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机器人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手术机器人技术的不断研究,机器人辅助下的外科手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因其具备微创、精确、并发症少的特点,在临床中应用愈加广泛。而颅颌面外科手术机器人尚处于研究阶段,与之相结合的手术导航系统、混合现实系统、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仍有不足之处。该文就颅颌面外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应用情况加以综述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扩展现实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扩展现实(XR)包括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多种可视化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将真实与虚拟相结合,打造一个可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虚实结合等特征,近年来XR技术在医学教育、精准医疗、远程医疗、手术辅助与导航等方面的应用有了长足的进展,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简述XR概念的提出及其技术发展历程,重点对XR技术的骨科临床应用进展,尤其是骨科手术应用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剖析了现存的问题和难点,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和深入地认识及理解基于XR技术的智能骨科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数字智能化微创研究型肝胆胰外科的学科建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数字智能化技术的出现和更新,对微创研究型肝胆胰外科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笔者团队都一直秉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临床需求为目的”的宗旨,不断进行多领域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研发与发展,推动了数字智能化技术从数字虚拟人、三维可视化、分子荧光影像、增强与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到人体可视化元宇宙的20余年的发展,实现了肝胆胰外科疾病从二维经验性诊断到深度学习智能化诊断;从肿瘤的形态学诊断到分子影像学诊断;从传统经验性手术到智能化导航手术的转变。笔者分享团队数字智能化诊断与治疗技术助力微创研究型肝胆胰外科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成果,以期推动数字智能化医学发展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元宇宙对放射医学领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元宇宙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建一个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且互补的"平行世界",以沉浸式用户体验,给社交、游戏、医疗、教育等带来颠覆式变革。随着放射医学在疾病诊疗、核能安全、载人航天等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可以预见,元宇宙将对放射医学领域的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综述元宇宙对放射医学领域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建议我国尽快启动放射医学元宇宙(Radiomediverse)的建设与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成像技术在薄穿支皮瓣切取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对解剖学知识了解的深入和科技的进步,人们更加注重美学和功能的修复重建,因此也出现了多种穿支皮瓣的切取和修薄方法。然而,一些学者依然担忧这些方法可能造成血管损伤。先进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穿支血管,特别是脂肪层的穿支,还能准确评估皮瓣血流灌注情况。充分利用这些成像技术,可在不影响皮瓣微循环的情况下获得最佳重建效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昝涛教授团队在《Burns & Trauma》杂志上发文《Imaging for thinned perforator flap harvest: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重点综述了CT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超高频超声、光声层析成像、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激光散斑衬比成像、动态红外热成像及无创组织血氧测定等技术在薄皮瓣皮下穿支走行及血流灌注评估方面的运用及优点和不足。作者建议根据术前及术中不同目的选择合适的成像技术,如术前穿支定位首选CTA,术前穿支的血流动力学(管径、流速)检测首选CDU;术中穿支灌注情况和浅表血管显影首选ICGA。将来可能通过显影剂和设备创新与混合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创建的数字手术环境相融合。通过合理运用以上这些技术,有望获取既能满足功能及美学修复需求,又比较安全的薄穿支皮瓣,为患者提供更佳的手术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数字医学技术在肝胆胰外科的应用:20年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数字医学对我国肝胆胰外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医理工多领域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诊疗研发与实践,使数字医学经历了从数字虚拟人、三维可视化、分子荧光影像到数字智能化20年发展的历程。基于不同阶段我国数字医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可分为4个重要阶段:数字医学1.0(2002—2004年,数字虚拟人),实现了数字化人体解剖;数字医学2.0(2004—2014年,三维可视化及三维打印),实现了数字虚拟人向数字医学转化和复杂性肝胆胰疾病三维诊治;数字医学3.0(2014—2019年,精准导航肿瘤边界和微小肿瘤的分子荧光影像),实现了肿瘤三维可视化形态学诊断向肿瘤吲哚菁绿分子影像诊断;数字医学4.0(2019年至今,数字智能化),实现了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三维腹腔镜导航肝切除术和肿瘤光声成像。在20年的历程里,我国学者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创新,在数字医学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未来,人工智能深度机器学习、多模态图像实时融合导航手术、光声成像、靶向分子探针等前沿技术将协同推动数字医学4.0的发展,引领数字医学5.0的到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关节外科的未来——数字骨科技术在关节外科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数字骨科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关节外科临床实践中,包括人工智能技术、虚拟/增强/混合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计算机导航、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及其他数字骨科技术等。这些技术不断给关节外科医生赋能,使复杂的手术变得简单化,简单的手术实现精准化,精准的手术更加个体化,成为关节外科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得益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增材制造技术的进步,定制化的关节假体及骨组织修复材料为翻修术中复杂骨缺损的重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各种类型的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以及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帮助医生显著提高了截骨和假体植入的精准性。然而,要从根本上提高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满意度,还需要借助数字骨科技术深入探索髋、膝关节置换的理想目标值,进而借助个性化的术前计划、更加客观精准的软组织平衡评估技术并结合精准的术中操作,甚至结合使用定制化假体,来实现个体化的精准关节置换。现有的各种数字骨科技术都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关节外科医生应当对这些技术有深入的了解,充分合理地应用这些技术造福于广大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如何从传统手术向智能化导航手术转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经过20多年医理工多领域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诊疗研发与临床实践,数字医学4.0对传统手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如何将传统外科手术与数字医学4.0技术相结合是未来外科学发展的方向。以数字智能化导航手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在外科疾病的诊疗工作中得到了深入的探索和广泛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混合现实技术的创新发展及应用,外科手术将会类似于航空航天自动化、智能化导航,迎接数字医学5.0的到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工智能混合现实技术在特殊类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经皮肾镜手术规划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评价人工智能混合现实技术(AI-MR)在规划特殊类型的复杂性上尿路结石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该项目为前瞻性单中心单臂临床研究,纳入2022年8月-2023年5月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行超声引导下PCNL的15例特殊类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包括盆腔异位肾结石3例、马蹄肾结石5例、脊柱畸形合并肾结石3例、移植肾结石4例.基于患者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尿路造影(CTU)数据进行数字三维重建,并使用AI-MR在真实空间中投射手术相关的三维影像,获得术区的"透视化"信息,从而进行术前设计与规划,内容主要包括目标肾盏、通道数目及辅助措施.并对目标肾盏及通道数的符合度、一期净石率、总手术时间、主皮肾通道建立时间、血红蛋白下降量、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均使用AI-MR进行术前规划,顺利完成一期超声引导下PCNL.基于术前规划,我们采用了单一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S-PCNL)以及S-PCNL联合针状肾镜(Needle-perc)或顺/逆行输尿管软镜(FURS)的手术方式,其中4例患者行单通道S-PCNL,3例行多通道S-PCNL,8例行S-PCNL联合Needle-perc或FURS.目标肾盏及通道数术前规划和术中实施的符合率为86.7%,一期净石率80.0%,平均主皮肾通道建立时间(2.3±0.3)min、平均总手术时间(61.5±12.2)min、血红蛋白下降值(9.6±1.2)g/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6±0.5)d.无输血、脏器损伤和尿源性脓毒症等Clavien-Dindo≥ Ⅱ级并发症发生.结论 AI-MR可量化分析特殊类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术前影像数据,实现术区三维透视化效果,利于制定手术方案,优化穿刺路径,有效规避周围脏器损伤风险,达到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周期以及提高一期净石率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认知障碍患者认知训练干预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对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认知训练在认知障碍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以确定认知训练的数字化技术、内容要素及结局指标,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指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Scopus、Cochrane Library、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认知障碍患者认知训练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1月18日.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和归纳总结.结果 纳入19篇文献,数字化认知训练技术种类包括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能机器人和混合现实技术.训练内容涵盖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执行能力、视空间定向力、运动平衡能力、逻辑和计算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结局指标涉及整体认知功能和各认知功能2个方面.结论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认知训练可以激发认知障碍患者的参与动机,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未来可探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培养数字化技术认知训练信息专科护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