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监护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综合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诊断为切口感染的患者117例,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手术及相关治疗情况、分泌物培养病原菌类型。使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分析各变量的重要性,计算变量的权重以及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s Ⅱ, APACHEⅡ)、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itric peptide, NT-pro-BNP)、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CRRT天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天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 MDROS)感染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PACHEⅡ评分(odds ratio, OR=1.112,95% confidential interval, CI:1.009~1.225, P<0.05)、PT( OR=1.348,95% CI:1.078~ 1.686, P<0.05)、CRRT天数( OR=1.358,95% CI:1.109~1.663, P<0.05)、MDROS感染( OR=3.794,95% CI:1.084~13.281, P<0.05)是切口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ROC曲线结果示APACHEⅡ评分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当APACHEⅡ评分为16.5分,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5%和65.9%,能较好地预测ICU切口感染患者的死亡结局。APACHEⅡ评分越高、PT值越大、CRRT治疗时间越长、MDROS感染提示患者预后越差,当APACHEⅡ评分>16.5分,CRRT天数>7.5 d,PT>17.05 s,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时患者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分析各变量的重要性,显示多重耐药菌感染(权重0.389)、APACHE Ⅱ评分(权重0.228)、PT值(权重0.100)、CRRT天数(权重0.283),模型准确率85.0%,ROC拟合曲线下面积85%。 结论:APACHEⅡ评分、PT延长、CRRT天数、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影响ICU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这类高危人群应该早期识别并采取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PCI治疗缺血性左心室功能:一项随机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与单纯的内科治疗相比,目前尚未明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血运重建是否可以改善严重缺血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的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和左心室功能。为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研究人员将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0.35、存在广泛冠状动脉病变、适合PCI且心肌有活力的患者随机分配接受PCI加最佳药物治疗(PCI组)或单独的最佳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主要复合结局是全因死亡或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次要结局是6个月和12个月时的LVEF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共有700例患者接受了随机分组,其中347例被分配到PCI组,353例被分配到最佳药物治疗组。在中位时间41个月内,PCI组129例患者(37.16%)和最佳药物治疗组134例患者(37.96%)发生了主要结局事件〔风险比为0.99;95%可信区间(95% CI)为0.78~1.27; P=0.96〕。两组的LVEF在6个月时平均差为-1.6%(95% CI为-3.7~0.5)和12个月时平均差为0.9%(95% CI为-1.7~3.4)。PCI组患者6个月和1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似乎要高一点,但在24个月时两组基本无明显差异。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在接受最佳药物治疗的严重缺血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中,PCI血运重建并未降低全因死亡或心衰住院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糖尿病足感染(DFI)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情恶化、截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住院和医疗费用增加的常见原因。在治疗方面,主要采用全身应用抗生素、彻底清创、定期换药、局部使用特殊敷料、负压封闭引流、减压治疗等方法治疗,创面较大者还需适时进行植皮或皮瓣移植手术。载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领域广泛应用,利用诱导膜技术修复大段长骨缺损,发挥持久的局部抗感染作用,同时在骨水泥周围形成生物诱导膜,近年来逐渐应用到DFI创面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该文采用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DFI创面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其产品研发、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的认识,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产术用于妊娠28周后胎死宫内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产术在妊娠28周后胎死宫内患者引产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单胎妊娠且妊娠28周后超声诊断胎死宫内的孕妇77例,根据不同引产方式分为依沙吖啶引产成功组(63例,包括子宫瘢痕组56例与非子宫瘢痕组7例)、依沙吖啶引产失败组(4例)、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引产组(5例)和自然临产分娩组(5例)。采用 t检验、方差分析、 χ 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各组间一般情况及引产结局的差异。 结果:(1)67例依沙吖啶引产患者中,引产成功率94.0%(63/67)。(2)依沙吖啶引产成功组与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引产组和自然临产分娩组相比,在总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和死婴重量,以及产后出血、会阴裂伤和宫内残留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组病例中均未发生胎盘早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宫内感染、子宫破裂、中转剖宫取胎术、产褥感染等严重并发症。(3)依沙吖啶引产成功组引产-临产时间显著短于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引产组[(28.5±12.0)h与(54.2±17.6)h, t=-4.45, P<0.001]。(4)63例依沙吖啶成功组中,瘢痕子宫组与非瘢痕子宫组比较,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5)63例依沙吖啶成功组中位引产-临产时间为26.8 h(2.3~66.0 h),95%的患者在用药后51.7 h内临产,用药后66 h内全部临产。 结论: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用于妊娠28周后单胎胎死宫内引产安全且有效,其引产-临产时间显著短于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引产,且未增加引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早期口腔初乳涂抹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免疫保护作用: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生后早期口腔初乳涂抹(oropharyngeal administration of colostrum, OAC)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非盲试验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12月间在生后24 h内收住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出生体重≤1 500 g且胎龄≤32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生后48 h内开始分别给予OAC(0.4 ml母乳涂抹口腔,每3小时一次,每天8次)或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直至生后10 d。主要结局指标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和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 LOS)的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达完全肠内喂养日龄、达完全经口喂养日龄、体重增长速率、有创机械通气及无创通气时间、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如动脉导管未闭、Ⅲ级及以上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不良反应为口腔黏膜破损。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及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207例,排除7例,5例退出研究,最终纳入195例,其中对照组97例,干预组98例。(1)主要结局指标:干预组Ⅱ期及以上NEC以及LOS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1%(3/98)与10.3%(10/97), χ2=4.116, P=0.042;4.1%(4/98)与13.4%(13/97), χ2=5.322, P=0.021]。(2)次要结局指标:干预组达完全肠内喂养日龄较对照组小[22.0 d(16.0~29.0 d)与25.0 d(19.0~40.0 d), Z=3 814.000, P=0.017],Ⅲ级及以上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1/98)与7.2%(7/97),Fisher精确概率法, P=0.035]。2组间其他次要结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干预组内超低出生体重儿与对照组内超低出生体重儿相比,LOS发生率降低(0/13与3/7, P=0.031),达完全肠内喂养日龄较小[36.0 d(31.0~42.0 d)与46.0 d(42.0~71.0 d), Z=13.500, P=0.008],其他结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2组均未观察到口腔黏膜破损发生。 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早期给予OAC可以降低NEC、LOS和严重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并缩短达完全肠内喂养的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PCI后高危患者的常规功能测试或标准治疗:一项随机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由于目前的临床试验数据极少,学者们尚无法制定出一套针对心肌血运重建后的特定随访监测方案。比如包括常规功能测试在内的后续策略是否能改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高危患者的临床结果尚不确定。为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研究人员将1 706名接受过PCI的具有高风险解剖或临床特征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在PCI后1年进行常规功能测试(核负荷试验、运动心电图或负荷超声心动图)的随访策略或仅接受标准治疗。主要结局是2年时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因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的复合结局发生率;关键的次要结局包括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和重复血运重建。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4.7岁,21.0%有左主干病变,43.5%有分叉病变,69.8%有多支病变,70.1%有弥漫长病变,38.7%有糖尿病,96.4%使用了药物洗脱支架。2年时,功能测试组849例患者中的46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计,5.5%)和标准治疗组857例患者中的51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计,6.0%)发生了主要结果事件〔风险比为0.90,95%可信区间(95% CI)为0.61~1.35, P=0.62〕;主要结果的组成部分没有组间差异。2年时,功能测试组12.3%的患者和标准治疗组9.3%的患者接受了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差异为2.99%,95% CI为-0.01~5.99),两组分别有8.1%和5.8%的患者接受了重复血运重建(差异为2.23%,95% CI为-0.22~4.68)。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在接受PCI的高危患者中,与单独的标准治疗相比,常规功能测试的随访策略并没有改善患者2年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医辨证施护对电子肠镜下肠黏膜切除术(EMR)患者手术结局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施护对电子肠镜下肠黏膜切除术(EMR)患者手术结局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行电子肠镜下肠黏膜切除术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中医辨证施护,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3年内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中医辨证施护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2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术后3年内总复发率8.75%,对照组3年内总复发率为27.50%,研究组3年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电子肠镜下肠黏膜切除术中应用中医辨证施护,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利于改善手术结局,并可提升患者短期预后,降低疾病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GLIM标准诊断的营养不良与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疾病活动度及不良临床结局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以全球营养领导层诊断营养不良标准(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诊断的营养不良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住院患者疾病活动度及不良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3年3月的115例UC住院患者,应用GLIM及欧洲临床与代谢营养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ESPEN)2015标准进行营养不良诊断,分析两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根据GLIM将UC住院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和非营养不良组,进一步研究GLIM诊断的营养不良与疾病活动度及不良临床结局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UC住院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GLIM与ESPEN 2015标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高度一致性(AUC=0.875, P<0.001; K=0.809, P<0.001)。根据GLIM标准,UC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为32.17%(37例),与非营养不良组相比,营养不良组UC住院患者改良Mayo评分及C反应蛋白更高( P均<0.05)、重度疾病活动期患者比例更高( P=0.005)。营养不良组UC患者住院天数更长( P<0.001)、住院费用更高( P<0.001),12周及54周药物升级/转化治疗、再入院及手术患者比例更高(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Mayo评分( OR=3.606, P=0.016)、高改良Mayo评分( OR=1.346, P=0.009)及营养不良( OR=1.430, P=0.012)是UC住院患者12周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高Mayo评分( OR=6.491, P=0.011)及营养不良( OR=6.693, P=0.033)是UC住院患者54周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GLIM与ESPEN 2015标准诊断UC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具有高度一致性;合并营养不良的UC住院患者病情更重;营养不良可预测UC住院患者不良临床结局,是影响UC住院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医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中医药疗法可降低下肢骨折手术后或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以及颅脑或脊髓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且可减轻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预防作用较显著,且预防方式多样,涵盖了内治、外治及内外合治法,充分发挥了"治未病"优势。相关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等局限性,今后应针对性加以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高磷血症的流行病学概况及其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中国成人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高磷血症的患病率和降磷药物使用率,探索高磷血症及降磷治疗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为大型回顾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研究人群来源于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协作网,纳入2013—2020年诊断为CKD的≥18岁的非透析且有血磷检测结果的首次住院患者。高磷血症定义为住院期间首次检测的血磷>1.45 mmol/L,正常血磷定义为0.97 mmol/L≤血磷≤1.45 mmol/L。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高磷血症与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死亡和CKD进展的关系,以及使用降磷药物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关系。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57 987例有血磷检测结果的成人非透析CKD患者,年龄60(47,72)岁,男性91 453例(57.89%),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为63.49(39.12,92.90)ml·min -1·(1.73 m 2) -1,常见的合并症为高脂血症84 497例(53.48%)、高血压58 818例(37.23%)和心力衰竭42 686例(27.02%)。高磷血症的患病率为14.83%(23 431/157 987)。在合并高磷血症的CKD 3~5期患者中,降磷药物的使用率为13.34%(3 962/29 7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64 662例随访时间≥90 d的患者中,随访时间为3.3(1.5,5.4)年,高磷血症与全因死亡(高磷血症/正常血磷, HR=1.13,95% CI 1.06~1.22, P=0.001)及心血管事件死亡(高磷血症/正常血磷, HR=1.28,95% CI 1.04~1.56, P=0.018)风险增加均显著相关。在47 581例随访时间≥90 d且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 -1·(1.73 m 2) -1的患者中,随访时间为1.8(0.9,3.2)年,高磷血症与CKD进展风险增加显著相关(高磷血症/正常血磷, HR=1.08,95% CI 1.00~1.17, P=0.038)。在8 856例有死亡随访资料且有高磷血症患者中,随访时间为3.3(1.5,5.4)年,使用降磷药物与全因死亡( HR=0.88,95% CI 0.82~0.95, P<0.001)和心血管事件死亡( HR=0.84,95% CI 0.72~0.97, P=0.022)风险降低均显著相关。 结论:中国成人非透析CKD患者高磷血症患病率较高,但降磷药物使用率较低。高磷血症是非透析CKD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死亡及肾功能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降磷药物可能降低上述风险。定期监测非透析CKD患者血磷水平并对高磷血症患者启动降磷治疗可能有利于改善其临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