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医教协同政策实施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访谈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北京市医教协同政策实施后各类相关人员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的看法,为我国医教协同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1—5月,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对北京市35家住培基地的住培学员、临床教师(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和住培学员指导医师)及住培管理人员进行调查。采用扎根理论和主体框架法,对访谈原始资料进行整理、编码及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收到有效访谈结果687份,其中71.86%的住培管理人员认为这项制度较为合理、利大于弊;38.07%的住培学员及45.45%的研究生导师都提到该模式有效缩短了临床人才培养时间;但也有31.98%的住培学员和22.92%的住培学员指导医师提到该模式下学员课程、科研和临床工作难以平衡兼顾,有61.62%的研究生导师指出学员从事科研的时间和精力不足等问题。结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机衔接的培养模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及制度优势,但在其模式设置、科研课程及临床轮转安排、过程监督考核等方面仍有待改进和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通过深度访谈法、文本分析法等质性研究方法,梳理目前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推进其改革应当围绕基地临床培训制度、院校培养体系建设、研究生现实感受和相关利益方参与等重点问题开展,并提出强化顶层政策设计、明确人才培养共识、鼓励各利益方互动参与、完善人事配套制度等对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扎根理论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一项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背景 随着我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以下简称公费医学生)培养项目的持续开展,基层全科医学人才队伍不断充实,公费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备受关注.目的 分析公费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以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2022级中医学(五年制)惠民班的30名公费医学生为访谈对象,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方式于2022年12月—2023年3月进行访谈.遵循Anselm Strauss、Juliet Corbin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采用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和分析.结果 经开放性编码提取到初始概念 482 个,基本范畴 47 个;经主轴编码获得 9 个主范畴;经选择性编码形成典型关系结构,显示公费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由职业认知、职业行为、职业选择、职业意志、职业情感、职业信念 6 大维度构成.结论 公费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由职业认知、职业行为、职业选择、职业意志、职业情感、职业信念6大维度构成,其中职业认知、职业行为、职业选择属于外显因素,职业意志、职业信念、职业情感属于内隐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天津市卫生对口健康帮扶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分析卫生对口健康帮扶模式的发展困境与薄弱环节,以期为更好开展卫生对口健康帮扶提供借鉴参考.方法 于2022年7-8月采用目的抽样选取天津市10名支援人员及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10名受援人员进行1对1半结构化访谈,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三级编码梳理出43个原始范畴、7个主范畴和2个核心范畴,并将其归纳为健康帮扶的困境和对策提升机制2个层面,形成了卫生对口帮扶模式存在的弊端与发展对策的研究框架.结论 天津市卫生健康帮扶存在保障机制不完善、工作规划不完整和情感关怀不充分问题,应通过完善保障机制与开展医院文化建设进行精准帮扶和加强人才培养,以达到更高效的帮扶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我国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格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梳理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规格的基本内容,对我国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进行审视与反思,为后续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法:以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数据源,对培养规格进行基于扎根理论的文本分析.应用质性分析软件 NVivo 11.0 筛选关键词,总结培养规格一、二级编码体系.结果:共收集 22 份培养方案文本,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格具备区别于一般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 3 个方面的立体层次结构,主要包括扎实广博的中医复合知识结构、突出卓越的综合能力结构和医德医术兼备的人格素质结构.结论: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在培养规格上体现出"知识+能力+素质"的人才培养范式,但仍存在同质化倾向、拔尖性展现不足、内容表述空泛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健康管理师胜任力评价模型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目的 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健康管理师胜任力评价模型,为健康管理师人才培养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12月—2023年3月,选择三甲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管理企业和高校从事健康管理工作3年及以上健康管理师,基于扎根理论,围绕健康管理师胜任力开展半结构式访谈,采用NVivo12.0软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借鉴McClelland的"冰山胜任特征模型结构"构建健康管理师胜任力模型.结果 21名健康管理师参与访谈,其中三甲医院健康管理中心8人,健康管理企业7人,高校6人;女性14人;从业3~10年17人;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6人.从访谈资料中共归纳出5个主范畴;建立的健康管理师胜任力模型包括专业发展、健康管理能力、沟通协调、人文关怀和个人特质5个维度,其中专业发展、健康管理能力构成健康管理师的外显胜任力,沟通协调、人文关怀、个人特质构成健康管理师的内隐胜任力.利用预留的6份访谈记录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未再发现新范畴,认为本研究基本达到理论饱和.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健康管理师胜任力模型包括外显胜任力和内隐胜任力,对健康管理师人才的遴选与培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护理本科生对"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深入了解和探索护理本科生对"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需求,为优化教学改革和护理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2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深入访谈,现场录音和笔录,并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经分析,提取出4个主题:教学能力、专业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发展能力.结论:"双师型"教师应加强自身能力.同时,建议护理教育机构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双师型"教师各方面的能力,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国医大师成长经验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院校教育是当前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提升院校教育的质量是卓越中医人才培养的基础与关键.文章利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接受系统中医院校教育的第三届国医大师传记文本进行三级编码,提炼出四个围绕中医人才院校教育的主范畴:经典学习、通识教育、临床学习、现代医学的学习,并围绕着四个主范畴,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建议,以提升中医人才培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我国高校医学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从双因素理论的视角,了解目前我国高校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高校和用人单位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就业指导规划以及合理使用激励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焦点小组访谈法对我国东中西部10所高校2 000名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医学生就业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我国高校医学生的总体就业率为94.37%;医学生就业认知情况良好;但愿意扎根基层、服务西部地区和小城市的医学生较少;高校地理位置、高校层级、高校属性、第一份工作的预期收入以及医学学科专业门类是影响我国高校医学生就业率的主要因素.结论:高校和用人单位应综合施策,合理运用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消除医学生的就业过程中的负面情绪,从而提升医学生的就业质量与工作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精准帮扶政策对新疆农村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影响及机构服务供给能力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精准帮扶政策对新疆农村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和服务供给能力产生的影响,并为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提供政策性建议.方法 ①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将方便抽样与目的抽样相结合,抽取新疆南、北、东疆农村地区共106个基层医疗机构的396名医务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采用NVivo 11.0质性分析软件,按照三级编码原则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归纳、提炼,最后形成9个理论范畴,并用帕累托图筛选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和一般因素;②采用文献分析法提取《2015-2018年新疆卫生统计年鉴》数据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定性研究结果显示,精准帮扶政策对农村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影响归类为机构规模、管理制度、人才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员培训、医疗服务、硬件设施、政府补助9个维度,其中硬件设施、社会效益、人员培训为促进医疗机构发展的关键因素,机构规模是重要因素,管理制度、人才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医疗服务、政府补助是一般因素.文献分析结果显示,2015-2018年新疆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政府卫生支出比例、门诊服务量呈正增长趋势,卫生管理人员、住院服务量呈负增长趋势,病床使用率逐年下降.结论 精准帮扶政策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呈现出促进作用,但还未达到理想状态,需要培养优秀管理人员来促进效益,平衡卫生技术人员与床位数的比例,提高住院服务供给能力,持续引进中高级住院医师,提高住院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机构环境卫生,以此为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