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中国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注射用砷剂心脏毒性风险信号挖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挖掘注射用砷剂心脏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提高临床对砷剂心脏毒性的认识。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和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MHRA)综合标准法3种方法对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山东数据)2003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和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03年第4季度至2023年第3季度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用砷剂心脏毒性风险信号进行挖掘。ROR法和PRR法中,报告数≥3、 ROR和 PRR值的95% CI下限>1定义为不良事件风险信号;MHRA综合标准法中,报告数≥3、 PRR>2且 χ2>4定义为不良事件风险信号。 结果:山东数据中共有注射用砷剂相关报告358例,与亚砷酸氯化钠注射液有关者275例(76.8%),与注射用三氧化二砷(ATO)有关者83例(23.2%);358例报告中25例(7.0%)报告了心脏不良反应,严重者占28.0%(7/25)。FAERS数据库中共有ATO相关报告1 294例,其中418例(32.3%)报告了心脏不良事件,严重者占62.2%(260/418)。对山东数据中275例亚砷酸氯化钠注射液报告的数据挖掘结果显示,QT间期延长、胸闷、心悸和心慌为风险信号,其中QT间期延长的信号最强。在FAERS数据中共挖掘出35个心脏不良事件信号,其中QT间期延长和长QT综合征的信号最强;6个心律失常信号(缓慢型心律失常、室上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尖端扭转型室速、室性心动过速和房室阻滞)和6个心脏器质性病变信号(心包炎、心内膜炎、心包积液、心肌炎、二尖瓣关闭不全和心脏扩大)的强度也排名较前。结论:注射用砷剂与心脏毒性发生的关联性较强,且严重病例占比较高。注射用砷剂的心脏毒性主要影响QT间期,也可表现为多种类型心律失常和某些心脏器质性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外科治疗:单中心5年421例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早中期效果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21例梗阻性HCM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和术后随访结果。男性207例,女性214例,年龄(56.5±11.7)岁(范围:19~78岁)。术前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Ⅱ级45例,Ⅲ级328例,Ⅳ级48例。58例为隐匿梗阻性HCM,占13.8%(58/421)。257例合并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56例存在二尖瓣器质性病变。手术由多学科团队共同完成,心脏超声医师参与术前规划和术中监测,确定合理的二尖瓣处理策略。338例患者接受单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59例同期接受二尖瓣手术。355例为单一经主动脉切口入路,51例经右心房-房间隔/房间沟入路。术中选用长柄微创手术器械,识别并处理二尖瓣瓣下异常结构。手术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配对秩和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单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4.3±8.5)min(范围:21~94 min)。18例患者术中发生不良事件并即刻再次手术,包括残余梗阻10例、左心室游离壁破裂4例、室间隔穿孔3例、主动脉瓣穿孔1例。院内死亡4例,术后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1例。随访率为92.1%(384/421),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患者均存活。心功能分级Ⅰ级216例,Ⅱ级168例,较术前有所改善( χ2=662.73, P<0.01)。术后6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室间隔厚度[(13.6±2.5)mm比(18.2±3.0)mm, t=23.51, P<0.01]和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峰值[(12.0±6.3)mmHg比(93.4±19.8)mmHg,1 mmHg=0.133 kPa, t=78.29, P<0.01]均较术前降低。 结论:手术团队(尤其是心脏超声医师)的建设、合理的二尖瓣处理策略、二尖瓣瓣下异常结构的识别和处理、长柄微创手术器械的选用有助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取得满意的早中期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二尖瓣的正常功能依赖于瓣叶、腱索、乳头肌、瓣环、左心室等多个部分的协同工作,而这几个部分中任意部件结构或功能发生改变均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l regurgitation,MR)。根据病因不同,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分为原发性(器质性)和继发性(功能性)。目前大多数文献中继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定义等同于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FMR)。原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是由瓣叶、腱索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而左心室(左心房)扩大、瓣环扩大、乳头肌功能异常导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称为FMR。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是指无三尖瓣结构器质性变化的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是由于各种原因(如左心系统瓣膜病)所致的左房压增高,逆向传导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后负荷增大,最终导致右心室腔变形、三尖瓣环扩大、瓣下结构移位,造成继发性三尖瓣反流[1].许多国外研究者报道二尖瓣病变的患者中多存在着中、重度的三尖瓣返流[2],实施二尖瓣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伴有中、重度三尖瓣返流者高达30%[3],二尖瓣病变是造成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4].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日渐引起心外科医生的重视.临床观察研究表明同期处理左心瓣膜及三尖瓣病变,术后患者的三尖瓣反流复发及恶化会大大降低,远期生存率得到提高[5].故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得到了广泛认同,近年来的指南[6-8]也推荐了左心瓣膜疾病手术的同期处理三尖瓣病变,但是各类术式的选择及外科处理三尖瓣的时机仍有争议,三尖瓣的外科治疗对于广大心外科医生来讲仍是疑点与难点并存.虽然目前一些心脏中心研究认为线性缝合的成形技术对于纠正三尖瓣返流的效果普遍劣于成型环技术,但是笔者所在单位在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中联合应用三尖瓣De Vega成形术已有近十年的临床经验,术后患者门诊复查结果良好,此文将讨论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舒张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和评估其病情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者58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的检测结果;对比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的病例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检测结果;对比不同严重程度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病例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检测结果.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为(1 238.26 ±318.63)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和Ⅱ级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均P<0.05);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P<0.05);重度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浆NT-proBNP和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水平显著高于中度和轻度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均P <0.05);中度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浆NT-proBNP和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均P<0.05).结论:检测血浆NT-proBNP有助于评估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受损情况,对本病的临床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瓣膜病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7年3月,我们采用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瓣膜病1例,近期疗效良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1.1 一般资料 男性,47岁,因“活动后胸闷2+月,加重伴腹胀、双下肢水肿1月,再发加重1天”入院.2个月前出现活动后胸闷,伴咳嗽、痰不易咳出,在当地医院治疗无缓解.1月前胸闷较前加重,休息时也明显,伴腹胀、双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心悸、胸痛,就诊于我院,经利尿、强心、扩血管治疗后好转出院.1d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且出现恶心、呕吐,再次就诊我院,以“扩心病”收住院.初步诊断:(1)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修复术后心房颤动全心衰竭(右心衰为主)心功能四级(2)2型糖尿病.予利尿、强心、降糖、营养心肌、改善微循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病情逐渐缓解,水肿消退、肝脏缩小,但病人仍有活动后胸闷.治疗后心脏彩超检查提示:LVD70 mm,LAS59 mm,LVS65 mm,EF15%,FS7%,风湿性心脏病双瓣置换术后人工机械瓣膜功能良好三尖瓣重度反流,肺动脉瓣轻度反流,左心增大,右心饱满左室收缩功能测值降低左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48/5(21) mmHg,主动脉压93/66(79) mmHg,QP/QS=1.088,肺血管阻力4.3 Wood单位.供体资料:供体来自于1个13岁男性脑死亡患者,死亡原因为“脑血管疾病”.确认脑死亡后,家属愿意捐献器官,经红十字会相关人员履行相关捐献手术后进入器官维护,进行心脏彩超检查确认心脏无器质性病变、心功能良好,维持平均动脉压在70 mmHg以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扩大心肌切除术对消除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二尖瓣反流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扩大心肌切除术对消除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二尖瓣反流的效果.方法:回顾2002-11至2017-07我院单一术者手术治疗的480例HOCM患者,患者均接受扩大心肌切除、离断二尖瓣装置与室间隔的异常连接及修剪乳头肌等操作,术后利用超声心动图结果评估手术对左心室流出道(LVOT)梗阻及二尖瓣反流的改善效果.结果:480例患者中22例(4.6%)因二尖瓣器质性病变而行二尖瓣成形或置换,其余458例(95.4%)未行二尖瓣处理的患者中,1例(0.2%)术后第5天死于感染性休克,4例失访(0.9%),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3,12).随访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患者LVOT压差较术前显著减小[(12.8±11.6)mmHg vs (89.1±30.6)mmHg,1 mmHg=0.133 kPa,P<0.001];合并二尖瓣前向运动(SAM)的患者由术前451例(98.5%)下降至随访时42例(9.3%)(P<0.001);二尖瓣中量以上反流患者由术前的297例(64.8%),下降至随访期间的14例(3.1%)(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随访期间残余SAM现象的患者二尖瓣中量以上反流的发生率较高(OR=30.334,95%CI:5.619~163.739,P<0.001).结论:扩大心肌切除术可消除绝大部分患者的LVOT梗阻及SAM相关二尖瓣反流.在不合并二尖瓣器质性病变时,HOCM患者极少需要同期处理二尖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反流的超声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估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合并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患儿特征表现.方法·收集217例单纯CHD合并MR患儿(MR组)及85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将MR组再分为3组,分别为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合并MR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MR组和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CoA)合并MR组,观察患儿CHD类型特点(缺损位置和大小、降主动脉压差)及二尖瓣形态特点,并比较MR组与对照组房室腔大小、二尖瓣瓣环大小等指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R组均存在房室腔增大、瓣环扩张、二尖瓣/三尖瓣瓣环比值升高,而左室收缩功能,除CoA合并MR组降低外,其余2组未降低.合并CHD特点:VSD缺损附着组织较少且分流较大,PDA分流直径多数大于0.3 cm,CoA压差均大于48 mmHg(1 mmHg=0.133 kPa).此外,3组MR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器质性病变.结论·以3种CHD为基础的MR,可能与房室腔增大、二尖瓣瓣环扩张、二尖瓣/三尖瓣瓣环比升高及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器质性病变相关.这些异常表现可为临床MR患儿手术方案设计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心动图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二尖瓣异常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术前超声心动图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二尖瓣异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阜外医院由同一有经验术者对480例HOCM患者行室间隔切除术,其中22例(4.6%)同期进行了二尖瓣成形(MVP)8例和二尖瓣置换(MVR)14例.将这22例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二尖瓣异常的诊断描述,对照术中探查结果,分析TTE及TEE对二尖瓣异常的诊断价值.结果:22例同期行MVP或MVR患者中.以术中探查结果为准,瓣叶脱垂1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退行性变4例,风湿性改变2例.12例脱垂患者中,6例术前TTE诊断,1例TEE诊断;其中6例合并腱索断裂,仅1例术前明确诊断.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术前明确赘生物,2例漏诊或误诊.4例退行性变中,2例术前TTE明确诊断,1例TEE补充诊断.2例风湿性改变中,1例二尖瓣狭窄,1例二尖瓣以反流为主,术前TTE均诊断.22例患者术前TTE共识别出二尖瓣器质性病变12例,体外循环转机前TEE补充识别2例,术中探查另识别8例,其中4例为首次手术探查,4例为二次手术探查.结论:术前TTE及术中TEE能精确识别HOCM患者二尖瓣异常原因,对手术策略的抉择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Cardioband系统治疗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是指瓣膜结构无器质性病变,继发于左室重塑及收缩功能障碍的二尖瓣闭合不全.其大多合并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往往提示预后不良.相较于退行性二尖瓣反流,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尚未被证明具有显著获益.Cardioband系统是首个达到外科手术效果的经皮二尖瓣环成形设备,它能通过介入的方式将特制的成形环准确固定于二尖瓣环处,有效缩减二尖瓣环尺寸以降低反流量.Cardioband系统在高危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其适用标准及远期疗效仍需更多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