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程监管在药品监管和企业管理的作用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当前,信息技术与监管业务不断融合,数字化监管、移动化监管等创新监管方式的作用不断凸显.远程监管能够通过智能分析风险点准确制定监管策略,从而提高监管效率并确保药品安全.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点带面",推行"药监慧眼"工程试点,实现药品生产安全远程监管.在试点过程中,云南白药集团及其子公司通过"技术先行""数据赋能"解决了信息化程度不同企业的数据收集、上传、预警问题,为探索药品生产智慧监管提供了新思路."药监慧眼"工程试点的实施不但促进了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推进质量管理系统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将生产过程可识别化,为智慧监管打通了关键一环,是药品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总结试点项目的实施和成效,并对实现药品生产全过程可追溯、推进药品生产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监管大数据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思考,建议通过鼓励医药产业信息化、打通中药原料的追溯和监管、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智能化数据分析等措施,推动药品安全治理的网络化、智慧化、高效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腹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筛选胸腹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无线镇痛管理系统数据库内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22日行胸腹部肿瘤手术患者资料,均采用术后智能化PCA管理,年龄≥18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Ⅳ级。麻醉方法为静吸复合麻醉。根据术后72 h内静态或动态疼痛数字评分(NRS)分为中重度疼痛(中度疼痛:静态或动态NRS评分4~6分,重度疼痛:静态或动态NRS评分≥7分)组和非中重度疼痛组。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指标、镇痛方式、手术方式及手术类型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 394例患者,中重度疼痛组1 194例,非中重度疼痛组3 200例,中重度疼痛发生率27.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46~69岁、饮酒史、开放手术、胸部及胸腹部联合手术是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男性、年龄46~69岁、饮酒史、开放手术、胸部及胸腹部联合手术是胸腹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消化内镜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数字智能化医学迅速发展,相较于传统的二维成像,三维可视化技术可提供直观、立体的三维图像,便于临床医生多层次、多角度观察病变及其毗邻结构。3D打印技术将可视化图像转化为肉眼可见的物理模型,可进一步提升对复杂疾病形态特征的理解。此外,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等高级可视化技术,可增加更多真实、互动的医学体验。本文阐述了三维可视化、3D打印及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并对其在消化内镜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神经外科诊疗新技术与研究的最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神经外科领域临床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创新迭代,从精细手术到个体医疗,从分子可视化到数字智能化,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到恢复神经功能,不断涌现的新发现、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器械拓宽了诊疗窗口,提升了治疗效能,也给神经外科医师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从神经影像、神经导航、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出发,围绕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病外科治疗、功能神经外科、神经损伤与神经修复等多个亚专科的实际临床问题,详细总结了影像技术创新应用、精细手术发展、个体化神经功能替代治疗及多维信息数字化等研究热点,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增强与混合现实技术在腹腔镜复杂性肝切除术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数字医学在我国已走过20余年历程,虚拟现实、增强与混合现实等数字智能化技术逐步在临床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使传统手术方式逐步向数字智能化手术转变,由此带来了数字智能化外科的新时代。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等,组织国内从事该领域的专家制定了本共识,详细地介绍了增强与混合现实导航肝切除术的原理、流程及关键要点,以更好地规范和推广该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增强与混合现实技术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导航腹腔镜肝段、亚肝段切除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增强与混合现实技术可实现腹腔镜手术实时融合交互投影,吲哚菁绿分子影像技术通过对肿瘤识别和定位目标肝段,实现了解剖性、功能性、根治性肝切除术,使肝脏外科疾病由传统经验性诊治模式向数字智能化诊治模式转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定本共识,对增强与混合现实技术联合吲哚菁绿分子影像导航腹腔镜肝段、亚肝段切除术的优势、流程及要点进行介绍,以使该技术的应用实现流程化和标准化,便于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骨折闭合复位技术的新型骨盆骨折数字化分型系统的提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闭合复位技术的新型骨盆骨折数字化分型系统(JST分型),并探讨该分型的一致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根据JST分型手术治疗的63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根据骨盆骨折的部位和移位情况对骨盆骨折进行数字化归纳,首先将骨盆分为4个部分:左半骨盆、右半骨盆和骶骨Denis Ⅲ区、耻骨联合,其中左、右对称的骶骨Denis Ⅰ区和Denis Ⅱ区也被归入左/右半骨盆。随后半骨盆被分为4个区域并用大写的英文字母分别标记:骶骨区(sacrum area,包括Denis Ⅰ区和Denis Ⅱ区,记作S)、骶髂关节区(sacroiliac joint area,记作J)、髂骨区(iliac area,记作I)、耻骨区(pubic area,记作P),为区分右/左侧采用R和L作为前缀;不对称的2个部分同样以英文字母标记:骶骨Denis Ⅲ区(记作Sac)、耻骨联合(pubic symphysis,记作C)。之后用数字对各区域的骨折线形态和移位情况进行标记,形成完整的JST分型。JST分型系统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可靠性(Fleiss'和Cohen's Kappa系数)由3名具有10年以上骨盆骨折治疗经验的观察者进行测试。结果:分型结果的一致性分析中,组间差异Kappa为0.818(0.658~0.946, P均<0.001),组内差异Kappa为0.873(0.674~1.000, P均<0.001),均呈现强一致性。根据分型结果,术中在罗森万相智能化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辅助下成功闭合复位59例,成功率93.7%(59/63)。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JST分型组间和组内的一致性强。由于对各个骨折部位和关键骨块进行标记,对智能化骨折机器人的深度学习和术中操作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让创新转化成果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中国正逐步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国家对科技创新转化的重视和政策引领激发了中国骨科医生空前的创新和转化的热情及信心。经过骨科前辈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骨科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不断向数字化、个性化、微创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要加强骨科新技术、材料、器械自主创新主体地位,贯彻实施"引进来"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策略,中体西用,努力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难题,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让创新转化成果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数字智能化微创研究型肝胆胰外科的学科建设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数字智能化技术的出现和更新,对微创研究型肝胆胰外科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笔者团队都一直秉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临床需求为目的”的宗旨,不断进行多领域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研发与发展,推动了数字智能化技术从数字虚拟人、三维可视化、分子荧光影像、增强与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到人体可视化元宇宙的20余年的发展,实现了肝胆胰外科疾病从二维经验性诊断到深度学习智能化诊断;从肿瘤的形态学诊断到分子影像学诊断;从传统经验性手术到智能化导航手术的转变。笔者分享团队数字智能化诊断与治疗技术助力微创研究型肝胆胰外科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成果,以期推动数字智能化医学发展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加强临床监测智能化研究 提升患者围麻醉手术期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临床监测技术体现了现代医学与生物工程、电脑技术与新材料的完美结合。医学发展与时代科技进步息息相关,临床监测技术更是现代医学与科技完美结合的载体之一 [1]。既往的监测技术不断改进,无线智能监测和人工智能技术等脱颖而出,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扩大,极大地丰富了临床监测的内涵,如传统的血氧测量技术改进为数字化血氧测量技术,通过复杂的信号处理系统,提高对动脉灌注信号获取和静脉噪声隔离的水平,使脉搏氧饱和度监测的抗运动干扰性能以及获取弱灌注条件下信号的能力显著提高;超声可视化技术在围麻醉手术期的应用,让麻醉科医师多了"一只眼睛",使血管穿刺置管和区域神经阻滞操作又准又快;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使无数患者心脏手术效果得到了及时评估,并发症得到了及时处理;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脑电双频谱指数在镇静麻醉深度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机体、器官组织氧供需平衡监测使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得到更直接的指导;新型凝血监测技术使临床对凝血功能障碍的判断和处理更为及时准确。同时网络信息化、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技术进入临床监测领域,使监测大数据信息获取和智能化分析更加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