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TH17/Treg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究成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sHLH)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TH17/Treg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 年4 月至2023 年3 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82 例成人sHLH患者,入院次日统计其临床特征资料,并检测TH17/Treg细胞(TH17、Treg、TH17/Treg)、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16+CD56+)水平.给予HLH-2004 治疗方案并随访 6 个月,根据治疗结果分为生存组(57 例)和病死组(25 例),比较两组入院次日TH17/Treg细胞、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一步分析TH17/Treg细胞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以及对成人sHLH患者病死的评估价值.结果 82 例成人sHLH患者均存在血β2 微球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升高,90%以上患者存在持续性不规则高热、浆膜腔积液、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临床特征.入院次日、治疗 1 个月、治疗 2 个月、治疗 3 个月时生存组TH17、TH17/Treg水平均低于病死组,而Treg水平高于病死组(P<0.05);CD3+、CD8+T细胞水平低于病死组,而CD4+、CD16+CD56+淋巴细胞水平高于病死组(P<0.05).TH17/Treg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联合预测成人sHLH患者病死的AUCROC为 0.853(95%CI:0.758~0.922),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 成人sHLH患者的临床特征复杂多样,存在明显TH17/Treg免疫功能紊乱、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失调,TH17/Treg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联合预测成人sHLH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管生成素1、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1、2(Ang1、Ang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生存预后分析.方法 收集32例初诊DLBCL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ELISA检测血清Ang1、Ang2水平.取DLBCL患者活检组织及25例非肿瘤病变患者颈部手术切除的正常淋巴结活检组织(对照组)标本,免疫组化检测CD34的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度;结合DLBCL患者临床特征、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LBCL 患者血清 Ang1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36.22±9.12)ng/mL vs.(30.92±13.37)ng/mL],DL-BCL 患者血清Ang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28.42±10.78)ng/mL vs.(23.81±3.68)ng/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LBCL患者淋巴瘤组织CD34高表达,而正常淋巴结组织CD34低表达;DLBCL患者淋巴瘤组织微血管密度计数较正常淋巴结组织增多(25.5±4.4 vs.13.2±3.0,P<0.05).Ang1水平与性别、年龄、国际预后指数(IP1)评分、临床分期、细胞起源(COO)亚型均无明显相关性.Ang2水平与Ann Arbor分期有关,Ⅰ~Ⅱ期DLBCL患者Ang2低表达,而Ⅲ~Ⅳ期患者Ang2高表达(P<0.05);Ang2水平与性别、年龄、IPI评分、COO亚型均无明显相关性.Ang1低表达患者OS时间与Ang1高表达患者无明显差异(25.86个月vs.23.11个月,P=0.722);Ang2低表达患者OS时间明显高于Ang2高表达患者(32.24个月vs.17.66个月,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IPI评分、Ang2水平均为影响患者OS时间的因素;而性别、年龄、Ang1水平与患者OS时间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IPI评分、Ang2水平均为影响患者OS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Ang1、Ang2在DLBCL患者高表达,促进淋巴瘤血管新生;Ang2水平影响DLBCL患者生存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达可替尼联合达卡瑞利珠单抗治疗EGFR突变局部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究达可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Cam)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98例EGFR突变局部晚期NSCLC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达可替尼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达可替尼联合Cam治疗,21 d为一个周期,均治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治疗2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血管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后相关标志物[微小RNA(miRNA)-137-3p、miR-1255b-5p、miR-379-5p]、体能状态[卡氏功能状态(KPS)]和生存质量[肺癌患者生存质量评定量表(FACT-L)],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分别为(53.63±4.58)%和(51.25±4.13)%、(35.47±3.12)%和(33.96±2.83)%、1.59±0.21和1.45±0.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45±4.23)%和(49.17±4.19)%、(33.82±3.07)%和(32.42±2.91)%、1.47±0.20和1.37±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DGF、VEGF、bFGF水平分别为(1.58±0.18)ng/mL和(1.13±0.09)ng/mL、(31.38±3.74)ng/L和(23.19±2.41)ng/L、(184.99±26.12)pg/mL、(135.39±19.24)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0.19)ng/mL和(1.21±0.13)ng/mL、(34.12±3.81)ng/L和(27.36±2.68)ng/L、(207.16±27.73)pg/mL和(172.61±23.8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miR-137-3p、miR-379-5p、miR-1255b-5p水平分别为0.68±0.15和0.71±0.19、0.53±0.12和0.65±0.15、0.40±0.09和0.49±0.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5±0.14和0.63±0.18、0.46±0.11和0.57±0.13、0.35±0.08和0.44±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的KPS评分、FACT-L评分分别为(80.01±2.67)分和(82.64±2.79)分、(84.29±8.14)分和(102.93±9.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9±2.65)分和(80.92±2.73)分、(74.05±7.86)分和(85.24±8.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53%,略低于对照组的40.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可替尼联合Cam治疗EGFR突变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显著,其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长因子,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体能状态,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孕中晚期孕妇外周血Treg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初步探讨孕中晚期孕妇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亚群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体检孕中晚期孕妇 35例和健康非孕期女性体检者(对照组)25 例.利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BMCs中CD3+CD4+CD25+CD127-Treg在CD4+T细胞中的占比,CXCR3+CCR6-Treg(TH1-样Treg)、CXCR3-CCR6-Treg(TH2-样Treg)和CXCR3-CCR6+Treg(TH17-样Treg)细胞在Treg细胞中的占比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孕中晚期孕妇组PBMCs中Treg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占比和TH1-样Treg细胞在Treg细胞中的占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H2-样Treg细胞在Treg细胞中的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t=2.973,P=0.004),而TH17-样Treg细胞在Treg细胞中的占比低于对照组(t=4.118,P<0.001).Treg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占比与孕周呈正相关(r=0.572,P<0.001);TH1-样Treg细胞与孕周呈负相关(r=-0.348,P=0.041).结论 孕中晚期孕妇人群外周血Treg细胞亚群存在一定的变化,Treg细胞及其TH1-样Treg细胞与孕周存在相关性,为深入研究Treg细胞亚群在孕中晚期孕妇中的作用和功能提供了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必净辅治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效果及其对Th1/Th2免疫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究血必净辅治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效果及对辅助性T细胞1(Th1)/Th2免疫反应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抗NMDAR脑炎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精神好转与症状改善时间、预后情况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CD3+、CD4+、CD4+/CD8+)、Th1[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Th2[白介素-6(IL-6)、白介素-4(IL-4)]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神好转、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P=3.935/<0.001,3.720/<0.001);治疗后观察组 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P=3.017/0.003,5.062/<0.001,3.211/0.002);治疗后观察组IFN-γ、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4 高于对照组(t/P=4.911/<0.001,4.489/<0.001,3.289/0.001,4.191/<0.001);2组患者预后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辅助治疗抗NMDAR脑炎患者可有效改善症状,调节免疫功能,这一作用可能与Th1/Th2平衡改善有关,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疏肝理气解郁方联合西药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解郁方联合西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理气解郁方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抑郁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评估 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2.31%,高于对照组76.92%(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SDS评分、HAMD评分及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CD3+、CD4+水平升高(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SDS评分、HAMD评分及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理气解郁方联合西药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良好,能够减轻患者抑郁症状,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参芪扶正液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参芪扶正液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 2019 年1 月—2022 年 12 月 74 例在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重症监护病房(GICU)进行治疗的 74 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 例)和对照组(37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液体复苏、抑酸、抑制胰腺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及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另外给予参芪扶正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 14 d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肠源性感染指标浓度、入住ICU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为(73.02±6.49)%、CD4+为(57.09±5.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CD3+[(64.19±5.86)%]、CD4+[(47.62±4.35)%];CD4+/CD8+为(2.45±0.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1±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4 d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内毒素(E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衰竭、胰腺感染、MODS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及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衰竭、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参芪扶正液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肠源性细菌引发的感染率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谷氨酰胺联合五味苦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与五味苦参联合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2019年1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2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A组51例、对照B组51例).对照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五味苦参肠溶胶囊进行治疗,观察A组在对照B组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T细胞亚群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B组总有效率76.47%较观察A组92.16%明显更低(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A组各症状积分[(0.71±0.15)分、(1.64±0.23)分、(0.93±0.16)分、(1.02±0.26)分]显著小于对照 B 组[(2.13±0.34)分、(2.87±0.36)分、(2.87±0.36)分、(2.79±0.43)分](P<0.05);治疗后两组T细胞亚群水平均发生显著改变,观察A组CD3+[(53.35±6.07)%]、CD4+水平[(46.04±5.36)%]显著高于对照 B 组[(47.06±5.39)%、(40.89±5.02)%](P<0.05),CD8+水平[(28.33±3.62)%]显著低于对照B组[(34.01±4.26)%](P<0.05);且观察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B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UC患者采用五味苦参+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应用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胸腺肽α1联合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术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注射剂联合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XELOX)方案对结直肠癌术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和血清癌胚抗原(CEA)、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按队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以辅助化疗XELOX方案,第1天给予135 mg·m-2奥沙利铂,静脉滴注3 h,1 000 mg·m-2卡培他滨片,bid,口服,连用2周、停用1周;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每次1.6 mg,qod,皮下注射.2组患者均治疗6个疗程,每个疗程3周.比较2组患者的CTC计数、血清肿瘤标志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炎症因子、生存质量、安全性、术后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以及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入组56例、对照组入组5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术后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7.50%(49例/56例)和70.00%(35例/50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TC计数分别为(1.21±0.39)和(1.52±0.46)个,血清 CEA 水平分别为(18.52±4.17)和(23.26±4.84)μg·L-1,CA19-9 水平分别为(63.94±10.22)和(69.73±12.35)U·L-1,CA125 水平分别为(40.66±9.29)和(46.79±10.24)U·L-1,外周血 CD4+/CD8+比值分别为1.38±0.18和1.24±0.16,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为(32.04±5.57)和(37.26±6.18)ng·L-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为(43.96±4.83)和(51.83±5.97)ng·L-1,Karnofsky 功能状态评分分别为(86.77±6.91)和(82.23±5.32)分,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分分别为(69.12±9.76)和(75.06±9.84)分,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率分别为48.21%和76.00%,肝功能异常率分别为10.71%和40.00%,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胸腺肽α1注射剂联合XELOX方案辅助化疗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可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怀化及其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LADA的患病率调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调查怀化及其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中的患病率,分析LADA的临床特征,研究LADA与T2DM患者临床特征及细胞免疫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20例,根据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阳性结果,将其分为LADA组和T2DM组,其中LADA组21例[根据抗GAD滴度分为LADA1组(≥180 Units/ml高滴度)和LADA2组(<180 Units/ml低滴度)],T2DM组399例。调查LADA患者的患病率。检测并比较LADA组和T2DM组间BMI、LDL-C、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CP)、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20例LADA及年龄病程相匹配的20例T2DM患者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8 +T细胞亚群比值。观察LADA患者与T2DM患者临床生化特征及细胞免疫层面的差异。 结果:⑴新诊断T2DM患者中的LADA检出率为5.0%(21/420),汉族与少数民族的LAD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和4.4%)( P>0.05);⑵LADA组患者的C肽水平(FCP和2 h-CP)低于T2DM组( P均<0.05);LADA1组的FCP及2 h-CP水平较LADA2组更低( P<0.05)。T2DM组的BMI、LDL-C高于LA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2DM组血清中的Cys C、Hcy、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高于LA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⑶LADA组患者T细胞亚群CD4 +/CD8 +T细胞比值高于T2DM组( P<0.05)。 结论:⑴新诊断汉族及少数民族T2DM患者中均存在相似比例的LADA患者。抗体高滴度LADA较低滴度LADA及T2DM患者体型偏瘦,胰岛功能更差。但较LADA患者,T2DM患者与代谢紊乱更相关,其大血管并发症风险更高。⑵LADA组较T2DM组患者存在更严重的T细胞免疫失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