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骨肉瘤形态为主的原发性恶性骨巨细胞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以骨肉瘤形态为主原发性恶性骨巨细胞瘤(primary malignant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PMGCT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PMGCTB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7例PMGCTB中,女性4例,男性3例,年龄9~66岁(平均39.5岁,中位年龄35岁).发生部位以股骨骨端最常见(3/6),临床表现为病变部位的疼痛和肿胀.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占位、溶骨和硬化混合性占位为主;多数骨皮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5/7).组织学均以普通型骨肉瘤形态为主,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完全消失或少量存在.免疫表型:6例肿瘤细胞H3F3A G34W核阳性、1例H3F3A G34V核阳性,所有肿瘤均表达SATB2、p63,p53呈野生型,Ki67增殖指数10%~50%.所有病例均发现H3F3A基因改变,6例为H3F3A p.G34W突变,1例为H3F3A p.G34V突变.结论 PMGCTB罕见,当缺乏经典骨巨细胞瘤组织学特征时诊断更具挑战性,需结合影像学、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并注意与骨肉瘤及其他高级别肉瘤相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调节骨肉瘤的微小RNA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是一种发病原因复杂的异质性肿瘤,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肺转移是骨肉瘤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虽然手术切除联合新辅助化疗降低了骨肉瘤患者的死亡率,但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非转移患者约为70%,而转移患者仅为11%~30%。微小RNA异常表达影响骨肉瘤细胞的进展、侵袭和转移等过程,在骨肉瘤的耐药性及化疗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微小RNA在作为预后指标或治疗靶点方面有一定潜力。本文拟对与骨肉瘤相关的微小RNA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对骨肉瘤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有一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伴有异源性骨肉瘤成分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MSFT)伴有异源性骨肉瘤成分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至2022年5月MSFT伴有异源性骨肉瘤成分2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结果:例1,女,62岁;例2,女,55岁。2例表现为梭形细胞肿瘤,细胞中至重度异型性,核分裂象易见,可见地图样坏死,2例部分区域见小圆细胞及骨肉瘤成分,例2见软骨肉瘤成分。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表达bcl-2、CD34、Pan-TRK及STAT6,CD99细胞质弱阳性,SATB2骨母细胞阳性,SOX9及S-100蛋白软骨阳性。基因检测:例1经二代测序检测见NAB2-STAT6融合基因及TP53基因体系突变;例2检测到STAT6基因重排及TERT启动子突变。结论:MSFT伴有异源性骨肉瘤成分罕见,容易误诊,需结合临床影像、病理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RNA16-5p靶向四分子交联体15基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微小RNA-16-5p(miR-16-5p)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人正常成骨细胞hFOB 1.19和骨肉瘤细胞MG63、Saos2、HOS内miR-16-5p、四分子交联体15(TSPAN15)mRNA和蛋白表达。在MG63细胞中转染miR-16-5p或si-TSPAN15,观察其在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SPAN15、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Starbase网站预测结合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分析miR-16-5p与TSPAN15的靶向关系。将miR-16-5p和pcDNA-TSPAN1共转染,评估高表达TSPAN15对过表达miR-16-5p诱导的MG6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两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与hFOB 1.19细胞(1.00±0.12)相比,MG63、Saos2、HOS细胞中miR-16-5p表达量(分别为0.32±0.05、0.40±0.04、0.45±0.06)明显降低( F=156.204, P<0.05),TSPAN15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提高( F=71.718、110.350,均 P<0.05)。过表达miR-16-5p明显减少MG63细胞中CyclinD1、MMP-2、MMP-9蛋白表达量及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数量和侵袭数量( F=150.136、117.228、154.971、89.479、98.373、130.880,均 P<0.05)。敲减TSPAN15明显降低MG63细胞中CyclinD1、MMP-2、MMP-9蛋白水平、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数量和侵袭数量( F=93.206、107.030、109.326、115.625、146.113、139.300,均 P<0.05)。过表达miR-16-5p显著降低MG63细胞中p-PI3K、p-AKT蛋白表达量( F=156.755、181.419,均 P<0.05)。miR-16-5p靶向调控TSPAN15的表达。高表达TSPAN15可部分逆转miR-16-5p对MG63细胞内TSPAN15、CyclinD1、MMP-2、MMP-9、p-PI3K、p-AKT蛋白表达、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数量和侵袭数量的抑制作用。 结论:miR-16-5p通过靶向TSPAN15基因并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 CDKN2BAS靶向微小RNA-98-5p调控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DKN2BAS(lncRNA CDKN2BAS)是否通过靶向微小RNA(miRNA,miR)-98-5p影响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成骨细胞hFOB1.19(购自上海通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骨肉瘤细胞U2-OS、SOSP-9607、Saos-2、SJSA-1(购自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中CDKN2BAS、miR-98-5p的表达水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为si-con组、si-CDKN2BAS组、miR-con组、miR-98-5p组、si-CDKN2BAS+anti-miR-con组、si-CDKN2BAS +anti-miR-98-5p组,噻唑蓝(MTT)法检测CDKN2BAS与miR-98-5p表达对骨肉瘤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DKN2BAS与miR-98-5p表达对骨肉瘤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CDKN2BAS与miR-98-5p表达对骨肉瘤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DKN2BAS是否靶向miR-98-5p;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p21、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p38 MAPK)的表达量。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hFOB1.19细胞与骨肉瘤细胞U2-OS、SOSP-9607、Saos-2、SJSA-1中CDKN2BAS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5±0.28、4.26±0.42、3.65±0.56、4.02±0.46、3.75±0.41,miR-98-5p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8±0.06、0.41±0.05、0.64±0.07、0.57±0.06、0.47±0.05,与hFOB1.19细胞比,骨肉瘤细胞株中CDKN2BAS表达明显上调( F=80.889, P<0.05),miR-98-5p表达明显下调( F=130.868,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沉默CDKN2BAS与过表达miR-98-5p后骨肉瘤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8.57±8.63)%、(64.68±7.24)%,迁移细胞数分别为(98.43±11.51)、(93.46±12.54)个,侵袭细胞数分别为(47.93±6.84)、(38.64±6.69)个,沉默CDKN2BAS与过表达miR-98-5p后骨肉瘤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 F=37.873、60.131, P<0.05),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减弱( F=159.281、189.097,167.638、302.502, P<0.05),Ki-67、MMP-2、MMP-9、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F=101.455、161.465、196.590、149.229、157.759、55.555, P<0.05),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 F=260.694、270.939, P<0.05),p21、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F=88.672、448.342、202.034、118.338、121.661、290.273,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CDKN2BAS靶向抑制miR-98-5p的表达;与si-CDKN2BAS+anti-miR-con组比较,si-CDKN2BAS+anti-miR-98-5p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明显增强( t=4.546、10.682、5.648, P<0.05),细胞凋亡能力明显减弱( t=6.996,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lncRNA CDKN2BAS通过靶向负调控miR-98-5p的表达影响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氟化钠对人成骨肉瘤Saos-2细胞PI3K/Akt信号表达及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氟化钠(NaF)对人成骨肉瘤Saos-2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成组设计,按NaF剂量将Saos-2细胞分为0(对照)、5、10、20、40 mg/L染氟组( n = 3)。体外培养24、48 h后收集细胞,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和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分子Forkhead转录因子(FoxO)1的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aos-2细胞的凋亡水平。 结果:体外培养24、48 h时,各组Saos-2细胞PI3K、Akt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24 h时,5、10、20、40 mg/L染氟组磷酸化PI3K(p-PI3K)蛋白表达(0.40 ± 0.06、0.45 ± 0.02、0.37 ± 0.06、0.32 ± 0.06)均高于对照组(0.28 ± 0.04, P均< 0.05);48 h时,5、10 mg/L染氟组p-PI3K蛋白表达(0.46 ± 0.06、0.58 ± 0.03)均高于对照组(0.29 ± 0.04, P均< 0.05),而40 mg/L染氟组(0.21 ± 0.03)低于对照组( P < 0.05)。24 h时,5、10、20 mg/L染氟组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0.27 ± 0.01、0.30 ± 0.03、0.27 ± 0.03)均高于对照组(0.20 ± 0.02, P均< 0.05);48 h时,5、10 mg/L染氟组p-Akt蛋白表达(0.42 ± 0.04、0.60 ± 0.02)均高于对照组(0.27 ± 0.01, P均< 0.05),而40 mg/L组(0.18 ± 0.02)低于对照组( P < 0.05)。24 h时,10、20、40 mg/L染氟组FoxO1蛋白表达(0.38 ± 0.07、0.41 ± 0.06、0.47 ± 0.08)均高于对照组(0.34 ± 0.04, P均< 0.05);48 h时,5、10、20、40 mg/L染氟组FoxO1蛋白表达(0.36 ± 0.08、0.37 ± 0.10、0.54 ± 0.04、0.73 ± 0.04)均高于对照组(0.28 ± 0.04, P均< 0.05)。24、48 h时,对照组和5、10、20、40 mg/L染氟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67 ± 0.583)%、(3.647 ± 0.035)%、(3.773 ± 0.095)%、(5.440 ± 0.325)%、(7.203 ± 0.476)%,(3.707 ± 0.286)%、(4.023 ± 0.241)%、(4.970 ± 0.368)%、(12.473 ± 0.949)%、(19.387 ± 1.892)%。24 h时,40 mg/L染氟组凋亡水平高于对照组( P < 0.05);48 h时,20、40 mg/L染氟组凋亡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05)。 结论:氟可以直接激活成骨细胞内的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产生抗凋亡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3样蛋白1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3样蛋白1(CREB3L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探究CREB3L1在骨肉瘤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组织5例,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CREB3L1在另外12对匹配的骨肉瘤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IHC验证CREB3L1表达;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公共数据中骨肉瘤队列中CREB3L1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对临床采集的5对匹配骨肉瘤和正常骨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比较分析共发现1 809个差异表达基因(|FC|>1.5, P<0.01),其中有1 111个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升高,697个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下调;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外基质组织、胶原蛋白分解代谢、细胞黏附等信号通路。参与胶原蛋白生物合成、修饰和降解,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形成等多个通路的基因在骨肉瘤中显著富集,其中CREB3L1等在骨肉瘤中表达升高明显。RT-qPCR分析匹配的骨肉瘤及对应正常骨组织中CREB3L1的mRNA表达表明( n=12),大部分标本中(9/12)CREB3L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正常骨组织(4.408±3.230比1.000±0.000, t=2.256, P<0.05);IHC表明,CREB3L1在骨肉瘤细胞核与细胞质的表达高于正常骨组织(细胞质:2.750±1.290比1.750±0.683, t=2.739, P<0.05;细胞核:2.125±0.806比1.250±0.775, t=3.130, 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CREB3L1的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负相关( P<0.01, P<0.001);通过比较有和无肺转移患者病例中CREB3L1细胞核IHC评分,CREB3L1在有肺部转移肿瘤细胞核内表达量高于非转移者(2.500±0.527比1.700±0.949, t=2.331, P<0.05)。 结论:CREB3L1在骨肉瘤中表达升高且与患者较差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效果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的效果、并发症及患者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4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4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26例,中位年龄21岁(7~70岁);骨肉瘤39例,软骨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骨巨细胞瘤2例,纤维肉瘤1例;肿瘤位于股骨远端者35例,胫骨近端者12例。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术前均行2个疗程化疗,术后均行4~6个疗程化疗。收集资料包括患者生存时间、假体生存时间和并发症、肢体功能、肿瘤复发、肺转移等。结果:患者中位随访25个月(5~102个月)。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74%、71.29%、58.06%,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42%、55.49%、50.86%。10例(21.28%)患者术后3年内出现了肿瘤局部复发,其中8例为软组织肿瘤复发,行肿瘤再切除,其余2例行截肢术;15例(31.91%)发生肺转移。假体5年总生存率为82.33%,其中股骨远端肿瘤患者的假体5年总生存率高于胫骨近端患者(86.96%比75.00%, P=0.338);3例(6.38%)出现假体感染,1例(2.13%)假体松动后翻修,1例(2.13%)假体断裂后翻修。患者末次随访时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中位数( P25, P75)为21分(15分,24分),优良率为61.70%(29/47)。胫骨近端肿瘤患者伸膝延迟发生率高于股骨远端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33%(4/12)比2.86%(1/35), P=0.016]。 结论: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能够有效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可保持满意的肢体功能和生存率,但术后相关并发症可导致保肢失败,需通过规范的放化疗、广泛严格的肿瘤切除及适当的康复锻炼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环状RNA circLPAR1通过调节微小RNA-647促进骨肉瘤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环状RNA circLPAR1对骨肉瘤(OS)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40例骨肉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对应的瘤旁组织环状RNA溶血磷脂酸受体(circLPAR1)的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来探讨circLPAR1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此外,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RNA下拉实验,以阐明circLPAR1在骨肉瘤细胞中的潜在分子机制。组间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或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骨肉瘤组织中circLPAR1的水平高于瘤旁组织(3.546±1.624比1.654±0.832, t=19.734, P<0.01),circLPAR1表达水平高与年龄和性别无明显相关( χ2=3.194、0.530, P>0.05),但与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有关( χ2=6.328、9.337, P<0.05),U-2OS和MG-63的si-circLPAR1组穿膜细胞数显著低于si-NC组(72.772±9.662、66.332±8.571比335.821±21.529、276.529±16.332, P<0.01);qRT-PCR显示circLPAR1探针结合的RNA中具有显著的miR-647富集(U-2OS:7.132±0.568比1.133±0.141, t=21.881, P<0.01;MG-63:7.524±1.813比1.532±0.015, t=19.228, P<0.01)。野生型circLPAR1 WT与miR-647共转染组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低于其他组(U-2OS:0.247±0.072比0.983±0.088、0.987±0.092、0.923±0.079, F=63.228, P<0.01;MG-63:0.276±0.083比0.973±0.152、1.021±0.226、0.977±0.135, F=58.335, P<0.01);si-circLPAR1+anti-miR-647组比si-circLPAR1组的集落细胞数(U-2OS:152.449±7.332比43.283±4.288, t=-38.662, P<0.05;MG-63:192.344±8.668比71.223±12.384, t=-32.891, P<0.05)、迁移细胞数(U-2OS:327.263±21.632比89.448±6.335, t=21.836, P<0.05;MG-63:278.332±16.527比72.682±6.893, t=19.772, P<0.05)及侵袭细胞数(U-2OS:341.883±11.392比67.663±7.421, t=8.633, P<0.05;MG-63:325.823±10.284比62.739±8.883, t=9.156, P<0.05)显著增高。 结论:circLPAR1通过吸附miR-647,从而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骨肉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肉瘤是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原发恶性骨肿瘤,易复发或转移,且复发或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是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其激活促进多种肿瘤细胞增殖、上皮-间充质转换(EMT)、转移和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目前关于c-Met在骨肉瘤中的研究较少,其在骨肉瘤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将对c-Met表达及其靶向抑制剂在骨肉瘤中的研究进展作综合性阐述,以期为其在骨肉瘤中的进一步研究阐明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