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背联合体外振动排痰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分析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结核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拍背联合体外振动排痰与传统拍背排痰不同效果.方法:纳入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结核病患者开展研究.2021年8月到2022年1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2022年2月至2022年7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拍背联合体外振动排痰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传统拍背排痰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均排痰量比较,护理后,观察组日均排痰量为(45.3±2.3)ml,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护理后,观察组FVC水平为(2.7±0.5)L、FEV1水平为(2.0±0.4)L、FEV1/FVC水平为(65.6±3.1)%,3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后各项血气指标比较,观察组3项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后观察组评分(94.5±2.3)分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并发结核病患者实施拍背联合体外振动排痰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肺部超声引导的体位策略联合定位振肺在老年体外循环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探讨肺部超声引导的体位策略联合定位振肺在老年体外循环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6~11 月南京市第一医院ICU住院的老年体外循环术后病人 12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64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体位摆放和肺部叩击振动,观察组在肺部超声引导下实施个性化体位策略和针对性肺部叩击振动.比较 2 组病人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排痰量、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 2 天开始肺部超声评分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4h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部超声引导的体位策略和定位振肺可以促进体外循环术后的老年病人排出痰液,改善肺部功能和氧合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体外振动排痰护理应用于慢阻肺急性期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氧气驱动雾化吸人联合体外振动排痰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期患者对疗效、排痰量、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扬州市中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慢阻肺急性期患者67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一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体外振动排痰护理的慢阻肺急性期患者67例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临床疗效、排痰量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1、3、6天后排痰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2周后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支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体外振动排痰护理应用于慢阻肺急性期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排痰,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呼吸肌训练联合体外振动排痰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应用呼吸肌训练联合体外振动排痰对其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4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呼吸肌训练联合体外振动排痰干预措施;两组均干预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2周后呼吸功能[肺活量占预估值百分含量(VC%)、用力肺活量占预估值百分含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估值百分含量(FEV1%)、最大通气量占预估值百分含量(MVV%)]、生活质量[采用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干预2周后,两组呼吸功能指标(VC%、FVC%、FEV1%、MVV%)、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1).结论:呼吸肌训练联合体外振动排痰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于患者预后有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氧气雾化吸入联合体外振动排痰对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运动耐受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氧气雾化吸入联合体外振动排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运动耐受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COPD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给予同样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及氧气雾化吸入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振动排痰干预.分别于干预前与干预后2周比较两组患者日排痰量、呼吸困难程度、生活质量,干预后2周,比较两组患者运动耐受性.结果 干预后2周,两组患者日排痰量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呼吸困难程度、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周,观察组运动耐受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联合体外振动排痰对COPD患者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其病情严重程度,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提升运动耐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体化排痰护理在神经康复病区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超声雾化吸入-体外振动排痰-吸痰一体化排痰法对神经康复病区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康复病区治疗的80例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超声雾化吸入、人工叩背等护理基础上间断给予吸痰护理,观察组实施超声雾化吸入-体外振动排痰-吸痰一体化排痰法.比较两组日均排痰量,排痰有效率及感染、控制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日均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t=7.637,P=0.000),排痰有效率和感染控制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U=7.637,P=0.040;x2 =4.943,P=0.026),另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导管拔除时间更短(t=-2.195,P=0.031).结论 实施一体化排痰护理能够增加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量,提高排痰效果,使得肺部感染得到有效地控制,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的不同排痰方法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手持式体外振动排痰法与高频震荡排痰法在重型颅脑损伤(SH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SHI机械通气患者42例,每天进行辅助排痰3次.随机分为体外振动排痰组、高频胸壁震荡排痰组.比较2组排痰前后收缩压、心率以及排痰量.结果 2组患者排痰后的生命体征指标较排痰前显著改善,且高频胸壁震荡排痰组排痰后的心率、收缩压显著低于体外振动排痰组(P<0.05).体外振动排痰组排痰的痰液量为(5.56±2.45) mL,显著少于高频胸壁震荡排痰组的(6.23±3.12) mL(P <0.05).结论 高频胸壁震荡排痰法对SHI机械通气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更小,排痰作用较好,可操作性高,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体位标识卡在胸部外伤患者体外排痰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体位标识卡在胸部外伤患者体外排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6例胸部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两组患者均使用体外振动排痰机进行排痰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体位标识卡,根据患者近期拍摄的胸部CT或X线片,在标识卡上画出患者的损伤范围,骨折部位用红色彩笔勾画表示排痰禁区,痰蓄积区用绿色彩笔勾画,表示重点排痰区,根据标识卡所示用排痰机进行排痰。对照组患者采用排痰机在肺野投射区自然滑动排痰。比较两组患者排痰后的HR、呼吸频率、氧分压、排痰量和肺膨胀时间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痰总量为(76.77±4.28)ml,肺膨胀时间为(7.65±2.57)d,分别优于对照组的(49.56±3.06)ml和(10.11±3.1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165,11.763;P<0.05)。观察组排痰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3,P<0.05)。观察组患者排痰3 d后的HR、R及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 PaO2及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2.796,2.841,2.093,2.564,2.231;P<0.05)。结论在胸部外伤患者体外排痰中应用体位标识卡可有效规避骨折损伤部位,提高排痰效率,同时减少再损伤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