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估免疫细胞受照剂量对周围型早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研究放疗过程中机体免疫系统的受照射剂量对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周围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ES-NSCLC)患者疾病进展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为周围型ES-NSCLC且接受SBRT治疗患者的资料。引用并验证放疗过程中“估计机体免疫细胞所受的辐射剂量”(EDRIC)对接受SBRT治疗的ES-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EDRIC的计算公式采用孔凤鸣教授团队首先提出并由Ladbury等改进的公式。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估计肿瘤特异性生存(CSS)、无进展生存(PFS)、无局部进展生存(LP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79例患者SBRT的中位处方剂量为60(范围为48~60)Gy,中位分割次数为5(范围为3~10)次,中位随访时间为52.17(范围为1.17~154.77)个月。中位大体肿瘤体积(GTV)和中位EDRIC分别是10.98(范围为0.91~120.34)cm 3和2.064(范围为0.426~6.015)Gy。Person相关分析显示,GTV和EDRIC呈正相关( r=0.712, 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DRIC是CSS和DMFS重要的预后变量,较高的EDRIC与较差的CSS( HR=1.763, P=0.004)和DMFS( HR=1.902, P=0.004)显著相关。依据EDRIC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的组间比较:与EDRIC≤1.56 Gy的患者相比,EDRIC>2.64 Gy( P<0.001)和EDRIC为<2.06~2.64 Gy( P=0.049)患者的CSS明显降低。DMFS在EDRIC按照四分位数分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EDRIC≤1.56 Gy相比, P值分别是<0.001、0.004、0.022)。 结论:EDRIC是接受SBRT治疗的周围型ES-NSCLC患者CSS和DMFS的重要预测因素,提示在放疗过程中免疫系统所受辐射剂量对预后的影响不容忽视,EDRIC有助于量化SBRT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靶向药物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转移性肾癌初步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初步评估靶向药物联合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靶向药物联合SBRT治疗的58例转移性肾癌患者资料,79.3%患者根据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评分为中高危,中位生物有效剂量为147 Gy (67~238 Gy)。结果:分别有32、13、7、5、1例患者接受了1、2、3、4和6处共105个病灶的SBRT治疗,71%为骨转移灶,放疗期间未停用靶向药。SBRT治疗后中位随访9.4个月(2.7~40.1个月),18例患者死亡。1年局控率为97.4%,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0.3%,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53%。85%患者放疗后疼痛减轻。放疗后肿瘤退缩患者1年总生存优于放疗后疾病稳定或进展患者(83%∶48%, P=0.021)。全组患者共6例发生3级不良反应,4例为3级骨髓抑制,1例为放射性神经炎,1例为放射性皮肤损伤。 结论:初步显示靶向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转移病灶的SBRT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体部伽马刀治疗各类转移瘤临床进展
编辑人员丨1秒前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延长,癌症对人类的威胁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1位死因。随着病情进展,很多患者除了原发恶性肿瘤外,多数会有其他部位的转移瘤出现,因此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体部伽马刀治疗是一种精确的立体定向放疗方法,能够给予肿瘤较高剂量,并较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大量临床治疗结果显示体部伽马刀治疗肺转移瘤、肝转移瘤和肾上腺转移瘤可获得较高的局控率。本文就体部伽马刀治疗各类转移瘤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肺寡转移瘤立体定向消融放疗的长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在肺部寡转移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8年行SABR的159例肺部转移瘤的患者资料,采用 Kaplan- Meier方法计算局控率(LCR)和总生存(OS),并采用 log- rank法单因素分析和 Cox模型多因素分析。 结果:159例患者共214个肺转移灶,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1、3、5年LCR分别为90.1%、73.9%、65.8%;1、3、5年OS率分别为73.8%、43.6%、11.9%。单因素分析显示生物等效剂量(BED)≥100 Gy与高LCR相关( P=0.033)。多因素分析显示BED、原发灶来源是LCR的独立预后因素( P=0.023、0.043)。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3级不良反应。 结论:SABR肺寡转移瘤安全有效,对于原发灶控制良好合并肺寡转移瘤的晚期患者,尤其来源于肺癌者,应积极给予SABR,放疗剂量应尽量选择BED≥100 Gy分割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135例食管鳞癌肺转移预后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8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135例食管鳞癌治疗后肺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运用 Ka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率, log- 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 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94.2个月(19.5~258.9个月),死亡109例(80.7%)。1、2年生存率分别为47.4%、25.1%,肺转移后中位生存期11.1个月(7.3~14.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肺部转移灶数目、肺转移灶治疗方法、淋巴结转移、伴远处器官转移、首次治疗后至肺转移间隔是影响食管鳞癌肺转移预后的因素(均 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肺部转移灶数目为食管鳞癌肺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均 P<0.05)。 结论:年龄、肺部转移灶数目是食管鳞癌肺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手术或放疗为主的局部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MR加速器在肝脏肿瘤放疗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初步探讨MR加速器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流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15例采用MR加速器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探讨肝脏肿瘤采用MR加速器治疗的流程,分析患者肿瘤的图像识别率、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15例患者中肝细胞癌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8例、乳腺癌肝转移1例;肝内1个病灶10例、2个病灶4例、3个病灶1例;中位肿瘤最长径2.4 cm (0.8~9.8 cm)。MR加速器大体肿瘤体积(GTV)识别率达13/15,2例患者GTV显示不清,采用肿瘤周边大血管或胆管识别辅助仍可达精准配准。全组患者均接受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肝细胞癌患者中位分割次数9次(5~10次),GTV或计划靶体积(PGTV)中位单次剂量6 Gy (5~10 Gy),中位总剂量52 Gy (50~54 Gy), α/ β=10的中位2 Gy等效剂量(EQD 2Gy)为72 Gy (62.5~83.3 Gy)。肝转移瘤患者中位分割次数10次(5~10次),GTV或PGTV的中位单次剂量5 Gy (5~10 Gy),中位总剂量50 Gy (40~50 Gy), α/ β=5的中位EQD 2Gy为71.4 Gy (71.4~107.1 Gy)。放疗后1个月野内总有效率8/13,疾病控制率13/13,放疗后3~6个月野内总有效率6/6。全组患者中位随访4.0个月(0.3~11.6个月),4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分别为15/15、11/15和15/15。放疗不良反应轻微,未见≥3级不良反应。 结论:MR加速器对肝内肿瘤显示率高,且可通过周边大血管或胆管的显示辅助精准配准,在肝脏肿瘤的精准治疗上初步展现优势,局部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寡转移性乳腺癌的立体定向放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秒前
远处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晚期乳腺癌是不可治愈的。寡转移是介于局限期和广泛转移的一种中间状态。放疗在寡转移性乳腺癌的局部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立体定向放疗(SBRT)技术的发展,可以予以根治剂量,同时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既往研究证明SBRT是安全有效的,对乳腺癌的骨、肺、肝、脑、淋巴结等寡转移的局控率>80%。但是,如何筛选真正的寡转移还存在一定争议,进一步的随机临床研究证实放疗能否改善患者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肿瘤寡转移,乳腺/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研究进展 Neoplasm oligometastasis, breast/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Research progress...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EGFR突变肺癌脑转移在三代靶向药物时代的早放疗价值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 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在三代靶向药物时代的放疗合理时机。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2年5月,在武警上海总队医院肿瘤放射诊疗中心诊治的 EGFR突变阳性并接受过三代靶向药物一线治疗和立体定向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资料。依据放疗时机在靶向药物耐药前/后,将患者分为脑放疗早参与组与晚参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转移比例、体能状态、完全缓解率、客观缓解率、延迟脑转移进展的时间、总生存(OS)。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将 P<0.1的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分析。 结果:共纳入85例患者,其中51例(60%)为早放疗患者。脑放疗早参与组较晚参与组有更高的症状性脑转移比例(82%∶56%, P=0.013),更差的体能状态(卡诺夫斯凯计分<70分者为61%∶27%, P=0.002)。脑放疗早参与显著提高颅内病灶完全缓解率(35%∶12%, P=0.015)和客观缓解率(88%∶71%, P=0.041),延迟脑转移进展的时间(中位颅内无疾病进展时间为23.0∶16.0个月, P=0.005;中位颅内无二次进展生存时间为31.0∶22.0个月, P=0.021),并改善患者OS(中位OS时间为44.0∶35.0个月, P=0.046)。多因素分析中,诊断特异性预后评估分级评分<2.5、21号外显子突变、脑放疗晚参与是OS的预后不良因素。 结论:在三代靶向药物治疗时代,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靶向药物耐药前进行立体定向放疗,有更大临床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基于医用直线加速器开展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具有单次照射剂量大、分割次数少、边缘剂量下降快的特点,是治疗脑转移瘤的重要手段。目前基于直线加速器开展的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或SRT技术较伽马刀和射波刀经济适用、性价比更高,临床应用更广泛。本指南以已发布的国内外相关标准为依据,聚焦于基于直线加速器开展的SRT技术在临床实践工作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以期帮助国内放疗单位正确安全地运用SRT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锥形束CT图像引导对脊柱转移瘤立体定向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非均整器(FFF)模式下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对脊柱转移瘤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省肿瘤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15例行SBRT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骨转移灶放疗剂量32 Gy/4次,每次放疗前后均行CBCT扫描。每例患者行4次放疗,15例患者共进行60次SBRT,共获得120幅CBCT容积图像,对图像进行分析,计算系统误差(Σ)和随机误差(σ)。比较放疗前后的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上的平移摆位误差和旋转摆位误差,均以Σ±σ表示。结果:15例患者放疗前后X方向上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0.14±0.27)cm、(0.07±0.19)cm( P<0.001),Y方向上分别为(-0.05±0.33)cm、(0.00±0.19)cm( P=0.001),Z方向上分别为(-0.13±0.19)cm、(-0.02±0.14)cm( P=0.012)。放疗前后X方向上的旋转摆位误差分别为(-0.31±0.76)°、(-0.09±0.34)°( P<0.001),Y方向上分别为(-0.13±0.88)°、(-0.07±0.36)°( P<0.001),Z方向上分别为(0.10±0.51)°、(0.16±0.38)°( P<0.001)。 结论:采用VMAT-FFF模式进行脊柱转移瘤SBRT时,应用CBCT校正后可缩小平移摆位和旋转摆位的Σ和σ,提高放疗精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