物库(包含1573种小分子)对金葡浮游菌增殖抑制作用;通过96孔板结合结晶紫染色,检测FDA认证药物库分子对金葡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通过微量肉汤稀释实验,检测纳入小分子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后,通过CCK-8实验检测小分子药物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通过将FDA认证药物库中的小分子浓度设置为100 μmol/L,初步筛选出218种对金葡浮游菌具有生长抑制作用的小分子。这些小分子以抗感染药物为主,占118种。其次为抗肿瘤药物、抗炎/免疫类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药物和代谢疾病药物,分别占40、19、12、9、8和3种,未分类药物占9种。排除抗感染药物后,针对具有金葡浮游菌生长抑制作用排名前十的小分子主要为抗肿瘤药物,其次为神经系统药物和未分类药物维生素K3,其抑制率均达99.65%~100%。针对具有金葡生物被膜抑制作用的排名前十小分子也以抗肿瘤药物占比最高,其次为神经系统药物和抗炎/免疫类药物,其抑制率为50.22%~92.95%。通过微量肉汤稀释实验检测了第二轮筛选得到的51个小分子的MIC。其中,主要包括抗肿瘤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药物、抗炎/免疫药物、代谢疾病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和其他未分类药物,分别占22、5、3、9、2、5和5种,其MIC分布分别为1.56~50 μmol/L、6.25~25 μmol/L、6.25~25 μmol/L、0.2~50 μmol/L、25~50 μmol/L、1.56~50 μmol/L和0.1~12.5 μmol/L。综上,通过高通量药物库筛选出的小分子最低抑菌浓度值均为微摩尔级别,成药能力强且可改造性高。其高效的浮游菌和生物被膜抗菌作用有望为针对金葡的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目前进展和未来方向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是1种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以生长抑素受体(SSTR)表达增高为特征,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并与SSTR结合,进而发挥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发展迅速。对于转移性、不可手术切除的SSTR阳性的NEN,PRRT已成为1种系统、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该文综述PRRT对NEN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毒性反应和处理措施等,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重要研究进展,探讨PRRT的未来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局部麻醉药的安全性及其新剂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局部麻醉(局麻)药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阻断感觉神经冲动发生与传导的药品,临床上广泛用于皮肤黏膜麻醉、周围神经阻滞麻醉、脊髓神经麻醉和治疗慢性疼痛等。局麻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局麻药的新剂型包括经皮给药剂型和缓控释剂型。经皮给药剂型的优点是实现表面局麻,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减少注射麻醉对患者局部的损伤和刺激,提高患者的耐受性;缓控释剂型可维持较长效的麻醉效果,避免因局麻药吸收过快产生血药浓度过高,从而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