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高强度聚焦超声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近二十几年来,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发展迅速,其作为一种无探针、非电离辐射的微无创热消融技术,可将超声波聚焦于一点并产生瞬时高温以实现靶组织热变性、凝固性坏死和凋亡的治疗目的.HIFU分为经超声引导和经磁共振引导两类,其中超声引导下HIFU应用更为广泛,其在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剖宫产瘢痕妊娠、产后胎盘植入性疾病和宫颈妊娠等妇产科疾病中获得了大量的循证数据和临床经验,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甚至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可替代一些传统的治疗方法.然而,超声引导下HIFU更多应用于病情平稳者,对于危急重症的抢救常需外科手术介入,正确认识并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是精准治疗造福患者的必要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知识-信念-行为"健康教育模式对妇女产后非意愿妊娠预防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知识-信念-行为"(简称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妇女产后发生非意愿妊娠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5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愿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0例,对照组开展医院常规产后健康宣教,观察组进行产后避孕咨询,并开展基于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的避孕宣教.于产后42d及产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了解产妇恢复同房、避孕、非意愿妊娠及人工流产情况,比较两组避孕知识掌握情况、健康行为情况(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评估)及对产后服务的满意度.结果:除去失访病例,最终纳入观察组731人,对照组718人进行分析.健康宣教后观察组的产后避孕知识知晓情况得分及HPLP-Ⅱ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42d及产后3、6个月观察组恢复同房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后避孕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产后12月观察组的非意愿妊娠率3.3%,低于对照组的8.5%,观察组的人工流产率1.8%,低于对照组5.4%(均P<0.05);观察组对产后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后开展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的避孕宣教可以提升妇女对避孕知识的掌握度,提高产后避孕率,降低产后1年内的非意愿妊娠率及人工流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硫酸镁在子痫前期治疗中的争议及其不良反应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导致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特发性疾病.解痉是治疗子痫前期的重要且有效手段,硫酸镁是一线解痉药物.目前硫酸镁在治疗子痫前期中仍存在着一些争议,包括:非重度子痫前期是否用硫酸镁治疗,既往研究不推荐应用硫酸镁预防子痫发作,但近年研究认为,子痫前期患者应酌情使用硫酸镁预防子痫;关于产前硫酸镁治疗子痫前期的使用疗程问题,近年研究认为硫酸镁的使用疗程应该小于24 h;产后硫酸镁预防子痫发作,现有的研究支持产后硫酸镁应用可以小于24 h,甚至不使用;硫酸镁使用后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增加母体产后出血风险,引起母体高镁血症、低钙血症,导致新生儿低钙血症、影响骨钙沉积和新生儿高钾血症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医学营养治疗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妊娠期糖尿病(gests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表现的糖代谢异常相关的疾病.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高血糖是在慢性胰岛素抵抗基础上,胰腺β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的糖耐量受损的结果.全球约7%的孕妇受到GDM影响[1],我国GDM患病率已从2010年的4%大幅上升至2020年的21%[2].GDM患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和产后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娩出巨大儿和新生儿并发症的风险也会增加,故需要加强对GDM患者的管理.GDM患者治疗的基石是饮食和胰岛素治疗[3].下面就GDM的医学营养治疗在膳食管理、体重管理和围产结局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HBeAg阳性妊娠慢性HBV携带者母婴阻断停药后肝炎活动的危险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HBeAg阳性妊娠慢性HBV携带者启动以母婴阻断为目的的抗病毒治疗基线至产后96周内HBV RNA、HBV DNA、qHBsAg、qHBeAg、ALT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分析产后96周内肝炎活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并于产后12周内停药、且完成产后96周随访的妊娠HBeAg阳性患者,观察抗病毒治疗基线、妊娠36周、产后停药时和/或产后24周、产后96周HBV RNA、HBV DNA、qHBsAg、qHBeAg以及生化学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共纳入146例中位治疗时间为16.4周的HBeAg阳性妊娠慢性HBV携带者.抗病毒治疗期间HBV DNA水平及qHBeAg逐渐下降,HBV RNA逐渐增高,qHBsAg水平在孕36周时较基线降低,停药时升高超过基线水平.产后24周上述指标均反弹接近或超过基线水平.产后96周随访,共5例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无一例发生HBsAg清除.产后停药时与产后24周肝炎活动比例最高(30.1%vs.30.8%),但随访至产后96周,仅14例(9.59%)患者因肝炎活动需抗病毒干预.根据是否再次启动抗病毒治疗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14)与未复发组(n=132).10例患者在停药6个月以后复发,中位复发时间13.5月.两组间抗病毒治疗药物类型、基线至孕36周HBeAg降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eAg阳性妊娠慢性HBV携带者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期间及停药后均有不同比例肝炎活动,停药时、产后24周达高峰,但仅少数患者需再次抗病毒干预,且与HBV活动相关的肝炎发作多发生在停药6个月以后,应加强停药后的长期规律随访.抗病毒基线至孕36周HBeAg降幅是预测产后停药肝炎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孕产期D-二聚体变化与产后肺栓塞发生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孕产期D-二聚体变化与产后肺栓塞的发生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月建卡分娩的孕产妇临床资料,分别在建卡、分娩前和产后收集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值等资料,根据产妇产后是否发生产后肺栓塞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探讨孕产期D-二聚体变化与产后肺栓塞的发生关系和临床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受孕方式、身高、体重、BMI、胎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胎数、孕次、产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具有年龄更大、多胎次和多胎的特点,随着孕周的增加,病例组D-二聚体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病例组和对照组产后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20,P<0.05),在建卡和分娩前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有意义(建卡Z=-0.669,P=0.504;分娩前Z=-0.804,P=0.421);产后D-二聚体水平变化可以反映和提示血栓性疾病的出现,即产后D-二聚体越高(6.325~18.25 mg/L),越偏向于有肺栓塞.结论 孕产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增高趋势,产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对于产后肺栓塞的发生具有影响作用,考虑到疾病动态发展的特性,对于孕产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应结合更多指标进行多方面考虑和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子宫血管异常所致晚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可分为发生在分娩24 h内的产后出血(primary PPH,pPPH)和分娩24 h后的晚期产后出血(secondary PPH,sPPH).晚期产后出血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各异,成功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病因并对因治疗.子宫血管异常是造成sPPH的罕见原因,包括子宫动静脉畸形(uterine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UAVM)和子宫动脉假性动脉瘤(uterine artery pseudoaneurysm,UAP),缺乏对临床特征、疾病转归的系统研究,若延误诊治易造成失血性休克等产褥期严重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四川经济欠发达地区围产期抑郁症状检出率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四川经济欠发达地区围产期女性不同时期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9月于自贡市和南充市4所医疗机构建卡产检或住院的孕产妇.收集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抑郁筛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围产期5个时期[妊娠早期(<14周)、妊娠中期(14~27+6周)、妊娠晚期(≥28周)、产后1周和产后6周]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 696例孕产妇,围产期5个时期抑郁症状检出率波动在26.39%~35.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围产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妊娠早期为非计划妊娠、有家族精神病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低落或紧张;妊娠中期为有家族精神病史、现居农村、妊娠前1年持续2周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低落或紧张;妊娠晚期为有家族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或紧张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紧张;产后1周为有家族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紧张;产后6周为初产妇、现居农村、有家族精神病史和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紧张.结论:南充及自贡地区围产期抑郁症状检出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建议围产保健者从妊娠早期启动抑郁筛查,重点关注不同时期存在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必要时重复筛查,对围产期抑郁症(perinatal depression,PND)隐患人群给予及时的心理访谈和专科治疗,减少母婴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糖脂代谢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泌乳的影响及营养干预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糖脂代谢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泌乳情况的影响,探讨具体营养干预对策.方法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病例纳入修武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12例GDM患者,根据产后泌乳情况,将52例存在产后泌乳启动延迟(DOL)的患者列为病例组,将其余60例正常泌乳患者列为对照组,归纳导致GDM患者发生DOL的危险因素,分析糖脂代谢水平与DOL的相关性;根据研究结果,并探讨具体营养干预对策.结果 妊娠期体质指数(BMI)≥28 kg/m2、孕期体质量增长值≥5 kg、初产妇、剖宫产、空腹血糖(FBG)≥10 mmol/L、餐后2 h血糖(2h PG)≥1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甘油三酯(TG)≥2.50 mmol/L、总胆固醇(TC)≥6.4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8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 mmol/L、载脂蛋白 A5(ApoA5)≤100 μg/L、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600 μg/L、缺乏系统母乳喂养指导为导致GDM发生DOL的危险因素.DOL发生率与FBG、2h PG、HbA1c、TG、TC、LDL-C、CTRP6呈正相关,与HDL-C、ApoA5呈负相关.结论 超重或肥胖的初产妇经剖宫产分娩后发生DOL的风险更高,其发生率与糖脂代谢功能密切相关,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予以个体化营养管理并做好相应母乳喂养指导对防治DOL、提高母乳喂养率均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临床和MRI特征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和严重产后出血的列线图构建和验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临床和MRI特征构建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和严重产后出血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方法:对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因产前检查疑有胎盘前置或胎盘植入性疾病(PAS)而行MRI检查的236例孕晚期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8︰2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入训练集(189例)或验证集(47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临床和MRI特征,分别构建侵袭性胎盘植入和严重产后出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诊断效能.结果:剖宫产史(OR=2.835,P=0.022)、胎盘局部膨隆(OR=3.526,P=0.044)、胎盘-子宫界面不连续(OR=7.97,P=0.006)、胎盘床异常血管(OR=4.16,P=0.013)和胎盘陷窝流空信号(OR=6.229,P=0.006)是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上述征象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其列线图,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955(95%CI:0.928~0.983)和0.866(95%CI:0.752~0.980).胎盘局部膨隆(OR=4.033,P=0.033)、胎盘床异常血管(OR=4.585,P=0.01)、胎盘内异常血管(OR=3.684,P=0.034)和胎盘陷窝流空信号(OR=8.154,P=0.002)是预测严重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上述征象构建严重产后出血预的测模型并绘制其列线图,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945(95%CI:0.912~0.977)和0.899(95%CI:0.806~0.993).结论:基于临床和MRI特征构建的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和严重产后出血列线图预测模型对临床诊治能提供一定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