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塞米松诱导新西兰兔先天性腭裂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适合于腭裂手术评价等相关治疗研究的先天性腭裂动物模型。方法:选取10只新西兰母兔(40周龄,4.5~5.0 kg),与同品系雄兔交配后次日视为孕1 d。于孕13~16 d,对10只孕兔每日分别肌肉注射1次1.0 mg地塞米松。于孕31 d对所有孕兔行剖腹产手术得到初生仔兔,统计生产仔兔的存活率及腭裂发生率。将非腭裂仔兔与腭裂仔兔分别以阿拉伯数字编号,按随机数表法选取10只非腭裂仔兔为对照组,10只腭裂仔兔为实验组,均以标准化的管饲喂养方式进行喂养。每5 天对两组仔兔进行体重监测,并持续观察其生理行为状态。分别于1、2、4周龄时进行仔兔外形及口内上颌咬合面拍照观察。按上述编号随机选取两组4周龄仔兔各3只,进行口内上颌不同层面的局部解剖观察,并拍照对比分析。结果:10只孕兔共产下73只幼仔,生产存活率为66%(48/73),存活仔兔中腭裂发生率为60%(29/48)。10只对照组与10只实验组仔兔均可正常存活至少1个月,两组仔兔的体质量增长稳定,对照组出生时及1月龄时体质量[分别为(52.8±6.6)和(359.8±30.4)g]与腭裂组[分别为(49.5±9.1)和(332.0±33.8)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生理外形方面也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的腭裂类型主要表现为完全性腭裂,其裂隙形态及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特点。口内上颌局部解剖结果显示,两组仔兔的解剖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为实验组仔兔腭黏膜形态的改变,软腭肌肉的末端分布变化以及上颌中线处骨性结构发育不良和缺失等。 结论:本研究以地塞米松诱导成功建立了适宜腭裂治疗研究的新西兰兔先天性腭裂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育幼方式及出生体重对大熊猫幼仔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本研究以2012-2019年出生的80只大熊猫幼仔为研究对象,搜集幼仔早期发育(0~120日龄)过程中日增重、乳饲喂量及眼和耳发育情况等生长发育指标数据,分析了出生体重([50,100)g,n=7;[100,150)g,n=25;[150,200)g,n=37;[200,250)g,n=11)、喂养方式(全母兽哺育,n=12;全人工育幼,n=10;人工与母兽交替育幼,n=58)和胎产仔数(单胎,n=14;双胎,n=66)对幼仔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1)单胎幼仔的出生体重显著高于双胎幼仔(P<0.05);(2)幼仔早期生长发育状况与其育幼方式和出生体重密切相关(R2>0.973 7),出生体重越高,幼仔体重增长率越快;(3)出生体重越轻的幼仔缩水量越少,但缩水量占出生体重比更高.此外,出生体重超轻的幼仔,其耳朵与眼睛的发育更慢.本研究可为大熊猫育幼方式的选择和改进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不同温度和亲代产仔日龄对豌豆蚜子代色型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6
为了明确不同温度和亲代产仔日龄对豌豆蚜子代色型分化的影响,在室内15、22、26℃三个温度条件下,采用离体叶片单头继代饲养法,选取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F0~F5代成蚜第2、7、12天所产的1龄若蚜,分别连续诱导观察5代,逐代统计红、绿亲本色型豌豆蚜子代中的红、绿色型豌豆蚜比例.结果表明:豌豆蚜子代色型分化受温度和亲代产仔日龄的影响.在15℃,红色型豌豆蚜易分化出绿色型豌豆蚜;在26℃,绿色型豌豆蚜易分化出红色型豌豆蚜;而在22℃红绿色型豌豆蚜亲本产生的非亲本色型后代比例明显较15和26℃低(P<0.05).此外,不同亲代产仔日龄对子代色型分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亲本产仔日龄不仅影响子代色型分化比例,而且影响豌豆蚜子代出现色型分化时间的早晚(P<0.05),表明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亲本后代开始发生色型分化世代的早晚与同一温度下不同产仔日龄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蒲金口服液对宫内感染/炎症致早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IL-6和TNF-α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运用蒲金口服液对宫内感染/炎症致早产脑损伤大鼠进行干预,通过观察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蒲金口服液在治疗脑性瘫痪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脂多糖(LPS)组和6只对照组孕鼠分别在孕第16、17天连续腹腔注射LPS 350μg/kg和等量生理盐水.后将LPS组的80只早产仔鼠随机分为早期药物干预组A1、B1、C1、D1,分别对应蒲金口服液低剂量组、蒲金口服液高剂量组、银杏叶提取物组,模型组.和晚期药物干预组A2、B2、C2、D2,分别对应蒲金口服液低剂量组、蒲金口服液高剂量组、银杏叶提取物组,模型组.早期药物干预组生后0日龄灌胃给药,晚期药物干预组生后7日龄灌胃给药,均连用7d.干预后同条件饲养至21日龄.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脑组织中IL-6和TNF-oα的表达.结果:早期药物干预组中,与D1相比,A1、B1、C1均能明显下调仔鼠脑组织中IL-6和TNF-α的表达(P<0.05).B1下调IL-6和TNF-α表达的作用优于A1和C1(P<0.05),晚期药物干预组中,与D2相比,A2、B2、C2均能明显下调仔鼠脑组织中IL-6和TNF-α的表达(P<0.05).B2下调IL-6和TNF-α表达的作用优于A2和C2(P<0.05),且C2的作用优于A2.与晚期药物干预组相比,早期干预组效果更明显.结论:蒲金口服液可改善宫内感染/炎症所致早产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中IL-6及TNF-α的表达有关,且早期药物干预下调作用更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钙对母鼠氟暴露致仔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不同饲料钙水平对母鼠氟暴露致仔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选用SD大鼠100只,75只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高氟组(F)、低钙组(LCa)、高氟低钙组(F+LCa)和高氟高钙组(F+HCa),饲养3月后,雌雄鼠合笼交配产仔鼠,取14、28日龄仔鼠2批,以海马CA3区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Bcl-2、Caspasel2和JNK表达水平为观测指标.结果 母鼠氟暴露后,28日龄雌雄海马细胞凋亡指数显著(P<0.05)升高;14、28日龄雌雄仔鼠海马凋亡信号通路中Bcl-2蛋白表达均呈现极显著(P<0.01)下调,而14日龄雄仔鼠和28日龄雌仔鼠的Caspase 12、14和28日龄雌雄仔鼠JNK蛋白表达水平均呈极显著(P<0.01)上调,14日龄雌仔鼠和28日龄雄仔鼠的Caspasel2仅呈显著(P<0.05)上调;饲料低钙加剧母鼠氟暴露后仔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Bcl-2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下降,Caspasel2和JNK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上升;而饲料高钙能够缓解母鼠氟暴露致仔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逆转上述3者的蛋白表达水平;所检测的上述3个凋亡相关蛋白中,只有Caspasel2表达水平呈性别和日龄差异,饲料钙对母鼠氟暴露致14日龄雄仔鼠和28日龄雌仔鼠Caspase 12表达水平变化分别较同一日龄另一性别仔鼠的影响更大.结论 海马凋亡信号通路中Bcl-2、Caspasel2和JNK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钙对母鼠氟暴露致子代大鼠大脑神经细胞凋亡影响的分子机制之一.饲料钙对母鼠氟暴露致14、28日龄仔鼠海马凋亡信号通路Caspase 12表达水平变化的影响呈一定的性别差异,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阐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丙戊酸钠诱导孤独症模型大鼠大脑组织中FAS/FASL表达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FAS/FASL在丙戊酸钠诱导孤独症模型大鼠大脑中的表达情况,探讨FAS/FASL凋亡系统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妊娠12.5 d腹腔内注射丙戊酸钠(VPA) 600 mg/kg孕鼠所产仔鼠为实验组,注射同等剂量9 g/L盐水的孕鼠所产仔鼠为对照组.观察并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仔鼠的生长发育、社交及非社交行为、重复刻板动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比较出生后1d、7d、14 d、28 d、56 d和90d2组大鼠脑组织FAS/FASL凋亡系统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生长发育迟缓、社交行为减少,非社交行为增多,重复刻板动作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生后1d,2组FAS/FASL表达较少,随日龄增长表达逐渐增多,在28 d时表达最多,随后表达开始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各日龄大鼠FAS及FASL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大鼠大脑FAS/FASL IOD值之比在出生后28 d时最大,出生后90d时最小;对照组大鼠大脑FAS/FAS IOD值之比在出生后14 d时最大,出生后1d时最小.结论 孤独症模型大鼠大脑组织经FAS/FASL凋亡途径凋亡的细胞先增多后减少,在出生28 d时凋亡达峰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脂多糖处理的孕期SD大鼠所产仔鼠下海马区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介导的官内感染对仔鼠海马盐皮质激素受体(MR)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影响.方法 10周龄雌雄SD大鼠1∶1配对,将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LPS处理组(20只),孕第10天时,在LPS处理组大鼠腹腔内注射LPS(66 μg/kg),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取48日龄仔鼠,采用旷场实验检测仔鼠对新环境的探索能力,采用HE染色观察仔鼠海马组织的病变情况,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仔鼠海马组织MR和GR的表达,地塞米松抑制实验研究孕期感染对仔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调节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组仔鼠对新环境的探索能力减低,海马组织CA1区、齿状回(DG)区神经元排列杂乱,多处可见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CA1区MR和GR的表达降低、DG区GR表达增加,CA3区MR、GR及海马DG区MR表达无明显变化;仔鼠注射生理盐水和注射地塞米松后的血清皮质酮(COR)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应用生理盐水相比,应用地塞米松后LPS处理组和对照组子代大鼠的COR水平降低.结论 LPS处理的孕鼠可引起子代大鼠对新环境的探索能力减退,与子代大鼠海马各区MR、GR表达量改变及伴随的MR/GR比率降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钙对母鼠氟暴露致仔鼠自主性活动和学习记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饲料钙对母鼠氟暴露致仔鼠自主性活动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初断乳SD雌性大鼠75只,雄性25只,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氟组、低钙组、低钙高氟组和高钙高氟组,饲养3个月后,雌雄鼠合笼交配产仔鼠,取14及28日龄仔鼠进行开场行为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 开场行为观测结果表明,与对比组相比,各日龄高氟组与高氟低钙组焦虑感增强,兴奋性或自发性活动能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水迷宫学习记忆观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日龄高氟组与高氟低钙组学习记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低钙组与高氟高钙组学习记忆改善有所改善.结论 高钙饲料能明显改善母鼠氟暴露致仔鼠学习记忆的损伤,母鼠氟暴露致子代学习记忆损伤有性别差异,雌性仔鼠的损伤大于雄性仔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圈养马麝非繁殖季节胆量水平及与麝香分泌和繁殖成效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7年7月1日至8月31日,采用焦点取样和连续记录法,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保育中心29头圈养马麝进行了行为取样,记录其行为发生持续时间及发生位点,根据动物在各位点对人为胁迫的应激程度定义其胆量水平,结合个体在各位点所占时间比例确定马麝个体的胆量值,分析性别、年龄等因素对其胆量的影响及胆量与麝香分泌和繁殖成效的关系.结果表明:上等体况马麝胆量(1.731±0.347)显著大于下等体况(0.915±0.789);雄麝胆量(1.035±0.120)显著小于雌麝(1.901±0.391);亚成体马麝组的胆量(1.450±0.463)有高于成体组(1.093±0.321)和老龄组(1.430±0.189)的趋势,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区分性别后,年龄组对马麝的胆量值仍无显著影响.独居马麝胆量(0.853±0.326)小于群居马麝(1.397±0.179),但差异不显著,群居个体胆量随密度增加而趋于降低.雄麝胆量与其麝香分泌呈负相关;雌麝胆量与年均产仔数略呈正相关,与空怀率呈显著负相关,即雌麝胆量越高,其空怀率越低.研究结果可为预测圈养马麝的麝香分泌及繁殖成效提供参考,也可为圈养动物个体胆量研究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宫内注射内毒素对早产子代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内毒素(LPS)宫内注射构建大鼠早产模型的有效性及其对早产仔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后期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建造SD孕鼠宫内感染早产模型,30只孕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于孕17日分别宫内注射100μl 25% LPS溶液或100μl生理盐水,观察妊娠结局;仔鼠于生后1月进行Morris水迷宫的定位航行实验及空间探索实验,检测子代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 实验组早产率(100%)和死产率(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7%和0.9%)(x2分别为11.46,8.82,P<0.05);平均每窝活产仔鼠数(t=4.83,P=0.02)、仔鼠平均体重(t=3.75,P=0.03)、1月仔鼠存活率(x2=3.68,P=0.0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水迷宫任务中实验组更多采取非有效策略,对照组更多地采取有效策略,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7,P=0.02).实验组1月龄仔鼠的平均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t=6.92,P=0.001).空间探索实验中,实验组1月龄仔鼠站台停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5.28,P=0.005).结论 宫内LPS注射法是一种可行性较高、成功率较高的造模方法,该方法 所致早产仔鼠学习记忆能力受损,可用于宫内炎症所致早产的相关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