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预后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不良事件与预后。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晚期胃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放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微波热疗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不良事件与预后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χ 2=5.000, P<0.05)。研究组治疗后肿瘤直径低于对照组[(2.30±0.20)cm比(2.66±0.23)cm, t=7.470, 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4/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11/40)(χ 2=4.020, P<0.05)。研究组患者生理机能[(74.17±5.23)分]、躯体疼痛[(73.07±5.49)分]、一般健康[(75.13±5.50)分]、精神状态[(75.16±3.27)分]与社会功能[(75.49±3.24)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62.55±5.70)分、(63.24±6.37)分、(65.72±5.30)分、(63.05±2.49)分、(65.34±4.59)分]( t=9.500、7.393、7.791、18.634、11.425,均 P<0.05)。 结论:临床采用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晚期胃癌患者,降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具一定临床使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围术期尿氧分压预测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急性肾损伤(AKI)是短期内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表现为血尿素和肌酐水平急剧并持续升高的临床综合征。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AKI发生率为7.4% [1],心脏手术患者发生率为20%~42% [2,3],ICU危重患者则高达30%~60% [4,5]。AKI可增加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增加医疗费用和延长住院时间 [6]。目前,临床上AKI的识别主要依靠尿量、血肌酐水平以及肾脏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水平,然而这些指标常在肾缺血缺氧损伤发生后数小时或数天才开始改变,并且需要反复测定 [7,8]。因而,不能及时反映肾脏氧合状态,也不能为临床防治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围术期AKI主要由肾脏缺血缺氧引起,肾髓质是肾脏最易发生缺血缺氧的部分。尿氧分压(PuO 2)能反映肾髓质氧合的变化且两者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且PuO 2可被连续实时监测,对肾髓质缺血缺氧状态的反映几乎没有滞后性 [9]。本文将对PuO 2在预测、预防和处理AKI方面的价值以及影响PuO 2测定准确性的因素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疗大数据对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一种利用医疗大数据算法筛选临床数据库中能够用于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核心指标。方法:基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联体朝阳急诊病房临床数据库,应用大数据检索技术,以数据库中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气、实验室指标集合数据,使用计算机语言Python批量计算出影响老年肺炎患者死亡的关键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实验室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本研究使用的筛选方法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入选265例患者,死亡64例,存活201例。取每例患者入院首次检测指标的数据,最终从472项指标中筛选出23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关键指标,包括:血常规指标7项、血气指标3项、肿瘤标志物指标3项、凝血功能相关指标4项、营养及器官功能相关指标6项。①肺炎死亡患者血气关键指标:51.6%(33例)的患者Cl -浓度为97~111 mmol/L,81.2%(52例)的患者血乳酸(Lac)为0.5~2.5 mmol/L,87.5%(56例)的患者H +浓度为0~46 mmol/L。②肺炎死亡患者血常规关键指标:46.9%(30例)的患者血红蛋白(Hb)为80~109 g/L,67.2%(43例)的患者血中嗜酸粒细胞比例(EOS%)为0.000~0.009,51.6%(33例)的患者血中淋巴细胞比例(LYM%)为0.00~0.09,50.0%(32例)的患者血中红细胞计数(RBC)为(3.0~3.9)×10 12/L,54.7%(35例)的患者血中白细胞计数(WBC)为(0.0~9.9)×10 9/L,48.4%(31例)的患者血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为10.0%~14.9%,48.4%(31例)的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CRP)为0.0~49.9 mg/L。③肺炎死亡患者肿瘤标志物关键指标:76.6%(49例)的患者血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TPSA)为阴性(比值为0),92.2%(59例)的患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为0.0~11.0 μg/L,75.0%(48例)的患者糖类抗原125(CA125)为0~104 kU/L。④肺炎死亡患者凝血功能关键指标:68.8%(44例)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57~96 s,73.4%(47例)的患者D-二聚体为0~6 mg/L,93.8%(60例)的患者凝血酶时间(TT)为14~22 s,89.1%(57例)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的抑制率为0%~53%。⑤肺炎死亡患者营养及器官功能关键指标:92.2%(59例)的患者B型脑钠肽(BNP)为0,46.9%(30例)的患者前白蛋白(PA)为71~140 mg/L,90.6%(58例)的患者尿酸(UA)为21~41 μmol/L,75.0%(48例)的患者白蛋白(Alb)为10~20 g/L,93.5%(60例)患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比值)为0~0.9,84.4%(54例)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为0~6.68 μmol/L·s -1·L -1。⑥ 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A和Lac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A可使死亡风险降低0.9%,Lac可使死亡风险增加69.4%;实验室指标与患者死亡预测模型预测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0,说明本研究使用的筛选方法效果较好,通过本研究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老年肺炎患者预后。 结论: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从急诊病房临床数据库中筛选出23项用于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核心指标,为临床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程序性活检在肾移植中的应用及其新认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程序性活检(protocol biopsy,PB)是通过有计划的对移植肾进行穿刺活检及病理学观察,从而及时诊断移植肾内潜在的并发症,并在其导致移植肾功能减退前,指导临床及时进行干预性治疗以及免疫抑制方案调整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PB提供的信息,不仅可以掌握移植肾的组织病理学基线资料,而且可以早期、及时的发现移植肾是否存在亚临床排斥反应或病毒感染等所导致的、隐匿的、持续性的炎症损伤,或者隐匿的免疫抑制剂毒性损伤、复发性肾病等多种并发症,指导临床及时予以干预性治疗和协助临床判断移植肾的预后。但PB由于存在有创性,故会增加受者不适及其医疗成本。本文将对PB的利弊及临床应用价值予以综述,并结合目前国际上最新的临床研究,重新认识PB的独特优势,以期能在临床实际中更好地合理应用PB保障移植肾的长期有功能存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EB病毒系列抗体及EB核酸联合检测在儿科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EB病毒(EBV)系列抗体及EB核酸(EBV DNA)检测在儿童EBV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儿童EB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EBV系列特异性抗体及EBV DNA检测结果的诊断价值。结果:纳入EBV感染患儿481例,年龄1个月~12岁,包括1岁以下组83例、1~3岁组177例、3~6岁组139例、6岁以上组82例。EBV衣壳抗原IgM抗体(EBVCA-IgM)、EBVCA-IgG低亲和力及EBV DNA三项检测指标阳性率及单独阳性率分别为75.47%和34.93%、31.39%和5.20%、54.47%和14.76%。各年龄组EBVCA-IgG低亲和力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其他年龄组比较,1岁以下组EBVCA-IgM阳性率增高、EBV DNA阳性率降低(均 P<0.05)。481例患儿中EBV原发感染228例,EBV DNA载量为5.030×10 2~1.140×10 8 cps/ml,中位数为6.995×10 3 cps/ml。 结论:EBV系列抗体检测结果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提供可靠诊断依据,结合EBV DNA载量有助于早期诊断儿童EBV感染相关的重症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冠状动脉CT功能学成像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已经广范应用于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然而对于心肌缺血的诊断尚缺乏特异性。将CT心肌灌注(CT-MPI)以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FFR)等功能学显像整合到CCTA工作流程中,提高CCTA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决策及对患者预后判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有可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但是这些CCTA功能学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辐射剂量,以及FFR-CT的准确性方面。因此,本文将对CT-MPI和FFR-CT等CCTA功能学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CT-MPI与FFR-CT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面临的临床问题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美国基于价值购买支付改革试点经验及其启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美国是价值医疗支付改革试点实践最多的国家,基于价值购买(VBP)是其试点项目之一。作者从医院层次和医生层次分别介绍了美国VBP支付改革试点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实施效果,并分析了其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并从价值医疗支付指标体系建设、价值医疗支付改革实施及管理成本方面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基于价值的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预测先天性UPJO术后蛋白尿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术后蛋白尿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行肾盂成形术治疗的206例先天性UPJO患儿的病例资料,男171例,女35例。年龄(20.0±28.8)(1~132)个月。术前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ACR)(17.3±160.1)mg/mmol,尿β2微球蛋白/肌酐比(β2-MG/Cr)(135.6±383.8)μg/mmol。超声检查示患肾肾盂分离(3.1±1.5)cm,皮质厚度(0.3±0.1)cm。根据CDFI结果将患肾血流分为Ⅰ~Ⅴ级,根据术后随访1周和2年患肾血流分级变化情况将患儿分为充盈、衰减、无变化3组,比较3组术后尿蛋白和肾功能指标的差异,并分析预后。结果:本研究206例,术后1周充盈组113例(54.9%),衰减组31例(15.0%),无变化组62例(30.1%),ACR分别为(112.3±400.7)、(16.1±29.3)、(32.7±48.4)mg/mmol,β2-MG/Cr分别为(887.4±6 061.0)、(50.2±62.7)、(51.9±57.8)μg/mmo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伴对侧肾积水分别为21例(18.6%),4例(12.9%),8例(12.9%),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分别为(7.5±5.2)、(7.0±5.4)、(5.7±4.5)U/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血流充盈级别与肾积水减轻程度(Spearman相关系数0.2, P<0.01)、ACR(Spearman相关系数0.4, P<0.01),β2-MG/Cr(Spearman相关系数0.3, P<0.01)呈正相关。术后2年67例(32.5%)出现蛋白尿,充盈组、衰减组、无变化组分别为51例(45.1%)、4例(12.9%)、12例(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早期(1周)血流充盈( OR=1.9,95% CI 1.5~2.6)、对侧肾积水( OR=2.2,95% CI 1.1~4.8)和NAG( OR=1.1,95% CI 1.0~1.1)对蛋白尿的发生有预测意义,其中血流充盈是蛋白尿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流充盈Ⅰ级: OR=1.9,95% CI 1.5~2.6)。 结论:CDFI在预测先天性UPJO术后蛋白尿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术后早期患肾血流大幅度充盈可提示远期蛋白尿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PICU脑损伤患儿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在PICU脑损伤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因意识障碍、惊厥于济南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住院患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资料。结果:两部分分别有102例、44例患儿纳入研究。对照组A 82例患儿中55例(67.1%)预后良好,27例(32.9%)预后不良,观察组A 20例患儿中1例(5%)预后良好,19例(95%)预后不良,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5.021, P<0.01)。对照组B 26例患儿中18例(69.2%)预后良好,8例(30.8%)预后不良,观察组B 18例患儿中9例(50%)预后良好,9例(50%)预后不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659, P=0.198)。82例患儿入院后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提示连续正常电压、不连续正常电压,但是其中27例(32.9%)病情逐渐进展,最终出现脑死亡、昏迷或植物状态、严重残疾。 结论:暴发-抑制、持续低电压、电静止多提示不良预后,死亡风险高;长程或动态监测振幅整合脑电图有助于筛选预后不良的病例,指导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癫痫持续状态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县域医疗共同体便携式彩超设备配置选点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开展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医疗设备优化选点配置,对科学配置设备资源、提升医共体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作者以县域医共体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以下简称彩超)选点配置运营成本最小、居民就诊花费时间最短为目标,根据价值工程法建立医共体配置总价值目标函数,考虑距离、时间、人员资质等相关约束条件,构建县域医共体便携式彩超设备选点配置最优规划数学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既定约束条件,5 000次迭代测算终结后,模型在实证医共体9个选配点中输出5个相对优化的配置点,且当每个配置点的配置数量为1台时,医共体内配置总价值达到最大。研究为我国县域医共体设备资源配置提供了新思路和可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