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辨病思维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运用探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辨病思维是指准确认识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施以相应治法的临床思维,在诊疗中运用辨病思维,能规避辨证论治机械化,避免陷入强调片面临床表现而忽略整体病机的误区.运用辨病思维剖析《伤寒杂病论》,能明确经典中诊疗手段的现代临床意义,更好地剖析条文涵义,并运用现代医学认识来扩展方剂适用病证,强调辨病论治并非否定辨证论治,而是强调两者应有机结合,不应轻辨病重辨证,而应在整体观念基础上以辨病思维主导施行辨证论治,提倡辨病为先、病证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太平圣惠方》研究述评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太平圣惠方》是宋初大型官修综合性著作,汇录了两汉至宋初的理论著述及效验名方,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2008-2022年,学界对《太平圣惠方》主要围绕编撰思想、版本流传、理论溯源、临床各科疾病、方剂剂型等展开研究.版本流传方面,《太平圣惠方》首次刊行于宋初,流传中出现众多版本,影响海内外;理论溯源方面,许多研究关注到了《太平圣惠方》中的伤寒内容,其传本被称为"淳化本《伤寒论》";临床证治规律研究方面,涉及了内、外、妇、儿、五官、食治食养、针灸等多个科别.根据目前研究现状,仍有几方面可深入挖掘,一是脉学、针灸文献的理论溯源研究;二是对疫病防治、妇科、儿科证治规律的总结;三是外来香药输入与中药化探索;四是道教神仙方、丹药方研究.参考文献44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房定亚应用大柴胡汤医案四则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大柴胡汤首载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经典方剂。房定亚教授善用大柴胡汤治疗符合少阳、阳明合病的各类疑难杂症,尤以肝胆疾病、胃肠疾病、肺系疾病、皮肤疾病为主。本文列举四则医案,体现房教授运用大柴胡汤的要点,并介绍本方与其他方剂合用的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方剂树形分析算法对《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类方组方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方剂树形分析算法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类方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类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的方剂树形分析算法对每一层的方剂进行共现计算,以获取桂枝类方的分层树形结构图。结果:纳入方剂79首,药物96味,总用药频次529次,涉及7种功效。高频药物包括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等。主要功效包括解表、温通经脉、温阳利水等。方剂树形结构图共分为7层,包含最大项为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芍药、麻黄、葛根,侧支药物有茯苓、白术、泽泻、干姜等。结论:方剂树形分析算法可串联药物之间的相关性,展示方剂里高频共现药物间的联系,可用于经方的学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普济本事方》体例探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方书的体例自秦汉时期确立以来不断发展完善,至两宋方书体例的创新达到一个高潮。《普济本事方》在方剂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叔微的临床医案及其"所得新意",因此以"本事"为名。从《普济本事方》编撰伤寒内容的体例出发,以方剂、医案、医论3种要素的编排体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学术重点的表达与著作体例结构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全书以方为纲,通过医案、医论对方剂进行解释说明,并勾连方剂之间的关系,扩展相关内容,将方、案、论合为一体,结合临床实际与理论分析,进一步解释、证明所载方剂的疗效,并结合历代方书体例的变迁,阐述案论结合佐证方剂有效性是方书类编撰体例的重要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民国山东藏书家庄恩泽与抄本《伤寒论选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伤寒论选注》是山东清代乾隆年间与黄元御齐名的诸城名医臧应詹的代表作,未得刊刻,仅以抄本流传,现存5部。通过对所见的5种抄本进行比较,发现山东省图书馆所藏的庄恩泽本在此书现存版本中较为独特,精致大方、抄校精美,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庄恩泽采诸家之论,补充方剂,辨证医理,并独到见解。究其原因,或许与其家族世代业医有关,与其为读而藏、为读而抄、钟爱医书的藏书理念有关,也与其保护乡邦文献、流播桑梓之遗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郭朋教授从厥阴病论治肝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厥阴病是外邪侵入厥阴使气血、阴阳失调而出现寒热症状的六经病之一,厥阴病以寒热错杂、阴阳失衡为主要病理表现.厥阴在脏为肝,肝病诊治可从伤寒厥阴病篇中启发.郭朋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耕耘 30 余载,扎根于中医肝病临床,积累了丰富经验.郭朋教授深谙仲景经方,善用厥阴病篇方剂治疗肝病.郭朋教授认为厥阴包含厥阴肝,且厥阴取象风木,故厥阴与肝密切相关,肝病可从厥阴论治,厥阴病篇中寒热错杂、阴阳失衡理论思想在肝病治疗中有重要启示,有助于指导肝病临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已上市中成药的经典老药遴选及开发策略探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中成药是我国药品组成的重要部分,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使用年限较长的已上市中成药,为药品研发与应用等多领域提供了经验和依据.已上市中成药老品种的有效筛选,是推进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中药二次开发、适应证扩大等药品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环节.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经典老药的概念及价值优势,明确经典老药是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依据方剂的配伍规律研制,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及优势、不良反应较少、质量优良、现代应用时间较长、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的中成药.明确了 3 个维度 11 类遴选要素的遴选体系,包括经典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性3 个维度及使用年限超过 40 年、近5 年临床仍有应用、来源于古代医籍、来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来源于官修书籍、来源于名医名家、老字号企业生产产品、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进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目录、进入国家保密配方的中成药、具有一定的销量等 11 类遴选要素.明确了相关遴选要素的权重及实现路径,并提出加强面向满足临床需求及疗效的经典老药遴选要素优化、基于"三结合"发挥经典老药品种特色及优势、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明确经典老药的临床定位、加强经典老药品种关键技术质量提升的策略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已上市中成药的开发利用提供导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五苓散现代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五苓散是治疗阳不化气、水湿内停的经典方剂,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该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常被古今医家加减化裁治疗各种疾病,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对经方的重视,五苓散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疾病,均有较好疗效.五苓散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保护脑组织、恢复肠道菌群、抗肾间质纤维化及调节水液、脂质和尿酸代谢等作用.本文旨在对五苓散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现代文献梳理及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覆载万安方》的《伤寒论》柴胡剂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覆载万安方》为日本镰仓时代中医代表性医籍,作者梶原性全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纳入大量中国唐宋医籍,成为日本继《医心方》后具代表性的汉方医学全书.通过文本检索发现《覆载万安方》中含有柴胡的方剂共96首,其中纳入4首《伤寒论》柴胡剂,分别为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及柴胡加芒硝汤.通过梳理《覆载万安方》中柴胡剂相关文献,并结合《伤寒论》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可以发现梶原性全运用柴胡剂重视方证相对,灵活加减化裁,重视煎服法且关注到剂量的问题.通过整理文献发现《伤寒论》在日本镰仓时代流传并不广泛,梶原性全没有亲阅《伤寒论》,最后分析《覆载万安方》中引自各医籍的《伤寒论》柴胡剂内容,探讨《覆载万安方》对当今柴胡剂及《伤寒论》研究的文献学意义及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