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太原市生态管理分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明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和权衡/协同关系,对科学划分生态管理分区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多源数据,以街道为尺度单元量化了太原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及需求量,借助Getis-Ord Gi*工具和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了 6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冷热点区域及供需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并根据自然资源特征及社会经济情况提出了生态管理分区及管控建议.结果表明:太原市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分布具有空间分异性,在供给方面,固碳量、空气净化、热环境调节、休闲服务在东西部较高,土壤保持西部较高,产水服务南部较高;在需求方面,固碳量、热环境调节、产水和休闲服务呈现出中部及东南部高、四周低的特点,空气净化需求南部和北部较高,土壤保持需求西部较高.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不匹配特征明显,6种服务供需风险等级总体呈现由汾河向东西两山递减的规律.供给方面,产水服务与其他5种服务呈现为权衡关系;需求方面,空气净化和土壤保持与其他4种服务呈现为权衡关系.本研究提出了"保护优先-调控为主-协同治理"的分区框架,将研究区分为3个一级分区和8个二级分区,并提出了差异化管护策略.本研究可为平衡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2020年)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康复医学以改善患者的功能为主导,可以有效减轻或避免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1]。康复服务能力的提升对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康复服务供给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仍是制约我国康复医疗发展的主要矛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内外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模式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总额预算制能有计划地将医疗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医保基金结算方式。本研究以英国英格兰地区及我国台湾地区和福建省三明市的医保总额预算模式为例,介绍了总额预算相关管理形式、考量因素和测算方法等。英国英格兰地区从医疗服务的"需求侧"出发,以加权人口数为测算基础,将需求和成本因素测纳入测算,对医疗服务进行分类测算,参与预算的人员包括全科医生、管理人员和公共卫生专家等。我国台湾地区和三明市均从医疗服务的"供给侧"出发,以上一年度医疗服务结算金额为测算基础,其中,台湾地区将非协商因素、协商因素和付费者意愿等纳入测算,对医疗机构进行分类测算,参与预算的人员主要为医院代表、参保人员代表和专家学者等;三明市将参保人数、民众就医需求和物价变动等因素纳入测算,对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进行分类测算,参与预算的人员主要为医保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代表。总体来看,英格兰地区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的测算过程较精细,参与预算的各方代表较多。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的测算指导框架和测算过程有待进一步完善,且相关信息公开程度及参与人员代表性还需提升,建议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总额预算指导框架;从需求角度出发,发展第三方专业测算机构;推动测算过程公开化,优化参与人员构成,以期提升我国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的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利用全血红细胞指数鉴别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突变或缺失所致红细胞珠蛋白生成障碍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体内缺铁引起的贫血。两者的实验室表现均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治疗方案完全不同,单从血常规结果上不易将二者鉴别。利用红细胞指数建立公式或模型鉴别诊断二者,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预防重度贫血的发生,可为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阐述利用红细胞指数鉴别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命全周期营养与慢性病防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生命全周期中,营养对于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繁殖、疾病控制和健康至关重要。文章在简要回顾生命全周期营养研究内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生命早期营养与成年期慢性病的关系。指出生命早期机体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旺盛,是生命全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由于机体的“代谢记忆”机制,此阶段营养供给欠合理不仅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并导致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提高。除生命早期外,生命全周期内营养素的合理摄入不仅保证机体的基本需求,并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一项全球妇幼健康促进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CCT)策略作为一种“需求方经济补偿手段”,通过提供小额现金激励受益者的特定目标行为,被成功地运用在全球欠发达地区或弱势群体的妇幼营养改善和预防保健工作中。回顾1997—2015年间全球开展的20个妇幼健康促进CCT项目,可以发现CCT策略能促进妇幼保健服务利用的行为,从而改善妇幼健康结局;与“供给方经济补偿”“无条件经济补偿”“代金券”等其他经济补偿干预策略比较,“兼顾供给能力”“设置支付条件”“考虑非医疗成本”可更有效地促进目标人群的行为转变,发挥CCT策略改善受益人群健康状况的最大效能。CCT策略对服务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长期影响以及同时比较多种经济补偿干预手段的成本效果分析仍需进一步研究,以便为今后的妇幼健康促进项目提出设计和执行方面的建议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政策生命周期视域下我国中医药健康服务政策分析与建议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从政策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分析我国中医药健康服务政策,为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政策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医""中医药""健康服务"为关键词,在国家政府机构官方网站检索2012—2022年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政策文件,提取政策文本条目并进行编码。构建政策工具(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和政策生命周期(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的二维分析框架,量化分析政策文本。结果:共纳入政策文件58份,包含文本条目2 898条。经分析,使用供给型工具的条目占比较高(40.57%,1 176条),其次为环境型(38.86%,1 126条)和需求型工具(20.57%,596条)。在政策生命周期中,各项政策工具主要集中在政策制定(53.77%,1 558条)和政策执行(36.86%,1 068条)阶段,议程设置(4.97%,144条)和政策评估(4.40%,128条)阶段的政策工具有待加强。结论: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健康服务政策的政策工具分布不均衡,政策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衔接性有待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与实际供给及老年人照料方式的影响因素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与实际供给及影响老年人照料方式的因素。方法:采用2018年第7次中国健康长寿纵向调查(CLHLS)截面数据,选取其中15 854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城市、城镇和农村老年人的社区照料需求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5 854例老年人中,男6 912例(43.60%)、女8 942例(56.4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结果显示,11 109例老年人可完全自理,失能老年人3 889例,失能率为25.93%。城镇老年人在起居照料、精神慰藉和聊天解闷,提供保健知识,处理家庭邻里纠纷等方面期望社区为其提供的社会服务比例高于城市和农村老年人。从社区为老年人实际提供的服务来看,除了上门看病送药服务,城镇与农村老年人其他社区服务可获得的比例相近,但明显低于城市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社会服务比例。年龄、有无配偶、居住地、文化差异、健康状况、生活来源及居住意愿对照料需求模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高龄[70~79岁老年人( OR=2.29、95% CI:1.04~5.03)、≥80岁老年人( OR=2.94、95% CI:1.38~6.25)]、无配偶( OR=3.50、95% CI:2.49~4.92)、失能等级高[轻度失能老年人( OR=4.24、95% CI:3.12~5.77)、中度失能老年人( OR=7.54、95% CI:5.19~10.95)、重度失能老年人( OR=10.50、95% CI:7.59~14.53)]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化照料。 结论: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城镇老年人对照料服务需求增加,但城镇老年人所在社区实际提供的照料服务尚待提高,其照料方式与农村老年人相同仍倾向于家庭照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常见病互联网首诊的实现逻辑与适宜病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当前,医疗资源供给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看病难"仍是困扰居民就诊的重要问题。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同医疗服务深度融合的应用模式,互联网首诊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与可能。本研究以常见病互联网首诊为切入点,剖析基层常见病诊疗需要与主流线上问诊方式服务能力,提出了"病种-首诊方式-满足诊疗最低要求"的远程首诊实现逻辑,并据此分析适宜开展互联网首诊的常见疾病。建议各方联合推进互联网首诊诊疗指南标准化,推动互联网首诊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并从技术和法律途径规避风险,为未来开展互联网首诊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政策工具视角下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政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政策的侧重点与不足,为完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20日国家各部委官方网站公开发布的关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政策文件。采用文本量化分析法提取政策条款,采用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3类政策工具(包括13类子工具)对条款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4份政策文件,提取条款132条,其中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的条款数量分别为28条(21.21%)、25条(18.94%)和79条(59.85%)。供给型政策工具中科技信息支撑(5条)和资金投入(3条)子工具中的条款较少;需求型政策工具中政府购买(5条)、试点项目(3条)和服务外包(2条)子工具中的条款较少;环境型政策工具中标准设计(9条)和监督管理(7条)子工具中的条款较少。结论: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政策结构不均衡,供给型政策工具中科技信息支撑较少,需求型政策工具短缺且单一,环境型政策工具应用较多但欠缺标准设计。相关政策制定部门应进一步提高政策靶向精准度,优化政策工具内部结构,注重科技信息政策应用和明确照护服务相关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