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中重度干眼的疗效性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使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眼药水治疗中度至重度干眼(DE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武警辽宁总队医院和解放军第九六七医院诊治的中度至重度DED患者395例(79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自体PRP治疗的自体PRP治疗组(196例,392只眼)和采用人工泪液治疗的对照组(199例,398只眼)。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DED主观症状、Schirmer试验(S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和眼表疾病指数(OSD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ST值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OSDI评分和CFS评分均降低,PRP治疗组治疗前后OSDI评分和CF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PRP治疗组OSDI评分和CFS评分低于对照组[(16.8 ± 18.7)分比(43.2 ± 14.5)分,(0.21 ± 0.53)分比(1.62 ± 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个疗程后,自体PRP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0.1%(157/196)比51.76%(103/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自体PRP对中重度DED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眼部不适等症状,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种不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切口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研究三种不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切口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20例(198眼)合并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切口将患者分为三组,采用角巩膜缘切口为A组(40例,72眼),上方透明角膜切口为B组(40例,66眼),颞侧透明角膜切口为C组(40例,60眼),分别比较三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角膜知觉、干眼症状、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及并发症。结果:B组与C组于术后1、7、30 d角膜知觉均低于A组( P<0.05);C组于术后1、7、30 d干眼症状评分值高于A组及B组( P<0.05),B组于术后1、7 d干眼症状评分值高于A组( P<0.05);C组于术后1、7、30 d SIt值低于A组( P<0.05),B组于术后1、7、30 d值低于A组及C组( P<0.05);C组于术后1、7 d BUT值均低于A组( P<0.05),B组于术后1、7、30 d BUT值均低于A组及C组( P<0.05);治疗后1、7、30、90 d A组与C组FL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FL值于术后30 d恢复至治疗前水平,B组于术后1、7 d FL值均高于A组及C组( 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角巩膜缘切口可减少对泪液分泌的影响,维持泪膜稳定,更适用于合并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应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眼表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机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20年7月~10月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30例(60眼)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30眼),术后进行常规局部抗炎治疗,并给予人工泪液滴眼6周;试验组(B组,30眼),术后常规局部抗炎治疗,应用人工泪液联合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6周。随访6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脂质层评分及睑板腺评分。结果:滴眼2周比较两组泪河高度、首次/平均泪膜破裂时间、脂质层评分及睑板腺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36、1.64、0.16、0.21、1.72, P=0.718、0.106、0.872、0.839、0.090),滴眼6周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及脂质层评分指标B组[(0.27±0.09)mm,(13.67±3.53)s,(3.93±0.91)分]优于A组[(0.22±0.07)mm,(11.58±3.40)s,(3.37±0.81)分]( t=2.33、2.34、2.55, P=0.023、0.023、0.013),睑板腺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6.67±1.09)分,B组(7.13±1.17)分]( t=1.60, P=1.115)。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应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改善眼表疾病指数与泪液指标,在应用6周后对患者的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及脂质层评分表现出明显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有晶状体眼悬浮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干眼相关参数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悬浮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PRL)植入术后患者干眼相关参数的变化特点。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兰州华厦眼科医院行PC-PRL植入术并完成术后3个月随访的所有高度近视患者21例(39眼)。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BUT)、泪河高度(TMH)、睑板腺缺失率(MG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I(SⅠt)等干眼相关检查。不同时间点之间参数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OSDI问卷评分在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13, P=0.008),术后1周时较术前明显上升( t=-4.03, P<0.001),术后1、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NIF-BUT和NIA-BUT在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8.85, P<0.001; F=33.48, P<0.001),NIF-BUT术后1周及1个月较术前明显下降( t=3.65, P=0.001; t=3.77, P=0.001),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75, P=0.459),NIA-BUT术后1周及1个月较术前明显下降( t=3.26, P=0.002; t=3.94, P<0.001),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3, P=0.372);TMH、MGL、SⅠt在术后各个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C-PRL术后早期受眼表泪膜的稳定性影响,并且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眼症状,术后3个月时各项干眼相关参数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白内障手术不同方向角膜切口对术后泪膜稳定性及角膜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不同方向的透明角膜切口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及糖尿病性白内障(DC)患者泪膜稳定性及角膜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1年9—12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67例(80眼),其中ARC患者35例(40眼),DC患者32例(40眼)。AR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Ⅰ组18例(20眼)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Ⅱ组17例(20眼)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D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Ⅲ组16例(20眼)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Ⅳ组16例(20眼)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TMH)、泪液分泌试验Ⅰ(SⅠT)检查;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扫描(AS-OCT)检查;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行角膜共焦显微镜(CCM)检查。各组术后BUT、TMH、SⅠT与术前比较采用 t检验;角膜神经纤维主干密度(CNFD)、角膜神经纤维分支密度(CNBD)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角膜神经纤维长度(CNFL)、角膜神经纤维宽度(CNFW)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 结果::术后l周、1个月,4组患者BUT、TMH、SⅠT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周,Ⅰ组与Ⅲ组相比、Ⅱ组与Ⅳ组相比,BUT、TMH、SⅠT值均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完整的长神经纤维均很少;术后3个月,4组均可见完整长神经纤维且可见神经纤维束连接。与术后1个月相比,术后3个月4组患者CNFL、CNFD、CNBD均升高(均 P<0.05)。术后1个月Ⅳ组与Ⅲ组相比,CNFL、CNFD、CNBD均较低(均 P<0.05);术后1、3个月,Ⅰ组与Ⅲ组相比、Ⅱ组与Ⅳ组相比,CNFL、CNFD、CNBD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行白内障手术时,DC患者上方角膜切口对神经的损伤较颞侧切口轻。DC患者眼表泪膜损伤及角膜神经损伤比ARC患者修复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角膜接触镜相关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的临床诊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角膜接触镜相关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CL-iLSCD)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于2018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角膜病门诊确诊为CL-iLSCD并接受药物治疗和随访的17例患者(25只眼)的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14例,年龄为(36.4±6.9)岁。采用裂隙灯显微镜结合荧光素染色观察角膜和角膜缘尤其是上皮病变范围,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测量中央角膜上皮厚度,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密度和角膜神经纤维长度,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转归和相关因素等。结果:所纳入的患者有4~30年软性角膜接触镜戴镜史,中位数为10年;每日戴镜时间为(10.5±2.5)h。88.0%(22/25)的患眼有视力下降、眼部不适或疼痛、眼红和畏光等症状。常见体征为角膜上皮梳齿状和(或)漩涡状迟发性荧光素染色,上方角膜缘(11~1点钟方位)受累最多(25/25,100.0%),并伴随中央角膜上皮厚度、上皮基底细胞密度和神经纤维长度降低等活体影像学表现异常。结合影像学参数综合等级评估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的各为5、11和8只眼。80.0%(20/25)的患眼曾发生误诊。停戴角膜接触镜并给予以人工泪液和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药物治疗后,所有患眼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其中13只眼治愈,12只眼好转。结论:CL-iLSCD的症状缺乏特异性,且早期体征较为隐匿。停戴角膜接触镜和药物治疗是目前该病有效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膳食补充剂Licofor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膳食补充剂Licofor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干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中心眼表专科确诊为MGD相关干眼患者60例120眼,男25例,女35例,年龄(42±13)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60眼)和对照组(30例60眼)。两组均采用眼部热敷、抗生素眼膏涂睑缘及人工泪液点眼;试验组联合口服Licofor,对照组联合口服安慰剂。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与体征、睑板腺结构与功能、眼睑局部炎症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12周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睑缘和睑板腺开口形态、睑板腺排出能力、睑酯性状和睑板腺腺泡周围炎症细胞密度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试验组在OSDI评分[16.7(12.5,20.8)比20.8(18.8,22.9)分, P<0.001]、睑缘和睑板腺开口形态、腺泡周围炎症细胞密度[443(318,513)比553(415,676)个/mm 2, P=0.002]方面较对照组改善均更为明显(均 P<0.05)。 结论:Licofor与常规治疗方法联合应用能更加有效地改善MGD相关干眼患者的干眼症状、睑缘和睑板腺开口形态、睑酯性状、眼睑局部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干眼患者生物测量参数及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干眼患者及无干眼者生物测量参数及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眼科门诊就诊患者140例(140眼),根据干眼检测指标分为中重度干眼组、轻度干眼组和无干眼组,其中中重度干眼组40例,轻度干眼组50例,无干眼组50例,均取其右眼数据。所有患者行IOLMaster 700生物测量后,滴入1滴0.1%的玻璃酸钠滴眼液,分别于5 min、10 min及15 min后再次行IOLMaster 700生物测量,比较3组滴入玻璃酸钠滴眼液前后不同时间点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曲率(K)、散光度数(K2-K1)及散光轴位的差异,并分别计算人工晶状体(IOL)度数,采用方差分析或 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点药前,与无干眼组相比较,中重度干眼组CCT较小( P=0.030),K1、K2较大( P=0.048、0.041),IOL度数较小( P=0.018);轻度干眼组K1、K2较大( P=0.022、0.011),IOL度数无明显差异。中重度干眼组在滴入1滴玻璃酸钠滴眼液后5 min,CCT及IOL度数有增大的趋势( t=28.244, P<0.001; t=2.623, P=0.012),K1、K2有减小的趋势( t=-0.621, P=0.538; t=-2.462, P=0.018),IOL度数增加0.5 D的眼数占总眼数的18%;10 min后,与点药前比,CCT及IOL度数有增大的趋势( t=7.334, P<0.001; t=4.425, P<0.001),K1、K2有减小的趋势( t=-4.876, P<0.001; t=-4.179, P<0.001),22.5%的IOL度数增大0.5 D或1.0 D。15 min后,IOLMaster测量参数均回到干预前水平。轻度干眼组在滴药后5 min及10 min,与点药前比较除CCT增大( t=9.286, P<0.001; t=7.516, P<0.001),余生物测量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点药后15 min,所有生物测量参数较点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干眼组在滴后5 min及10 min,CCT有增大趋势( t=11.618, P<0.001; t=16.785, P<0.001),IOL度数有减小的趋势( t=-2.641, P=0.011; t=-1.429, P=0.159),IOL度数最大减小0.5 D;15 min后,所有生物测量参数较点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中重度干眼组角膜前表面散光轴位变化较其他2组大,滴后5 min,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220, P=0.043)。 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的使用可能改变生物测量的数据,尤其对于合并有中重度干眼的患者。滴入玻璃酸钠滴眼液后短时间内,角膜曲率及散光轴位发生变化,中重度干眼患者IOL预测值增大、无干眼患者IOL预测值减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岛状眶下神经血管蒂唇腺移植术治疗重度干眼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52岁男性患者因双眼干涩5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既往因感冒药物过敏诊断为Steven-Johnson综合征。眼部检查双眼泪液分泌试验结果为0 mm,泪膜破裂时间为0 s,角膜荧光素染色可见角膜上皮糜烂,部分融合。临床诊断为双眼干眼(重度);Steven-Johnson综合征。常规人工泪液、抗炎滴眼液及泪小点栓塞治疗无明显效果后,行具有创新性的岛状眶下神经血管蒂唇腺移植术。术后随访1年,患者术眼干眼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手术效果满意。(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946-94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2017年5月至2017年6月滑县人民医院眼科睑板腺功能障碍42例(62眼),随机分为两组。人工泪液组21例(31眼),以人工泪液滴眼4次/d;普拉洛芬滴眼液组21例(31眼),以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3次/d,治疗1个月后观察效果。结果:人工泪液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较治疗前改善( t=2.211, P=0.033)。普拉洛芬组患者眼部症状、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 t=2.102,2.401,2.385; P=0.046,0.018,0.022)。两组角膜染色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非甾体抗炎滴眼液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