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刺参腐皮综合征复方中药的筛选及体内药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7/27
为开发防治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复方中药,从14种中药中筛选出对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单味中药,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抗菌复方FF-Z(诃子∶五倍子∶穿心莲∶川芎=15 g∶2 g∶10 g∶5 g).在饲料中分别添加10、20、30和40 g/kg的复方FF-Z作为试验组,不含复方FF-Z的饲料为对照组,并以含恩诺沙星粉20 g/kg的饲料为药物对照组,连续投喂刺参10d,继而用终浓度为107 CFU/mL的灿烂弧菌进行浸浴攻毒,以观察预防保护效果.结果显示,灿烂弧菌对复方FF-Z极敏感,抑菌圈直径可达(23.10±0.62)mm,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值分别为7.81和15.63 mg/mL;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复方FF-Z各剂量组刺参的SOD、ACP和AKP活性显著提高,且优于药物对照组.在灿烂弧菌感染后,复方FF-Z各剂量组处理的刺参发病时间比阳性对照组推迟2d,其中复方FF-Z 20 g/kg组、FF-Z 30 g/kg组和FF-Z 40 g/kg组刺参的20d发病率分别为22.08%、22.14%和14.58%,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的84.45%.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添加30 g/kg复方FF-Z的饲料能够有效减轻灿烂弧菌入侵引起的刺参组织炎症反应,从而起到保护作用.研究证明,复方FF-Z能够显著提高刺参的免疫和抗病力,对灿烂弧菌引起的腐皮综合征具有良好的预防保护效果,能延缓该病的发病进程并降低发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派特灵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外用派特灵治疗尖锐湿疣(CA)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经研究表明派特灵是主要由金银花、苦参、白花蛇舌草、鸦胆子、五倍子、蛇床子和大青叶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派特灵主要组成中药的活性成分与相应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与CA相关的疾病靶点,取其基因与靶点交集制作韦恩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7.1软件共同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应用R语言下载安装Bioconductor数据库中的相关R包对交集得到的核心靶点进行相应的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 在TCMSP数据库共获取109个活性化合物,主要为β谷甾醇、鸦胆甙、槲皮素等,GeneCards数据库共获取疾病靶点74个,PPI网络分析显示共涉及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同期蛋白D1(CCND1)等15个核心蛋白,GO、KEGG富集分析显示派特灵可以通过各类癌症通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信号通路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于CA.结论 派特灵通过抗HPV病毒、调节免疫等方面达到治疗CA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艾叶等中药及配伍合剂对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艾叶等4种中药及配合合剂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和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连、五倍子、艾叶和薄荷4种单味药及其相互配伍形成的复方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标准菌和临床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1)单味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溶血性葡萄球菌(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铜绿假单胞菌(标准)、大肠埃希菌(标准、临床1、临床2)及铜绿假单胞菌(临床)五倍子的作用效果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及大肠埃希菌(标准、临床2)黄连和五倍子的作用强度相当;对白色念珠菌(标准)的作用效果为黄连>艾叶、薄荷>五倍子;对于白色念珠菌(临床1、临床2、临床3)黄连的作用效果最强.(2)复方合剂:对所研究的所有细菌,五倍子+艾叶和黄连+五倍子+艾叶的作用效果最强;对所研究的真菌,黄连+薄荷的作用效果最强.结论 五倍子+艾叶和黄连+五倍子+艾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标准菌和临床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方中药洗剂组方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在复方中药洗剂单药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确定该洗剂的最优组方及其剂量配比,验证其体外抑菌作用,观察其对阴道常见致病标准菌株的抑菌效果.方法 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采用渗漏法提取并干燥白芷、五倍子、川芎、当归、丁香、石斛、人参、珍珠8味单药;选用正交t值法实验设计,以抑菌圈为指标,设定高和低两个剂量水平,观察不同剂量配比的8味单药组成12种组方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消化链球菌和阴道加德纳菌5种ATCC标准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 12种组方对5种ATCC标准菌株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8味单药对5种ATCC标准菌株的抑菌作用的贡献值都以高剂量为大,除白色念珠菌的珍珠高剂量和低剂量相当,厌氧消化链球菌的人参高剂量和低剂量相当,而阴道加德纳菌的石斛以低剂量为大.12种组方中各单药对5种ATCC标准菌株的抑菌作用,有相加或拮抗作用.结论 12种组方对5种ATCC标准菌株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以组方(1)的抑菌效果最强,即原方为最优;组方(1)中以白芷和五倍子为君药(即主药),当归、丁香、石斛、人参和珍珠粉为臣药,川芎为佐使之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对伊可尔 抗菌剂体外抗真菌活性探索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伊可尔 抗菌剂是一种纯中药复方外用溶液,按照产品的说明书由苦参、金银花、大青叶、五倍子等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其中乙醇含量为15%~25%,苦参含量为18g/L,金银花含量为16g/L,大青叶含量为16g/L,五倍子含量为16g/L.适用于皮肤抗菌,可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念珠菌.该中药复方外用溶液在体外是否具有抗真菌活性?抗真菌活性效果如何?是否能采用国际上公认的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制订的M-38 A2(皮肤癣菌)和M27-A3(酵母菌)方案进行体外药敏试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方止血消炎软膏中五倍子鞣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五倍子鞣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为复方止血消炎软膏的制备工艺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建立没食子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其色谱条件为:流动相:甲醇-乙腈-0.2%磷酸(4:11:85);柱温:30℃;检测波长:273 nm;流速:1 mL/min,进样量:10μL.然后,以没食子酸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之上,固定提取次数,以水的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因素,选用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总鞣质的提取工艺.结果: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符合药典要求,没食子酸在2.34~300μg范围内进样量与色谱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29.955X+9.6352,r=1,其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88%.正交试验优选的鞣质最佳提取工艺为A3 B1 C3,即在80℃水浴中,用12倍量的水作为溶剂,提取2次,1.5 h/次.结论:本文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分析方法准确,稳定,可用于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正交试验优选的五倍子提取工艺稳定可靠,适用于总鞣质的提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硝创伤方抑菌有效药味优选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筛选黄硝创伤方抑菌的主要药味,分析并优化最佳配伍.方法:以体外抑菌作用为指标,采用正交t值法,按正交t值表安排的复方药味,制备水煎液12组,采用药敏片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通过观察药敏片周围是否出现抑菌圈及其直径大小,测定处方各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临床耐药肠球菌的抑菌效果,筛选黄硝创伤方抑菌有效药味.结果:黄硝创伤方拆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佳抑菌组合为A1B1C1D1E2,预期药效24.8 mm;对肠球菌最佳抑菌组合为A1B1C2D2E2,预期药效17.3 mm.验证试验证明该组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临床耐药肠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89±1.11)mm和(15.58±1.63)mm.结论:黄硝创伤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临床肠球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根据各药味对2种实验菌D值的贡献,确定黄硝创伤方的优化组合为五倍子和大黄.五倍子与大黄配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协同抑制作用,而对肠球菌无协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内窥镜复方五倍子液表面止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6例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方五倍子液治疗胃粘膜出血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我们选有收敛止血作用的复方五倍子液(简称复方液)做为胃粘膜止血剂进行动物实验,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痔术后熏洗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中医药防治痔术后并发症的方剂组方规律进行研究,为临床防治痔术后并发症提供用药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万方数据库中使用中医药方剂防治痔术后并发症的文献,将组方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并进行中药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组方规律研究,提取新方组合.结果 筛选出防治痔术后并发症的方剂161首,使用中药123味,分析得出使用高频次的药物有苦参、黄柏、五倍子、芒硝、大黄、蒲公英、冰片、金银花、马齿苋、红花等;高频药物组合包含黄柏-苦参、苦参-五倍子、芒硝-苦参等;通过聚类分析得到3个新方,功效各有侧重.结论 防治痔术后并发症的熏洗处方用药主要以清热燥湿、解毒化瘀、消肿止痛为主,为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