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期体力活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的预测价值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妊娠期体力活动与产妇血糖水平的关联及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修武县人民医院建档待产的11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孕期随访结果,将38例确诊为GDM的产妇列为病例组,其余80名正常产妇列为健康组,比较2组产妇妊娠期血糖水平及体力活动情况,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体力活动与血糖水平的关联;比较2组产妇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归纳可导致GDM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观察线下面积(AUC)验证妊娠期体力活动对GDM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分别为(7.8±1.3)mmol/L、(12.3±3.4)mmol/L,均高于健康组[(6.4±1.3)mmol/L、(10.3±2.2)mmol/L];病例组的总能量消耗值、总体力活动分别为(4.4±1.3)METs/d、(175.3±20.5)MET-h/week,均低于健康组[(5.9±1.9)METs/d、(191.5±20.4)MET-h/week](P<0.05).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妊娠期总能量消耗值、总体力活动均与FBG、2h PG呈负相关;统计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中年龄≥30岁、体质指数(BMI)≥24 kg/m2、FBG≥7 mmol/L、2 h PG≥11 mmol/L、总能量消耗值≤5METs/d、总体力活动≤180MET-h/week、摄入总能量≥2 000 kcal/d、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0%、脂肪供能比≥30%、蛋白质供能比≤20%例数占比均高于健康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能量消耗值≤5METs/d、总体力活动≤180 MET-h/week、摄入总能量≥2 000 kcal/d、摄入总能量≥2 000 kcal/d、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0%、脂肪供能比≥30%、蛋白质供能比≤20%为导致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经ROC曲线检验,妊娠期总能量消耗值、总体力活动越低,产妇的GDM患病风险越高(AUC>0.85).结论 妊娠期体力活动越低,产妇血糖水平越高,监测妊娠期体力活动相关参数可一定程度上实现对GDM的早期预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癌患者术后1个月体力活动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调查肺癌患者术后1个月体力活动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1月—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共16所医院的1 195例肺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相关体质调查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删除缺失数据>10%的问卷36份、重复问卷13份,最终纳入1 146份.肺癌患者术后1个月分别有732例(63.9%)、204例(17.8%)处于中、低体力活动水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因素包括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区域淋巴结分期、肺癌家族史、握力、血红蛋白、抑郁评分(P<0.05).结论 肺癌患者术后1个月的体力活动水平受社会人口学、疾病、健康相关体质及心理因素的综合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应准确评估并识别体力活动不足的肺癌患者,根据其身体状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制订和实施个性化干预策略,以提高其体力活动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西藏地区藏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体力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研究中国西藏地区藏汉两族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日常体力活动情况,分析两族患者日常管理差异,为探索西藏地区藏族糖尿病患者长期院外管理制定合理、有效的慢病管理策略。方法:通过纳入排除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内分泌科病房收治的来自西藏不同地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 7%的藏汉两族2型糖尿病患者共26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糖脂代谢相关指标,通用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量表和国际体力活动长问卷调查两族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及日常体力活动水平。结果:藏族2型糖尿病患者血红蛋白水平[(154.09±24.11)g/L]高于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总胆固醇[(4.63±1.41)mmol/L]、空腹血糖[(7.94±2.1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5±1.11)mmol/L]均高于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藏族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总分[(81.40±15.44)分]、其中饮食控制[(17.26±4.97)分]、体育锻炼[(11.67±4.42)分]、高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12.21±5.72)分]均低于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藏汉两族患者中度体力活动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西藏地区藏汉两族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对比,藏族患者整体自我管理水平,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高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以及中等强度活动水平相比汉族糖尿病患者较差。应根据藏族文化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教育,从而进一步开展符合西藏地区藏族2型糖尿病干预和院外慢病管理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气道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疲劳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气道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疲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9年6月某医院气道狭窄患者104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拟行支架置入手术治疗,采用围手术期疲劳评测量表(ICFS)对患者术后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疲劳组与非疲劳组。查阅两组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合并基础疾病、术后体力活动、病理分期、支架置入术前根治性手术史、术前放化疗、狭窄程度、狭窄类型、浸润隆突、支架置入部位、支架术后再次介入治疗等,对疲劳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气道狭窄患者104例患者均完成术后疲劳评估,ICFS总分为(82.16±8.07)分,术后疲劳、注意力、活力、精力、日常活动及总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气道狭窄患者104例患者中术后疲劳28例,发生率为26.92%。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体力活动、病理分期、浸润隆突、支架术后再次介入治疗是气道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疲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气道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疲劳发生率较高,且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订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术后疲劳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力活动与成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联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体力活动和成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联。方法: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浙江省桐乡市数据,剔除基线时自报患有恶性肿瘤、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患者后,纳入分析30~79岁53 916名研究对象。体力活动分组采用五分位数。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比( HR)值。 结果:调查对象体力活动水平为(30.63±15.25)代谢当量(MET)-h/d,男性体力活动水平[(31.04±15.48)MET-h/d]高于女性[(30.33±15.07)MET-h/d]( P<0.001)。调查对象累计随访595 526人年(平均随访11.4年)。随访期间,1 138名男性和1 082名女性被新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在调整了社会人口学因素、行为生活方式、BMI、腰围和SBP等多种危险因素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随体力活动的增加而降低,趋势检验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与体力活动最低组(<16.17 MET-h/d)人群相比,中低组(16.17~24.94 MET-h/d)、中等组(24.95~35.63 MET-h/d)、中高组(35.64~43.86 MET-h/d)和最高组(≥43.87 MET-h/d)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 HR值分别为0.93(95% CI:0.83~1.04)、0.87(95% CI:0.76~0.98)、0.82(95% CI:0.71~0.95)和0.76(95% CI:0.64~0.89)。 结论:增加体力活动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BAD和BDD方案诱导化疗新诊断活动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BAD(硼替佐米+多柔比星+地塞米松)和BDD(硼替佐米+脂质多柔比星+地塞米松)方案,对新诊断活动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诱导化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确诊并采用BAD或BDD方案诱导化疗的80例新诊断活动性M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49例,女性为31例;中位年龄为57.5岁(51.2~63.8岁)。按照化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BAD组( n=47)和BDD组( n=33)。对患者的随访日期截至2020年3月31日。回顾性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后,2组患者的高质量缓解率和总反应率(ORR)比较采用 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2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体生存(OS)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PFS和OS期。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不同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经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205391),并与所有受试者及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 BAD组和BDD组患者年龄,性别、MM类型、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PS)构成比,以及骨髓浆细胞比例等一般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② BAD组MM患者接受诱导化疗的中位疗程数为4个(2~7个),BDD组为5个(2~8个),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687, P=0.492);2组患者的高质量缓解率[44.7%(21/47)比54.5%(18/33)]、ORR[80.9%(38/47)比87.9%(29/33)]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755、0.704, P=0.385、0.402)。③中位随访时间24.5个月(6.0~61.0个月),BAD组患者的中位PFS和OS期分别为32.0个月(95% CI:29.2~34.8个月)和37.0个月(95% CI:24.4~49.6个月),与BDD组的35.0个月(95% CI:31.2~38.8个月)和51.0个月(95% CI:32.8~69.2个月)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2.617、1.247, P=0.106、0.264)。④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2组患者所有级别(1~5级)和3~5级白细胞减少(70.2%比60.6%,36.2%比30.0%),中性粒细胞减少(63.8%比57.6%,23.4%比21.2%)及血小板减少(66.0%比60.6%,40.4%比36.4%)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与BAD组比较,BDD组患者心脏毒性(所有级别:12.1%比31.9%, χ2=4.194, P=0.041;3~ 5级:3.0%比21.3%, χ2=4.013, P=0.045),脱发(所有级别:21.2%比53.2%, χ2=8.261, P=0.004; 3~5级:9.1%比34.0%, χ2=6.665, P=0.010),恶心(所有级别:33.3%比57.4%, χ2=4.520, P=0.033;3~5级:9.1%比27.7%, χ2=4.178, P=0.041),呕吐(所有级别:18.2%比40.4%, χ2=4.465, P=0.035;3~5级:6.1%比23.4%, χ2=4.285, P=0.038)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BDD方案诱导化疗新诊断活动性MM患者的总体疗效与BAD方案相当,但是前者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后者显著降低,可以减轻患者心脏毒性,降低脱发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风险。BDD方案是BAD方案的良好替代方案,可作为临床上诱导化疗新诊断活动性MM患者的优先选择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短期肺康复程序对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短期肺康复程序对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8例男性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 n=20)和对照组( n=18),2组均予健康教育指导及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7 d三阶段肺康复程序干预,包括遥测心电监护下的呼吸训练、床旁弹力带阻抗训练及渐进性低强度有氧训练。于入院第一天(干预前)和干预7 d后(干预后)由培训合格的康复治疗师在双盲状态下对2组患者行运动能力[包括30 s椅子起坐试验(30-STS)和30 s前臂负荷屈曲试验(30-ACT)]、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该评估包括三个阶段,即干预前、干预3 d后和干预7 d后)和出院后2个月内的体力活动水平评估。 结果:干预后,康复组的30-STS次数和30-ACT次数,以及对照组的30-ACT次数较组内干预前,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康复组干预后的30-STS次数和30-ACT次数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CAT评分均显著优于组内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康复组干预后的CAT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组患者干预3 d、7 d后的MBI评分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康复组干预7 d后的MBI评分与组内干预3 d后以及对照组干预7 d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出院2个月后,康复组患者中等水平体力活动者由原来的6例(30.0%)增加到19例(95.0%),对照组由原来的4例(22.2%)增加到12例(66.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三阶段肺康复程序可显著改善男性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出院2个月后的日常体力活动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苏州市社区建成环境与居民体力活动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苏州市居民体力活动水平,探索社区建成环境与居民体力活动的关联。方法:2017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苏州市25~64岁常住人群进行面对面调查,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长卷(IPAQ-L)评估居民体力活动水平,采用居民环境步行量表简表(NEWS-A)评价社区建成环境主观感知。结果:苏州市居民过去1周总体力活动水平 M=3 610.42 MET-min/w,以工作相关体力活动水平为主,交通、家务及休闲相关体力活动水平较低。控制社会人口学因素后,公共服务可及性与社区居民的总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 OR=0.522,95% CI:0.329~0.830),场所设施多样性与工作相关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 OR=0.701,95% CI:0.492~0.999),步行和自行车道设施与工作相关体力活动水平呈正相关( OR=1.603,95% CI:1.004~2.559);交通安全与交通相关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 OR=0.642,95% CI:0.416~0.990);住宅密度与休闲相关体力活动水平呈正相关( OR=1.001,95% CI:1.000~1.002);此外,社区美观与舒适的主观感知程度越高,工作、交通、家务及总体力活动水平越高( OR=1.889,95% CI:1.176~3.033; OR=1.671,95% CI:1.120~2.495; OR=1.775,95% CI:1.143~2.756; OR=1.593,95% CI:1.079~2.350)。 结论:完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设施、提高社区的美观和舒适程度对于增加居民体力活动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饮食摄入种类和体力活动与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饮食摄入种类和体力活动及其联合作用与全因死亡和特定原因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2013年12月至2021年12月,对江苏省常熟市、淮安市清江浦区(原清河区)和淮安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T2DM患者19 863人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死亡信息和根本死因源于江苏省CDC死亡监测系统。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T2DM患者饮食摄入种类、体力活动以及联合作用与全因死亡及特定原因死亡风险的关联强度。结果:截至2021年12月31日,研究对象累计随访150 283人年,中位随访时间8.15年,随访期间共死亡3 293人,其中1 124人死于心血管疾病(CVD),875人死于肿瘤。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摄入0~1种食物的T2DM患者相比,摄入5~9种食物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9%[风险比( HR)=0.81,95% CI:0.70~0.94],CVD死亡风险降低33%( HR=0.67,95% CI:0.52~0.87)。与体力活动 Q1组的T2DM患者相比, Q4组全因、CVD和肿瘤死亡风险分别降低50%( HR=0.50,95% CI:0.45~0.56)、50%( HR=0.50,95% CI:0.41~0.61)和27%( HR=0.73,95% CI:0.60~0.88)。联合作用显示,与摄入0~2种食物和低体力活动的T2DM患者相比,摄入4~9种食物和高体力活动的T2DM患者全因、CVD和肿瘤死亡风险分别降低55%( HR=0.45,95% CI:0.38~0.53)、56%( HR=0.44,95% CI:0.32~0.59)和40%( HR=0.60,95% CI:0.44~0.82)。 结论:饮食摄入种类和体力活动及其联合作用与T2DM患者死亡风险降低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智能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慢阻肺高危吸烟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智能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高危吸烟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招募72例评估为慢阻肺高危且吸烟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根据干预模式随机分为传统组(35例)和智能组(37例)。传统组采用邮寄健康教育资料的方法,智能组则借助移动智能平台发送健康教育资料,进行互动反馈并干预。两种模式分别干预12周后对比受试者尼古丁依赖程度、国际体力活动程度、人群满意度、随访人员耗时等指标的情况。结果:干预后,智能组尼古丁依赖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1.86±1.48)比(3.77±1.66)分],戒烟病例数显著多于传统组(11比1例)(均 P<0.05);国际体力量表评分明显改善的例数显著多于传统组(15比0例),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组(97.30%比42.85%),且耗费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18.03±2.96)比(25.14±2.64)min](均 P<0.01)。 结论:智能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慢阻肺高危吸烟人群健康教育效果,并改善其健康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