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昭玲教授诊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IVF-ET中医辅助方案的构建与临证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指女性在 40 岁之前出现性腺功能的减退,临床表现为继发性闭经、不孕,常伴有夜间睡眠过程中出汗、失眠、记忆力减退等围绝经期症状.本文主要介绍尤昭玲教授对患者行中医辅助IVF-ET论证思路及特色治疗.尤教授认为POI患者不孕的主要病因为肾元亏虚、血瘀致病,故在治疗上以固本培元、活血化瘀为主,并根据二期序贯与三期三法,采用尤氏"辨卵调泡八法",妙用花药随证加减,同时佐以食疗巩固疗效.并附验案 1则,以资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出生单胎新生儿第二性别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辅助生殖技术中出生单胎新生儿第二性别比(secondary sex ratio,SSR)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生殖中心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出生的7020例单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的母亲年龄、授精方式、移植胚胎类型、移植胚胎期别等因素对单胎新生儿性别的影响。结果:在7020例新生儿中,男婴3730例,女婴3290例,总SSR为113∶100。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方式出生新生儿SSR明显高于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授精方式(121∶100比95∶100, P<0.001),其他因素对出生新生儿SSR无显著影响。分层分析中,在IVF组和ICSI组间除了母亲年龄≥35岁组、囊胚期胚胎移植组的IVF和ICSI出生的S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外,其余各组的IVF出生新生儿的SSR都高于ICSI(<35岁组: P<0.001;新鲜胚胎组: P=0.001;冻融胚胎组: P=0.003;卵裂期胚胎移植组: P<0.001)。在IVF组内和ICSI组内分析显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SSR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胎妊娠中授精方式对新生儿SSR产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OR=0.792,95% CI=0.712~0.881, P<0.001)。去除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胎妊娠中授精方式对新生儿SSR影响有统计学意义(a OR=0.793,95% CI=0.713~0.883, P<0.001)。 结论:授精方式是辅助生殖技术中影响出生单胎SSR的因素,IVF较ICSI可提高SSR比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VF/ICSI促排卵周期经阴道取卵联合经腹部取卵1例病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提高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周期中经阴道获卵困难患者的取卵技巧,以降低IVF/ICSI周期取消率。 方法:报道1例IVF/ICSI周期中经阴道取卵联合经腹部取卵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男方因素行ICSI助孕的不孕患者在促排卵过程中阴道超声监测反复未探及右侧卵巢,使用促性腺激素第5日后出现右下腹腹痛。结合既往阑尾切除手术史,考虑存在因盆腔粘连所致卵巢位置高,并随后经腹部超声予以证实。取卵术式采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联合经腹部穿刺取卵,左右卵巢分别获得成熟卵子各2枚,ICSI授精后最终获胚4枚,移植后生化妊娠。结论:经腹部超声引导下取卵,相对安全、有效,可以获得和常规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取卵类似的临床结局;对于经阴道取卵困难的IVF/ICSI女性,可以尝试选择经腹部超声取卵。在IVF/ICSI周期中,需要提高病史询问、进周期前评估和促排卵监测、取卵及胚胎移植等各关键环节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PPOS与拮抗剂方案的20~50岁患者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比较: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拮抗剂方案和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在20~50岁患者中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医学科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助孕并采用拮抗剂方案或PPOS方案的20~50岁不孕症患者3 752例,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按1∶1匹配均衡两组间的变量后,比较两组的基本特征、临床/实验室指标及助孕结局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后对比两种促排卵治疗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通过分层分析比较两种促排卵方案在不同类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匹配后,1 466例患者(每组各733例)纳入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类型、不孕病因、不孕年限、取卵次数、基础卵泡刺激素、窦卵泡计数和授精方式构成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拮抗剂方案组扳机日雌二醇水平[1 700.30(1 011.76,2 580.50)ng/L]及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1.95(1.07,5.27)U/L]显著低于PPOS方案组[2 056.50(884.08,3 601.59)ng/L, P=0.010;3.00(1.51,5.00)U/L,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POS方案组周期取消率[30.56%(224/733)]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组[18.83%(138/733), P<0.001];而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与拮抗剂方案组相似(均 P>0.05)。PPOS方案组的胚胎种植率[16.97%(207/1 220)]、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21.78%(188/863)]、每移植周期持续妊娠率[16.11%(139/863)]和每移植周期活产率[15.06%(130/863)]均明显低于拮抗剂方案组[21.42%(266/1 242), P=0.010;27.38%(233/851), P=0.012;21.62%(184/851), P=0.004;20.80%(177/851), P=0.002];PPOS方案组累积活产率[17.74%(130/733)]显著低于拮抗剂方案组[24.15%(177/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显示卵巢刺激方案为影响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42,95% CI:1.03~1.95, P=0.032)。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35岁与取卵次数≥2次的人群中,PPOS方案组的累积活产率[21.35%(111/520),7.85%(41/522)]显著低于拮抗剂方案组[28.93%(151/522), P=0.005;12.23%(62/507), P=0.019]。 结论:与PPOS方案相比,拮抗剂方案可改善20~50岁不孕症患者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且在女方年龄≤35岁及非首次取卵的患者中更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评价拮抗剂方案与PPOS方案在波塞冬标准低预后患者的临床效果: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以评价拮抗剂方案和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在低预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助孕,符合波塞冬低预后诊断标准并采用拮抗剂方案或PPOS方案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419名,共1560个取卵周期。比较拮抗剂方案组和PPOS方案组患者基线特征、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结局。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分析两种促排卵方案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 结果:一般情况比较显示,拮抗剂方案组中患者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和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显著高于PPOS方案组[1.45(0.68,3.28)μg/L比1.10(0.55,2.71)μg/L, P=0.002;7.00(4.00,11.00)μg/L比6.00(3.00,9.00)μg/L, P=0.010],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显著低于PPOS方案组患者[7.65(6.26,9.99)U/L比7.88(6.29,10.58)U/L, P=0.007]。实验室结局及临床结局指标显示,拮抗剂方案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hormone,hCG)注射日雌二醇水平[726.20(415.30,1 095.00)ng/L]显著低于PPOS方案组[738.00(412.55,1 187.75)ng/L, P=0.028],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9.31±2.67)mm]、每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率[49.35%(379/768)]及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38.04%(291/765)]显著高于PPOS方案组[(6.81±2.26)mm, P<0.001;37.62%(298/792), P<0.001;26.08%(206/790),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整混杂因素后,在波塞冬标准低预后患者中拮抗剂方案组的每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率( OR=1.58,95% CI=1.24~2.01, P<0.001)及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 OR=1.68,95% CI=1.30~2.17, P<0.001)均显著高于PPOS方案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变量分层中,拮抗剂方案的每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率及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均高于PPOS方案组。每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率及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在女方年龄( P<0.001, P<0.001)、授精方式( P<0.001, P<0.001)、AMH分层( P<0.001, P<0.001)中以及波塞冬组1( P=0.001, P<0.001)及组3分层( P=0.008, P=0.024)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PPOS方案相比,拮抗剂方案可改善波塞冬低预后患者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且在波塞冬组1及波塞冬组3患者中更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培养液提前一日低氧平衡和高氧平衡对不同授精方式胚胎早期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培养液提前1 d低氧环境(5%氧气浓度)和高氧环境(20%氧气浓度)平衡对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邢台不孕不育专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期间行IVF和ICSI患者的88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培养液提前1 d配制置于培养箱中平衡,根据培养箱氧气浓度分成低氧平衡组(5%氧气浓度)和高氧平衡组(20%氧气浓度)。比较两种授精方式下不同培养液平衡环境对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不同授精方式下低氧平衡组和高氧平衡组间的获卵数、受精率、双原核(two pronucleus,2PN)卵裂率及可用胚胎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第3日可用胚胎率行IVF患者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ICSI患者中低氧平衡组显著高于高氧平衡组[68.52%(664/969)比64.42%(795/1234), P=0.043];不同授精方式下低氧平衡组的囊胚形成率均显著高于高氧平衡组[IVF:44.99%(808/1796)比41.45%(841/2029), P=0.027;ICSI:42.00%(307/731)比34.95%(317/907), P=0.004]。低氧平衡组的移植胚胎数目均显著低于高氧平衡组[IVF:(1.87±0.34)枚比(1.96±0.21)枚, P=0.001;ICSI:(1.79±0.41)枚比(1.94±0.23)枚, P=0.002]。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液体平衡环境与活产率显著相关( OR=0.238,95% CI=0.139~0.409, P<0.001)。 结论:培养液提前1 d低氧平衡(5%氧气浓度)能够提高IVF和ICSI受精胚胎的发育潜能,显著提高活产率,ICSI效果较IVF明显,但确切结果仍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授精方式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两种不同授精方式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生殖中心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采用IVF或ICSI治疗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授精方式分为IVF组(299例)和ICSI组(2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受精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ICSI组和IVF组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CSI组原发性不孕患者比例较IVF组高[79.5%(186/234)比39.8%(119/299), P<0.001]。按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分层分析后,原发性不孕患者中,ICSI组2PN卵裂率[91.2%(1339/1468)]高于IVF组[87.8%(1646/1844), P=0.062],两组患者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CSI组临床妊娠率[39.8%(74/186)]及活产率[33.3%(62/186)]均略高于IVF组[37.8%(45/119),31.1%(37/11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继发性不孕患者中,两组间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CSI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IVF组[20.8%(10/48)比49.4%(89/180), P<0.001],活产率也显著低于IVF组[18.8%(9/48)比40.0%(72/180), P=0.006]。logistics回归显示,校正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及获卵数等可能影响活产的指标后,原发性不孕患者中不同授精方式有相似的活产率( OR=1.178,95% CI=0.686~2.202),继发性不孕患者中ICSI组活产率显著低于IVF组( OR=0.408,95% CI=0.180~0.924)。 结论: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ICSI并不能显著改善受精情况、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尤其在继发性不孕患者中,IVF患者妊娠结局显著优于ICSI患者,此类患者行辅助生殖治疗时应首选常规IVF授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0—2019年北京市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子代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研2010—2019年北京市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子代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对北京市开展人类ART的机构进行回顾性观察研究,共收集到8家机构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共389 978个ART治疗周期的随访结果及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结果:共有1 367个ART周期存在出生缺陷,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0.87/万;其中循环系统畸形最常见。流产周期发生出生缺陷的年均增速(108.36%)略高于分娩周期(103.77%)。人工授精的出生缺陷发生率(123.15/万)与体外受精技术(105.23/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97)。 结论:近10年,北京市8家生殖中心ART助孕后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分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视频流程讲解联合CICARE沟通模式在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微视频流程讲解联合接触、介绍、沟通、询问、回答、离开(CICARE)沟通模式在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讲解联合CICARE沟通模式,干预组采用微视频流程讲解联合CICARE沟通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各时期疾病认知度、护患关系信任度及周期治疗结局。结果:对照组有1例因失访予以剔除,干预组有1例因问卷填写有误予以剔除,最终共120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各60例。准备期,干预组就诊准备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促排卵期,干预组促排卵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取卵术后,干预组取卵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移植术后,干预组移植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移植后等待时,干预组移植术后等待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周期治疗结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微视频流程讲解联合CICARE沟通模式可提升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健康认知程度,提升用药正确率和治疗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钼辅助因子缺乏症一个家系的单基因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1个 MOCS2基因变异所致钼辅助因子缺乏症家系进行单基因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M)。 方法:选取2020年4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个钼辅助因子缺乏症家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卵胞浆内单精注射技术进行体外授精,将受精卵培养至囊胚期后,活检采集滋养层细胞,运用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及单核苷酸多态性连锁单体型分析等技术检测胚胎是否携带 MOCS2基因变异和4 Mb以上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移植无或携带杂合变异且无染色体CNV的胚胎,妊娠成功后于孕中期进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验证PGT-M的结果,并进行后续的妊娠随访。 结果:共获卵11枚,3枚成功发育为囊胚,PGT-M结果提示1枚携带母源性 MOCS2基因杂合变异且无染色体CNV的胚胎可用于移植。胚胎解冻移植后获宫内单胎妊娠,孕18周羊水穿刺产前诊断提示胎儿的 MOCS2基因携带情况和染色体分析结果与PGT-M结果一致,于孕37 +5周活产1健康男婴。 结论:PGT-M技术可帮助携带 MOCS2基因变异的夫妇生育健康后代,是携带致病变异家庭的一种重要的优生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