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事故风险分析的医院病案科应急预案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病案科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是发生电脑网络系统被非法入侵、火灾等事故时的应急救援工作,预案编制目的是高效有序开展抢险救援,尽快恢复工作秩序,工作原则是以人为本、人与病案兼顾、统一领导,科室现场应急指挥职责是负责与医院应急总指挥联系、组织实施预案.病案科存在网络信息安全、火灾、浸水、触电、失窃、治安及地震等七种事故风险,应对这些风险事故的主要应急措施包括:对网络病毒险情采取隔离网络或隔离中毒计算机措施,对火灾险情采取灭火、排除有毒烟气、转移受威胁病案等措施,对漏水浸水险情需要切断来水并尽快将水淹病案干燥处理,对失窃及治安险情需要及早报告医院及报警.事故善后工作主要是恢复病案信息数据、稳定员工情绪、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应急预案附则列明应急通讯具体联系方式、科室备用钥匙存放地点、应急疏散通道、伤员急救方法等.科室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应急预案、定期演练预案内容及适时修改完善预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五位一体"交互模式助推中医药文化传播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中医药中的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天地人三才一体整体观、以人为本医德观、未病先防治养观等思想都是对中医药内涵的科学诠释.在对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上,可以从中医药文化入手,将中医药传播到社会的更多人群.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其中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随着媒介的发展与进步,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利用互联网优势,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模式,构建"学校-医院-社区-机构-社会"交互模式,以满足社会全层次人群对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激发全社会不同人群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认同,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普及以及健康中国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患共同决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现代社会及经济水平发展,人们健康意识逐渐提高,传统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日常需求。以人为本的医疗保健模式代表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水平,医患共同决策作为新型医疗文化模式,近几年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通过阐述医患共同决策的概念、意义、影响因素及国内外现状等,为医患共同决策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以期促进我国医患共同决策的发展,对缓解医患关系起到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智慧重症监护病房助力重症医疗可及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过去半个世纪重症医学取得迅猛的发展,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然而与专业快速发展不匹配的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基础建设逐渐出现短板及ICU人文关怀发展滞后。然而,随着医疗行业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应用5G和人工智能(AI)技术构建智慧化ICU将逐步解决重症医学人力物力缺乏、报警准确性低、响应速度及能力不足等短板;同时通过加强人性化关怀着重改善患者就诊舒适性,增加ICU人文关怀属性,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对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水平。本文通过回顾ICU发展历史,明确智慧ICU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智慧ICU建设后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后阐明了智慧ICU建设的3个组成部分:智慧化空间与环境管理、智慧化设备与物品管理、智慧化监护与诊疗。最终通过智慧ICU实现以人为本的诊疗理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女性婴幼儿接尿裤的设计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自行设计并制作女性婴幼儿接尿裤,探讨其在采集女性婴幼儿尿常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康复科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住院的女性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顺序将2020年7—12月收治的148例女性婴幼儿作为对照组,2021年1—6月收治的154例女性婴幼儿作为试验组。试验组采用女性婴幼儿接尿裤采集尿常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次性集尿袋采集尿常规。观察2组患儿采集尿常规所需时间、使用接尿袋的个数、患儿会阴部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儿采集尿常规所需时间为(16.86±12.58)h,对照组为(28.76 ± 22.20)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70, P<0.05)。试验组患儿使用女性婴幼儿接尿裤个数为(1.69 ± 0.67)个;对照组患儿为(2.76 ± 1.32)个,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81, P<0.05)。试验组患儿会阴部皮肤损伤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儿会阴部皮肤损伤发生率为24.8%(42/1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9.78, P<0.01)。试验组家长满意度为98.7%(152/154),高于对照组的79.7%(11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9.68, P<0.01)。 结论:与传统的一次性集尿袋相比,女性婴幼儿接尿裤能缩短采集尿常规所需时间,减少接尿工具的使用个数,减少患儿会阴部皮损发生情况,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为临床提供更大的便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护士长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国内外护士长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现况,整合其中的有效措施及效果评价方法,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借鉴。方法:以Arksey和O′Malley提出的范围综述方法为框架,以护士长/护理管理者、人文关怀/关怀/以人为本、患者/病人及相应的英文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华医学会期刊全文数据库,医知网(PubMed、Elsevier、Springer、Wiley、OVID、EBSCO)、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1月29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和提取文献的基本特征及护士长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措施和效果评价工具。结果:共纳入57篇文献。在护士长作为直接护理者和组织管理者2个层面综述其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措施,作为直接护理者层面的措施包括通过查房实施人文关怀,营造关怀氛围,设立护士长接待日,访谈患者及家属的关怀需求,基于人文关怀角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与患者及家属的关怀性沟通;作为组织管理者层面的措施包括构建具有专科特色的护理人文关怀模式,构建针对不同患者群体的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加强对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和素养的培训,构建关怀环境和氛围,简化护理工作流程,建立连续的、多样化的护患沟通模式,为出院患者提供延续人文关怀,组织参与人文关怀社会实践活动,设置"爱心照护岗",关怀督导与质控。主要采用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价实施人文关怀实践的效果,评价对象为护士或护理服务。结论:护士长在实施人文关怀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采取多种措施直接或间接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建议构建覆盖更多专科和患者群体的人文关怀模式,并完善以护士长为评价对象的患者满意度测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病防治管理新趋势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慢性病防治纳入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 倡导提供以人为本的整合性慢性病防治服务,并推进国家数字健康战略。我国将慢性病防治纳入国家战略,出台多项国家专项政策,家庭医生签约、“医防融合”等服务模式和策略,促进以“健康”为中心的慢性病综合管理。“医防融合”不仅仅体现在机构设置、管理流程、团队服务上,更体现在服务理念和能力上。每个临床医生都要有预防为主的理念,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实施。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过程中,要全面支持符合患者需求的整合性健康管理流程以及医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人类最基本的追求就是生命健康,生命健康是人民构建美好生活的基石。如何以人民生命健康科普需求为导向,探索人民生命健康科普新模式,发展人民生命健康科普新业态,弘扬以人为本的生命健康科普观,需要深入挖掘生命健康科普源头,开拓生命健康科普路径,普惠生命健康科普受众,构建新时期人民生命健康科普体系。国家健康科普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同济大学灾难医学工程研究院教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学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立祥教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名誉院长、同济大学灾难医学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灾难预防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刘中民教授,围绕挖掘人民生命健康科普源头、开拓人民生命健康科普路径、普惠人民生命健康科普受众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认清人类进入生命健康科普新时期、认识人类生命健康科普新理念、认知人类生命健康科普新格局,明确人类生命健康科普发展的历史方位、指导原则及路径选择,从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生命健康科普新模式,借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生命健康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公立医院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公立医院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医改、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作者通过个案实证研究发现,治理主体中党建引领、融入医院治理全过程;行政放权,制度安排与职权让渡;智库参与,专业团队贡献智慧力量;公民参与,治理回归"以人为本";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力量的有益补充,是多中心协同治理的生动实践。制度治院、推进规范治理;数字赋能,"智"治提质增效,也是推进医院治理制度化、智慧化的重要途径。当前,医院治理中仍然存在着行政效能不高、薪酬分配不够合理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从"职能重塑"、落实制度"管人办事"、深化数字化改革方式强化效能提升;优化薪酬分配,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得"的路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价值医疗的抗肿瘤药物精细化管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年来,我国癌症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规范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刻不容缓。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改革背景下,2018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以价值医疗为导向,建立了专业化和常态化的抗肿瘤药物精细化管理体系,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推进"互联网+药学服务"。2019—2021年医院药占比分别为30.8%、30.1%和27.3%,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分别为8 325万元、7 641万元和6 248万元,呈逐年下降趋势。抗肿瘤药物精细化管理实践充分体现了价值医疗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实现了全流程药物闭环管理,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为提高公立医院抗肿瘤药物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