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伽马刀SBRT与直线加速器SBRT治疗肺部肿瘤的剂量学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分析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与基于直线加速器的X射线SBRT治疗肺部肿瘤的剂量学差异,为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中心接受肺部SBRT的患者7位,针对其13个病灶,分别设计伽马刀SBRT(γ_SBRT)计划与加速器SBRT(X_SBRT)计划,将同一患者位置邻近的病灶设计在同一计划中,得到γ_SBRT与X_SBRT计划各10个,处方剂量为30~50 Gy/5~10次。比较分析两种计划的剂量参数,包括:计划靶区(PTV)的靶区覆盖率,梯度指数(GI),适形指数(CI),最大剂量( Dmax),平均剂量( Dmean),最小剂量( Dmin);20 Gy( V20)、10 Gy( V10)、5 Gy( V5)剂量线包绕的体积,100%处方剂量( V100%)、50%处方剂量( V50%)剂量线包绕的体积;患侧肺 Dmean、20 Gy剂量线包绕的肺体积占该侧肺体积的百分比(Lung_ V20)、5 Gy剂量线包绕的肺体积占该侧肺体积的百分比(Lung_ V5),健侧肺 Dmean、Lung_ V5,食管、脊髓以及心脏的 Dmax。 结果:γ_SBRT计划在GI, V20、 V10、 V5、 V50%,患侧肺 Dmean、Lung_ V20、Lung_ V5,健侧肺 Dmean、Lung_ V5,以及食管和心脏 Dmax方面均优于X_SBRT计划( z=-2.81~-1.99, P<0.05)。γ_SBRT计划中,PTV的 Dmax以及 Dmean高于X_SBRT计划( z=-2.80、-2.80, P<0.05);靶区覆盖率、CI、脊髓 Dmax在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γ_SBRT计划的治疗时间长于X_SBRT计划( z=-2.70, P<0.05)。 结论:伽马刀SBRT计划在靶区外剂量跌落方面优于加速器SBRT计划,在肺部肿瘤治疗中有望减少靶区周围低剂量区以及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但治疗时间显著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体部伽马刀治疗各类转移瘤临床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延长,癌症对人类的威胁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1位死因。随着病情进展,很多患者除了原发恶性肿瘤外,多数会有其他部位的转移瘤出现,因此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体部伽马刀治疗是一种精确的立体定向放疗方法,能够给予肿瘤较高剂量,并较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大量临床治疗结果显示体部伽马刀治疗肺转移瘤、肝转移瘤和肾上腺转移瘤可获得较高的局控率。本文就体部伽马刀治疗各类转移瘤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五种光子放疗设备在胰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剂量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射波刀、螺旋断层治疗(Tomo)、Edge加速器、Trilogy加速器和伽马刀5种设备在胰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剂量学上的优劣。方法:回顾分析10例射波刀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由5家单位5种设备按照统一计划设计要求进行计划设计。完成后的计划统一导入MIM软件平台提取评估参数。主要参数包括计划靶区的D min、D mean、D max、适形指数(CI和nCI)、均匀指数(HI)、梯度指数(GI)、覆盖率和胃肠D max及体积剂量等。 结果:Trilogy获得最优CI和nCI ( P<0.001);伽马刀HI最差( P<0.001);GI射波刀最优,伽马刀次之,Tomo和Edge相对最弱( P<0.001);Edge加速器和Trilogy加速器获得最大PTV D min值,射波刀和Tomo组获得较小PTV D min值( P<0.001);伽马刀组获得了最大的PTV D max、D mean( P<0.001)。危及器官方面,射波刀组获得最低的空回肠D max及D 5cm 3( P<0.001)、胃D max( P=0.003)、十二指肠D max( P=0.001)、D 5cm 3( P<0.001)及D 10cm 3( P=0.005)、脊髓D max及D 0.35cm 3( P<0.001);伽马刀组空回肠D max最大;Edge加速器组十二指肠D 5cm 3最高( P<0.001);Tomo组脊髓D max及D 0.35cm 3最高( P<0.001)。 结论:5种放疗设备均能很好地完成满足临床要求的胰腺癌立体定向放疗计划。射波刀和伽马刀拥有更优的剂量跌落梯度,Trilogy加速器和Edge加速器拥有更优的靶区适形性,射波刀胃肠道剂量保护相对更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出血型幕上深部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出血型幕上深部脑动静脉畸形(BAVM)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12例出血型幕上深部BAVM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8~14.1(9.6±3.2)岁。依据颅内出血位置、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及畸形团血管构筑情况,急诊给予侧脑室外引流术、复合手术、颅内血肿清除术或脱水降颅压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治疗风险及疗效。结果:12例患儿均以脑出血起病,脑血管造影诊断深部BAVM,畸形团位于胼胝体压部6例,胼胝体体部3例,基底核区2例,丘脑1例。10例患儿出血以脑室内积血为主,6例患儿急诊行侧脑室外引流术,发病后7~14 d行动静脉畸形栓塞术,2例患儿发生围术期相关并发症,1例患儿发生术中出血,但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1例患儿术后出现短暂面部麻木;1例患儿为枕叶出血合并侧脑室内积血,急诊行复合手术栓塞畸形团及清除颅内血肿;1例患儿为基底核区出血合并侧脑室内积血,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并于术后7 d行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复合手术和栓塞治疗术后3个月、伽马刀治疗术后3年复查脑血管造影,单次介入栓塞治愈5例(含复合手术1例),单次栓塞并行伽马刀治疗治愈1例。结论:儿童深部BAVM颅内出血以脑室内积血为主,急性期以处理梗阻性脑积水、脑实质内血肿导致的颅高压为主,介入栓塞治疗幕上深部BAVM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化疗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进展迅速,早期症状隐匿,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为晚期,导致无法手术,只能采用同步放化疗或化疗进行治疗[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42例不能进行手术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行单纯化疗或同步放化疗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央区窦镰旁大型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治疗中央区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总结该病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 ~2015年40例中央区窦镰旁大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按照Simpson分级40例患者其中位于中央区侵犯大脑镰及矢状窦壁者22例行Simpson Ⅰ级切除16例,Simpson Ⅱ级切除6例;位于中央区侵犯大脑镰及矢状窦腔者6例行Simpson Ⅰ级切除4例(肿瘤致窦腔完全闭塞),SimpsonⅣ级切除2例(肿瘤未使窦腔完全闭塞);位于中央区皮层深部只侵犯大脑镰者5例均为Simpson Ⅰ级切除;位于中央区皮层凸面只侵犯矢状窦者7例,其中只侵及窦壁者5例Simpson Ⅰ级切除3例,Simpson Ⅱ级切除2例,侵入窦腔者2例均行Simpson Ⅳ级切除.以上40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5年,Simpson Ⅰ级切除的28例患者均无复发;Simpson Ⅱ级切除8例者其中7例无复发,1例随访半年后肿瘤复发,予以伽马刀治疗后肿瘤消失;Simpson Ⅳ级切除4例随访1年后肿瘤均有所增长,均予以伽马刀治疗,之后失访.术后出现偏瘫者10例,随访1年后完全恢复者6例,4例部分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 静脉窦等的血管影像及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能有效地保护功能区皮层结构及回流静脉,从而减少术中出血,提高全切率,降低致残及复发率,避免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应用两种放疗的治疗效果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肺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是肺癌脑转移,小细胞肺癌患者多在临床确诊时已发生脑转移,在已死亡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尸检中发现,已发生脑部转移的患者约80%.脑转移患者常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精神异常、肢体乏力等临床症状,目前确诊的主要辅助检查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肺癌脑转移瘤如果不予以相应的治疗,生存期只有4周[1].在目前诸多治疗方法中,全脑普通放疗生存期为3~6个月,单纯外科手术治疗生存期5个月,精准放疗生存期12个月左右.在科学技术发展,医疗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放疗和手术治疗能更好地提高肺癌脑转移瘤的生存周期,而放疗在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放射治疗原理是指通过放射线(射波刀、伽马刀、直线加速器等)照射肿瘤,从而破坏癌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合成,使癌细胞失去活性,缩小肿瘤的体积,从而延缓病情的发展,延长患者生命周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伽马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伽马刀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6月至2016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经伽马刀治疗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5例,其中男13例,女22例.术前均经MRI确诊,术后经组织病理证实或经MRI进一步验证.伽马刀肿瘤周边照射剂量为11~16 Gy,平均(14. 3 ± 1. 1)Gy,45% ~50%等剂量线覆盖,确保视交叉受照射剂量低于8 Gy.术后第1年,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进行随访,以后1次/年,患者来院进行临床疗效、手术相关并发症及肿瘤体积的评价.结果 35例患者随访12~77个月,平均(36 ± 4)个月,全部病例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视神经损伤及新的颅神经损伤.有症状患者 28 例(80. 0%),症状改善率为96. 4%(27例),其中症状改善15例(53. 6%),症状消失12例(42. 9%),无变化1例(3. 6%),未发生症状恶化.症状改善时间为术后2~7个月,平均(3. 7 ± 0. 3)个月.影像学随访显示,35例经伽马刀治疗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 8 ± 0. 9)cm3比(32. 6 ± 3. 6)cm3,t=8. 492,P<0. 01];肿瘤体积缩小率≤25%、26% ~50%、51% ~75%、≥75%分别有3 (8. 6%)、2 (5. 7%)、8 (22. 9%)和22 (62. 9%)例.结论 伽马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性好,疗效明确,可作为该病首选的治疗方式,但需长期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体部伽马刀和调强适形放疗的剂量学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体部伽马刀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技术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实施放疗计划的剂量学特点.[方法]对11例NSCLC同时应用体部伽马刀和IMRT制定放射治疗计划,总剂量为66 Gy.计划标准为处方剂量至少覆盖95%的计划靶体积(PTV),各危及器官剂量均要求在耐受剂量范围内.通过靶区的等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以及适形指数(CI)和均匀指数(HI)等比较肿瘤靶区剂量和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的差异.[结果]IMRT计划的CI和HI均优于伽马刀计划;伽马刀计划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全肺的V5、V10、V20、V30均显著低于IMRT计划(P<0.05).伽马刀PTV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最小剂量(Dmin)优于相应的IMRT指标,靶区剂量比IMRT计划要高(P<0.05).[结论]伽马刀治疗周围型的NSCLC可显著提高靶区剂量,同时很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在综合治疗中更有提高治疗增益比潜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伽马刀联合紫杉醇对局部淋巴结转移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经过放疗后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无远处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伽马刀联合化疗(紫杉醇+奈达铂)的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符合临床研究标准的完成临床研究且临床资料数据可靠的85例无远处淋巴结转移的行根治性放疗(放疗后出现局部淋巴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伽马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化疗(紫杉醇+奈达铂),连续治疗4个疗程(1个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标记物浓度[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癌胚抗原(CEA)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免疫学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近期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临床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标记物浓度(HMGB1、CEA、SCC-Ag)、免疫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学(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MGB1、CEA、SCC-Ag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根治放疗后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给予伽马刀+化疗能很好地提高有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