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碎补抑制骨髓腔内脂肪异常积累引起的脂毒性介导的成骨细胞焦亡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骨碎补(rhizoma drynariae,Rhd)对骨髓腔内脂肪异常积累引起的脂毒性介导成骨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内构建卵巢摘除(ovariectomy,OVX)骨质疏松小鼠模型,用Rhd进行灌胃,给药 8 周后称重,取股骨组织和血清.HE染色观察髓腔内脂肪堆积状态.体外构建成脂-成骨细胞共培养系统,茜素红S(alizarin red S,ARS)染色观察钙化结节的数量,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ase,ALP)染色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和Hoechst33342/PI染色检测共培养下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s)焦亡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释放量,Western blot检测成骨能力相关蛋白Runt相关转录因子 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 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和 1 型胶原蛋白(collagen-1,COL-1).选择NLRP3 特异性抑制剂MCC950 作为阳性对照检测焦亡相关蛋白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半胱天冬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1)、效应蛋白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IL-1β和IL-18 的表达.结果 OVX小鼠髓腔内发生骨质流失伴大量脂肪堆积,Rhd灌胃可以有效缓解这一趋势.在成脂-成骨共培养系统中,共培养环境抑制了OBs活性和OBs中ALP 活性及矿化结节,抑制了RUNX2、BMP2、COL-1 蛋白表达,并且诱导焦亡发生,提高了LDH释放量和PI染色细胞阳性率,以及上调NLRP3、CASP-1、GSDMD、IL-1β和IL-18 蛋白表达水平.而这一趋势在Rhd干预后得到逆转.结论 大量脂肪堆积引起的脂毒性可以抑制OBs活性并通过激活NLRP3 炎症小体诱导OBs焦亡,而Rhd可能通过抑制NLRP3 炎症小体的激活以抑制OBs焦亡和炎性反应,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苏州市社区建成环境与居民体力活动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苏州市居民体力活动水平,探索社区建成环境与居民体力活动的关联。方法:2017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苏州市25~64岁常住人群进行面对面调查,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长卷(IPAQ-L)评估居民体力活动水平,采用居民环境步行量表简表(NEWS-A)评价社区建成环境主观感知。结果:苏州市居民过去1周总体力活动水平 M=3 610.42 MET-min/w,以工作相关体力活动水平为主,交通、家务及休闲相关体力活动水平较低。控制社会人口学因素后,公共服务可及性与社区居民的总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 OR=0.522,95% CI:0.329~0.830),场所设施多样性与工作相关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 OR=0.701,95% CI:0.492~0.999),步行和自行车道设施与工作相关体力活动水平呈正相关( OR=1.603,95% CI:1.004~2.559);交通安全与交通相关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 OR=0.642,95% CI:0.416~0.990);住宅密度与休闲相关体力活动水平呈正相关( OR=1.001,95% CI:1.000~1.002);此外,社区美观与舒适的主观感知程度越高,工作、交通、家务及总体力活动水平越高( OR=1.889,95% CI:1.176~3.033; OR=1.671,95% CI:1.120~2.495; OR=1.775,95% CI:1.143~2.756; OR=1.593,95% CI:1.079~2.350)。 结论:完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设施、提高社区的美观和舒适程度对于增加居民体力活动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绿色荧光裸小鼠髓源巨噬细胞的极化培养及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为适应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需要而在其自身极化层面上发生谱系变化模型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TME中巨噬细胞的可塑性提供参考。方法:取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并已建成近交系的Foxn1 nu.B6-CAG-EGFP/SU裸小鼠骨髓细胞,分别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1,CSF-1)、IFN-γ+LPS、IL-4诱导下,培养出M0、M1和M2亚型,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GF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标志蛋白和极化蛋白,并进一步与人脑胶质瘤干细胞SU3共培养。 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原始骨髓细胞和条件培养基培养出的M0、M1和M2都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瑞氏-吉姆萨(Wright-Giemsa)染色后,普通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巨噬细胞固有的可塑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D11C和CD206标志蛋白表达都呈阳性,CD68只在M1巨噬细胞上为弱阳性,CSF-1和CSF-1R在各亚型细胞上都呈强阳性。在共培养的干细胞球体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细胞浸润,并发生了吞噬反应。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绿色荧光裸小鼠的髓源性巨噬细胞谱系模型,包含M0、M1和M2亚型,都有巨噬细胞固有的可塑性,表达共同的标志蛋白和极化相关蛋白,具有巨噬细胞固有的吞噬功能,可用于与肿瘤细胞之间相生相克表征的研究,特别是需要示踪研究时,可通过巨噬细胞发出的绿色荧光进行识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PEST-SWOT模型的临床医学科创园区发展策略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制定临床医学科创园区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提高临床研究水平和疾病诊疗水平。方法:运用管理学PEST-SWOT模型对影响园区发展的内部、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分析了园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SO、ST、WO及WT共4个方面提出适宜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有效策略。结论:本研究制定的发展策略有利于建成集临床与科研为一体的国内知名临床医学科创园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公共卫生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新冠疫情)使全社会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公共卫生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行为规范、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以及社会治理和精细化管理等。新冠疫情使人们对公共卫生有了新启示和新定位,要改革与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强化病原的变异监测及预警,加强传染源的早期识别与发现,关注传播途径的认知与阻断技术,加强疫苗的研制及战略技术储备,加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公共卫生是国民健康的卫士,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是国泰民安、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公共卫生综合能力是政府现代化疾控体系建设和社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标志。现代公共卫生的新特征包括:健康影响因素与疾病病因的多元化、复杂性;国民健康改善与疾病防控、突发事件应急的社会性;健康保护、健康促进与疾病防控、突发事件应急的社区性。展望新时代公共卫生,要重点关注健康一生、环境健康及建成环境建设、融健康于万策、同一健康和全球健康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简介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负担逐年加重,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我国西南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域特色鲜明,慢性病负担沉重,但卫生资源相对匮乏,高危慢性病防控形势严峻。为全面深入解析我国西南地区多民族人群疾病分布模式和潜在暴露风险规律,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项目组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资助,于2017年启动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建设。目前,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在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5省/市/自治区共招募119 556名30~79岁居民(西藏自治区为18~79岁),已建成大规模、多民族、高质量自然人群队列及生物样本库。项目组围绕西南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的健康效应已取得初步研究进展,并对欠发达地区大型队列的构建模式进行了创新,可为复杂地理场景的大规模自然人群队列建立与研究提供借鉴,为我国精准医学研究与多民族疾病防控决策提供高质量基础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四城市成年人主观感知建成环境与休闲性体力活动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4城市社区成年居民主观感知的建成环境与休闲性体力活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杭州、苏州、成都和青岛市25~64岁成年人,使用社区环境步行适宜性量表简版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长版评估建成环境和休闲性体力活动水平,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主观感知的建成环境与休闲性体力活动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有效样本3 789份。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公共服务可及性( OR=1.34,95% CI:1.02~1.75)和美观度( OR=1.37,95% CI:1.09~1.73)与居民自报过去一周有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可能性呈正相关;类似地,居民进行休闲性步行的可能性与这2个维度也呈正相关。街道连通性与居民休闲性步行水平呈正相关[ exp( β)=1.09,95% CI:1.00~1.19];居住密度[ exp( β)=1.000 4,95% CI:1.000 0~1.000 8]越高、体力活动场所可及性[ exp( β)=1.09,95% CI:1.00~1.19]越好,美观度[ exp( β)=1.11,95% CI:1.00~1.22]越好,居民休闲性体力活动水平越高,达标的可能性也越高。 结论:改善社区某些建成环境维度,有望增加居民进行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可能性及相应的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结合5G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新一代智慧化ICU单元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结合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一代智慧化ICU单元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危重患者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基础。方法:研究于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集合医疗、护理、院感管理、临床医学工程、5G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后勤服务等多学科团队,对急诊ICU的一个床单元进行智慧化设计与改建。结果:本研究构建的智慧化ICU单元装配智慧虚拟天窗、床旁智能音箱及集束化环境监控中控台,打造家居式智慧医疗服务。基于5G和人工智能技术建成智慧化的ICU单元,实现ICU多维度信息的远程高速互动,包括远程监护、远程查房、远程会诊及家属探视的智能化辅助;建立了智能化ICU感染防控系统,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的自动识别和报警。结论:结合5G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新一代智慧化ICU单元有助于提高危重症患者服务的水平,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国家卫生城市建成环境居民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国家卫生城市建成环境居民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从全国国家卫生城市(县级市除外)名单中等比例随机抽取61个国家卫生城市,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招募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开展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基本情况和个人生活方式,采用自制满意度评价量表调查纳入的对象对城市建成环境的满意度,并检索查阅城市水平的相关数据资料。采用两水平多因素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建成环境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2 465名研究对象年龄以18~40岁为主(79.9%),男性为主(45.8%)。国家卫生城市居民满意度原始总得分为(69.14±13.24)分,将获得感的四个维度做标准化处理后,城市治理满意度得分最高(65.08分),依次为城市环境卫生(63.68分)、城市生活方式(59.97分)和城市基础功能(59.02分)。两水平多因素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环境可吸入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48 μg/m 3的居民相比,平均浓度在38~48 μg/m 3[ β(95% CI):1.65(0.08,3.21)]和≤37 μg/m 3以下[ β(95% CI):1.98(0.53,3.43)]的居民满意度较高;与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40.9%的居民相比,该比重越大的城市其居民满意度较低[比重为40.9%~48.03%居民 β(95% CI):-2.21(-3.93,-0.49);比重>48.03居民 β(95% CI):-2.58(-4.58,-0.59)];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居民相比,文化程度越高的居民满意度越低[大专学历居民 β(95% CI):-2.37(-4.57,-0.17);大学及以上居民 β(95% CI):-3.82(-6.05,-1.6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β(95% CI):5.78(4.71,6.84)]和自评健康状况良好[ β(95% CI):6.39(5.33,7.45)]的居民,其满意度较高。 结论:国家卫生城市居民对城市建成环境的满意度尚可;满意度与居民文化程度、居住类型、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自评健康状况是否良好等个体特征,以及所在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可吸入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第二产业GDP的比重等城市水平因素有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南亚热带乡土树种与桉树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类群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营造乡土树种人工林和桉树人工林是我国南亚热带森林经营的常见模式.为探究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功能对乡土树种和桉树人工林的响应特征与机制,该研究以南亚热带 4 个乡土树种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外来树种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为对象,基于各林分土壤(0~20 cm)真菌 18S rRNA高通量测序数据,利用FUNGuild数据库,比较分析乡土树种与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类群的差异特性及影响的主导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5 个研究林分的土壤真菌优势门均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但不同乡土树种林分与尾巨桉林的土壤真菌优势目存在差异.(2)尾巨桉林土壤真菌群落α多样性高于乡土树种人工林,其群落组成结构也与乡土树种人工林存在显著差异(P<0.05).(3)4 个乡土树种人工林土壤的腐生营养型的相对丰度高于尾巨桉林,并且火力楠林和米老排林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尾巨桉林,尾巨桉林土壤共生营养型以及外生菌根真菌和木材腐生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乡土树种人工林.(4)pH是导致尾巨桉林与乡土树种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类群差异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综上认为,在南亚热带地区将尾巨桉林改建成火力楠林或米老排林可提高土壤养分水平,提升土壤生态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