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评估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脑卒中可损害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通路,造成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能够在早期从神经电生理角度对脑卒中所造成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客观判断,补充了影像学及评分量表的不足,并对预测患者的功能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对SLSEP评估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预后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判断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飞行模拟器病研究进展及防护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综述有关飞行模拟器病(flight simulator sickness,FSS)的症状表现、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措施,旨在为模拟飞行训练涉及的疾病预防与医学临时停飞等问题提供参考。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资料引用:引用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40篇。资料综合:回顾了外军和我军在飞行模拟器训练中发生的FSS流行病学调查、机制探索与预防措施等研究进展。FSS属于模拟器诱发综合征之一,是由飞行模拟器训练引起类似运动病的生理功能紊乱症候群。FSS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晕动病的感觉冲突理论、躯体不稳定理论有关。外军重视FSS的发病调查、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我军对于FSS的系统调查较少,医学预防意识和措施与外军有一定差距。结论:初次使用模拟器者无论是否发生FSS,24 h内均不应参加飞行;对于严重或反复发生FSS者,可以在不影响实际飞行的基础上考虑适当用药。应在我军航空兵部队中开展FSS调查和相关研究工作,提高飞行员、训练人员、航卫保障人员和工业设计者的整体认知水平。通过制定相应的医学预防措施和提高模拟器人体感知觉仿真设计,加强对FSS的控制与预防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内窥镜辅助聚醚醚酮植入体隆眉弓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个体化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 PEEK)植入体隆眉弓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眉弓低平要求隆眉弓女性患者9例,年龄24~31岁,平均26.5岁。术前获得颅颌面CT扫描数据,根据患者要求设计眉弓增高范围与高度,并制造个体化PEEK植入体。术前、术后拍摄照片并分析。结果:随访3个月至2年,9例患者面部表情正常,均未出现运动神经损伤、排斥反应及医源性感染,患者均对术后效果满意,与术前相比,眉区眶骨低平得以改善,面部轮廓立体和谐。结论:内窥镜辅助下个体化PEEK植入体隆眉弓术安全有效,能较大程度重塑面上部轮廓,加深上睑窝并改善凸眼现象,达到眉眶区立体感增强的美容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时距记忆提取阶段的脑电信号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时距记忆提取阶段的行为学指标以及脑电信号在不同提取次数下的变化规律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11月招募的上海理工大学健康被试30名,采用时间估计任务的再现法,记录被试1 500 ms时距记忆提取阶段的反应时间和脑电信号,计算记忆错误率、精度和准确度以及脑电信号低频段功率,进行时频分析和溯源分析,并对记忆错误率、精度与θ、β节律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时间差和记忆精度在提取次数间存在主效应[ F(3,1 196)=2.932, P=0.033; F(3,1 196)=3.191, P=0.026],且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而变大。记忆准确度不存在主效应,但随着提取次数增加,准确度均值变大。随着记忆提取次数增加,左侧额叶的θ节律功率逐渐变大[ F(3,116)=2.668, P=0.035],额中叶β节律平均功率逐渐减小[ F(3,116)=2.810, P=0.029]。上顶叶体感联合皮层(BA7)、背外侧前额叶(BA9)和前运动皮层(BA6)脑区在第1次与第2次、第2次与第3次、第3次与第4次记忆提取中的电流密度分布差异均出现了增加( P<0.01)。θ节律与记忆精度呈正相关( r=0.258 ,P<0.05),β节律与记忆精度呈负相关( r=?0.404 ,P<0.01)。 结论:时距记忆提取阶段,增加时距记忆的提取次数会提高记忆错误率和精度,记忆精度与左侧额叶θ节律功率增加以及额中央区域β节律减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虚拟现实技术联合运动康复护理对高压氧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在运动康复护理模式下介入虚拟现实技术的体感互动游戏对高压氧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取2019年2月至2022年7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10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高压氧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体感互动游戏治疗。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和焦虑情况;应用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AM-UE)和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AM-LE)评估患者的上下肢体运动功能;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应用改良巴塞尔指数量表(MBI)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应用帕金森病Webster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HAMA评分、Webster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P<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2组患者治疗后FAM-UE、FAM-LE、BBS、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 P<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运动康复护理模式下介入虚拟现实技术的体感互动游戏能提高高压氧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能明显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患者的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儿童脑干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儿童脑干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肿瘤切除术的18例儿童脑干胶质瘤临床资料。患儿年龄1~14岁,术中实施监测项目包括脑干图(mapping)、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和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等。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至6年的随访情况,记录肿瘤的影像学变化及患儿神经功能变化。结果:18例患儿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下成功实施手术,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偏瘫加重2例,经1个月康复治疗后恢复至术前水平。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由术前的(73.89±21.46)分提升至术后1个月(放化疗前)的(86.11±9.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6, P<0.01)。 结论:儿童脑干胶质瘤手术中辅助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提高脑干胶质瘤手术的安全性,有利于改善患儿长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体感音乐干预结合早期康复运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体感音乐干预结合早期康复运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在该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行ICU常规护理,常规组患者行单纯早期康复运动干预,联合组患者在早期康复运动干预基础上行体感音乐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肌力水平、生活能力、ICU-AW以及并发症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结果:联合组患者肌力降低程度显著轻于常规组( P<0.05);联合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的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 P<0.05);干预10d,联合组患者ICU-AW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且两组患者ICU-AW发生率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联合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 P<0.05)。 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体感音乐与早期康复运动联合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抑制肌力降低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同时,该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ICU-AW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术中D波监测及电位翻转技术对髓内肿瘤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联合D波监测和电位翻转技术对行髓内肿瘤切除术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行髓内肿瘤切除术的76例患者(术前McCormick评级为Ⅰ~Ⅱ级)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患者术中进行MEP和SEP监测(常规监测组),38例采用MEP、SEP联合D波及电位翻转技术监测(联合监测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期的McCormick评级、术后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长、肿瘤切除程度、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等指标,从而评价不同监测模式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肿瘤累及脊髓节段、首发症状、术前McCormick评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个月联合监测组的McCormick评级优于常规监测组( χ2=5.68, P=0.017),而两组术后2周McCormick评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6, P=0.642)。两组患者的术后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长、肿瘤全切除与次全切除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SF-36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0, P=0.003)。对于预测神经功能所采用的电生理指标,常规监测组的阴性、阳性预测率分别为86.7%和25.0%;联合监测组分别为93.9%和40.0%。 结论:髓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常规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D波和电位翻转技术,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在评估预后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超早产儿综合救治存活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报道了1例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超早产儿的诊治经过。该患儿胎龄26周 +6,生后61 d不能脱离有创机械通气转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入院诊断为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予适当限液、改善营养,糖皮质激素、抗解脲脲原体感染减轻肺实质病变,降低肺动脉高压等综合治疗。最终拔除气管插管,无创机械通气逐渐降级,生后372 d(纠正胎龄9月6 d)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出院。出院3月余门诊随访,生长发育尚可,肺部影像学明显改善,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的流速和吸氧浓度显著下调。随访至纠正胎龄1岁11个月,完全离氧,语言运动发育落后,康复训练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椎管内占位性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用于儿童椎管内占位性疾病手术中对脊髓及神经根功能损伤的预警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5例椎管内占位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75例患儿按年龄分为三组:1岁以下组32例,1~3岁组13例,3岁以上组30例。患儿术中均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术后14 d评估所有患儿排便、排尿功能以及肢体活动功能,判断术中监测情况与术后症状变化的相关性。结果:3岁以上组患儿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al motor evoked potential,TCeMEP)的基线建立均高于1岁以下组及1~3岁组患儿( P<0.05)。术中TCeMEP波幅异常率为15.7%(9/57),SSEP波幅异常率为26.4%(9/34),其中1例与中心静脉压降低相关,2例与麻醉相关,经对症处理后波幅恢复至基线水平;6例与术中操作相关,其中2例停止操作并进一步处理后波幅恢复至基线水平;剩余4例术后出现肌力下降,伴有局部肢体麻木和疼痛等表现,予对症处理,术后14 d症状逐步缓解。 结论:TCeMEP和SSEP在儿童(特别是3岁以上患儿)椎管内手术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监测指标变化能及时发现手术操作造成的神经组织损伤,通过合理调整操作策略可以有效减少神经功能的不可逆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