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低聚麦芽糖X的皮肤护理软膏辅助治疗轻中度湿疹患者瘙痒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一种含低聚麦芽糖X的皮肤护理软膏辅助治疗湿疹瘙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模拟剂对照临床研究,2021年3 - 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河北省中医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及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4家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轻、中度湿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外用一种含低聚麦芽糖X的皮肤护理软膏,模拟剂组外用该皮肤护理软膏模拟剂,每天瘙痒发作时即使用,连续使用14 d。分别于辅助治疗前和治疗7、14 d随访,根据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视觉模拟标尺法(VAS)等评价疗效,记录不良事件。主要采用 χ2检验和 t检验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结果:入组患者232例,男90例、女142例,年龄(40.13 ± 13.36)岁;观察组156例,模拟剂组76例。辅助治疗前两组患者EASI评分[(2.07 ± 2.24)分比(2.29 ± 2.28)分]、VAS评分[(6.22 ± 1.78)分比(6.20 ± 1.7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0.70、0.06, P值分别为0.486、0.955)。治疗1 d,两组VAS评分相对各自基线的变化即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0.001、= 0.003)。治疗14 d,观察组VAS评分均值2.67分,显著低于模拟剂组3.35分( t = -2.28, P = 0.024)。治疗7 d和14 d,与基线相比两组EASI评分均显著下降(均 P<0.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853、0.731)。两组均无器械相关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含低聚麦芽糖X的皮肤护理软膏辅助治疗湿疹瘙痒安全、有效,可用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α-1,6葡聚糖与低聚异麦芽糖对益生菌和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比较α-1,6葡聚糖和低聚异麦芽糖对益生菌的体外增殖作用,评价2种低聚糖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脆弱拟杆菌在分别含有2种低聚糖的不同培养基中发酵,活菌计数绘制生长曲线;采集12位健康志愿者的新鲜粪便,将肠道菌群悬液按10%的接种量分别接种于Control组(含氮基础培养基)、α-1,6葡聚糖组(含氮基础培养基加1%α-1,6葡聚糖)及低聚异麦芽糖组(含氮基础培养基加1%低聚异麦芽糖),37℃恒温静态厌氧发酵24 h.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粪便发酵液菌群结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粪便发酵液中短链脂肪酸(SCFAs)水平.结果 α-1,6葡聚糖促进脆弱拟杆菌增殖的能力较低聚异麦芽糖强[(5.27±0.33)vs(4.80±0.66),×108 CFU/mL];粪便发酵实验显示α-1,6葡聚糖可降低粪便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t=2.821,P=0.0478),显著提升 SCFAs 水平(丙酸:t=3.750,P=0.0092;丁酸:t=5.747,P=0.0018).结论 α-1,6葡聚糖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并促进SCFAs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常见几种功能性低聚糖对肠道菌群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又称寡糖,是一种新型功能性糖源.它可分为普通低聚糖和功能性低聚糖,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功能性低聚糖.功能性低聚糖对肠道菌群的调节机制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的功能性低聚糖主要有低聚果糖、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半乳糖等.同时,由于香蕉的润肠通便作用,对香蕉低聚糖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现就常见的几种功能性低聚糖对肠道菌群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解脂耶氏酵母表面展示β-淀粉酶与α-葡萄糖转苷酶及一步法由淀粉合成低聚异麦芽糖
编辑人员丨2023/8/6
低聚异麦芽糖(IMO)所具有的良好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使得其在食品、医药、饲料、化妆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工业上采用多酶协同法由淀粉合成低聚异麦芽糖,步骤繁琐、成本较高.因此开发出更加经济简便的方法生产低聚异麦芽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将β-淀粉酶(βa)和耐热α-葡萄糖转苷酶(GT)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融合,并利用表面展示系统固定在食品安全微生物解脂耶氏酵母细胞表面,实现自我表达与固定.筛选得到高产菌株Yβa-GT29.大量培养获得细胞,转化液化的淀粉可实现一步法合成IMO,50℃转化20 h即可得到纯度为75.3%的低聚异麦芽糖,方便了低聚异麦芽糖的生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几种常用益生元不同配伍对三株益生菌体外生长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几种常用益生元经过不同配伍组合后对3种常用益生菌体外生长的调节作用.方法 使用基础培养基分别培养3株益生菌,观察不同益生元配伍组合对3株益生菌的体外调节作用.依据不同的益生元组分配伍以及浓度制作含不同益生元组分的基础培养基体外培养3株益生菌,分别在培养的0、6、12、18和24 h取样进行平板活菌计数同时观察菌体形态.配置不同浓度的含葡萄糖基础培养基作为对照,研究不同益生元组分配伍组合对3株益生菌体外生长的调节作用.结果 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组合2-0.5%)配伍以及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组合4-1.0%)配伍相较于相同糖浓度的葡萄糖基础培养基对嗜酸乳杆菌NCFM活菌计数有促进作用(P<0.05).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组合4-0.5%)配伍相较于相同糖浓度的葡萄糖基础培养基对乳双歧杆菌HN019活菌计数有促进作用(P<0.05).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组合2-1.0%)配伍以及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水苏糖(组合3-0.5%)配伍相较于相同糖浓度的葡萄糖基础培养基对乳双歧杆菌Bi-07活菌计数有促进作用(P<0.05).结论 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和低聚木糖组合对嗜酸乳杆菌NCFM和乳双歧杆菌HN019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和低聚异麦芽糖组合对嗜酸乳杆菌NCFM和乳双歧杆菌Bi-07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和水苏糖组合对乳双歧杆菌Bi-07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碳水化合物对孤独症患儿肠道菌群体外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与健康儿童的肠道菌群利用不同碳水化合物产生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儿科门诊的15例ASD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匹配15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粪便,稀释成10%悬浊液,然后分别接种到以乳果糖(LAU)、乳糖(LAT)、棉籽糖(RAF)、低聚半乳糖(GOS)、低聚异麦芽糖(IMO)和低聚甘露糖(MOS)为单碳源的肠道微生态小型模拟发酵系统中批量发酵24 h,检测SCFAs浓度、底物降解率和产气气压.结果 ASD组患儿粪便SCFAs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YCFA(无碳源对照培养基,蛋白发酵为主)培养基发酵后总SCFAs、乙酸和丙酸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09、-2.509、-3.007,P=0.011、0.011、0.002);在添加LAT、RAF、GOS、IMO和MOS的培养基发酵后总SCFAs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85、2.344、2.675、2.344、2.302,P=0.016、0.019、0.007、0.019、0.021),而含LAU的培养基发酵后,两组研究对象总SCFAs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SD患儿肠道菌群利用蛋白发酵产SCFAs能力显著低于健康对照,利用碳水化合物产SCFAs能力显著高于健康对照.6种发酵底物中,乳果糖是最适合ASD患儿的碳水化合物,有改善ASD患儿肠道菌群产SCFAs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酿酒酵母菌株来源异麦芽糖酶IMA1的克隆、表达及表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异麦芽糖酶IMA1在充分利用含有α-1,6-O-糖苷键的低聚糖中起着关键作用.[方法]在本研究中,对来自4株酿酒酵母菌株(包括3株嗜酸性菌株)来源的异麦芽糖酶IMA1进行克隆、表达、纯化和表征.[结果]研究发现,4种异麦芽糖酶IMA1表现出类似的pH和温度依赖性,但表现出不同的动力学参数和热稳定性.IMA1-A对α-MG(α-甲基葡糖苷)表现出最高的结合亲和力、转换数、催化效率和热稳定性.结构和序列分析表明,2个远离活性位点和底物结合位点的氨基酸的差异对异麦芽糖酶IMA1的动力学参数和热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结论]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异麦芽糖酶IMA1的结构-功能关系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共表达N-乙酰转移酶提高Aspergillus nidulans α-葡糖苷酶在毕氏酵母中的表达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仅-葡糖苷酶以低聚寡糖为底物,通过切割非还原末端α-1,4糖苷键以获得葡萄糖基,同时转苷生成α-1,6糖苷键,广泛应用于低聚异麦芽糖生产、代谢生理研究、疾病预防治疗等各个领域.Aspergillus nidulans来源的α-葡糖苷酶在毕氏酵母中外源表达时存在酶活较低、蛋白质降解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α-葡糖苷酶表达量,共表达N-乙酰转移酶(Mpr1)以降低发酵过程细胞受到的氧化胁迫,提高酶活.以实验室保藏的P.pastoris KM71/pPIC9 K-AgbB为出发菌株,构建共表达菌株Pichia pastoris KM71/pPIC9K-AgbB/pPICZA-Mpr1,经过摇瓶发酵120h,α-葡糖苷酶转苷酶酶活和蛋白质含量可达22.56U/ml和0.52mg/ml,分别是出发菌株摇瓶产酶的1.92倍和1.27倍.在此基础上进行3.6L罐发酵温度和甲醇诱导浓度优化,在25℃,以1%的甲醇浓度诱导发酵最高酶活和蛋白质含量可达128.12U/ml和1.81 mg/ml,分别是起始菌株上罐产酶的1.96倍和1.50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