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大型仪器技术服务平台开放、共享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旨在充分发挥大型仪器在科研管理和科技覆盖中的作用。方法:对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开放共享方式进行了文献调研,并结合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技术平台开放运转1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进行分析。结果:虽然现阶段大型仪器技术服务平台的开放共享仍存在诸多问题,但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技术平台通过大型仪器设备的分层分级管理、建设高效灵活的共享管理信息系统、引入高层次的仪器管理和服务人员并加强培训以及加强共享平台的安全管理四方面的工作,实现了大型仪器技术服务平台的高效开放共享。结论:在现阶段通过一定的管理、系统能力以及人员队伍建设,可以有效推动大型仪器技术服务平台的开放共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冠肺炎疫情下生物安全尸检和病理平台的应急创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火神山医院生物安全尸检病理平台的创建与应用,分析生物安全尸检病理平台的可行性和运用效果。方法:通过设计布局、筹措仪器设备、检验检测方法和效果评估等方法来分析生物安全尸检病理平台的可行性和运用效果。结果:生物安全尸检病理平台共完成26例系统尸检和微创尸检(穿刺)8例,无一人感染。病理原创性发现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SARS病理特征的鉴别、呼吸衰竭机制的新认识与救治意义、新型冠状病毒的全身分布与播散机制、"炎症风暴"的病理基础、某些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细胞来源以及转阴患者肺部病理与纤维化特点等,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诊治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结论:尸检病理研究对于新发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及早介入。推进生物安全尸检平台规范建设是新突发传染病病理学研究的关键。病理研究需和临床诊治互促结合,才能发挥两者的最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大型仪器技术平台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在大型仪器平台人才队伍中引入博士研究生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管理让其更好地在工作中发挥作用。方法:对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人才队伍现状进行文献调研,并结合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技术平台运转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进行分析。结果: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型仪器平台近年来都加强了高层级人才的引入,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并通过职级晋升、提升待遇等管理手段,保持仪器服务人员队伍的稳定性。结论:高精尖仪器是仪器技术平台的基础,高学历人才是仪器技术平台的核心。只有更多的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加入技术平台,才能让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更好地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综合医院专科实验室大型科研仪器管理现状及共享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综合医院专科实验室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模式,提高科研仪器使用效益及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分析某综合医院专科实验室大型科研仪器管理中的问题,借助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专科实验室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并提出相关的管理建议及思考。结果:依托制度设计,专科实验室可以利用仪器共享平台实现大型科研仪器的"专管共用",提高仪器使用效率。结论:综合医院专科实验室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的构建,是解决现阶段专科实验室仪器管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但要充分发挥效果还应不断完善平台制度建设及技术人才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技术平台规范化建设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位于人染色体6p21.31区域,占人基因组的1/3 000。HLA基因结构复杂,具有多基因性、高度多态性、单体型遗传、连锁不平衡、种族差异性、区域分布性等特征。近年随着HLA基因分型技术的不断创新,对技术平台的规范化建设、临床检测项目性能验证和性能确认方案的实施、检测全流程的质量控制、结果的分析和解读、供者选择的咨询和临床应用等方面都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本共识结合我国HLA基因分型技术在临床开展的实际情况,系统梳理了HLA基因分型技术平台规范化建设及临床应用中的关键内容。第一部分从人员、仪器设备、试剂和耗材、实验方法学、环境等方面,提出规范化建设HLA分型技术平台的基本要求,介绍了NGS技术检测HLA基因分型性能确认方法及性能指标的选择。第二部分重点阐述HLA基因分型检测前、中、后全流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点,HLA基因分型结果报告和发布的质量控制,结果解读和信息系统的管理。第三部分重点叙述HLA基因分型的临床咨询和推广应用。在广泛征求国内HLA和移植领域专家的修改意见和反复讨论后定稿,旨在推动HLA基因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综合型医院科研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的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医院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如何提高能效比是困扰管理者的难题。本文旨在探索建立院内设备共享新机制,以达到资源最优配置。方法:以大型综合型医院为例,制定院内科研设备共享规则的同时,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全院大型科研仪器统一智能化管理。结果:通过制度化建设、信息化投入和奖惩激励机制建立等措施,探索构建符合医院实际的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建设方案。结论:设备共享平台的搭建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现有设备的使用效益,避免重复采购和使用的冗余低效,为全院科研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综合性医院科研共享平台建设的策略探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加强综合性医院公共科研平台仪器设备共享程度及使用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方法:以医院基础医学研究中心为例,分析大型仪器共享系统建立以来仪器设备的服务现状和当下面临的困境,探讨科研共享平台的优化建设和管理策略。结果:虽然共享系统及设备管理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但通过区别化共享、差异化监管、个性化培训等策略,将一定程度上实现安全、智能、便捷的设备信息化管理,使仪器设备一定范围内得到充分共享,提高管理的科学性。结论:本单位基础医学研究中心存在的问题为各科研平台的共性问题,期待为其他高校及附属医院的平台管理提供良好借鉴和参考,对提升未来综合性医院科研水平和医院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医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医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受实验成本高、过程长、形态学教学难度大及临床标本生物安全性等相关限制,导致很多项目无法开展。虚拟实验平台通过整合课程实验、增加实验检测项目、创建形态学检验数据资源库、创建检验仪器设备虚拟操作平台及虚拟实验考核操作平台,可突破常规实验教学在时间、空间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在实验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医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现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期望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亚运智能医疗急救保障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亚运智能医疗急救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并在实际应用中评价。方法:针对亚运医疗保障需求,在之江实验室前期研发的"重大活动医疗保障系统"基础上,由杭州市急救中心、浙大二院、之江实验室和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共同组队,为亚运会研发建设智能医疗急救保障信息平台,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中应用并采集2023年9月16日至10月8日所有保障场所接诊患者的就诊信息、病情分级和传染性疾病发病等情况。使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MEWS)评分进行病情评估,使用症状监测系统预警传染病发病情况。赛后就系统应用进行满意度(5分制)评价。结果:成功构建智能医疗急救保障信息平台,包括数据驾驶舱平台、管理端的综合指挥平台以及覆盖现场医疗保障、救护车、定点医院的移动端平台。(1)使用该系统共接诊患者11 068人,其中运动员2 979人,工作人员3 429人,志愿者1 421人,观众1 051人,其他2 188人。所有就诊人员因疾病就诊的比例明显高于创伤原因。创伤类的人员类型中运动员占比41.37%;疾病类的人员类型中工作人员比例为32.5%。(2)MEWS对疾病患者住院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81,对外伤患者住院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60。(3)赛事期间共发生传染病案例211例,占所有就诊病例的1.91%。(4)满意度方面:系统易用性4.47分,功能完整性4.28分,数据安全性4.38分,数据准确性4.49分。与传统的纸质登记报告等信息传递手段对比,98.11%用户认为提高了便捷性,92.45%的用户对系统整体满意,推荐度为4.36。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了信息平台的应用在提高亚运医疗保障服务信息传递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以及传染性疾病的预警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科研公共平台膜片钳室建设和仪器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4/7/6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是每位中医药人的光荣使命.近年来中医药基础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膜片钳技术作为新兴工具出现了.1976 年,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 Erwin Neher和 Bert Sakmann 合作发明了膜片钳技术,推动了神经科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膜片钳技术是利用玻璃微电极与细胞膜表面形成紧密接触,经过放大器等系统记录电压或者电流信号的实验方法[1],其本质是研究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