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LRP3炎症小体激活对胰腺星状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激活对胰腺星状细胞(PSCs)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影响。方法:对大鼠PSCs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根据是否给予细菌脂多糖(LPS)10 μg/ml预处理24 h分为对照组和LPS组,ELISA法检测PSCs培养液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分子的表达;通过携带靶向NLRP3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感染PSCs的方法构建NLRP3基因表达抑制的PSCs细胞株,根据有无LPS预处理和是否慢病毒干扰NLRP3表达,将PSCs分为LPS+阴性对照组和LPS+慢病毒组,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SCs细胞外基质α-SMA和collagen沉积;采用RT-qPCR检测PSCs促纤维化因子TGF-β的变化。结果:培养24 h的PSCs胞质内富含高亮环形脂滴,细胞表达desmin。培养7 d后,细胞体积变大,脂滴基本消失,细胞活化并表达α-SMA。LPS组PSCs上清液中caspase-1、IL-1β、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5±0.04比0.65±0.03;2.02±0.04比1.05±0.05;1.70±0.05比0.97±0.03)。慢病毒感染PSCs后,慢病毒组NLRP3蛋白表达量(0.25±0.04)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0.68±0.05)。对照组、LPS组、LPS+阴性对照组、LPS+慢病毒组PSCs培养48 h后的 A490值分别为0.61±0.02、1.15±0.06、0.96±0.05、0.56±0.01,迁移细胞数分别为(64.12±4.58)、(121.67±8.02)、(111.67±4.67)、(69.67±8.08)个/高倍视野,α-SMA蛋白沉积量分别为0.78±0.05、4.12±0.04、3.81±0.06、0.88±0.05,collagen蛋白沉积量分别为0.65±0.03、3.43±0.02、2.67±0.02、0.48±0.03,TGF-β mRNA表达量分别为0.22±0.03、0.89±0.01、0.86±0.03、0.43±0.02。LPS组、LPS+阴性对照组的 A490值、迁移细胞数、α-SMA和collagen蛋白表达水平及TGF-β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LPS+慢病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NLRP3炎症小体可通过调控PSCs生物学功能,促进其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从而加剧细胞外基质沉积和胰腺纤维化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盲肠结扎穿孔术诱发的脓毒症对肠道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诱导的脓毒症对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①动物实验:将16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CLP致脓毒症模型组(CLP组),每组8只。术后5 d取空肠组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富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耦联受体5(LGR5)和肠型碱性磷酸酶(IAP)的转录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LGR5的翻译水平;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用改良钙钴染色法和比色法检测组织IAP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肠道潘氏细胞标记分子溶菌酶1(LYZ1)和杯状细胞标记分子黏蛋白2(MUC2)的表达。②细胞实验:取对数生长期的大鼠小肠隐窝细胞(IEC6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脂多糖(LPS)组(LPS 5 μg/mL)。24 h后分别用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LGR5的转录和翻译水平;用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检测IEC6细胞增殖情况;分别用PCR和比色法检测IAP的转录和翻译水平。结果:①动物实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LP组小鼠空肠组织Ki67染色阳性率低于Sham组〔(41.7±2.5)%比(48.7±1.4)%, P=0.01〕。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LP组与Sham组小鼠空肠组织LGR5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gr5 mRNA:0.7±0.1比1.0±0.2, P=0.11;LGR5/β-actin:0.83±0.17比0.68±0.19, P=0.24);CLP组小鼠空肠组织IAP在转录水平(0.4±0.1比1.0±0.1, P<0.01)和蛋白水平(U/g:47.3±6.0比73.1±15.3, P<0.01)均低于Sham组。免疫荧光显示,CLP组小鼠空肠组织LYZ1、MUC2的表达水平均低于Sham组。②细胞实验: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LPS组与空白对照组IEC6细胞LGR5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gr5 mRNA:0.9±0.1比1.0±0.2, P=0.33;LGR5/β-actin:0.71±0.18比0.69±0.04, P=0.81)。LPS组IEC6细胞增殖率低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dU阳性率:(40.5±3.8)%比(46.5±3.6)%, P=0.11〕。LPS组IAP转录水平(0.5±0.1比1.0±0.2, P<0.01)和蛋白水平(U/g:15.0±4.0比41.2±10.4, P<0.01)均低于空白对照组。 结论:CLP诱发的脓毒症可抑制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损伤肠上皮自我更新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布鲁氏菌104M疫苗株A抗原组分解析与候选蛋白筛选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布鲁氏菌104M疫苗株A抗原的主要成分,从A抗原中筛选潜在候选蛋白,为布鲁氏菌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基础.方法 本研究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鲎试剂检测脂多糖、脂多糖银染对布鲁氏菌104M疫苗株A抗原的主要成分进行解析,通过与免疫绵羊血清的蛋白免疫印记实验,选取有印迹的部分切胶酶解,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这部分蛋白进一步解析,通过抗原分析工具VaxiJen和毒力蛋白分析工具VirulentPred,筛选布鲁氏菌A抗原评分0.6以上的毒力相关蛋白作为潜在的候选疫苗.结果 布鲁氏菌A抗原是一种淡黄色棉花糖状、质量较轻的物质,主要由蛋白和脂多糖构成,对A抗原的蛋白质组鉴定显示,104M A抗原共有1 142种蛋白,能够与绵羊血清反应的蛋白有172种,VaxiJen抗原性评分在0.6以上的有87种蛋白,其中毒力相关蛋白有38种.结论 布鲁氏菌104M疫苗株A抗原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多糖,对筛选到的A抗原中的候选蛋白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测试这些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水平以设计出针对布鲁氏菌病更为有效和安全的疫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亮菌口服溶液对结肠癌、黑色素瘤转移和肉瘤的保护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亮菌口服液中亮菌多糖对结肠癌、黑色素瘤和肉瘤等恶性肿瘤生长、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离体水平分别对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细胞和鼠转移性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细胞加入不同浓度(10μg·mL-1、100 μg·mL-1和250 μg·mL-1)的亮菌多糖(亮菌口服液中提取),采用MTT法检测亮菌多糖对结肠癌、黑色素瘤的细胞毒性作用.在体水平选取BALB/c雌性小鼠24只,分别随机设置肉瘤荷瘤对照组(将浓度为2×106 cells/500 μL的肉瘤腹水肿瘤细胞,经皮下植入小鼠左腋窝)、低剂量亮菌多糖干预组(腹腔注射25 mg·kg-1)和高剂量亮菌多糖干预组(腹腔注射50 mg·kg-1),分析不同浓度亮菌多糖对荷瘤小鼠外周血生化指标及肝、肾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结果 10 μg·mL-1、100 μg·mL-1和250μg·mL-1硫酸化亮菌多糖未能显著抑制上述肿瘤细胞的生长(P>0.05);25 mg·kg-1和50 mg·kg-1的亮菌多糖对肿瘤生长抑制均强于对照组,诱导荷瘤小鼠脾脏重量及外周血的血小板计数、AST水平增加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体水平下,亮菌多糖可延缓肉瘤在荷瘤小鼠体内的生长和增殖,且对荷瘤小鼠没有显著的肝肾毒性,但对结肠癌、黑色素瘤的生长的影响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ARRB1探讨亮菌多糖干预5-FU诱导的肠黏膜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探讨 β-抑制蛋白 1(ARRB1)对亮菌多糖(ATPS)逆转5-氟尿嘧啶(5-FU)诱导的化疗性肠黏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ARRB1 基因敲除型(ARRB1-/-)和野生型(WT)C57BL/6J小鼠各 12 只,分别随机分成Control组、Model组和ATPS组(200 mg/kg),连续7 d 5-FU(50 mg/kg)腹腔注射建立化疗性肠黏膜损伤模型;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肉眼观察肠道组织大体外观;HE染色评价空肠组织病理损伤;试剂盒测量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紧密连接蛋白(TJ)标志物ZO-1、Occludin、Claudin-1 和增殖相关蛋白Ki-67的表达情况;隐窝分离和类器官培养,检测小肠类器官生长状态.结果 5-FU化疗减轻小鼠体质量,加重小肠组织病理损伤,降低SOD水平、TJ蛋白和Ki-67 蛋白表达,升高血清DAO水平,降低球形结构形成率和类器官形成率;与模型组比较,WT小鼠ATPS处理后体质量恢复,病理损伤减轻,血清SOD水平、TJ蛋白和Ki-67 蛋白表达增加,DAO水平降低,球形结构形成率和类器官形成率明显升高;而ARRB1-/-小鼠在ATPS治疗后未能逆转 5-FU的效应.结论 ATPS通过ARRB1 的肠道屏障和类器官生长保护作用,逆转5-FU诱导的肠黏膜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柱前衍生HPLC法研究亮菌口服溶液中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亮菌口服溶液是由真菌——假蜜环菌发酵提取而制得的一种多组分药物,其成分复杂,内含亮菌素、多糖、氨基酸、蛋白质等多种成分,具有解痉、镇痛、消炎、退黄疸以及降低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胆红素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慢性胆管炎,胆囊炎以及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还可用于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辅助治疗.亮菌口服溶液富含游离氨基酸和蛋白,建立和考察亮菌口服溶液中游离氨基酸及蛋白质,有助于提升和完善该品种的质量标准,揭示其药效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亮菌多糖对GES-1细胞发生EMT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亮菌多糖( ATPS)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发生上皮 -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利用IL-8诱导GES-1细胞建立EMT模型,实验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 IL-8 诱导组)、实验组[ ATPS 低剂量组(IL-8诱导1 h后加入ATPS 30 mg/L)、ATPS中剂量组( IL-8诱导1 h后加入ATPS 60 mg/L)、ATPS高剂量组( IL-8诱导1 h后加入ATPS 120 mg/L)].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GES-1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EMT相关蛋白及PD-CD4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TPS对GES-1细胞存活率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GES-1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 光学显微镜观察到IL-8作用24 h后GES-1细胞形态由不规则多边形向梭形转化,细胞排列紊乱,侵袭能力增强,不同剂量亮菌多糖作用后细胞形态可部分恢复,侵袭能力降低. Western blot结果提示: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上皮标记物E-钙黏蛋白增多(P<0.05),间质标志物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减少( P <0.05),PDCD4 表达增多( P <0.05).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到模型组GES-1细胞与空白组相比侵袭扩散能力明显增强,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侵袭扩散能力明显减弱.结论 ATPS可通过抑制GES-1 细胞EMT的发生逆转胃癌前病变,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抑癌基因PDCD4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脂联素受体在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健康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中脂联素受体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的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脂联素(Adiponectin,APN)对HGFs中脂联素受体1(adiponectin receptor 1,AdipoR1)、脂联素受体2(adiponectin receptor 2,AdipoR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牙周炎相关因素与HGFs脂联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组织块贴壁法体外培养健康HGFs,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其脂联素受体的表达,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TNF-α50 ng/mL,P.g LPS 0.1μg/mL,APN 1μg/mL,空白对照(10%FBS培养基)刺激,持续24 h,然后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时间点(0、0.5 h、12 h、24 h)HGFs中AdipoR1、AdipoR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RT-PCR显示HGFs均表达AdipoR1和Adi-poR2,其中AdipoR2条带较AdipoR1更亮,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NF-α下调了HGFs的AdipoR2 mRNA表达(P<0.05),P.g LPS与APN明显上调了HGFs的AdipoR1/R2 mRNA的表达(P<0.05).结论 脂联素受体(AdipoR1、AdipoR2)在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中均有表达,且主要以AdipoR2为主,并且在炎症状态下,脂联素受体表达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UPLC-QTOF-MS代谢组学研究灰树花发酵的代谢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解天麻苦荞复配液的添加对灰树花深层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差异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发酵7d的灰树花菌丝体细胞代谢物进行分析.主成分(PCA)模型显示添加天麻苦荞复配液的菌丝体细胞与对照组菌丝体细胞相比代谢产物差异明显(P<0.05),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VlP (vari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1和P<0.05为条件进行筛选和鉴定得到44种差异代谢物,包括糖类6种、氨基酸类13种、维生素类5种、核苷酸类7种、有机酸类10种、脂肪酸类3种.其中,与对照组相比鼠李糖、D-半乳糖、D-甘露醇、果糖-6-磷酸等7种物质含量显著下调,D-木糖醇、异亮氨酸、赖氨酸、泛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葡萄糖醛酸、琥珀酸等37种物质含量显著上调.通过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分析,得到具有显著影响的代谢通路14条,推测了灰树花胞外多糖合成通路.由此推断天麻苦荞复配液的添加对灰树花胞外多糖的增效作用和提升营养品质的原因,为今后深层次研究外源添加物对灰树花发酵过程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测定B淋巴细胞的一种简易方法——FBC花环形成试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推荐一种测定B淋巴细胞的简易方法-FBC花环形成试验,其原理是根据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在无抗体存在条件下,能激活固定补体,为此用荧光标志的伤寒杆菌(FB)与小鼠补体(C)在37℃共温,形成FBC复合物,带补体受体的B淋巴细胞能与FBC形成花环,由于指示物着染明亮荧光得以快速容易地鉴定。本文探讨了影响FBC花环形成的各种因素,其中以选用最适的补体稀释度最为重要。实验测得正常人外周血液、豚鼠、小鼠脾细胞FBC花环阳性率均值分别为18.8%、17.5%和25.2~26.3%。本法具有许多优点,可为常规临床免疫检测B淋巴细胞提供一种有用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