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使用双膦酸盐患者进行规范化口腔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是一类抗骨吸收药物,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恶性肿瘤骨转移等骨疾病的治疗,其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发生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临床表现为颌骨疼痛、骨面裸露、坏死等,严重影响患者口腔及全身健康。口腔诸多治疗均为侵入性操作,可能影响使用双膦酸盐患者的颌骨改建,引发MRONJ。对使用双膦酸盐的患者进行口腔治疗时,应规避MRONJ的危险因素,规范操作,降低MRONJ的发生风险。本文就使用双膦酸盐的患者如何进行规范化口腔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口腔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制足部简易固定装置在足SPECT/CT断层骨显像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自制足部简易固定装置在足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断层骨显像辅助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30例行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SPECT/CT足部断层骨显像发现足部骨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2~83(65.9±9.8)岁。采用抽签法分组:观察组15例,使用足部固定装置;对照组15例,不使用足部固定装置,采用常规体位摆放肢体。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变侧别等基线资料。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足长轴与扫描床的夹角、足部扫描长度、扫描时间、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融合时X、Y、Z轴三个方向的偏差量。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病变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观察组的足长轴与扫描床的夹角(95.6°±4.1°)小于对照组(123.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17, P<0.001);观察组足部扫描长度较对照组减少27.6%、扫描时间缩短27.8%、CT辐射剂量减少24.1%,分别为(15.2±1.4)和(21.0±1.8)cm、(6.89±0.63)和(9.54±0.79)s、(28.6±2.0)和(37.7±2.9)mGy·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02、-10.08、-10.16, P值均<0.001);两组间图像融合的偏差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13、-0.57、-0.13, P值均>0.05)。 结论:该足部简易固定装置能够在不影响图像融合质量的情况下得到足的标准解剖位图像,并能降低患者所受CT辐射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99Tc m-MDP全身骨显像诊断肿瘤相关性骨软化症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37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及右下肢疼痛,影响行走。就诊于本院骨科门诊,门诊体格检查见患者步态不稳,拖腿行走,下蹲后可站立,腰椎活动受限。为明确腰腿痛原因,患者行腰椎MRI、骶髂关节X线摄影和全身骨显像。腰椎MRI提示多发椎体终板炎,L 3~L 5椎间盘膨出,L 3~L 5棘间韧带变性。骶髂关节X线摄影提示右侧骶髂关节间隙变窄。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ethylene diphosphonate, MDP)全身骨显像(图1)示中下段胸椎及腰椎上终板显像剂摄取增高,双侧胸锁关节、双侧多根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区摄取增高,双侧骶髂关节及耻骨联合摄取增高,另在右侧第10后肋、左侧第10肋椎关节区、右侧腓骨上段、右侧下颌骨等见多处摄取增高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综合影像学表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PMT)的临床特点及其综合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8例PMT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8~72岁,中位年龄45.5岁)的临床资料,以及超声、CT、MRI、 99Tc m-联肼尼克酰胺-酪氨酸3-奥曲肽( 99Tc m-HYNIC-TOC)SPECT/CT、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 99Tc m-MDP)SPECT/CT骨显像和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并总结PMT的临床特点及其综合影像学表现。 结果:PMT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全身骨痛、肌肉无力以及肿瘤原发部位局部不适等;术前患者的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显示血磷水平降低。38例患者中,有超声、CT、MRI、 99Tc m-HYNIC-TOC SPECT/CT、 99Tc m-MDP SPECT/CT骨显像和 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者分别为8、20、18、12、8、7例。PMT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为肿瘤内低或混合回声,血流信号丰富。50.0%(4/8 )骨组织来源的PMT患者在CT上表现为溶骨性病变;软组织来源的12例PMT患者在CT上表现为异常软组织密度灶或软组织肿块。PMT患者的病灶在MRI上均表现为T1加权像等低信号、T2加权像高低混杂信号,增强MRI表现为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PMT患者 99Tc m-HYNIC-TOC SPECT/CT显像阳性率为83.3%(10/12 )。PMT患者 99Tc m-MDP SPECT/CT骨显像均呈多发异常骨代谢活跃灶,其中1例软组织来源的肿瘤显示为病灶放射性摄取轻度增高。PMT患者 18F-FDG PET/CT显像中所有病灶的葡萄糖代谢均增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为3.1~10.7,中位数为4.0。 结论:PMT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肿瘤导致的低磷性骨软化,而原发肿瘤的表现不突出;影像学表现没有特异性, 99Tc m-HYNIC-TOC SPECT/CT、 99Tc m-MDP SPECT/CT骨显像及 18F-FDG PET/CT检查可能有助于临床对PMT进行准确地定位并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RNA-506对胰腺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微小RNA-506(miR-506)对胰腺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使用Panc02细胞建立原位成瘤模型。将C57BL/6荷瘤小鼠分为miR-ctrl C57组和miR-506 C57组,每组15只,成瘤后分别通过腹腔注射二油酰磷脂酰胆碱(DOPC)脂质体包被的miR-ctrl(miR-ctrl/DOPC)或miR-506(miR-506/DOPC),测量肿瘤重量和体积,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亚群变化,并监测小鼠生存期。将荷瘤裸鼠分为miR-ctrl nude组和miR-506 nude组,每组5只,成瘤后分别通过腹腔注射miR-ctrl/DOPC或miR-506/DOPC,用以排除免疫系统影响。将C57BL/6荷瘤小鼠分为清除对照组和巨噬细胞清除组,每组10只,成瘤后两组分别通过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或氯膦酸二钠脂质体(Clo),用以排除巨噬细胞影响,2周后各组再分为miR-ctrl PBS组、miR-506 PBS组、miR-ctrl Clo组和miR-506 Clo组。 结果:miR-506 C57组小鼠的肿瘤体积(1.04±0.23)×10 3 mm 3和肿瘤重量(0.51±0.10)g均小于miR-ctrl C57组[(1.92±0.34)×10 3 mm 3和(0.99±0.19)g],M2/M1比例低于miR-ctrl C57组[(1.19±0.46)比(2.85±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生存曲线显示,miR-506 C57组小鼠总生存期好于miR-ctrl C57组小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BALB/c裸鼠成瘤模型中miR-506 nude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和肿瘤重量与miR-ctrl nud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57BL/6荷瘤小鼠模型免疫微环境中miR-506 PBS组较miR-ctrl PBS组肿瘤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更低[(4.70±1.86)%比(12.00±2.24)%],细胞毒性T细胞的比例更高[(10.54±1.89)%比(4.54±1.25)%],凋亡细胞毒性T细胞的比例更低[(14.00±4.00)%比(26.80±4.27)%],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干扰素-γ的浓度更高[(89.60±14.69)比(28.00±13.69)ng/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经过Clo清除巨噬细胞后,miR-506 Clo组和miR-ctrl Clo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MiR-506通过巨噬细胞依赖的方式抑制胰腺癌的进展并纠正其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膦酸盐通过消耗巨噬细胞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脂肪变和小叶炎症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巨噬细胞的作用,为代谢性肝病的治疗靶点提供方向。方法:将20只6~8周C57BL/6野生型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只,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MCD);实验组15只,MCD饮食+腹腔注射氯膦酸二钠脂质体(以清除巨噬细胞)。喂养4周建立小鼠NASH模型,留取血、肝脏及脾脏,分析体质量指数、肝指数、脾指数及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通过HE染色及油红O染色进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评分(NAS);用RT-PCR方法比较F4/80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MCD喂养小鼠4周建立NASH模型,实验组F4/80的mRNA表达量下降( t = 4.167, P<0.01),肝脂肪变性减轻( t = 10.70, P < 0.05),小叶炎症浸润程度减轻( t = 3.08, P < 0.05),NAS评分降低( t = 8.06, P < 0.05)。同时,ALT水平明显下降[(817.00±128.90)U/L与(231.20±36.28)U/L, t = 5.71, P < 0.01)],AST水平也降低[(1 211.00±248.90)U/L与(505.30±88.20) U/L, t = 3.32, P < 0.01)];但实验组脾脏体积及脾指数较大(0.24±0.01与0.32±0.02, t = 2.41, P < 0.05);肝脏气球样变、体质量指数及肝指数在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NASH中,膦酸盐可消耗巨噬细胞而发挥抑制肝脏炎症及保护受损肝脏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发骨病变骨显像鉴别诊断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17岁,2020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桡骨远端疼痛,后发现左桡远端肿块,并逐渐出现弯腰受限。2020年5月患者出现双下肢无力,2020年6月中旬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 ℃,不伴畏寒、寒战、盗汗。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大致正常,血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阳性(2.619 kU/L),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抗可溶性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 EN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CCP)抗体均阴性,多次血培养及骨髓培养(-),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血游离轻链比值(-)。外院腕关节MRI示左桡骨远端占位,大小2.7 cm×1.8 cm×2.3 cm,伴周围软组织水肿;髋关节MRI示双髂骨、耻骨、髋臼及左侧股骨颈多发异常信号,考虑"骨肿瘤"。外院 18F-FDG PET/CT显像示左侧桡骨远端、左侧肩胛骨、C4椎体、T3~T4、T7、T11、L3椎体、骨盆多处、左侧股骨颈、左侧股骨内侧髁多发溶骨性破坏,代谢异常增高(SUV max:28.5~32.8)。随后完善桡骨穿刺,病理示多量组织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组织细胞CD68(+),CD1a(-),Langerin(-),S-100蛋白(-),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约20%),考虑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首先考虑Erdheim-Chester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 ECD),B-Raf原癌基因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 proto-oncogene, serine/threonine kinase, BRAF) V600E野生型。2020年6月起予干扰素、泼尼松治疗,患者每日仍有低热,且双下肢无力逐渐加重,无法站立,伴尿潴留。后患者为进一步诊治入本院,为评估骨病变行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ethylene diphosponate, MDP)全身骨显像及胸部SPECT/CT显像(图1,图2)。全身骨显像示颈、胸、腰椎多个椎体、左侧肩胛骨、双侧骶髂关节、右侧髋臼及坐骨、左侧腕关节、左侧膝关节显像剂摄取增高灶,SPECT/CT显像可见这些病灶部分为溶骨性破坏,也有部分是成骨为主的骨破坏,部分椎体病变周围伴有软组织密度影,另外有多个椎体出现病理性骨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PECT/CT超级骨显像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超级骨显像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 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1年7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 99Tc m-MDP SPECT/CT显像的47 671例患者中呈超级骨显像的97例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3例,年龄25~85(62.4±14.3)岁,回顾性分析9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资料、影像学资料、年龄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病因不同,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瘤组(71例)与代谢性骨病组(26例,包括甲状旁腺瘤9例、肾性骨病6例、骨质疏松症11例)。根据原发肿瘤不同,将71例骨转移瘤组患者分为4个亚组[前列腺癌组(40例)、乳腺癌组(15例)、肺癌组(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8例,包括胃癌4例、直肠癌2例、食管癌1例、原发性肝癌1例)]。统计分析骨转移瘤组与代谢性骨病组以及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之间 99Tc 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的特征、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和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结果的差异。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及Kruskal-Wallis H检验;分类变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骨转移瘤(73.2%,71/97)是导致超级骨显像的最常见病因[在其原发肿瘤中,前列腺癌较常见(56.3%,40/71)],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6.8%,26/97)。骨转移瘤组以灶性散在分布型(Ⅱ型)为主(85.9%,61/71),代谢性骨病组主要呈均匀对称型(Ⅰ型)(61.5%,16/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84, P<0.001)。骨转移瘤组以成骨型(74.6%,53/71)和混合型(19.7%、14/71)骨质破坏为主,而代谢性骨病组以溶骨型(73.1%,19/26)骨质破坏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9.76、15.95,均 P<0.001)。所有患者均以骨痛为初发症状,局部骨痛为主要临床表现(56.7%,55/97)。骨转移瘤组以腰痛最常见(60.0%,24/40),代谢性骨病组多为肋骨痛(40.0%,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11 , P<0.05)。骨转移瘤组患者的年龄和ALP、LDH水平均高于代谢性骨病组,而血钙水平则低于代谢性骨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89, Z=-2.28、-3.65, t=-5.96,均 P<0.05);而2组患者在血磷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1, P>0.05)。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在SPECT全身骨显像的显像模式、SPECT/CT融合显像中的骨质破坏类型、临床表现、局部骨痛部位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2.71~13.07,均 P>0.05)。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间进行比较,乳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小、前列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大,乳腺癌组患者血钙水平最高,肺癌组患者LDH水平最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4.43、5.13, H=13.47,均 P<0.05);血磷和AL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2.41, H=6.28,均 P>0.05)。 结论:超级骨显像病因中以骨转移瘤最常见,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患者在 99Tc 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病灶处 99Tc m-MDP SPECT/CT融合显像、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均有差异, 99Tc m-MDP SPECT/CT在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的鉴别中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儿先天性成骨不全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先天性成骨不全是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骨病,临床表现为胎儿期超声长骨扭曲和生后多发性骨折,以及蓝巩膜、听力损伤、牙齿发育不良、脊柱侧凸、身材矮小等,双膦酸盐是目前公认的一线治疗药物,但新生儿期用药尚无统一标准。本文报道1例新生儿期起病的成骨不全患儿,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种无创性方法早期诊断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 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 99mTc-MDP)显像、 99mTc-半胱氨酸-膜联蛋白V( 99mTc-Cys-Annexin V,TP5-3)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FHN)模型兔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36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20只、对照组16只。模型组通过注射马血清和激素建立早期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后的第2周、第4周分批进行MRI、 99mTc-Cys-Annexin V显像及 99mTc-MDP显像,影像学检查完毕行病理组织学观察验证。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为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为卡方检验。 结果:造模第2周(超早期阶段),模型组MRI和 99mTc-MDP显像均未见骨坏死的异常信号, 99mTc-Cys-Annexin V SPECT显像可见双侧股骨头异常放射性浓聚,其诊断价值高于MRI和 99mTc-MDP显像。造模第4周(早期阶段),MRI、 99mTc-MDP显像和 99mTc-Cys-Annexin V SPECT显像均可检出骨坏死的异常信号,MRI检出阳性率[55.56%(5/9)]高于 99mTc-MDP显像[44.44%(4/9)],而 99mTc-Cys-Annexin V SPECT显像最低[33.33%(3/9)],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90, P>0.05)。 结论:99mTc-Cys-Annexin V SPECT显像可在超早期检出SIFHN,但在早期仍推荐MRI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