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法探究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血清脂质组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的血清脂质组学特征,寻找CAD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于2011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收集46例CAD患者以及16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的血清样本,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血清脂质组成与表达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筛选差异的生物标志物,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筛选诊断标志物。组间年龄和性别资料的比较分别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 结果:46例CAD患者年龄30 ~ 84(60.39 ± 10.52)岁,男41例,女5例;16例健康对照,年龄50 ~ 89(59.81 ± 10.72)岁,男14例,女2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 t = 0.19, P = 0.853;性别: χ2 = 0.03, P = 0.859)。血清样本中共检测出4 136种脂质分子,包含40个亚类。CAD患者和健康对照两组间存在22个差异脂质分子,包含9个亚类:甘油三酯、鞘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单脂肪酸甘油酯、溶血磷脂酰胆碱、己糖神经酰胺、甘油二酯、心磷脂;其中甘油三酯(37.7e)+ Na、单脂肪酸甘油酯(22.3)+ NH 4和磷脂酰丝氨酸(18.0_18.1)+ H作为诊断标志物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 0.8,16种脂质分子的曲线下面积> 0.7。 结论:相较于健康对照CAD患者血清中脂质成分改变,其中甘油三酯(37.7e)+ Na、单脂肪酸甘油酯(22.3)+ NH 4和磷脂酰丝氨酸(18.0_18.1)+ H可能是较有潜力的CAD诊断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601诊次医案的朱仁康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名医朱仁康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古今医案云平台(V 1.4)中朱仁康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有效验案,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建库至2019年11月20日相关期刊文献,以及蔡瑞康教授于1976-1977年跟诊时整理的朱仁康亲诊验案资料,提取各验案中药处方数据,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1.4)对所获处方的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构建结构化医案数据库,再以平台的分析挖掘模块及SPSS 22.0软件,对纳入医案中的中药、中药属性、中药功效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对用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验案463个,共计601诊次。分析发现朱老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高频药物为生地黄(217次)、甘草(198次)、赤芍(198次)、荆芥(148次)、牡丹皮(137次)等;药性以寒性(852次)、温性(679次)为主;药味以苦味(1 336次)、甘味(1 304次)、辛味(1 134次)为主;常用具清热解毒(389次)、利水渗湿(225次)、散瘀止痛(219次)、清热凉血(218次)功效的中药。结论:朱老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多从卫气营血论治,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利水渗湿、散瘀止痛、清热凉血,遣方用药善用经方加减,祛邪与扶正并用,用药灵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7—2021年北京市某医院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的临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常见过敏原流行特征,为临床诊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17—2021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查患者中诊断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共2 822例,以成人为主,>18岁占比83%(2 340/2 822)。采用 ImmunoCAP 荧光酶联免疫法对患者血清进行sIgE 检测,按照年龄、性别、年度等统计各项过敏原阳性率,分析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共收集过敏原特异性IgE 检测数据 22 503 项次。2 822例研究人群的过敏原阳性率40%(1 122/2 822),且以多重致敏为主,13~18 岁人群过敏原阳性率和多重致敏率均最高。2 822例研究人群以吸入过敏原为主,阳性率最高的是吸入混合(29.3%),单价吸入过敏原阳性率前五的分别是:粉尘螨(26.7%)、户尘螨(25.5%)、艾蒿(23.9%)、桦树花粉(19.2%)、苍耳(18.2%),单价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前五的分别是:虾(15.2%)、花生(14.8%)、芝麻(14.7%)、小麦(13.2%)、牛奶(13.1%);不同年龄段过敏原阳性率分析显示,吸入性过敏原中除桦树花粉在 3~12 岁人群阳性率最高外,其他吸入过敏原阳性率均在 13~18 岁人群达到高峰;食物性过敏原中食物混合-1(常见)、牛奶、鸡蛋白、小麦在<3 岁人群中阳性率最高,随年龄增长阳性率逐渐下降,其他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均在 13~18 岁达高峰,虾蟹是成人阶段最主要的两种食物过敏原。2 822例研究人群各项过敏原阳性率在男女之间差异不大,男性略高于女性。5 年期间,过敏原阳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吸入过敏原中猫毛发皮屑、狗毛发皮屑、粉尘螨、蟑螂变化幅度较大,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变化趋势平稳。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复杂,可能与接触过敏原、遗传、免疫、环境因素、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等方面有关,本研究多角度分析了北京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人群过敏原流行特征,为疾病防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光化性皮炎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慢性光化性皮炎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的光敏感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曝光部位湿疹样改变,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光生物学试验,治疗的关键为避光和去除光敏物,其他治疗包括外用药物、物理治疗及系统药物等。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皮肤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光皮肤病学领域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慢性光化性皮炎的最新研究进展,共同讨论慢性光化性皮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临床实践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制订慢性光化性皮炎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规范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免疫球蛋白E型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相关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大量研究显示,免疫球蛋白E(IgE)不但参与变态反应的发生发展,还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发和加重自身免疫反应。IgE型自身抗体已证实可在多种自身免疫相关皮肤病中出现,可能通过与自身抗原结合影响树突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多种免疫机制参与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IgE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大疱性类天疱疮以及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等自身免疫相关皮肤病的诱发和加重中所起的作用和可能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手部湿疹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手部湿疹是一类发生于手部的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复杂,症状多样,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心理状态。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科学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变态反应性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手部湿疹科研协作组"在国外手部湿疹诊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国内外手部湿疹诊疗研究进展制定本共识,为手部湿疹的临床诊疗提供更科学、权威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环境与过敏性皮肤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过敏性皮肤病主要是由IgE介导的变态反应疾病,其发病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 环境可能通过不同机制促进过敏性皮肤病的发展,而早期对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环境风险的评估和预防对于改善患者症状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旨在阐述环境与过敏性皮肤病的相关性及最新研究进展,为过敏性皮肤病高风险患者提供更多预防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黄煌运用柴苓汤加减治疗面部皮炎医案1则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黄煌教授是第二届全国名中医、江苏省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长期致力于经方的推广和应用,擅长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笔者有幸跟随其门诊,现整理黄煌教授运用柴苓汤加减治疗面部皮炎医案 1 则,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中药复方外用治疗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中药复方外用治疗皮肤病历史悠久,作用显著、副作用小,现代发展迅速.本文对近年来中药复方外用治疗皮肤病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并对中药复方在病毒性皮肤病、细菌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红斑及丘疹鳞屑性皮肤病中的应用疗效、处方组成及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和综述,以期为今后中药复方外用治疗皮肤病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焦孔素家族在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2
焦孔素是一个新的执行细胞死亡的家族,因其具有强大的细胞焦亡作用,常作用于炎症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皮肤病、肿瘤性皮肤病等领域,但目前尚未发现关于焦孔素在皮肤病中的研究现状的报道.该文献就焦孔素在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