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五脏相音"理论探讨阿尔兹海默病治疗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7/6
"五脏相音"理论源于《黄帝内经》,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基于"五脏相音"理论的探讨和阿尔兹海默病的病因病机分析,提出运用中国传统羽系音乐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思路.羽系音乐入肾益精,助阴泻火,化瘀排痰,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五脏相音的音乐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观察基于五脏相音的音乐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市中医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住院脑卒中恢复期运动性失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言语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五脏相音的音乐疗法;在干预前后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诊断量表、中文版脑卒中后失语症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干预疗效.结果 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失语程度均轻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评分干预前后差值为(10.83±1.46)分,对照组为(5.27±1.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失语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827,P=0.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后差值为(24.99±4.47)分,对照组为(15.84±4.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五脏相音的音乐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言语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构音障碍与失语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心中风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梳理古籍文献中"心中风"的内涵、病机以及治疗,以期为临床病毒性心肌炎、癫痫等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参佐.[方法]基于第5版《中华医典》数据库,查阅古籍文献中关于"心中风"的论述,分别从"心之义""中之音""风之义"三个角度辨析"心中风"的具体内涵,并概括其临床症状、病机和治疗,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结果]中医学之"心"乃五脏六腑之大主,不仅具有主血脉之功,尚具主藏神之能,同时部分古代医家常以"心"来代指中焦脾胃.中医学之"风"则有外风与内风之别,内风多因情志而生.故笔者基于古今文献相关论述,简要阐析"心中风"之不同内涵,其中包括血肉之心中风、神明之心中风以及其他心中风.血肉之心中风和其他心中风多由外风所致,神明之心中风可因外风或内风引起.血肉之心中风治疗以祛风药为主,佐以益气养血之药;神明之心中风则以安神药为主.[结论]血肉之心中风、神明之心中风及其他心中风分别与现代医学之病毒性心肌炎、神经系统疾病、胃肠疾病甚为相似,或可依据古籍文献为此三类疾病的临证组方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中医五音疗法联合个案化情志疏导干预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中华五音健康养生歌》由刘欢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72501456.全书由6个章节组成,包括中华五音健康养生歌的内容介绍、五行之源、中国古代医学的音乐治疗原理、阴阳五态人与五五二十五人、用声音打通经络的方法、《黄帝内经》五行音乐论歌唱疗法的实施与验证.全书亮点与特点体现于:1)该书章节主要围绕《黄帝内经》关于五音与五脏相音的论述,通过梳理和经络变化观测及数据采集,将中医学、音乐学、心理学等学科有机结合,验证与复原《黄帝内经》关于五音(宫、商、角、微、羽)对五脏系统脏腑行气的影响作用及改变方式,由此总结出一套适合大众的五音唱念健康养生歌.2)作者主要在书中介绍了中华五音健康养生歌对人体的作用,阐释了中华五音健康养生歌的养生原理,如:念唱或聆听五音歌时由音乐振动引起生理振动,从而达到舒体悦心、流通气血、疏导经络、调理脏腑、强身健体、防病疗疾之功效.3)作者主张医院医生、护士采用中华五音健康养生歌对病人护理、关怀,中华五音健康养生歌对癌症晚期、抑郁症、心理疾病等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五行音乐疗法及其择时应用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五行音乐疗法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备.文章分析五行音乐的结构,详细说明由五声调式、六声调式与七声调式构成的五音治疗体系,阐明五音与五脏系统的对应关系并列举相关应用.在此基础上,立足"天人相应"理念,探析五行音乐疗法的择时应用,认为根据年节律、季节律、月节律、日节律与时节律应用五行音乐疗法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彰显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治疗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五脏相音理论运用中华五行音乐治疗失眠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包括总睡眠时间缩短、夜间觉醒次数多等.长期失眠不仅会引发多种身心疾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而且会引发高血压、心脑血管意外等.五行音乐疗法是以五脏相音为理论基础,将五音与五脏相结合,通过辨证施乐,给予对证曲目对特殊群体的患者进行治疗.此疗法通过对声音的感知来调节相应的脏腑以及经络气血,从而促进人体五脏相调,气血相和,心宁神安,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系统讨论了中医五脏相音治疗失眠的理论基础,并对其在失眠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为今后建立和推广相对完善的五行音乐库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五臟相音 六腑应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说:五臓相音,六腑应律,乃人体与天地合道的体现.但经典对于相关内容,论述极少,其技术失传千年.20 年前,对于五脏相音的研究仅涉及五音而未涉及六律,主要是经典所述的文字内容有所缺失.通过对 2021 年再问世《扁鹊镜经》相关内容的研究,补充了《黄帝内经》对六腑应律的论述不足,经过对此两部经典的相互参照弥补,考证其他经史的记载与论述,并结合现代声学的研究理论与成果,较为完整地整理出五臟相音、六腑应律的理论与技术,遂使传统中医闻诊理论得以完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临床女性护士五音分布及中医体质状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临床女性护士五音分布情况和中医体质状态.方法 选择某三级甲等中医院临床女性护士300名,使用知己(KY3H)闻音辨识评估仪进行五音检测,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表》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比较不同年龄、不同工作性质、是否值夜班护士的五音分布及体质状态的差异.结果 300名临床女性护士五音分布中角音占39%,徴音占34%,羽音占21.4%;按年龄分组,年轻组中羽音分布较多(χ2=13.014),年长组角音较多(χ2=4.7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班组羽音及角音分布高于白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902、3.985;P<0.05).中医体质分布,平和质占31.33%,阳虚质占21.67%,气郁质占11.67%,湿热质占11.00%;内科组中气郁质与血瘀质比例高于外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78、5.902;P<0.05);白班组中平和质比夜班组比例高(χ2=6.210),夜班组中气虚质高于白班组(χ2=5.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质中五音分布以徵音最多(P=0.002),在发羽音的护士中气郁体质护士最少(P=0.045).结论 临床女性护士群体的五音及中医体质状态分布特点可能受年龄及工作性质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五音经络疗法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黄帝内经》首将“五音疗疾”引入中医学,五音经络疗法是以阴阳五行学说和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把五音阶中宫、商、角、徵、羽以音作药,与中医闻诊、针灸等及其他方法相互协调补充,综合预防、诊断和治疗身心疾病的中国传统医疗方式.这种疗法,将五音与五脏经络连属起来,是对音乐与情感及脏腑脏气之间的声音频率和共鸣互动关系的深刻体验和总结.医者根据音变辨病变,取相对应的经络、腧穴来调节,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五音疗法联合耳穴贴压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焦虑情绪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chronic nonspecif-ic ulcerative colitis,CUC)是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以反复发作的腹泻、脓血便为常见临床表现,病程长,治疗费用高,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生理健康和生活质量[1]. 在致病因素中,精神心理因素是导致CUC 患者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中以焦虑、抑郁最为常见[2]. 因此,解决患者的焦虑情绪对CUC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五音疗法根据中医五音与五脏的关系,通过宫、商、角、徵、羽5种不同的音调和音律,影响五脏与之发生共鸣,来调治疾病. 中医学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在耳部均有相应的反应点,在机体患病时,在耳部相关穴位区域会有反应,刺激相应穴位及反应点,能对脏器功能进行调节,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镇静止痛,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五音疗法、耳穴贴压法在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有应用,积累不少经验,但未从理论、操作方法相结合来进行总结分析. 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使用五音疗法联合耳穴贴压对CUC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