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碎补抑制骨髓腔内脂肪异常积累引起的脂毒性介导的成骨细胞焦亡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骨碎补(rhizoma drynariae,Rhd)对骨髓腔内脂肪异常积累引起的脂毒性介导成骨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内构建卵巢摘除(ovariectomy,OVX)骨质疏松小鼠模型,用Rhd进行灌胃,给药 8 周后称重,取股骨组织和血清.HE染色观察髓腔内脂肪堆积状态.体外构建成脂-成骨细胞共培养系统,茜素红S(alizarin red S,ARS)染色观察钙化结节的数量,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ase,ALP)染色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和Hoechst33342/PI染色检测共培养下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s)焦亡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释放量,Western blot检测成骨能力相关蛋白Runt相关转录因子 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 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和 1 型胶原蛋白(collagen-1,COL-1).选择NLRP3 特异性抑制剂MCC950 作为阳性对照检测焦亡相关蛋白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半胱天冬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1)、效应蛋白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IL-1β和IL-18 的表达.结果 OVX小鼠髓腔内发生骨质流失伴大量脂肪堆积,Rhd灌胃可以有效缓解这一趋势.在成脂-成骨共培养系统中,共培养环境抑制了OBs活性和OBs中ALP 活性及矿化结节,抑制了RUNX2、BMP2、COL-1 蛋白表达,并且诱导焦亡发生,提高了LDH释放量和PI染色细胞阳性率,以及上调NLRP3、CASP-1、GSDMD、IL-1β和IL-18 蛋白表达水平.而这一趋势在Rhd干预后得到逆转.结论 大量脂肪堆积引起的脂毒性可以抑制OBs活性并通过激活NLRP3 炎症小体诱导OBs焦亡,而Rhd可能通过抑制NLRP3 炎症小体的激活以抑制OBs焦亡和炎性反应,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CX3CR1在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诊断及PCI预后中的评估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单核细胞CX3C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在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诊断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于海阳市人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冠状动脉血管狭窄 ≥ 50%并行PCI治疗且随访至2021年5月的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4例设为对照组,并根据末次随访结果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组( n=28)、非ISR组( n=73)。检测CX3CR1表达量,统计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估CX3CR1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和预测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 结果:观察组CX3CR1表达量为(3.95±1.05)μg/L,高于对照组的(2.30±0.65)μg/L( t=2.87, P <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CX3CR1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的AUC为0.892,敏感度为75.2%、特异度88.2%。ISR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等发生率均高于非ISR组(χ 2=8.06、7.17、8.06、7.17,均 P <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X3CR1预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的AUC值分别为0.786、0.895、0.997、0.887。 结论:CX3CR1在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中呈高表达,能为其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关键基因及通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健康者和RA患者滑膜组织的差异基因,从转录组学水平上探讨RA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潜在治疗作用靶点。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子数据库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GEO)下载符合筛选标准的健康人群和RA患者的芯片信息,利用R语言及相关软件包进行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利用STRING、Cytoscape等工具探讨差异基因的蛋白交互作用网络和生物学通路,分析关键基因与通路,寻找潜在作用靶点。结果:①与健康者滑膜相比,RA患者的滑膜有231个差异基因,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126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05个。② GO富集分析表明上调基因主要参与了免疫应答的正向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表面组成、信号受体活动等生物学过程,下调基因主要参与了细胞增殖的负调控、细胞外基质组成、转录调控区域DNA结合等生物学过程。③ KEGG上调基因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是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下调基因富集通路主要是癌症转录失调等。④通过STRING建立蛋白交互作用网络,使用Cytoscape的MCODE插件筛选出3个显著模块,选取各模块中的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3个模块基因主要富集在趋化因子受体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B(PI3K/Akt)通路等。结论:RA患者滑膜差异基因表达主要集中在细胞因子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方面,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在RA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诊断和治疗的重要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富含CXCL13+CD8+T细胞胃癌患者具有不良临床预后和免疫逃逸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胃癌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分子表型和免疫环境,使得患者的临床预后和治疗效果难以预测。近年来,多项研究证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用于治疗实体肿瘤非常有效,但胃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总应答率不到15%。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免疫治疗的反应性,其中CD8+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瘤抗原的反应会发生大量的功能和表型改变从而启动免疫反应,而PD-1等抑制性受体可以抑制这一过程,故ICIs可通过阻断这些抑制性受体使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恢复活力。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作为一种不良的生存预测因子,已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得到研究。CXCL13在滤泡辅助T细胞(TFH)中的分泌和生理作用已被较好地描述,但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相关的CXCL13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氟化物对成釉细胞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氟化物对成釉细胞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取小鼠成釉细胞株(LS8细胞),根据氟化钠(NaF)终浓度分为对照组(0.0 mmol/L NaF)和染氟组(1.6 mmol/L NaF)。对两组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DEGs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Cytoscape 3.8.0软件对PPI网络进行可视化,筛选关键模块和关键基因。同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关键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染氟组与对照组比较,共有709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223个,下调基因486个。DEGs的GO分析主要涉及受体配体活性、细胞黏附分子结合、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等分子功能,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受体复合物、膜筏等细胞组分,外部封装结构组织、细胞外结构组织、细胞外基质组织等生物学过程。全基因集的GSEA发现,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真核生物中的核糖体生物发生、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处于激活状态,脂肪酸降解、丙酮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处于抑制状态。构建PPI网络后,得到3个关键模块和4个关键基因[Ⅰ型胶原α1(Col1a1)、Ⅰ型胶原α2(Col1a2)、Ⅴ型胶原α1(Col5a1)和纤维蛋白原-1(Fbn1)]。与对照组比较,染氟组LS8细胞Col1a1、Col1a2、Col5a1、Fbn1 mRNA表达水平均较低( P均< 0.05),与GEO数据库中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一致。 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得到的关键基因Col1a1、Col1a2、Col5a1、Fbn1及IL-17、NF-κB信号通路可能与氟化物对成釉细胞的毒性作用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趋化因子受体4、黏着斑激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黏着斑激酶(FA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集的79例非小细胞肺癌肺癌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XCR4、FAK和MMP-9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年龄段、性别、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患者癌组织中CXCR4、FAK和MMP-9表达水平,分析CXCR4、FAK和MMP-9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CXCR4、FAK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1.94±0.41、2.23±0.42、2.06±0.4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达水平(0.92±0.17、0.80±0.21、0.9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590,26.750,20.450, P均<0.05)。Ⅲ~Ⅳ期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CXCR4、FAK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2.09±0.20、2.39±0.22、2.23±0.25)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表达水平(1.82±0.50、2.10±0.51、1.92±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66,3.280,3.292, P均<0.05)。低分化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CXCR4、FAK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2.05±0.22、2.35±0.23、2.18±0.27)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表达水平(1.75±0.25、2.09±0.27、1.86±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93,2.979,2.903, P均<0.05)。淋巴结转移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CXCR4、FAK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2.04±0.24、2.34±0.26、2.14±0.26)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表达水平(1.82±0.27、2.10±0.29、1.97±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60,3.704,2.183, P均<0.05)。CXCR4、FAK和MMP-9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均呈明显正相关( P<0.05),与性别、年龄无相关( P>0.05)。 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XCR4、FAK和MMP-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iR-519d通过靶向 CCR-7基因表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增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miR-519d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芯片GSE19945的中NSCLC癌和癌旁组织中不同miRNA的差异表达,Starbase(http://starbase.sysu.edu.cn)数据分析CC趋化因子受体7(CC chemokine receptor 7, CCR-7)在NSCLC患者中的表达,预后miR-519d以及CCR-7两者的相关性。生物信息方法miR-519d与CCR-7潜在的结合位点。实时定量PCR检测A549细胞中转染miR-519d后miR-519d的表达;通过CCK-8检测不同表达miR-519d对于A549细胞活性的影响,克隆形成以及Ki67检测过表达或者低表达miR-519d后对于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验证 CCR-7与miR-519d的靶向作用。采用应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表达miR-519d后A549细胞中PCNA、Bax以及CCR-7蛋白的表达。 结果:对于芯片GSE19945结果分析,发现miR-519d在癌症组织中明显低表达( P=0.045),在NSCLC中miR-519d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低表达miR-519d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miR-519d的NSCLC患者( P=0.009),同时,CCR-7在NSCL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低表达CCR-7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过表达CCR-7的NSCLC患者,且miR-519d与CCR-7在NSCLC患者中表达呈负相关。高表达miR-519d后,A549细胞活性相对于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43),而低表达miR-519d后活性明显升高( P=0.031)。过表达miR-519d后A549细胞增殖能力相对于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miR-519d与CCR-7有潜在的结合位点。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不同表达的miR-519d能够影响增殖相关蛋白PCNA以及Bax表达( P=0.029、0.031)。过表达miRNA-519d后CCR-7表达相对于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38、0.027),而低表达miRNA-519d后,CCR-7表达明显升高( P=0.043、0.030),同时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CCR-7是miRNA-519d的直接作用靶点( P=0.031)。 结论:miR-519d能通过靶向调控 CCR-7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NSCLC细胞增殖,同时miR-519d也是NSCLC患者预后的一个相关因子,本实验结果为miR-519d成为预防、诊断和治疗NSCLC的潜在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去铁胺对新生大鼠坏死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去铁胺对新生大鼠坏死性结肠炎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D新生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去铁胺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去铁胺组大鼠采用常规配方乳灌胃建立坏死性结肠炎模型,对照组新生大鼠给予鼠乳。去铁胺组新生大鼠灌胃给予30 mg/(kg·d)去铁胺,对照组和模型组新生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4 d后,观察3组大鼠的一般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3组大鼠的肠道病理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3组大鼠肠道组织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2和IL-18表达水平;采放免法分析3组大鼠肠道组织氧化应激指标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肠道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SLC7A11)表达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肠道组织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CXCL1)和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 mRNA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去铁胺组大鼠体重变化[(1.11±0.11) g]明显高于模型组新生大鼠[(0.55±0.11)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220, P<0.05)。去铁胺组新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1.80±0.79)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3.70±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49, P<0.05)。去铁胺组新生大鼠肠道组织TNF-α、IL-12和IL-18炎性因子水平[(45.63±11.32)、(40.03±5.97)、(67.62±7.27) pg/ml]明显低于模型组[(84.60±12.20)、(73.89±13.48)、(107.59±12.22)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025、6.890、8.437, P<0.05)。去铁胺组新生大鼠肠道组织CXCL1和CXCR2 mRNA表达水平(1.36±0.12、1.35±0.09)明显低于模型组(1.80±0.14、1.85±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968、11.970, P<0.05)。去铁胺组新生大鼠肠道组织SOD和GSH-PX活性水平[(45.65±9.27)、(47.53±6.78) U/mg]明显高于模型组[(26.86±4.51)、(22.74±3.79) U/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68、9.571, P<0.05)。去铁胺组新生大鼠肠道组织GPX4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0.89±0.04、0.64±0.06)明显高于模型组(0.51±0.19、0.38±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71、6.174, P<0.05)。 结论:去铁胺可显著抑制铁死亡,降低肠道组织炎性反应,进而保护结肠组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黄芪甲苷促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动员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IV)调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轴对糖尿病皮肤溃疡(DSU)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动员至外周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SPF级SD雄性大鼠腹腔注射30 mg/kg 1%(质体比)链脲佐菌素,制成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再于腰背部两侧各剪取直径为2 cm的圆形全层皮肤,制成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模型,后随机分为AS-IV组(50 mg/kg AS-IV)、阻滞剂组(50 mg/kg AS-IV+5 mg/kg AMD3100)和模型组,同时设置空白组( n=8),采用腹腔注射给药,模型组和空白组用等体积0.9%的NaCl处理,采集第10天大鼠外周血、股骨骨髓和创面新生组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EPCs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股骨骨髓和创面新生组织SDF-1α和CXCR4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各组创面愈合率。 结果:造模后第10、21天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比较,空白组愈合最快,模型组愈合最慢,AS-IV组愈合情况优于模型组和阻滞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造模后第10天空白组、AS-IV组、阻滞剂组外周血EPCs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均 P<0.05),阻滞剂组外周血EPCs阳性率均显著低于AS-IV组( P<0.05)。造模后第10天模型组创面、血清、骨髓SDF-1α和CXCR4的蛋白表达均为最少,空白组的蛋白表达最高(均 P<0.05),AS-IV组创面、血清、骨髓SDF-1α和CXCR4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阻滞剂组和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黄芪甲苷通过调控SDF-1α/CXCR4信号轴,促进糖尿病溃疡大鼠内皮祖细胞从骨髓动员和迁移至外周血,可作为种子细胞参与糖尿病溃疡创面血管新生,以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趋化因子12、视黄酸受体反应蛋白2与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治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趋化因子12(CXCL12)、视黄酸受体反应蛋白2(Chemerin)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诊治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08例IMN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9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入选者及不同分期IMN患者的血清CXCL12和Chemerin表达水平,观察研究组患者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针对研究组中肾组织CXCL12、Chemerin阳性及阴性患者,检测并比较其血清血肌酐(CREA)、血白蛋白(ALB)、血尿氮素(BUN)和尿液膜攻复合物(C5b-9)、足细胞标志蛋白(PCX)指标,并根据随访结果分析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病情缓解和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血清CXCL12和Chemerin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四种病理分期患者之间的血清CXCL12和Chemerin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Ⅳ期患者的CXCL12和Chemerin表达水平最高,Ⅲ期、Ⅱ期患者次之,Ⅰ期患者表达水平最低。研究组中肾组织CXCL12阳性患儿75例(69.44%),阴性33例(30.56%);Chemerin阳性患儿84例(77.78%),阴性24例(22.23%)。肾组织CXCL12阳性和Chemerin阳性患儿的血液CREA、BUN和尿液C5b-9、PCX含量均高于相应阴性患儿(均 P<0.05),CXCL12阳性和Chemerin阳性患儿的ALB含量均低于阴性患儿(均 P<0.05)。CXCL12阳性患儿6个月后的缓解率低于CXCL12阴性患儿(61.33% vs. 100%, P<0.05);同样,Chemerin阳性患儿6个月后的缓解率低于Chemerin阴性患儿(64.29% vs. 95.83%, P<0.05)。随访12个月后,CXCL12阳性患儿的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CXCL12阴性患儿(34.67% vs. 3.03%, P<0.05);Chemerin阳性患儿的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Chemerin阴性患儿(25.00% vs. 0, P<0.05)。 结论:CXCL12、Chemerin的表达水平能够为儿童IMN的诊断提供指导,同时还能预测患儿的预后,其表达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