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诊断胎儿肠穿孔致胎粪性腹膜炎和睾丸鞘膜腔胎粪性积液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孕妇43岁,孕1产0,孕37 +5周,既往体健,无特殊遗传病史,孕妇于孕19周、24周及32周分别在我院产检,超声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肠管未见扩张(图1)。孕37周超声检查发现羊水最大深度83 mm,羊水指数237 mm。胃泡大小30 mm×17 mm,膀胱大小40 mm×32 mm。胎儿腹腔内大量积液,范围约73 mm×71 mm×43 mm,肠管未见扩张,呈团状分布(图2)。腹腔下方(相当于阴囊部位)测及巨大囊性包块,大小约90 mm×76 mm×79 mm,向外膨出,囊壁完整,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透声较差,可见密集光点沉积后壁(图3),并通过一纤细交通口与腹腔相通,周边可见椭圆形实质等回声(考虑为睾丸)(图4)。超声会诊意见:①胎儿胎粪性腹膜炎(meconium peritonitis,MP),腹腔大量积液,肠穿孔? ②胎儿会阴部巨大囊性包块,考虑睾丸鞘膜腔大量胎粪性积液;③羊水增多。产后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明显异常。产后外观显示腹部膨隆如鼓,阴囊肿胀如球,阴茎无法分辨(图5)。X线片可见大量腹腔积液,膈肌膨升。术中见腹腔大量暗绿色胎粪性腹水,吸净后探查见回盲部盲袋处1 cm 2大小的穿孔,周边有胎粪溢出,远端肠管空虚,肠壁弹性尚可。探查双侧内环口均未闭合与阴囊相通,可见胎粪液体蓄积在阴囊内,将胎粪吸净,大量温盐水冲洗腹腔及阴囊,切除坏死肠管,行端端吻合。术后恢复良好。术后诊断:胎儿回盲部肠闭锁,肠穿孔,MP,合并双侧睾丸鞘膜腔大量胎粪性积液。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202200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产前超声诊断Binder综合征并阴蒂肥大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孕妇,21岁,孕4产0,孕27周。因外院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47,XXX来我院行胎儿系统超声筛查。超声检查显示:胎儿生物学测量相当于孕23周 +,胎儿面中部凹陷,鼻部短小,鼻梁低平,尾椎多个椎体融合、回声增强,左侧肱骨两端干骺端及双侧股骨近端干骺端可测及数个点状强回声斑(图1);双手掌及双足板短小,以指(趾)端明显,双手掌及双足板多个骨性结构短小、部分骨性结构未能显示(图2);胎儿阴蒂肥大(图3)。超声诊断:①宫内妊娠,中孕单活胎,相当于孕23周 +;②胎儿面中部畸形、尾椎畸形、双侧股骨近端及肱骨两端点状强回声斑、双手及双足发育不良——Binder综合征可能;③胎儿外生殖器异常——阴蒂肥大;④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GR)。孕妇无华法林服用史等特殊病史,无酗酒史,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胎产妇产后负性情绪及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二胎产妇产后负性情绪并对其危险因素予以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二胎产妇400例,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产妇产后负性情绪进行调查,并根据结果分为研究组(有负性情绪产妇)与对照组(无负性情绪产妇),比较两组人口学特征,产科特征情况以及社会支持状况,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00例二胎产妇中,负性情绪76例,发生率19.00%,职业、妊娠合并症、分娩陪伴、孕期增重、产前焦虑、产前抑郁、家庭月收入均可能是二胎产妇产后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均 P<0.05)。研究组新生儿性别不满意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早接触早吸吮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产妇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无职业、有妊娠合并症、无分娩陪伴、孕期增重、产前焦虑、产前抑郁、新生儿性别不满意均是二胎产妇产后负性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接触早吸吮、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是二胎产妇产后负性情绪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二胎产妇产后负性情绪的发生风险较高,且无职业、有妊娠合并症、无分娩陪伴、孕期增重、产前焦虑、产前抑郁、新生儿性别不满意均会增加其产后负性情绪发生风险,早接触早吸吮、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可有效降低其产后负性情绪发生风险,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胎儿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产前超声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孕妇31岁,孕3产2,孕22 +2周,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行产前超声检查。按照胎儿产前超声筛查方法 [1]对胎儿各结构进行检查,胎儿颅脑、心脏、腹部、神经系统等结构均未见明显异常。行肢体检查时,胎儿双上肢未见明显异常,于胎儿下肢皮肤表层发现多处异常回声,右脚踝后方及左足底内侧见异常膜状强回声,似三角形膜状隆起于皮肤表面(图1A,B),下肢骨性结构未见明显异常,下肢活动自如。嘱孕妇活动20~30 min之后再次进行检查,超声图像无变化。孕妇3 d后复查:除首诊异常表现外,另于左下肢膝关节下方外侧见异常带状回声突出于皮肤表面,一端黏附于皮肤,一端漂浮于羊水中(图1C),动态观察,胎儿下肢活动时可见带状回声随着下肢的活动在羊水中摆动,部分似"海草样"漂浮。三维超声成像:可见双下肢膝关节下方皮肤表面"疱状"隆起,右侧隆起较明显,左侧较平坦(图1D)。孕妇1周后羊水穿刺时复查超声:原左下肢膝关节下方外侧皮肤处膜带状回声较前次检查缩短(图1E),右下肢膝关节下方外侧皮肤可见新发膜带状强回声漂浮(图1F);双足拇趾与第2趾间距增大,似"草鞋足",左足较明显,且大拇趾增粗(图1G,H)。孕妇等待羊水穿刺结果期间再次复查超声:原下肢皮肤表面多处异常回声处未见明显漂浮的带状回声(图1I)。家族史:夫妻双方、双方父母及孕妇的1妹、1弟身体均健康,否认家族性传染病史、遗传病史及类似病史。孕产史:孕妇怀孕3次,第一胎,男性,出生后疑似有皮肤性疾病,21 d夭折,未进一步明确诊断;第二胎,男性,目前生长发育正常,未见明显阳性体征;本次为第三次妊娠,经孕妇同意后行羊水穿刺检查家系外显子,结果提示胎儿的COL7A1基因中检测到一个纯合子突变c.7411C>T(p.Arg2471Ter,474),突变来源是父母均为杂合子携带者c.7411(exon97)C>T(图2)。综合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及遗传咨询分析判断:本例COL7A1基因变异的危害性与患者表型存在相关。孕妇及家属慎重考虑后决定终止妊娠,于本院引产一男性儿,引产儿外观见双下肢皮肤呈剥脱性改变,皮肤大面积脱落、创面破溃、有少量渗液,左足足底增厚变形、皮肤肿胀、表皮黏附松动,颜色灰白,左足第一足趾增粗、皮肤肿胀,右足底表皮脱落,裸露面红润,有渗出,双足拇趾与第2趾间距增大,呈"草鞋足"样改变,左足明显(图3),上肢、颈前、后背有零星皮肤脱落。经孕妇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引产儿皮肤组织病理:常规HE染色下见表皮下大疱(图4A),电子显微镜检查基底膜致密板下真皮层见水疱及裂缝(图4B),从病理上符合诊断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胎儿心肌病产前超声表现及病因分析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孕妇29岁,孕24 +4周,孕3产2,第一胎生育一女孩,第二胎因胎儿心脏异常引产一男性胎儿,具体病因不祥。本次为自然妊娠,妊娠13周、19周超声检查未见异常,23周系统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心脏增大、皮下水肿,其他结构未见异常。孕妇既往体健,孕期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夫妻非近亲结婚,配偶体健,孕妇父母及一弟一女体健。因产前超声检查异常转诊来我院,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四腔心切面显示心胸面积比值增大(45%),心包腔积液,左心室增大,左心室壁及心尖部增厚,左心室腔内膜面回声增强,可见多个大小不等肌性突起(图1A)。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左心室腔肌性突起间可见血流信号由心腔进入(图1B),二尖瓣中量反流,反流速度210 cm/s(图2A),三尖瓣大量反流,反流速度180 cm/s(图2B),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消失(图2C),脐静脉见搏动征(图2D),静脉导管A波反向(图2E)。胎儿全身扫查见胸腹腔积液,皮下组织水肿(图2F),胎儿心率及节律未见异常,参考胎儿超声心动图心功能评分体系半定量评价胎儿心功能:胎儿心血管评分总分为3分。胎儿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增大、心肌异常、胎儿心功能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4C特色产褥期延续护理模式构建中不同胎次产妇需求感知调查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设计4C特色产褥期延续护理模型并形成调查问卷,了解不同胎次产妇对此的需求感知及评价,为构建4C特色产褥期延续护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4~10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分娩产妇431例(初产妇229例、二胎经产妇202例)进行问卷调查。以不同胎次产褥期产妇为调查对象,成立调查小组,自行设计4C特色产褥期延续护理模型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自填问卷并当场回收的形式,调查产妇对4C特色产褥期延续护理的需求感知及评价。结果:不同胎次产妇对延续护理服务整体需求得分均较高为(3.87±1.13)分,其中22个二级条目评分均>4分,但其中初产妇的26个二级变量评分均高于二胎经产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所有产妇需求感知与4C特色产褥期延续护理服务的影响关系,结果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结论:可依据不同胎次产妇的同质性及差异性需求感知,多专业支持下构建完整、有效、可行的4C特色产褥期延续护理模式,组建多学科医护团队,制定多元化照护方案,为产妇提供产褥期多元协同的专业化服务,从而提升产褥期延续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胎高龄妇女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增重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二胎高龄妇女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孕期增重(gestational weight gain, GWG)情况,探讨两者与新生儿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1 965例二胎高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收集产妇及新生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前BMI,将研究对象分为体重过低组(BMI<18.5 kg/m 2, n=139)、体重正常组(BMI:18.5~23.9 kg/m 2, n=1 342)、超重组(BMI:24.0~27.9 kg/m 2, n=404)、肥胖组(BMI≥28.0 kg/m 2, n=80);按照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推荐的GWG标准分为GWG不足(478例)、GWG正常(884例)和GWG过多(603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以及采用二分类、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前BMI及GWG对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的影响。 结果:1 965例二胎高龄孕产妇,中位孕前BMI为22.1(20.3~23.9) kg/m 2,异常者占31.7%(623/1 965);中位GWG为13.0(10.0~16.0) kg,异常者占55.0%(1 081/1 965)。与孕前正常体重的妇女相比,孕前超重及肥胖会增加早产( OR=2.100,95% CI:1.398~ 3.156)、低出生体重儿( OR=3.187,95% CI:1.892~5.367)和巨大儿( OR=1.758,95% CI:1.182~2.614)的风险;孕前体重过低能够降低大于胎龄儿的风险( OR=0.476,95% CI:0.238~0.960)。与GWG正常的孕妇相比,GWG不足会增加早产( OR=2.316,95% CI:1.530~3.505)、低出生体重( OR=1.850,95% CI:1.103~3.104)的风险;GWG过多会增加巨大儿( OR=1.828,95% CI:1.225~2.726)和大于胎龄儿( OR=1.955,95% CI:1.448~2.640)的风险,降低低出生体重儿( OR=0.359,95% CI:0.193~0.667)和小于胎龄儿( OR=0.452,95% CI:0.240~0.852)的风险。 结论:二胎高龄妇女孕前BMI过低、超重及肥胖,GWG不足或过多均会对新生儿结局造成不良影响。说明第2次妊娠时应秉持全程体重管理的理念,既要在孕前将BMI调整至正常范围内,亦要保持孕期体重合理增长,从而减少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胎孕妇产前抑郁现状及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二胎孕妇产前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济宁市3所医院的481例二胎孕妇进行调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抑郁情况,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自编一般资料问卷测量其相关因素。结果:二胎孕妇抑郁的发生率为45.90%,SDS标准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社会支持间均呈负相关(均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4 999元( OR:0.333,95% CI:0.115~0.967)、5 000元及以上( OR:0.198,95% CI:0.063~0.620),长子/女年龄6~10岁( OR:0.629,95% CI:0.402~0.985)、11岁及以上( OR:0.280,95% CI:0.153~0.513)是二胎孕妇产前抑郁的保护性因素;与丈夫关系差( OR:4.639,95% CI:1.833~11.743)、分娩恐惧( OR:1.980,95% CI:1.290~3.039)是二胎孕妇产前抑郁的危险因素。 结论:二胎孕妇存在产前抑郁,应加强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使孕妇平稳度过孕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天津市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筛查结果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天津市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B超筛查Graf分型结果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利用妇幼卫生保健三级管理和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操作系统对生后6~8周的婴儿进行早期髋关节B超筛查的资料。筛查采用"初筛-复筛-确诊治疗"的"2+1"模式。统计筛查阳性率和不同年份、不同Graf分型患儿转诊治疗时的年龄,比较不同性别、胎次、胎位、生产方式、胎龄、出生体重、家族史患儿阳性率的差异,并采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DH的危险因素。结果:筛查婴儿807 889名,检出B超Graf分型Ⅱa型及以上阳性2 039例(2 841髋),检出阳性率为2.52‰(2 039/807 889)。异常髋中Ⅱa(+)型685髋、Ⅱa(-)型959髋、Ⅱb型367髋、Ⅱc型262髋、D型227髋、Ⅲ型265髋、Ⅳ型76髋;占比最多的依次为Ⅱa(-)型(33.76%,959/2 841)、Ⅱa(+)型(24.11%,685/2 841)、D型及以上型(19.99%,568/2 841)。左侧髋异常率为2.02‰(1 632/807 889),大于右侧的1.50‰(1 209/807 889),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3.09, P<0.001)。女婴髋异常率为3.27‰(2 541/777 272),大于男婴的0.36‰(300/838 506),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 947.87, P<0.001)。男婴DDH阳性率0.50‰(209/419 253)、女婴4.71‰(1 830/388 636),男女婴检出比为1∶8.76,不同性别DDH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 420.10, P<0.001)。不同胎位(头位/臀位)、生产方式(顺产/剖宫产)、出生体重(正常/低体重)、家族史(有DDH/无DDH)患儿DDH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胎次(第一胎/第二胎及以上)、胎龄(足月/早产)患儿DDH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婴( OR=10.50, P<0.001)和胎位为臀位( OR=3.40, P<0.001)是DD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产( OR=0.91, P<0.001)为DDH的保护因素。各年份不同B超Graf分型患儿转诊治疗年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初筛-复筛-确诊治疗"的"2+1"筛查模式,天津市生后6~8周婴儿B超筛查DDH的阳性率为2.52‰,女婴、左侧髋阳性率更高。B超Graf分型越严重的患儿转诊治疗的年龄越小。女婴、胎位为臀位者更容易发生DDH,早产使发生DDH的风险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龄二胎产妇优化护理管理的循证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高龄二胎产妇优化护理干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基于前期研究获取的最佳证据,制订高龄二胎产妇优化护理审查指标,并应用循证的护理方法获得最佳实践证据,并应用2017修正版(第三版)Johns Hopkins循证护理实践模式,指导护士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2019年3—5月,完成基线审查,共纳入82名孕产妇及43名护士。2019年6月将证据融入临床实践。2019年7—10月采用基线审查相同的指标和纳入排除标准对产科病房(包括爱婴区)43名护士(包括助产士)及85名高龄二胎产妇进行了证据应用后的效果评价。比较证据应用前后高龄二胎产妇焦虑、抑郁情况、产妇满意度及护士对最佳证据的正确执行率。结果:应用最佳证据后,护士对产妇优化护理最佳证据的执行率>80%,产妇焦虑评分由(55.29 ± 10.11)分降低到(41.74 ± 1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8.55, P<0.01);抑郁评分由(57.77 ± 8.32)分降低到(47.86 ± 9.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7.23, P<0.01)。产妇满意度由92.68%(76/82)提高到98.82%(8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3.92, P<0.05)。 结论:通过应用最佳证据,可进一步规范我国高龄二胎产妇产后优化护理范式,减少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提高产妇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