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蛋白质组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不同眼压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患者房水蛋白的差异性表达,寻找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的可能机制,为青光眼性视神经保护的可能作用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入院治疗的PAACG患者共88例(88眼)。根据PAACG患者的眼压将88个选定的样本分为2组:A组36个样本,眼压≥50 mmHg(1 mmHg=0.133 kPa);B组52个样本,眼压≤21 mmHg。以上样本被分为2个队列:发现队列(A组26个样本;B组37个样本)和验证队列(A组10个样本;B组15个样本)。分别通过数据独立采集(DIA)方法和平行反应监测(PRM)方法分析房水蛋白。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蛋白表达差异。 结果::本研究从发现队列的A、B组中63个房水样本中共检测出636个蛋白,去除默认蛋白后得到506个蛋白用于后续分析,其中51个蛋白在发现队列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0)。在这51个差异蛋白中,A组存在17个蛋白表达上调,B组存在34个蛋白表达上调。抽取上述51个差异蛋白中APOA2、TIMP1、LRP2和VASN进行PRM验证,结果显示这4个差异蛋白在发现队列及验证队列中保持一致。 结论::PAACG患者房水中差异蛋白的表达与炎症反应以及小梁网细胞外基质重塑、神经损伤相关,可能是导致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以及视神经损伤的重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血脑屏障通透性调节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疾病。血脑屏障(BBB)破坏作为NMOS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转归具有重要影响。外周血循环中产生的水通道蛋白4抗体通过BBB后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NMOSD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参与破坏BBB的成分。目前对于NMOSD中BBB破坏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且缺乏系统化理论,进一步研究探索NMOSD疾病中BBB通透性调节机制及屏障破坏的表现,对于了解NMOSD发病机制,进而达到早期诊断,以及发现新的治疗和预防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的非压力依赖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青光眼是由于视神经病变导致视野缺损的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其典型的病理表现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丢失。病理性眼压升高为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在许多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中,即使眼压正常,患者仍出现进展性视神经损伤及视野缺损,说明除了高眼压因素外,非眼压因素在青光眼发病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微循环障碍、自由基、跨筛板压力梯度变化、兴奋性毒性反应、神经营养因子剥夺、轴浆断流、免疫失衡、胶质细胞活化这些非眼压因素在青光眼视神经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49-55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骨纤维瘤致视神经损伤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挽救性手术治疗鼻腔鼻窦骨纤维良性肿瘤致视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鼻腔鼻窦骨纤维良性肿瘤导致视神经病损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例。对照组接受开放式挽救性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鼻内镜挽救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视力改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60.0%;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其术后视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疾病复发率为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疾病复发率为20.0%(1/5)。 结论:经鼻内镜挽救性手术治疗鼻腔鼻窦骨纤维良性肿瘤导致视神经病损近远期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视力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YAP/OPA1信号通路在丙泊酚减轻小鼠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Yes相关蛋白(YAP)/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信号通路在丙泊酚减轻小鼠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正常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54):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复氧复糖组(OGD/R组)、丙泊酚组(P组)和丙泊酚+YAP沉默组(P+ siRNA-YAP组)。采用无糖无氧孵育6 h、复氧复糖培养24 h的方法制备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损伤模型。P组于复氧复糖即刻加入丙泊酚终浓度50 μmol/L。P+ siRNA-YAP组于模型制备前48 h转染siRNA-YAP。采用CCK-8法检测神经元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OS含量和凋亡率,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MDA含量、SOD活性以及线粒体膜电位(MMP),采用荧光素荧光酶发光法检测线粒体ATP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YAP核转位,Western blot法检测YAP、磷酸化YAP(p-YAP)以及OPA1的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OGD/R组神经元活力降低,ROS、MDA含量和凋亡率升高,SOD活性、MMP和线粒体ATP含量降低,p-YAP表达上调,OPA1表达下调( P<0.05),核内YAP荧光强度减弱;与OGD/R组比较,P组神经元活力升高,ROS、MDA含量和凋亡率降低,SOD活性、MMP和线粒体ATP含量升高,p-YAP表达下调,OPA1表达上调( P<0.05),核内YAP荧光强度增强;与P组比较,P+siRNA-YAP组神经元活力降低,ROS、MDA含量和凋亡率升高,SOD活性、MMP和线粒体ATP含量降低,p-YAP、YAP和OPA1表达下调( P<0.05),核内YAP荧光强度减弱。 结论:丙泊酚减轻小鼠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激活YAP/OPA1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垂体大腺瘤术中颈内动脉破裂急救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2%~14.7%,约占全部颅内肿瘤10.0%~12.5%,多为良性肿瘤 [1]。根据起源,垂体瘤主要分为发生于前叶的垂体腺瘤,占绝大多数;其次是部分发生于垂体前后叶间的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的颅咽管瘤;及少数来源于后叶的星型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等 [2]。垂体腺瘤按照大小可分为垂体微腺瘤(肿瘤直径≤1 cm)、大腺瘤(肿瘤直径1~4 cm)以及巨大腺瘤(肿瘤直径>4 cm) [3]。根据免疫组化、内分泌、临床表现及电镜超微结构等情况,垂体腺瘤可进一步细分为催乳素腺瘤(40%~60%)、生长激素腺瘤(20%~30%)、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5%~15%)、促甲状腺激素腺瘤(<1%)等 [4]。因垂体瘤位于鞍区,紧邻视神经、颈内动脉、下丘脑等重要结构,在垂体瘤手术中若损伤到颈内动脉,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或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尽管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手术器械的更新,垂体瘤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术中颈内动脉破裂的风险仍然是医生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本院成功救治一例垂体大腺瘤术中颈内动脉破裂的患者,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创伤性视神经损伤(TON)是颅脑外伤后直接或间接造成视神经损伤后以视力下降、失明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随着内镜手术技术的普及,经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成为治疗TON的主要方式。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部分患者错过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即使经过积极治疗视力也难以完全恢复至受伤前水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本文对TON经鼻内镜手术,手术治疗时机、预后相关因素及手术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期临床医师提高对该病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1在眼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负性共刺激分子,诱导性表达于T、B细胞表面,在调控细胞免疫应答及免疫耐受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结合后通过募集磷酸化的SHP2减弱下游如PI3K/Akt和ERK等信号通路的传导,进而抑制T细胞的增生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免疫应答,参与大量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PD-1在眼科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除参与眼科炎症性疾病如葡萄膜炎、交感性眼炎、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等疾病的发病以外,也参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视神经损伤、视神经脊髓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甲状腺相关眼病及黑色素瘤等疾病,因而阻断PD-1及其配体PD-L1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可能成为治疗眼部肿瘤、炎症、免疫性、退变性疾病的潜在的靶点。本文就PD-1及其配体PD-L1在眼部疾病发病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视神经胶质瘤的诊治研究现状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视神经胶质瘤(ONG)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且相对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病理类型为低级别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其分为散发和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的ONG。由于ONG与视神经的紧密关系,在诊疗上存在其特殊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磁共振成像和CT等影像检查。ONG应与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炎、视神经转移瘤等疾病相鉴别。患者初诊时,可以暂行随诊观察治疗,密切关注患者视力、视野改变;当病情进展时,才需干预。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ONG的首选手段,近年来新发现的分子靶向治疗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是ONG药物治疗的有力补充。当化疗不敏感或出现耐药时,可考虑放射治疗(放疗),但仅推荐对7岁以上患者进行。当患者视力损伤严重、突眼明显影响外观或发生暴露性角膜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此外,由于NF-1患者存在肿瘤易患性,因此NF-1相关ONG患者的化疗方案和放疗时机与散发ONG患者存在不同,其化疗方案应考虑到药物引起继发性白血病的风险,放疗时机应在10岁以后。期待进一步的ONG临床研究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带来更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吸入性甲醇中毒二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通过对2例经呼吸道吸入甲醇中毒病例临床资料和救治过程的回顾性分析,提示重度甲醇中毒可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应早期识别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并控制其进展,及早血液滤过治疗,可有效地抢救生命;在动脉血气结果指导下,反复使用碳酸氢钠溶液纠正酸中毒,减轻视神经损伤,避免重度酸中毒死亡,提高治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