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具体实施策略.方法 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系统通过整合数字识别、数据清洗、结构化处理和人工智能算法等先进技术,构建了一个全面的疾病管理平台.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模块设计、应用流程及团队协作机制,展示了如何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和个性化随访支持,满足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随访需求.结果 应用数字化新技术构建的管理平台,在多学科精准评估的基础上,个性化定制方案并进行长期动态管理,共纳入428名随访需求患者,依从性提高到了 94%,复诊率达到了 78%,患者满意度达到100%.同时,显著提升了临床与科研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动力,该项目框架还促成了多个项目、多次获得市级奖项等,促进了相关医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结论 通过管理平台的应用,有效地强化了门静脉高压患者的综合管理,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安全,推动了临床科研工作的开展,带教和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为未来的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实证基础和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当前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养老难"和养老过程中"就医难"问题突出,亟须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但我国的医养结合服务尚存在服务模式欠完善、智能化水平低、"医"和"养"相关资源融合机制低效、医养结合"叫好不叫座"等现象.本研究团队针对当前医养结合服务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以智慧服务云平台为支撑,构建了全链式、多主体融合式、中医药"主动健康式"、回归社区式、回归居家式共5 种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并发布中国老龄产业学会团标 6 项、河南省地方标准立项 2 项,同时在全国建立了 20 多个示范应用基地,纳入了河南省政府500个社区/乡镇推广计划,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成效.本文从模式立意、模式构成、模式运行机制、模式功能 4 个方面对上述 5 种模式进行介绍,以期助力各服务模式的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智能交互出院随访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构建智能交互出院随访平台,并探讨其在出院患者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多部门协作研究团队,构建包括随访定制模块、随访执行模块、信息备份与统计分析模块3个部分的智能交互出院随访平台.选取2022年1月-1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A、B院区出院随访患者,A院区患者应用智能交互出院随访平台进行随访,B院区患者采用人工电话随访,比较两院区随访效率;在两院区随机各选取100例出院患者,比较两组随访时长和人力投入情况.结果 A院区的随访率、有效随访率分别为99.96%及95.10%,B院区分别为99.84%、99.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028、2081.008,P<0.001);A院区的意见收集率为0.47%,高于B院区的0.01%(x2=249.365,P<0.001);A院区随访耗费小时数与岗位人力数更少.结论 智能交互出院随访平台可实现人机多方智能交互,能够节约护理人力及减少随访所用时间,提高出院患者随访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脏核磁智能辅助诊断与教学系统设计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脏核磁通过多参数、多平面序列成像可以对心脏的解剖结构、运动功能和组织特征改变等实现全方位观察,从而成为诊断心肌病的金标准。但是,心脏核磁成像序列多、融合难,能够诊断心脏核磁的高水平影像科医生匮乏。为实现心脏核磁影像诊断的个性化教学以及交互式指导,本文针对心脏核磁影像设计了适用于心脏核磁影像教学的智能辅助诊断与教育平台。本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既可以对影像进行预处理辅助诊断,也能智能定位学员知识盲点进行强化学习训练,从而提高心脏影像诊断的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智能化技术在名医传承中的应用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中医传承模式及手段越来越丰富,传承结果也越来越客观、严谨、智能。但名医传承信息化过程中亦存在资料采集困难、数据处理困难、算法应用困难、分析总结困难等问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知识图谱技术等技术方法的融入,为名医传承信息化带来了技术革新。在此形势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大健康智能研发中心团队,围绕规划名医传承与挖掘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药领域专业应用系统研究,研发了古今医案云平台、医案大数据分析平台、云医案APP、名医传承工作站。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模式局限下的医案采集效率低、名医经验总结缺少客观数据支持,以及信息壁垒等问题,从而推进了名医经验传承,提升师徒带教的传授能力与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云平台的构建(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与互联网平台,探索构建一个安全规范、科学严谨的消化内镜数据库,为我国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针对12种常见消化道疾病,参考相关指南规范,讨论确定消化内镜图像数据的采集与标注标准;研发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数据在线采集与标注软件;采用国内市场保有量>5%的内镜设备,对参与图像采集与标注的数十位经验丰富的内镜操作医师统一进行数据标注讲解训练。自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前瞻性、连续性采集、标注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临沂市人民医院、威海市立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9家医疗中心的内镜检查数据;经数据优化、脱敏、泛化后上传至服务器,经文件同步、数据处理和专家审核,构建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规范化采集与标注数据库,即云平台。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制定了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采集与标注标准;研发了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在线采集与标注软件;成功构建了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库,数据库中标注病灶43 010个,其中,早期食管癌病灶2 906个,早期胃癌2 912个,早期结直肠癌2 397个,结直肠息肉9 773个(腺瘤性息肉5 539个,非腺瘤性息肉1 161个,未定性息肉3 073个),标注图像40 353张,标注检查数量11 289例次。结论: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云平台采用统一标准和采集标注软件,保证了内镜数据的安全性、规范性,为我国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标准化采集、标注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和第三方数据监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病和肝癌大数据平台建设体系及其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肝病与肝癌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成为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支撑。然而,大数据的发展应用尚不成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海量健康医疗数据种类繁多,来源各异,但较为分散,缺乏一体化数据存储与分析平台。(2)不同医疗中心之间数据标准不同,数据概念亦存在较大差异,以及个人表达习惯等问题,均导致数据难以处理,无法充分融合。因此,大规模健康医疗数据并不等同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笔者团队结合东南肝胆健康大数据研究所在肝病与肝癌领域大数据平台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肝病与肝癌大数据平台建设标准化体系,包括大数据联盟统筹建设大数据平台、完善的大数据标准体系、标准化数据治理流程及结合循证医学与新兴技术的大数据应用。该体系可为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模型,并可推广复制到其他专病领域,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院药品和耗材物联网智能管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公立医院药品和耗材零加成的政策背景下,以临床实践问题为导向,以信息化平台为抓手,构建医院药品和耗材的物联网智能管理体系值得探讨。医院采用智能药柜延伸病区管理、耗材"一物一码"二级库房管理模式,再造物资供应流程,最终实现信息全程可追溯,统一物品流和数据流,节省人力资源,提高运营管理效率,达到保安全、降成本、增效益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足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及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对糖尿病足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的需求。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糖尿病足防治联盟医院内的医护人员为医护人员部分的研究对象,抽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为患者部分的研究对象。对纳入医护人员及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Nvivo 12软件及Colaizzi分析研究对象对糖尿病足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的需求。结果:共纳入7名医师、8名护士及10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对糖尿病足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患者信息管理、交流与会诊、学术与统计、健康教育、临床决策”5个方面,患者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获取资讯的需求、多种信息传输形式并存”3个方面。结论:医护人员与患者对于糖尿病足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的需求存在差异,医护人员对平台功能多样化与设计便捷性的需求较大,而患者则更关心健康教育、最新资讯获取及多种信息传输形式并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5G+“三早”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防控的关键。生活方式干预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行为改变,否则将影响服务对象的依从性和干预效果。持续葡萄糖监测(CGM)能提供血糖实时变化的可视化数据,被视为激励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教育工具,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糖尿病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的自我管理能力。本共识提出构建5G+“三早”(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包括依托数字化健康管理系统,整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个体智能监测终端形成“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健康信息多端数据共享云平台;应用5G智能可穿戴设备实施连续、动态、实时的健康指标居家监测和糖尿病风险预警;对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实施早筛查和风险评估,将基于CGM的24 h平均血糖作为一种可供参考的糖尿病风险评估指标;在遵循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心理和药物干预的综合性干预原则基础上实施分层管理,根据CGM技术提供的连续、动态、实时的血糖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干预方案,联合智能应用程序实施个体化的精准健康管理,建立糖尿病的“三早”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