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向质量反馈模式护理联合按摩干预对顺产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NRS评分及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双向质量反馈模式护理联合按摩干预对顺产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分及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顺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联合按摩干预。观察组产妇采用双向质量反馈模式联合按摩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以及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NR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泌乳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及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产妇的HAMA和HAMD评分在生产后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产妇两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将双向质量反馈护理联合按摩干预应用于顺产产妇,可显著改善产妇负面情绪,降低疼痛程度,促进产妇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第二产程靶向镇痛对初产妇疼痛、分娩恐惧与产后抑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靶向镇痛对初产妇疼痛、分娩恐惧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10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0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初产妇均实施程控式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在第二产程时给予硬膜外靶向会阴神经与骶神经镇痛,对照组给予单侧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局部麻醉方法镇痛。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分娩恐惧量表(childbirth attitudes questionnaire,CAQ)评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以及母婴结局的差异。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样本 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前,两组产妇CA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EPDS总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镇痛后,观察组在产妇胎儿娩出、会阴缝合以及产后2 h的VAS评分[(4.16±1.43)分,(2.76±1.55)分,(1.38±1.05)分]均低于对照组[(5.12±1.59)分,(3.74±1.31)分,(2.38±1.07)分]( t=3.175,3.424,4.729,均 P<0.05)。产后42 d,观察组CAQ评分总分[(31.12±2.85)分,(34.40±2.97)分]、对分娩时失去控制的恐惧维度[(6.82±1.30)分,(9.16±1.56)分]、对疼痛伤害的恐惧维度[(8.22±1.31)分,(9.32±1.27)分]、EPDS [(6.74±2.35)分,(9.20±2.11)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长[32.50(22.75,46.25)min,40.00(32.75,55.00)min]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产后尿潴留率以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第二产程靶向镇痛有助于减轻初产妇分娩疼痛、分娩恐惧及产后抑郁情绪,改善母婴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个体化助产服务路径联合产程管理单在连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个体化助产服务路径联合产程管理单在连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产房行连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产妇59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将2019年7~12月收治的产妇59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前后、产程中、产时与产后2 h内全程全方位予以产妇助产与支持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借助个体化助产服务路径加产程管理单实施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配合度,及产程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泌乳始动时间等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分娩配合度91.53%高于对照组的71.19%;观察组选择自然分娩占比约为88.14%明显多于对照组的62.71%;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平均产程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泌乳始动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产后排尿困难率、尿潴留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个体化助产服务路径联合产程管理单运用于连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产妇可提升产妇分娩配合度,优化分娩方式,且缩短产程、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妊娠28周开始进行Kegel运动对妊娠晚期、分娩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自妊娠28周开始进行Kegel运动对妊娠晚期、分娩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门诊检查的36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由专人指导自妊娠28周开始进行Kegel运动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后妊娠晚期、分娩结局及产后盆底功能指标。结果:两组在妊娠28周尿失禁程度比较无差异( P>0.05),两组在妊娠36周尿失禁程度比较,观察组中、重度尿失禁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及产后尿潴留等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会阴撕裂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和会阴完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浅层和深层盆底肌肉的Ⅰ类和Ⅱ类纤维张力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 结论:Kegel运动训练能够显著减轻妊娠期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症状,提高会阴完整率和分娩结局,促进产后盆底肌纤维肌力的恢复,增强产妇产后盆底动态压力,显著降低盘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自控镇痛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激反应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自控镇痛(PCA)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应激反应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于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椎管内PCA分娩镇痛的97例产妇的一般资料,根据不同镇痛方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产妇给予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PCA,对照组产妇给予盐酸罗哌卡因椎管内PCA。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产妇分娩镇痛前、镇痛后15 min、镇痛后30 min、镇痛后45 min及宫口全开时的疼痛程度,统计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完善时间、盐酸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用量和镇痛药物总用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去甲肾上腺素(NA)水平。统计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阴道出血量(产时及产后2 h内),催产素应用、正常分娩、产钳助产、会阴侧切和剖宫产比例,不良反应(瘙痒、发热、恶心呕吐、尿潴留、胎心过缓)发生情况和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后1 min和5 min)。结果:两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镇痛前和镇痛后15、30、45 min及宫口全开时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盐酸罗哌卡因用量、镇痛药物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均 P<0.05)。镇痛后两组血清COR、ACTH和NA水平均较镇痛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镇痛后两组血清COR、ACTH和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短于对照组,阴道出血量和剖宫产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正常分娩比例和胎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PCA可有效减轻分娩产痛,减少镇痛药物用量,利于改善母儿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自护理论的综合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排尿管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基于自护理论的综合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排尿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的260例待产产妇为研究对象,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100)、观察1组( n=80)和观察2组( n=8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自护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三组产妇产后排尿情况(排尿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对比干预前、干预后三组产妇自护能力〔汉化修正版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ASAS-R-C)〕及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 结果:观察2组、观察1组产妇产后排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2组产妇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三组产妇ASAS-R-C量表评分、WHOQOL-100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升高( P<0.05),且观察2组均明显高于同期观察1组、对照组( P<0.05),观察1组WHOQOL-100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基于自护理论的综合护理能促进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排尿,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并能提高产妇自护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低频脉冲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治疗对行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在2019年6-12月行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孕足月单活胎初产妇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00例:低频脉冲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产妇以低频脉冲仪进行治疗;B组采用传统方式诱导排尿,比较两组产妇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A组产妇中有18例改行剖宫产,B组产妇中19例改行剖宫产,均剔除本研究。两组孕产妇的年龄分别为(29.9±3.3)岁和(29.9±3.3)岁,身高分别为(165.3±4.0)cm和(165.6±3.8)cm,体质量分别为(68.6±5.4)kg和(68.6±5.5)kg,体质量指数(BMI)分别为(25.0±1.4)kg/m 2和(25.0±2.0)kg/m 2,罗哌卡因总用量分别为(94.2±32.7)mg和(94.1±32.5)mg,芬太尼总用量分别为(188.4±65.5)μg和(188.2±65.1)μg,第一产程时长分别为(696.6±313.5)min和(706.8±306.1)min,第二产程时长分别为(62.7±31.4)min和(59.9±34.5)min,第三产程时长分别为(5.6±5.8)min和(5.3±5.3)min,总产程时长分别为(765.0±323.2)min和(772.2±318.4)min,胎儿出生体质量分别为(3 339.0±339.0)g和(3 328.4±327.6)g,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孕产妇会阴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为1.65%(3/182),B组尿潴留发生率为6.08%(11/1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801, P<0.05)。 结论:孕足月单活胎初产妇腰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使用低频脉冲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导乐陪伴联合分娩镇痛对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导乐陪伴联合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收治的2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分娩镇痛,依据是否实施导乐分娩分成导乐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无导乐分娩),采用两独立样本的 t检验和χ 2检验,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及分娩结局。 结果:导乐组自然分娩率为76%(76/100),明显高于对照组[61%(61/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214, P=0.022)。导乐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分别为(8.35±3.59)、(1.07±0.26)、(0.54±0.19) h,对照组分别为(10.94±4.76)、(1.86±0.63)、(0.78±0.21) 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354, P=0.016; t=5.312, P=0.042; t=8.169, P=0.039)。导乐组及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1%(1/100)、3%(3/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21)。导乐组及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3/100)、10%(10/100),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0(0/100)、6%(6/100),新生儿早吸吮成功率分别为98%(98/100)及90%(90/1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0.045、0.029、0.017)。导乐组的住院时间为(3.17±0.85) d,明显短于对照组(5.64±1.29)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359, P=0.031)。导乐组患者产后2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为(3.49±0.9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82±1.0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327, P<0.001)。 结论:导乐分娩联合分娩镇痛能有效减轻宫缩疼痛,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有助于提高产科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孕期规律性训练联合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对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孕期规律性训练联合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对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初产妇4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档案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孕期规律性训练联合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受伤程度及侧切率、分娩结局、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产妇会阴受伤程度轻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产妇的会阴水肿、产后尿潴留、会阴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孕期规律性训练联合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应用于初产妇护理中,可改善其会阴部受伤情况,降低其会阴侧切率,改善其分娩结局,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适时诱导干预对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排尿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适时诱导干预对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排尿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有效预防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减轻产妇痛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体育新城院区产科收治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的产后护理,指导产后6 h内主动排尿;干预组产妇采用适时诱导排尿干预,分别于产后2、4、6 h进行一般状况和膀胱尿量评估,并实施个性化的指导,包括按摩宫底的频率、饮水量的控制、诱导排尿的方法和时机的选择等,至产妇完成首次排尿且无不适主诉时,给予常规的产后护理。比较2组产妇产后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首次排尿有无膀胱刺激征及产后不同时段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年龄(29.60 ± 3.20)岁,干预组年龄(28.81 ± 3.42)岁。干预组产妇产后首次排尿时间为(6.89 ± 2.18)h,短于对照组的(9.11 ± 3.8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9, P<0.01);干预组产妇产后首次排尿量为(322.36 ± 120.15)ml,多于对照组的(262.93 ± 105.6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9, P<0.05);干预组产妇首次排尿膀胱刺激征发生率为22.0%(44/200),低于对照组的33.5%(6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60, P<0.05);干预组产妇产后24 h内尿潴留发生率为5.5%(11/200),低于对照组的11.5%(2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3, P<0.05);干预组产妇产后1周内尿潴留发生率为9.5%(19/200),低于对照组的16.5%(3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3, P<0.05),但2组产妇产后24~72 h尿潴留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适时诱导干预可降低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缩短首次排尿时间,增加产后首次排尿量,提高首次排尿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