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期及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发生与妊娠和分娩密切相关,随着我国“三胎政策”开放,高龄和肥胖孕产妇人群增加,妊娠期及产后SUI的患病率渐趋升高,SUI与妊娠及分娩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分娩方式、高龄、超重/肥胖、巨大儿、第二产程延长、硬膜外镇痛、母乳喂养等,正确识别高危因素,有利于对高危孕产妇进行早期干预,减少远期SUI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抗阻夹腿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抗阻夹腿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101例产后SU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盆底肌训练(PFMT),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观察组则辅以抗阻夹腿训练及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盆底肌在不同状态时的表面肌电值,采用1 h尿垫试验评估患者SUI症状改善情况,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明显减少,I-QOL评分均明显增加,盆底肌快速收缩电位、持续收缩电位及耐力收缩电位均显著增高,静息期电位均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治疗后1 h尿垫试验漏尿量[2.20(1.45-2.80)g]、I-QOL评分[71.59(66.48-83.52)]、盆底肌快速收缩电位[41.30(33.05-49.50)μV]、持续收缩电位[31.30(25.15-42.50) μV]、耐力收缩电位[27.00(20.65-33.10)μV]及静息期电位[2.30(1.50-3.20 μV)]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在常规PFMT基础上辅以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及抗阻夹腿训练,能进一步改善产后SUI患者盆底肌功能,减轻SUI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火龙罐综合灸联合Kegal运动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火龙罐综合灸联合Kegal运动治疗轻中度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9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45)和观察组( n=45)。对照组进行Kegal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火龙罐综合灸。比较两组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24 h漏尿次数、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 结果:治疗4、8周后,两组PSUI患者ICIQ-SF评分、24 h漏尿次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PSUI患者I-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火龙罐综合灸联合Kegal运动治疗轻中度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可有效减少漏尿次数,减轻尿失禁不良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妊娠28周开始进行Kegel运动对妊娠晚期、分娩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妊娠28周开始进行Kegel运动对妊娠晚期、分娩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门诊检查的36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由专人指导自妊娠28周开始进行Kegel运动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后妊娠晚期、分娩结局及产后盆底功能指标。结果:两组在妊娠28周尿失禁程度比较无差异( P>0.05),两组在妊娠36周尿失禁程度比较,观察组中、重度尿失禁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及产后尿潴留等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会阴撕裂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和会阴完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浅层和深层盆底肌肉的Ⅰ类和Ⅱ类纤维张力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 结论:Kegel运动训练能够显著减轻妊娠期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症状,提高会阴完整率和分娩结局,促进产后盆底肌纤维肌力的恢复,增强产妇产后盆底动态压力,显著降低盘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会阴智能盆底超声在PFD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筛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经会阴智能盆底超声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产妇产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SUI)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产后发生SUI的PFD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产组(42例)和剖宫产组(48例),另选同期于本院体检的45例健康已婚未孕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中三组受检者分别在静息状态、Vasalva动作状态、肛提肌收缩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长度及面积;分析智能盆底超声、MRI分别与金标准诊断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在静息状态、Vasalva动作状态及肛提肌收缩状态下,两种检查方法中三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长度及面积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智能盆底超声、MRI与金标准诊断的一致性较强,准确率分别为95.56%和93.33%;经会阴智能盆底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5.28%、64.76%和0.827,明显高于MRI(89.72%、58.75%和0.782)(均 P<0.05)。 结论:经会阴智能盆底超声与MRI均能够较准确地评估PFD产妇产后的SUI发生情况,但前者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训练,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电刺激频率5~50 Hz,每次治疗15 min,每周治疗2次)及盆底肌训练(每次训练15~30 min,每天训练3次),2组患者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比2组患者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功能性尿道长度(FUL)、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最大尿道压(MUP)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上述各项疗效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FUL、MUCP、MUP、社会心理评分、限制性行为评分、形成社会尴尬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观察组阴道收缩压[(35.93±8.52)cmH 2O]、阴道静息压[(35.17±8.46)cmH 2O]、阴道收缩持续时间[(4.85±0.79)s]、FUL[(34.52±7.85)mm]、MUCP[(7.93±1.21)kPa]、MUP[(9.08±1.25)kPa]、社会心理评分[(77.29±5.18)分]、限制性行为评分[(77.39±5.37)分]、形成社会尴尬评分[(76.29±5.73)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有效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尿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盆底超声用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康复疗效评价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盆底超声用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诊断及康复训练疗效评价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SUI患者200例及同期健康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测,并指导SUI患者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评价康复训练疗效,统计分析SUI患者与健康产妇、不同疗效SUI患者之间盆底超声参数检测数值差异。结果:SUI患者膀胱颈移动距离、尿道旋转角、静息状态膀胱尿道后夹角和Valsalva状态膀胱尿道后夹角等盆底超声检测数值均显著高于健康产妇( t=6.536~14.925,均 P<0.05);且SUI患者尿道内漏斗形成率[88.50%(177/200)]显著高于健康产妇[10.50%(21/200)](χ 2=243.384, P<0.05);盆底肌康复训炼总体有效率为79.50%(159/200);康复训练无效SUI患者膀胱颈移动距离、尿道旋转角、静息状态膀胱尿道后夹角和Valsalva状态膀胱尿道后夹角等盆底超声检测数值均显著高于康复训练总体有效SUI患者( t=4.662~12.537,均 P=<0.05);且康复训练无效SUI患者尿道内漏斗形成率[70.73%(29/41)]显著高于康复训练总体有效SUI患者水平[19.50%(31/159)](χ 2=40.744, P<0.05)。 结论:盘底肌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产后SUI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盆底超声检测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及康复训练疗效评价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对阴道分娩患者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阴道分娩后PFD患者7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8例)和观察组(3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增强电刺激强度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功能电生理指标、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分、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法的6个测量点值,6个测量点为阴道前壁中线距处女膜缘3 cm处(Aa点)、阴道顶端或前穹隆到Aa点之间阴道前壁上段中的最远点(Ba点)、阴道后壁中线距处女膜缘3 cm处(Ap点)、阴道后穹隆或阴道顶端至Ap点的阴道后壁上段的最远点(Bp点)、宫颈或子宫切除后阴道顶端所处的最远端(C点)和有宫颈时的后穹隆的位置(D点)。结果:观察组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前静息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和阴道动态压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2.51 ± 0.22)%比(- 3.29 ± 0.37)%、(- 2.89 ± 0.27)%比(- 3.18 ± 0.32)%、(3.41 ± 0.39)μV比(2.91 ± 0.28)μV、(30.12 ± 0.22)μV比(28.29 ± 0.37)μV、(3.14 ± 0.55)μV比(2.51 ± 0.30)μV、(39.89 ± 0.27)μV比(38.18 ± 0.32)μV和(76.92 ± 28.18)cmH 2O(1 cmH 2O=0.098 kPa)比(69.10 ± 30.66)cmH 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SUI发生率和PISQ-12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4.36%(52/362)比27.09%(97/358)和(28.49 ± 3.61)分比(37.62 ± 3.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Aa、Ba、Ap和C点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2.69 ± 0.21)cm比(- 2.38 ± 0.13)cm、(- 2.30 ± 0.52)cm比(- 2.21 ± 0.33)cm、(- 2.91 ± 0.35)cm比(- 2.85 ± 0.24)cm和(- 5.33 ± 065)cm比(- 5.20 ± 05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65、2.469、2.691和2.889, P<0.05);两组Bp和D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阴道分娩后PFD患者采用较强强度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能明显改善患者盆底电生理指标、POP-Q指标,降低SUI发生率,提高性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筛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收治90例SUI产后产妇作为SUI组,同期选取90例非SUI的健康产后产妇作为健康组,所有产妇均行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检查。结果:SUI组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盆膈裂孔面积明显高于健康组,SUI组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耻骨直肠肌厚度明显低于健康组,SUI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度、尿道内口漏斗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UI组和健康组尿道长度、尿道倾斜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筛查SU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0.00%、93.33%、91.67%,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 P<0.05)。 结论: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可有效显示SUI产妇的膀胱颈和尿道支持结构改变,在SUI筛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生物反馈电刺激在产妇产后整体康复中对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肌力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在产妇产后整体康复中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预防压力性尿失禁及对盆底肌肌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在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均治疗3个月。统计两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和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分。结果: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0%(4/100)比15.00%(1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9.00, 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分级、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和平均电压值均高于对照组[(3.85 ± 0.27)级比(3.74 ± 0.32)级、(10.23 ± 1.17)μV比(8.84 ± 1.13)μV、(11.56 ± 0.19)μV比(10.98 ± 0.24)μV、(18.12 ± 3.24)μV比(14.69 ± 3.01)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ICI-Q-SF评分和PFIQ-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7.02 ± 1.26)分比(8.26 ± 1.15)分、(18.96 ± 4.31)分比(24.17 ± 5.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产妇产后整体康复中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减轻压力性尿失禁和盆底肌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