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样本低温保藏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病毒是一种只含有一种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的结构简单的非细胞结构微生物。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作为重要生物资源,微生物菌(毒)种的保藏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相对于容易污染微生物的传代法和容易失活的干燥法,低温保藏作为一种便宜、简单、省时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保藏当中。但是关于病毒低温保藏的现有研究较少且不深入。基于此,本文根据病毒侵染特定细胞的特性,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综述保藏温度、低温保护剂以及其它因素对不同种类病毒的低温保藏效果的影响,分析其病毒保藏技术问题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完善微生物低温保藏的现状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极地微生物资源的研究现状及挑战
编辑人员丨2024/4/6
南极和北极区域存在着苔原、冻土、海洋、冰川、湖泊和高山等多种地质地貌,其低温、干燥、强辐射和贫瘠等环境形成了独特而多样化的微生物群落,是微生物资源的宝库.本文对极地微生物的低温酶、多糖以及其代谢产物(抗菌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色素、挥发性有机物等)的功能和应用进行了概述,综述了极地微生物及其模式菌株的种类和保藏量,以及极地微生物专利申请和相关研究机构的现况,探讨了在极地微生物勘探中关于可培养性、宏基因组方法以及大数据的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预防性生物制品用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低温保藏技术指南(T/CAV 002-2023)(T/CAS 714-2023)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本标准规定了预防性生物制品用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低温保藏流程和技术要求,适用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保藏专业实验室等保藏机构,以及涉及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管、使用和疫苗生产企业等单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预防性生物制品用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低温保藏技术指南》标准解读
编辑人员丨2024/3/16
2023年4月10 日,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和中国标准化协会联合发布并实施《预防性生物制品用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低温保藏技术指南》(T/CAV002-2023、T/CAS 714-2023).这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标准体系的重要体现.标准以病原微生物资源长期、稳定、安全保藏技术需求为出发点,首次明确了低温保藏定义,以及冷藏保藏、超低温保藏、深低温保藏、冷冻干燥保藏4种低温保藏方式及其定义和操作规范流程.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为确保国家生物资源保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将推动低温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助力疫苗研发等生物产业发展和生物科技创新.本文从标准编制背景、标准结构与主要内容、标准应用与展望3个方面对标准进行全面的解读,使标准使用者对标准的内容和作用有准确的理解,支撑标准的宣贯与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注射用苏子油氧化稳定性及抗氧剂的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注射用苏子油氧化稳定性及筛选优良的抗氧化剂.方法 以全氧化值为指标,考察温度、光照及氧气对注射用苏子油氧化稳定性影响,并研究抗氧化剂在注射用苏子油自动氧化及光氧化过程中抗氧化效果.结果 随温度升高注射用苏子油氧化稳定性下降,低温适于其储藏;光照使注射用苏子油快速氧化,避光利于其保藏;空气组较充氮气组氧化剧烈.抗氧化实验发现,在注射用苏子油自氧化及光氧化中,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没食子酸丙酯(propyl gallate,P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scorbylpalmitate,AP)及维生素E(vitamin E,VE)均有抗氧化作用,其中复合抗氧剂VE+AP对注射用苏子油抗氧化效果最强,其在空气、避光、60℃条件下自氧化10 d过氧化值、甲氧苯胺值较不添加抗氧剂组分别降低约60.34%、38.39%,全氧化值降低59.32%;其在空气、室温(17 ~25)℃、(4 500±500)1x条件下光氧化10 d过氧化值、甲氧苯胺值较不添加抗氧剂组分别降低约59.64%、43.17%,全氧化值降低约51.37%,推测由于VE为优良的自由基清除剂,而AP有较强的氧结合能力,协同发挥抗氧化作用.结论 注射用苏子油在低温、避光及充氮的条件下并添加质量分数0.2‰VE+0.05‰AP抗氧剂保存,其全氧化值处在较低水平,且气味色泽良好,达到最好的稳定性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恩拉霉素高产菌株选育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进一步提高恩拉霉素发酵生产水平.方法 对杀真菌链霉菌RN16-7进行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等离子与庆大霉素复合处理.结果 经大量筛选,得到了恩拉霉素高产突变株RN 16-242,其遗传性状稳定,发酵效价达7423u/mL,比出发菌株RN 16-7(4703u/mL)提高了57.8%.菌株保存,采用甘油管低温保藏法、沙土管保藏法和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是甘油管低温保藏法最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气体包装储藏冷鲜肉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6年我国畜产品总产量8364万吨,位居全球第一 ,然而我国鲜肉制品常在裸露状态下储存、运输和销售,因其富含营养物质,极易引起微生物的污染与繁殖,导致肉品腐败变质[1-2]. 传统的肉品保藏技术主要有低温冷藏、加热处理、发酵处理及辐射保鲜等[3] ,这些技术主要通过控制酶活性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如水分活度、温度等)来减缓肉品的腐败变质速率. 另一方面,也有真空、气调以及选用合适的包装材料等包装方法来调节和控制包装内环境气体成分和浓度,达到抑制腐败延长保质期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长期低温保藏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的活性观察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长期低温保藏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的活性.方法 采用液体法、点滴法和双层琼脂平皿法检测不同保藏时间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的效价.结果 分离自四川省石渠县的3株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 于1998年采用液体法检测其效价分别为10-4、10-4、10-9, 4℃保藏10年后采用点滴法测定3株鼠疫噬菌体, 发现川4和川157不完全裂解, 川212完全裂解, 经过20年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其效价分别为10、10、104PFU/ml.分离自青海、西藏的9株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4℃保藏了10年, 尽管效价降低了1~3个梯度, 但仍以104~106PFU/ml的低效价状态存活.结论 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以赫氏肉汤作为保护介质, 密封于普通安瓿内, 4℃保藏10~20年仍然具有较低的活性.该悬液保藏方法操作简便、有效且成本低廉, 适合于实验室和野外鼠疫检测工作时培养和保藏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定期转种法和低温冷冻法保藏致病真菌活性的能力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定期转种法和低温冷冻保存法是临床实验室最常用的两种真菌保存方法,为比较两种方法保藏致病真菌活性的能力,本研究使用两种保藏方法对实验室689株致病真菌保藏5年后进行检测.定期转种法是将菌落接种于马铃薯斜面培养基并将其储存在4℃冰箱,每6个月转种1次.低温冷冻法是挑取马铃薯斜面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菌落于无菌10%甘油中,放置在-80℃储存.保藏5年后,将两种方法保藏的菌株转种复苏,比较菌株的复活率.对于念珠菌属Candida、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毛癣菌属Trichophyton、曲霉属Aspergillus和孢子丝菌属Sporothirix真菌,两种方法的菌株复活率无统计学差异;对于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真菌和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使用低温冷冻法保藏的菌株复活率高于定期转种法保藏的菌株复活率;对于着色霉属Fonsecaea真菌,低温冷冻法保藏的菌株复活率低于定期转种法保藏的菌株复活率.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常见致病真菌的长期保藏,使用10%甘油作为保护剂的低温冷冻法优于定期转种法,但其不适用于着色霉属Fonsecaea真菌的长期保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与肌腱库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为临床应用异体肌腱移植提供实验依据以及介绍肌腱库的建立。方法::用经深低温冷冻、冷冻干燥、不加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和自体肌腱移植,修复SD大鼠跟腱缺损。术后3、8周行免疫原性和生物力学测定、形态学组织学观察。结果::经深低温冷冻与冷冻干燥处理的异体肌腱,有明显降低组织抗原性的作用,并保留了腱组织的生物学特性。结论::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异体肌腱可应用于临床,近期疗效较为满意 〔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