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移位至前房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不仅能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的黄斑水肿、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和非感染性后葡萄膜炎,还能治疗内眼手术后黄斑水肿和其他炎症相关的眼底疾病继发的黄斑水肿.随着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广泛应用,不常见的并发症,如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移位至前房,逐渐受到重视.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移位至前房多见于悬韧带-晶状体囊膜复合体不完整、玻璃体切除术后的患眼.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移位至前房后多沉于下方房角,似前房积脓,可引起视力下降和眼痛,常并发角膜水肿和高眼压.合并角膜水肿的患眼应尽快复位或取出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以降低角膜内皮失代偿风险.缩瞳和避免诱因,如俯卧、跳跃、长途飞行等,可以预防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移位至前房.文章主要综述了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移位至前房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移位至前房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个性化设计腰椎融合器在脊柱内固定术中生物力学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不同结构腰椎融合器植入人体内的有限元模型,与健康人体腰椎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探讨其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1名健康男性,年龄45岁,身高176 cm,基于正常人体腰椎的CT扫描数据,设计出适用于腰椎椎体L 3~L 4段个性化腰椎融合器,利用Mimics、Solidworks和Abaqus软件,建立正常生理状态腰椎模型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有限元模型,比较两种模型在腰椎椎体、融合器、椎间盘的受力,变形以及应力分布的差异,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解释融合器在腰椎内固定术中的作用。 结果:健康腰椎椎体模型最大应力为26.60 MPa(1 MPa=7 500.62 mmHg)、最大位移为0.553 mm,而融合器模型所受最大应力为37.59 MPa、最大位移为0.531 mm。两种模型中腰椎椎体所受应力值接近,在直立工况下融合器模型椎体最大位移比正常椎体最大模型位移小3.9%;融合器所受应力值与其对应L 3~L 4段健康模型椎间盘所受应力值相差不大,位移变化比健康椎体模型小4.2%。 结论:融合器植入可以有效改善椎体力学性能和运动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列腺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中标志物可探测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量化前列腺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中植入标志物的可探测性,寻找最佳植入位置。方法:(1)依次将标志物植入4种模式下盆腔假体内不同既定坐标组合处。(2)调取25例既往前列腺癌患者的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对每次按照实验设计植入了标志物的盆腔假体分别进行25次照射,单次剂量约为60 Gy,在每个控制点获取兆伏级电子射野影像平片。(3)利用兆伏级平片和自研算法计算每种坐标组合25次照射的可探测性分数的均值( ),并寻找最佳植入位置。通过曲线拟合分析计算普适情况下最佳植入位置参数值a和b。 结果:组级结果:在所有组级坐标组合中,B模式下B10-Ⅰ组[(10,3,0)、(-10,3,0)、(10,-3,0)、(-10,-3,0),单位:mm]的 最高(0.2652分)。模式级结果:在所有模式中,D模式[(0,3b,0)、(a,b,a)、(-a,-b,-a)、(0,-3b,0),a、b均为参数,单位:mm]下的 的平均值最高(0.2489分)。系统化结果:当a=9.6 mm、b=4.6 mm时,4种模式下所有坐标组合的 均较为理想。 结论:成功量化了植入标志物的可探测性并获取了由组级到模式级再到系统化的最佳植入位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D打印纳米β-磷酸三钙支架缓释功能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3D打印纳米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动物体内缓释效果。方法:采用光固化3D打印结合挤压堆叠高温烧结技术打印纳米β-TCP支架,并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生物力学方法检测支架性能,植入大鼠皮下检测其药物释放效果,并与对照组硫酸钙支架进行对比。结果:3D打印纳米β-TCP支架内孔径约400 μm左右,其XRD在30处最高峰,支架抗压强度检测在保持支架良好形态不变的情况下,最大承受力约为170 N,所承受的压缩强度约为5 MPa,其载万古霉素缓释时间可长达56 d以上,缓释浓度高于对照组。结论:3D打印纳米β-TCP支架负载万古霉素缓释效果较医用硫酸钙颗粒更好,同时具有较好的力学强度和一致的孔隙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黄斑水肿联合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具威胁视功能的主要并发症,具有难治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目前针对DME的临床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玻璃体腔注药、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阈值下微脉冲激光、球旁糖皮质激素注射、玻璃体切割手术等。虽然常规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但持续存在的、顽固的及反复发作的DME仍然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某些联合治疗方法优于单独治疗,既能恢复患者黄斑区解剖结构,有效减轻黄斑水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功能,同时亦可减少治疗次数,降低总体费用等,弥补了单一治疗模式的不足,被临床寄予厚望。然而,联合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时间较短,其安全性和长期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探究。针对DME发生发展的不同机制,目前仍有新药物、新剂型、新治疗靶点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如具有更强的抑制血管渗漏作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设计锚定重复序列蛋白、多生长因子抑制剂、抗炎治疗制剂和干细胞治疗等。随着对现有药物和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以及新药物、新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DME的个性化治疗将成为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合水凝胶三维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矿化及异位成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明胶/海藻酸钠/硅酸镁锂水凝胶膜板,研究其体外矿化性能及体内异位成骨能力。方法:从2周龄SD大鼠(SD大鼠均购自空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骨髓中提取B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设置实验组T1、T2、T3水凝胶分别混合P3代BMSCs,终细胞浓度分别为1×10 8/L、1×10 9/L、1×10 10/L,对照组C不混合细胞。在1、3、7 d用钙黄绿素-AM/碘化丙锭染色检测细胞的存活率,7、14、21 d茜素红染色观察各组的矿化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体内实验将4组水凝胶分别植入18只8周龄SD大鼠臀后侧肌袋内,术后1、2、4周取材,组织学观察成骨效果。两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流式鉴定细胞是BMSCs,并且在水凝胶中7 d存活率可达(92.43±0.73)%。体外培养14 d后实验组矿化结节的数量逐渐增多且T3[(211.33±17.16)个]高于T2[(56.67±7.64)个]和T1[(28.33±3.5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39.234, P<0.05),而对照组并无矿化结节的生成;7 d各组较高表达成骨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而14 d高表达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N)基因。体内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2周开始形成软骨细胞囊泡、成骨细胞等,而对照组无成骨分化倾向。 结论:明胶/海藻酸钠/硅酸镁锂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BMSCs三维培养的载体材料,复合水凝胶混合的BMSCs具有良好的矿化能力,在体内具有较好的异位成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视网膜类器官在体移植及感光细胞长期存活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体外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定向分化成视网膜类器官(ROs)的进程并进行小鼠在体细胞移植。方法:使用定向分化培养基使BC1-eGFP hiPSCs悬浮培养得到神经球,培养第7天时将神经球贴壁培养诱导出神经视网膜上皮结构,然后人工分离类视网膜结构悬浮培养,进一步定向诱导分化得到成熟的RO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培养第0、7、15、21和30周标志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培养第8天、第15天、第15周、第21周和第30周标志基因的蛋白水平变化来鉴定诱导分化进程及效果。在体移植ROs实验中,首先破坏外界膜,然后将经消化的RO细胞悬液从角巩膜缘注射到 Gnat1-/-小鼠视网膜下腔,细胞移植后5个月进行视网膜切片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植入细胞的存活情况、与宿主视网膜的整合以及进一步的成熟分化情况。 结果:形态学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体外诱导hiPSCs早期形成的眼区细胞高表达神经视网膜上皮特异性标志物PAX6和SOX1,随后细胞可以表达视网膜祖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HX2,集落外圈逐渐形成圆形透明马蹄状的类视网膜结构。机械分离并悬浮培养得到的ROs直径约为1 mm,类视网膜组织逐渐增厚并出现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视网膜祖细胞标志基因 VSX2表达在第7周即达峰值并持续高表达( F=168.30, P<0.01),视网膜前体细胞标志基因 RCVRN在第7周也开始出现并逐渐高表达( F=271.60, P<0.01),感光蛋白基因 RHO在第15周开始表达( F=95.02, P<0.01),而成熟感光细胞标志 OPN1LW/ MW的表达在第21周明显升高( F=40.57, P<0.01)。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检测到感光蛋白RHO在第30周达高表达状态。RO细胞移植后3周,自身带有绿色荧光的细胞成功在宿主小鼠的视网膜外核层中长期存活,移植后5个月植入细胞表达功能性光信号转导蛋白GNAT1。 结论:体外3D培养诱导hiPSCs生成ROs可成功地模拟人体内视网膜的发育过程,移植的RO细胞能在受体小鼠眼内长期存活,进入外核层并进一步发育成熟为类感光细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后继发眼压升高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并分析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DEX)治疗后继发性眼压升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观察研究。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哈尔滨二四二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并行DEX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继发DME患者352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21例,女性131例;年龄(55.56±8.09)岁。弥散性黄斑水肿、黄斑囊样水肿分别为194、158例。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植入DEX治疗。治疗后每一个月测量1次眼压,连续3个月,以眼压>25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较基线升高>10 mm Hg为继发眼压升高。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ME患者DEX治疗后继发眼压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352例中,眼压升高组116例(32.95%,116/352)。其中,治疗后1、2、3个月发生者分别为29(25.00%,29/116)、69(59.48%,69/116)、18(15.52%,18/116)例。与眼压正常组比较,治疗后1、2、3个月眼压升高组患者眼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771、21.116、13.761, P<0.001)。与眼压正常组比较,眼压升高组患者年龄更小( t=6.967),糖尿病病程( t=5.950)、眼轴长度(AL)( t=14.989)更长,DME 3级( Z=6.284)、DEX植入睫状体扁平部比例( χ2=23.275)、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t=10.764)更高(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较长[比值比( OR)=1.428,95%可信区间( CI)1.054~1.934]、DEX植入睫状体扁平部( OR=1.358,95% CI 1.063~1.735)、HbA1c偏高( OR=1.702,95% CI 1.225~2.366)是DME患者DEX治疗后继发眼压升高的危险因素( P<0.05);年龄偏大是保护因素( OR=0.548,95% CI 0.380~0.789, P<0.05)。 结论:AL较长、DEX植入睫状体扁平部、HbA1c偏高是DME患者DEX治疗后继发眼压增高的危险因素;年龄偏大是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前应用康柏西普以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术前应用康柏西普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糖尿病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以菏泽市中医医院眼科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诊治的糖尿病所致NVG 61例(62眼)为研究对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手术前均进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试验组,31例(32眼),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及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照组,30例(30眼),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小梁切除及视网膜激光光凝术;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眼压低于对照组( F=42.599, P<0.001),随访结束时,两组视力、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疗效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后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阀值入术治疗糖尿病继发的NVG,降低眼压幅度更大且平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手术系统动物体内种植精度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手术系统(Autonomous Dental Implant Robotic System, ADIR)在动物口内进行种植手术的准确性。方法:选择9只中华田园犬(3岁,性别不限),拔除下颌双侧前磨牙,制作牙列缺损模型。每只犬下颌骨每侧缺牙区各植入2枚种植体,分别由ADIR(机器人组)和1名有丰富种植手术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使用数字化全程导板(导板组)完成,每组18枚。术后评价种植体实际植入位置与规划位置的偏差,包括颈部、根部和角度偏差;测量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比较机器人组与导板组差异。结果:ADIR能顺利在全身麻醉动物口内完成种植体植入。机器人组种植体颈部偏差[ M( Q)]为0.269(0.152) mm、根部偏差为0.254(0.218) mm、角度偏差为0.989°(0.517°),均显著小于导板组[颈部偏差为0.910(0.872) mm、根部偏差为1.179(1.176) mm、角度偏差为4.209°(5.208°)]( P<0.05)。两组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本课题组研发的ADIR在动物口内进行种植体手术的准确性优于数字化全程导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