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脏合痹"理论内涵及其在风湿免疫病防治中的应用思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基于中医五体痹、五脏痹理论,结合风湿免疫病多系统受累、传变复杂多变的特点,在传承名老中医治痹学术思想、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风湿免疫病"体脏合痹"理论.认为体痹非独存在于皮、肉、筋、脉、骨,而可能发生于在外的所有体表组织;脏痹亦非独存在于肝、心、脾、肺、肾,还可能发生于包括六腑、奇恒之腑在内的所有脏器.脏居于内,藏精以养体,体居于外,乃脏的外延;体与脏通过五行生化统属、经络络属相贯、气血津液环流、精神脑髓主宰,构成了内外相合的系统网络,形成了体痹及脏、脏痹及体、体脏合痹的疾病传变规律.提出"和正调衡"的总体治疗原则和"以体养脏、调脏安体、体脏同治"的诊疗思路,为风湿免疫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张震"一体两翼、疏调气机"思想治疗慢性便秘的运用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4/7/6
以国医大师张震"一体两翼、疏调气机"学术思想为指导,分析慢性便秘的病机和治疗思路.认为机体感受内外邪气,导致气机失调,进而水液代谢障碍、水湿内停,久滞成浊,凝聚为毒,结于大肠而肠腑传导失司,导致便秘迁延难治.针对慢性便秘"气机失调-水湿不化-浊毒内蕴-肠道传导失司"的病机演变规律,提出慢性便秘的治疗应以疏调气机为基础治法,调畅气机正常运行;通过疏肝、健脾、温肾调和五脏,五脏和平,则六腑通降;将化浊解毒贯穿治疗全程.最终恢复肠道传导功能,使大便通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五臟相音 六腑应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说:五臓相音,六腑应律,乃人体与天地合道的体现.但经典对于相关内容,论述极少,其技术失传千年.20 年前,对于五脏相音的研究仅涉及五音而未涉及六律,主要是经典所述的文字内容有所缺失.通过对 2021 年再问世《扁鹊镜经》相关内容的研究,补充了《黄帝内经》对六腑应律的论述不足,经过对此两部经典的相互参照弥补,考证其他经史的记载与论述,并结合现代声学的研究理论与成果,较为完整地整理出五臟相音、六腑应律的理论与技术,遂使传统中医闻诊理论得以完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周身"俞"字穴内涵及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2
周身"俞"字穴共25个,为穴名类似的穴位中最多的."俞"字本义包含"使中空""传输""使满溢"等内涵,故以"俞"字命名的腧穴其功效不仅与其内应脏腑相关,更包含补虚泻实、益气补血、通利止痛等效果.根据"俞"字穴临床疗效及命名特征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五脏六腑之"俞"、通行气血之"俞"、通利关节之"俞"、出入经气之"俞"4类,其临床疗效涵盖面广且各具特点.回顾近10年"俞"字穴临床研究,其干预措施涵盖了温针疗法、针灸疗法、拔罐疗法,但对于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法的研究仍较少;腧穴选取上仍以背腰部为主,尤以脏腑背俞穴为多,对于通利关节的臑俞、肩中俞、肩外俞,通行气血的督俞,以及出入经气的俞府及俞府相关临床研究仍较少,"俞"字穴相关研究依然存在较大研究价值与发展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从小儿五脏"二有余三不足"论治小儿哮喘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医认为,哮喘的病位虽然在肺,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喘咳,加之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为"二有余三不足",故可通过治他脏以辅肺气之肃降.从小儿五脏强弱的不均衡性为切入点进行分析,认为小儿"五脏有余不足"的生理及病理特征是五脏间乘克制化规律的具体体现.小儿哮喘的夙根为"痰",病程日久导致痰瘀虚互结,其稳定期主要为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易使哮喘病情反复发作,治疗上应以"求本"为基本原则,可通过"益肺卫,滋肺阴;补心气,祛瘀血;运脾土,祛顽痰;益肾气,补肾阳;疏肝气,畅情志"的方法以减少哮喘发作,缓解患儿不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气津血精神探讨急危重症的病机演变
编辑人员丨2023/8/6
急危重症所累及脏器多而复杂,中医内科的脏腑辨证思路有其局限性.气津血精神奉养周身,为五脏六腑所共有,可以很好地弥补脏腑辨证的局限性.本文从气津血精神方面探讨了急危重症的病机演变规律,得出结论如下:急症表现为病在气津层面,以气逆津伤为核心病机,应迅速祛除邪气,力求阻断病势;重症表现为耗液动血,治疗应注重益气养阴扶正,防止邪气内陷耗伤藏真;危症多在伤精扰神基础上出现,死亡率高,中医治疗应多种方法并用,全面系统地扶正祛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营卫理论探讨从经络辨治失眠
编辑人员丨2023/8/6
营卫理论主要从邪气客于五脏六腑,卫气不得入阴及营气衰少,气道不利,卫气内伐两方面阐述失眠病机.针灸治病,首在辨证.通过挖掘《灵枢》中有关营卫理论,从营卫运行与交会的角度阐述针刺治疗失眠的辨证取穴,从整体结合局部进行系统的营卫体系经络辨证,以针刺结合多种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失眠.从营卫的运行与交会初探针灸治疗失眠的辨经取穴,涉及到营气与卫气的运行规律及其指导下的辨经取穴两个方面.辨证的重点在于如何辨别营卫的盛衰,涉及营气虚实辨证、卫气失常辨证,并以局部诊法辅助诊断,尤重腹诊及眼诊.随证治之,则需要针灸、拔罐、放血、中药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推拿治疗小儿便秘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总结分析推拿治疗小儿便秘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中收录的推拿治疗小儿便秘的期刊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归纳小儿便秘的推拿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43个推拿处方,选用42个腧穴,其中25个为小儿特定穴,应用频次占79.53%;实秘证型小儿特定穴应用频次占82.19%,虚秘证型小儿特定穴应用频次占75.38%.实秘证型、虚秘证型选穴所属部位均以上肢部和背腰骶部为主.实秘证型高频穴位组合14个,其中2个穴位的组合8个,3个穴位的组合5个,4个穴位的组合1个;虚秘证型高频穴位组合12个,其中2个穴位的组合9个,3个穴位的组合3个.小儿便秘实秘证型核心穴位为大肠、下七节骨、六腑、内八卦、腹和足三里;虚秘证型核心穴位为大肠、脾经、腹、脊柱和足三里.结论:推拿治疗小儿便秘以中医辨证原则为指导,取穴以小儿特定穴为主,结合患儿体质,采取相应手法,针对性地开展治疗,本研究可为推拿治疗小儿便秘临床推广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推拿治疗小儿便秘选穴规律的数据挖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小儿便秘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WANFANG)3个中文数据库相关文献,统计文献中的穴位、应用频次及证型并建立数据库,进行聚类分析并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收集推拿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文献81篇,涉及穴位56个,其中包括特定穴26个占77.27%;常见穴位(频次>10)共22个;共46篇文献对小儿便秘进行辨证论治,涉及实证、虚证和脾虚肝旺证,不同证型的推拿选穴存在差异;聚类分析显示腹、大肠、七节骨、脾经、脊、足三里、六腑、天枢为推拿治疗该病的主要选穴;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推荐选穴组合为天枢-腹,大肠-七节骨.结论:推拿治疗小儿便秘以特定穴为主,主要选穴为腹、大肠、七节骨、脾经、脊、足三里、六腑、天枢,并以此作为推拿治疗小儿便秘的基础方,同时应辨病辨证相结合,进行配伍选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五音疗法联合耳穴贴压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焦虑情绪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chronic nonspecif-ic ulcerative colitis,CUC)是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以反复发作的腹泻、脓血便为常见临床表现,病程长,治疗费用高,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生理健康和生活质量[1]. 在致病因素中,精神心理因素是导致CUC 患者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中以焦虑、抑郁最为常见[2]. 因此,解决患者的焦虑情绪对CUC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五音疗法根据中医五音与五脏的关系,通过宫、商、角、徵、羽5种不同的音调和音律,影响五脏与之发生共鸣,来调治疾病. 中医学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在耳部均有相应的反应点,在机体患病时,在耳部相关穴位区域会有反应,刺激相应穴位及反应点,能对脏器功能进行调节,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镇静止痛,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五音疗法、耳穴贴压法在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有应用,积累不少经验,但未从理论、操作方法相结合来进行总结分析. 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使用五音疗法联合耳穴贴压对CUC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