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DCA循环带教模式在口腔修复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PDCA循环带教模式在口腔修复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口腔医院2020-2022级非修复学专业46名住培医师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n=23)和对照组(n=23),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带教方式,比较2组住培医师的理论和临床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对带教效果的满意度.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住培医师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操作考核成绩及满意度调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临床教学模式,PDCA循环带教模式能够为住培医师量身定做更具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针对其临床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更见成效,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数字化骨科技术的CBL教学在脊柱后凸畸形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虚拟人体重建和3D打印的数字化骨科技术融入到临床研究生脊柱后凸畸形CBL教学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取在我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业学位硕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授课内容为典型脊柱后凸畸形病例。实验组采用基于数字化骨科技术的CBL教学,先后进行小班理论讲授、模型讲解、分组讨论、术前手术设计、手术观摩及具体问题提问抽答等;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进行大班理论授课。课后分别对两组学员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运用SPSS 25.0进行 t检验。 结果:针对强直性脊柱炎伴脊柱后凸畸形和脊柱半椎体伴脊柱后凸畸形教学而言,实验组学生的课堂兴趣满意度、理论知识掌握度、手术方案理解度得分分别为(9.4±0.2)、(91.1±3.8)、(91.5±3.5);对照组学生的课堂兴趣满意度、理论知识掌握度、手术方案理解度得分分别为(8.2±0.4)、(82.1±3.5)、(83.1±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脊柱后凸畸形的教学中,基于数字化骨科技术的CBL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临床技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导师制莱斯特评估包教学模式在全科门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导师制莱斯特评估包(LAP)教学模式应用于全科医学专业实习生的实习教学效果。方法:以2020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某大学五年制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学员60人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以在北京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的学员作为试验组,在北京市其他社区教学基地实习的同班学员作为对照组。按照中医全科医学专业本科临床实践教学大纲,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临床实习培训方法,试验组学员采用导师制LAP教学模式,即采用团队集中授课、每周1次LAP案例讨论和门诊“导师制”一对一LAP带教的教学方法。培训1个月后,采用赋分后的LAP评分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后,两组学员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问题解决、患者管理、医患关系、预期照顾和病历记录7个条目得分均较培训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 t值分别为4.23、5.06、8.94、4.85、3.99、1.04和5.13,试验组 t值分别为11.86、2.85、12.42、13.61、6.29、4.83和5.63,均 P<0.05);试验组学员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问题解决、患者管理、医患关系和预期照顾得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5.66、2.83、5.67、8.13、2.76、2.52,均 P<0.05)。培训后,病史采集条目中,试验组学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RICE的识别和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得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5.66、7.35和2.66, 均 P<0.05);解决问题条目中,试验组临床资料的应用、综合分析力和个人能力局限性得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4.32、3.38和2.26, 均 P<0.05);患者管理条目中,试验组总体管理方案、医患协作、消除疑虑、复诊/随访和患者对管理方案的理解程度得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03、2.07、2.43、3.15和2.17, 均 P<0.05)。 结论:导师制LAP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医学生临床实习效果,是一种适用于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疫情背景下在线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在线教学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教学形式,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更为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要教学模式。本文分析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面临的问题,并以听觉生理学为例探讨如何"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以期为提高线上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提供实践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设计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传统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模式多局限于实验操作,无法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力,因此寻求创新的教学培养模式迫在眉睫。目前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存在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教学和考评模式单一、与实际应用脱节等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设计方案,将课程植入于模拟案件框架中,并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小组讨论学习方式,以期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通过对部分章节教学内容进行初步改进发现,与接受传统教学比较,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完成规定实验操作用时平均缩短4 min,理论课考试案例分析题平均得分提升1.5分,并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岗位胜任力均得到提升,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织网式教学对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培训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比较织网式教学及传统教学方案对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培训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开始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培训的手术室新入职护士36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18名。常规组护士行传统教学,研究组护士行织网式教学。比较两组出科、阶段、应急能力考核成绩和手术医生、麻醉师、带教老师对新入职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教学后护士胜任力水平。结果:研究组新入职护士出科考核、阶段考核及应急能力考核分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手术医生、麻醉师及带教老师对研究组新入职护士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研究组新入职护士教学后各维度胜任力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与传统教学方案相比,对手术室新入职护士采取织网式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对护士的培训质量,且该教学模式能够被相关医护人员及患者所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实用型网络教学在临床输血学教学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探讨在临床输血学的教学培训中,网络教学发挥的平台作用和其实用性。本研究通过构建互联网+APP教学培训管理平台,针对实习生、进修人员及输血科在岗人员等不同群体,制定个性化教学培训课程及考核方案,达到省时高效的培训效果。结果显示,实习生的考核成绩均达标,90分以上占66%,80~90分占34%;进修人员及在岗人员考核成绩均在90分以上,明显提升了自身业务水平。该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稳定,以受教者为中心,不拘泥于传统的时空限制,高效省时,易于接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外科ERCP医师培训专家共识意见(2022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胆胰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以腹腔镜、十二指肠镜为基础的软硬镜联合内镜外科微诊疗技术是目前的主要诊疗手段。由于学科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开始从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临床工作。因外科医师大多缺乏内镜操作基础,以传统消化内镜医师“先直视镜后侧视镜”的培训方式难以满足外科ERCP医师的培养需求,而国内尚未建立完善的外科ERCP规范化培训模式。为更好地规范外科ERCP培训模式和促进技术快速发展,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内镜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从事ERCP的专家,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国内各外科内镜中心的培训经验,最终形成共识意见,对外科ERCP的培训对象与资质、培训方案、培训周期、质控标准、考核标准5个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并针对外科ERCP的培训体系提出推荐意见,以期为我国外科ERCP规范化培训模式的建立提供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实践操作模块化与综合设计性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采用实践操作模块化与综合设计性实验方案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本科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新方法。方法:选择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5级两个本科班护生99名,随机分为实验组49名和对照组50名。实验组护生采用实践操作模块化与综合设计性实验方案教学;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的实验方案教学。比较两组护生技能、理论考核成绩及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改革的评价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及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改革满意较高。 结论:在模块化实验中强调反复练习,将模块化实践的难点重点融入设计的演示方案中并承担方案中不同的角色,实验中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临床思维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机能实验的微视频辅助生理学理论教学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机能实验的微视频辅助生理学理论教学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本科生1、2班(共140人)和3、4班(共123人)为研究对象。1、2班为对照组,3、4班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实验组在选定章节的教学中采用微视频辅助传统教学,微视频来源于机能实验的录制和编辑加工。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从课程设计、实施和效果3个层面及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评估该方案。采用SPSS 17.0进行 t检验。 结果:实验组学生期末卷面成绩[(81.02±9.6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3.41±11.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805, P<0.001)。其中涉及第二章内容得分[(8.07±0.94)vs.(6.14±1.05), t=-15.616, P<0.001],第四章内容得分[(16.16±1.79)vs.(10.9±2.23), t=-20.903, P<0.001]和第六章内容得分[(6.04±0.53)vs. (5.82±0.78), t=-2.638, P=0.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调查表回收率100%,90%以上学生对该教学方案更感兴趣,认为可加强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归纳和总结能力的培养。 结论:基于机能实验的微视频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生理学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