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利平教授从虚、痰、瘀、毒论治胸痹经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郭利平教授认为,胸痹多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以气虚为多见,标实主要体现在痰浊、瘀血、热毒等方面.治疗上提倡本虚以益气固本为主,先后天同调;标实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清热解毒三法兼顾,并随胸痹患者表现出的证候变化灵活进行补虚泻实的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黄源鹏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肝癌经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文章介绍黄源鹏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肝癌经验.黄源鹏教授认为老年肝癌的核心病因病机是"脾、肾"本虚,"痰、湿、瘀、毒"为标实,虚实夹杂,治疗主要从脾肾论治,攻补兼施,重视该病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病症结合,同时临床和科研相结合,设立基础核心处方,随症加减,治疗期间重视顾护脾胃,食药同源,结合中药抗肿瘤药理研究,选取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中药控制疾病的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晚期肝癌患者,能够在治疗该病的同时提高患者对西医治疗不良反应的耐受性,实现晚期患者有生活质量的"带瘤生存",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是老年肝癌患者今后的治疗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现代文献挖掘中药外治寻常型银屑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V)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5月23日,获取中药外治PV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并提取中药方剂。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探析药物药性、药味、归经、功效,中药频次、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结果:纳入方剂186首,涉及中药190味,多为苦寒药,主要归肝、心经,以清热类为主,活血化瘀类、补虚类中药次之;使用频次较高的10味中药为苦参、白鲜皮、黄柏、地肤子、蛇床子、当归、丹参、土茯苓、生地黄、紫草;常用的3个药对是苦参-白鲜皮、苦参-蛇床子、苦参-地肤子;演化得到4个核心组合。结论:中药外治PV围绕“热毒”核心病机,以“从血论治”为主,治以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养血润燥,并重视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从“上下交损,当治其中”探讨特应性皮炎治疗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见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特应性皮炎因好发于四肢屈侧而得名“四弯风”,在病位上符合“上下交损”特点。以“上下交损,当治其中”为切入点,认为特应性皮炎病因病机为脾胃虚损、脾不化湿为发病基础,湿郁化热、湿热聚结为病机关键,临床可从中焦论治,治湿不离脾胃、治痒不离风血、治火不离心肝,急性期宜解毒,可减轻患者症状,控制瘙痒,减少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从寒湿郁虚火之厥阴病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COVID-19的疗效。方法:依据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地域气候特点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出病因病机证治方案,并据此对2019年12月-2020年1月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30例COVID-19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结果:COVID-19属中医瘟疫范畴,为寒湿直中三阴内郁虚火之厥阴病,病名以寒湿瘟(疫)为宜,故治以乌梅丸合麻黄升麻汤合达原饮,随证加减。30例COVID-19患者中,1例纯中药治疗,29例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25例患者在服用中药1剂后症状即出现好转。服中药后7~10 d,30例患者全部有效,其中18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6例重型患者5例转为普通型、1例转为轻型,症状总消失率达60.0%(18/30),病毒核酸检测转阴并达到出院标准13例(包括1例纯中药治疗)。结论:COVID-19病机为寒湿直中三阴,内郁虚火,形成厥阴病,属寒湿瘟(疫)范畴,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迅速改善症状且临床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皮疹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皮疹病变根据皮肤斑疹、瘾疹及皮疹等变化特点,可分湿热蕴毒、血热炽盛、脾虚湿困三型辨治,治以透邪解毒与疏风祛湿相结合,标本兼治。若皮疹突起色红或黯红、瘙痒,属疫毒蕴于皮肤不得泄,郁久化热,浸淫肌肤,从祛湿解毒论治,方用当归拈痛汤为主;如斑疹色红成片,不高出皮肤,属血热炽盛,燔灼气血,湿热之毒,侵营入血,从凉血解毒论治,方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化裁;若皮疹散见、色黯,或皮色不变,瘙痒,属脾虚湿盛,从健脾祛湿论治,方用升阳益胃汤、荆防败毒散加减。临床辨证治疗效果满意,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从厥阴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辨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 AL)化疗后,患者在邪毒内蕴、气血亏虚、血瘀痰凝湿阻的基础上,正气大伤,其寒热错杂的特点、复杂多变的临床症状与厥阴病颇为相似。本文试从厥阴探讨AL化疗后的辨治,分析得出AL化疗后治当以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养肝脏为主,同时尚需重视顾护正气。结合AL基本病机,提出当归四逆汤更适合用于AL化疗后的治疗。从厥阴探讨AL化疗后的辨证论治,希望挖掘更多中医药疗法在治疗AL领域里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601诊次医案的朱仁康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名医朱仁康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古今医案云平台(V 1.4)中朱仁康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有效验案,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建库至2019年11月20日相关期刊文献,以及蔡瑞康教授于1976-1977年跟诊时整理的朱仁康亲诊验案资料,提取各验案中药处方数据,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1.4)对所获处方的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构建结构化医案数据库,再以平台的分析挖掘模块及SPSS 22.0软件,对纳入医案中的中药、中药属性、中药功效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对用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验案463个,共计601诊次。分析发现朱老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高频药物为生地黄(217次)、甘草(198次)、赤芍(198次)、荆芥(148次)、牡丹皮(137次)等;药性以寒性(852次)、温性(679次)为主;药味以苦味(1 336次)、甘味(1 304次)、辛味(1 134次)为主;常用具清热解毒(389次)、利水渗湿(225次)、散瘀止痛(219次)、清热凉血(218次)功效的中药。结论:朱老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多从卫气营血论治,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利水渗湿、散瘀止痛、清热凉血,遣方用药善用经方加减,祛邪与扶正并用,用药灵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基层综合医院的中医药辨治及防控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住院患者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效果及医务人员服用中药的预防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3日-2月9日河南省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疑似COVID-19患者结合中医证候特点进行辨证分型论治,同时该院411名医务人员服用1~4号协定处方加以预防,分别观察疑似COVID-19患者中医药辨治情况及医务人员服用中药预防感染情况。结果:服用中药后,25例痰热郁肺证患者,出院居家隔离观察16例,住院留观4例,确诊5例;15例痰湿蕴肺证患者,出院居家隔离观察7例,住院留观3例,确诊5例;18例脾胃不和证患者,出院居家隔离观察15例,住院留观1例,确诊2例;4例气虚湿困证患者,出院居家隔离观察1例,住院留观1例,确诊2例。服用中药时间从入院至出院居家隔离分别为1~20 d。该院医务人员服用1~4号协定处方12~15 d,零感染。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疑似COVID-19患者临床疗效满意,且预防效果明显,基层综合医院可加大中医药在COVID-19防控工作中的使用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中药治疗放射性肠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放射性肠炎患者普遍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情况。中药调整肠道微生物菌群具有一定优势,临床多从热毒伤络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湿滞证、脾肾阳虚证、阴虚津亏证辨证论治本病,主要运用白头翁汤、乌梅丸、四君子汤等方剂加减治疗,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丰度、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发挥类益生元功效及免疫调节作用等促进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从而治疗放射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