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程监管在药品监管和企业管理的作用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当前,信息技术与监管业务不断融合,数字化监管、移动化监管等创新监管方式的作用不断凸显.远程监管能够通过智能分析风险点准确制定监管策略,从而提高监管效率并确保药品安全.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点带面",推行"药监慧眼"工程试点,实现药品生产安全远程监管.在试点过程中,云南白药集团及其子公司通过"技术先行""数据赋能"解决了信息化程度不同企业的数据收集、上传、预警问题,为探索药品生产智慧监管提供了新思路."药监慧眼"工程试点的实施不但促进了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推进质量管理系统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将生产过程可识别化,为智慧监管打通了关键一环,是药品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总结试点项目的实施和成效,并对实现药品生产全过程可追溯、推进药品生产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监管大数据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思考,建议通过鼓励医药产业信息化、打通中药原料的追溯和监管、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智能化数据分析等措施,推动药品安全治理的网络化、智慧化、高效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全生命周期临床管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途径中的酶先天缺陷,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不足,继发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和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代偿性分泌增加,导致肾上腺皮质增生和性腺发育异常的一组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AH临床表现取决于酶的阻断部位及酶活性缺失程度;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和性腺发育异常;伴或不伴水盐代谢紊乱与高血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生命全周期营养与慢性病防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生命全周期中,营养对于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繁殖、疾病控制和健康至关重要。文章在简要回顾生命全周期营养研究内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生命早期营养与成年期慢性病的关系。指出生命早期机体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旺盛,是生命全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由于机体的“代谢记忆”机制,此阶段营养供给欠合理不仅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并导致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提高。除生命早期外,生命全周期内营养素的合理摄入不仅保证机体的基本需求,并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先心病的远期随访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儿童先心病的临床经验及随访结果,探讨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行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12月,随访内容包括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临床症状、并发症处理、预后情况。将室间隔缺损病例按照年龄、体重及封堵器类型进行分组,对常见并发症(如新发主动脉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52例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727例,封堵成功691例(95.05%);房间隔缺损19例及联合畸形6例均封堵成功。684例获随访,随访率为95.7%,随访时间3~13年,期间无一例死亡。室间隔缺损患儿随访结果:53例残余分流中,48例自愈;8例新发主动脉瓣轻微或轻度反流中,2例好转;1例迟发性心包积液;新发三尖瓣轻度反流或由轻度进展至中度反流的34例患儿中,13例恢复正常,2例由轻度反流进展至中度反流;1例新发间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仍在随访中,2例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已恢复;2例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儿中,1例恢复;38例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患儿中,5例恢复正常。偏心型及鞍型封堵器更易出现主动脉瓣反流( P<0.05),而不同封堵器类型中,三尖瓣反流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体重组中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复合畸形中,1例新发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并在1年后恢复正常。 结论:先心病经胸微创封堵技术结合了体外循环手术和导管介入手术治疗的优势,远期随访提示安全、有效,但需进行全生命周期随访和健康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疫苗犹豫监测预警系统构建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疫苗犹豫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愈显突出,部分本已控制良好的疫苗可预防疾病(VPD)的发病率出现反弹,极不利于免疫规划成果的巩固和疫苗针对疾病的消除。本研究基于疫苗犹豫成因的3C模型(信任度、自满情绪和便利性),结合我国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实践,形成疫苗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监测、人群疫苗信心监测和服务可及性监测3大维度下的疫苗犹豫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构建框架和预警处置思路,为我国开展疫苗犹豫的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3多囊卵巢综合征评估和管理国际循证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导致女性无排卵性不孕及月经失调的主要原因,且远期代谢、心血管疾病、生殖系肿瘤及情绪心理障碍风险增加,影响女性青春期到绝经后整个生命健康。为协助全球医务人员制定临床决策,提供更优“PCOS生命全周期管理”方针,欧洲人类与生殖胚胎学会、美国生殖医学会于2018年共同发布了PCOS评估和管理国际循证指南。2023年8月,指南制定小组整合新的循证证据,并联合美国内分泌学会和欧洲内分泌学会对指南进行了更新,本文就指南更新要点进行介绍和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963-2020年石嘴山市职业性尘肺病生存状况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石嘴山市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其疾病负担水平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全面的职业性尘肺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7至12月,对1963-2020年石嘴山市报告的职业性尘肺病开展回顾性调查,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采用Kaplan-Meier法和寿命表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使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分析职业性尘肺病引起的疾病负担水平及其时间变化趋势。结果:1963-2020年,石嘴山市累计报告职业性尘肺病3 263例,其中1 467人死亡(44.96%),中位生存时间为26.71年,平均死亡年龄为(70.55±10.92)岁。不同种类、诊断年龄、接尘工龄、行业、初次诊断期别以及是否晋级的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生存时间的增加,患者生存率逐渐降低,当生存时间≥50年时,患者累积生存率为4.20%。Cox回归分析提示,尘肺病种类、行业、诊断年龄、接尘工龄、初次诊断期别和是否晋级是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P<0.05)。1963-2020年石嘴山市归因于职业性尘肺病的DALY为48 026.65人年,其中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为15 155.39人年,平均YLL为10.33年/人,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为32 871.26人年,平均YLD为10.07年/人。归因于煤工尘肺、矽肺的DALY分别为39 408.51人年(82.06%)、6 565.02人年(13.67%),诊断年龄40~49岁组、初次诊断Ⅰ期的职业性尘肺病患者造成的DALY较高,分别为20 899.71、36 231.97人年。随着时间推移,职业性尘肺病平均YLL、平均YLD呈波动下降趋势。 结论:石嘴山市由职业性尘肺病造成的疾病负担不容忽视,对重点人群、重点行业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建议为患者实施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分级诊疗,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寿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心血管疾病是中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类型,它涵盖了一系列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引起的症状和体征。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抗血小板和血脂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不乏中国人群的大型研究。中国已步入中度老龄社会,疾病负担日趋严重,因此我国CCS指南的制定刻不容缓。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牵头,联合介入学组、腔内影像功能学组、心血管病影像学组和基础学组共同制定,是我国首部针对CCS患者诊断及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全面介绍了CCS的定义、诊断流程、治疗策略以及长期管理。本指南涵盖了CCS患者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合并症及特殊人群的最新管理建议。旨在通过本指南指导临床实践,全面提升我国CCS患者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视角下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我国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为优化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制定,提升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以"医院""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管理"等为关键词,在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检索2017年10月至2023年12月印发的医院传染病防控相关政策文件。基于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角度,从政策工具(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政策客体(内部客体包括医院、医务工作者,外部客体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风险管理生命周期(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效果评价)3个维度,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共纳入98份医院传染病防控相关政策,总计获得539条编码,其中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分别有134、179和226条,针对医院、医务工作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分别有239、25、24、26和225条,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阶段分别有117、34、326和62条。三维交叉分析发现,风险识别阶段多通过环境型政策工具强化医院(29/117)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责任(23/117);风险评估阶段采用的主要是针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需求型政策工具(6/34);风险控制阶段利用3类政策工具对各政策客体均提出了要求;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阶段主要是以环境型政策工具规范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33/62),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工作者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均无体现。结论:我国的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中,各类政策工具及风险管理各阶段的政策设计运用均存在差异,政策客体的责任分工尚需优化。政策制定者应合理运用政策工具,从公共卫生治理的角度强化对传染病风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政策覆盖,明确各类政策客体的责任分工,提高医院的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乳房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71岁,因左侧乳房红斑、斑块3个月就诊。3个月前患者左侧乳房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红斑,其上逐渐出现米粒大小红色丘疹,无痒痛等自觉症状,后皮疹逐渐增多、增大。自行外用"皮炎平",原有丘疹可变平,但仍有新发丘疹,并且逐渐融合成斑块。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无家族遗传病及肿瘤病史,无外伤史。入院体检:生命体征正常,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神志清,心肺无异常。双侧腋窝及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皮肤科检查:左侧乳房近胸部中线侧可见不规则浸润性暗红斑,边界尚清,其上可见不规则隆起性红色斑块,表面凹凸不平,呈结节状,质轫,表面无脱屑、破溃、结痂(图1)。辅助检查:血常规、乳腺彩超、血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彩超:除双肾泥沙样结石外,其余均无异常;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示:双侧颈胸部、腋窝、腹股沟及腹盆腔散在轻度增大淋巴结;盆腔内部分肠管基于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请血液科会诊暂排除淋巴结转移,建议行骨髓穿刺,但患者家属拒绝。皮损活检:灰白组织1块,大小为2.6 cm × 1.5 cm × 1.0 cm,皮肤面积2.6 cm × 1.5 cm。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未受累,表皮及真皮见无浸润带,肿瘤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呈弥漫浸润模式,肿瘤组织内大量异形淋巴样细胞,可见多核分裂象,细胞异形明显(图2),考虑淋巴瘤可能性大,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结果:人B细胞抗原CD20、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淋巴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MUM-1、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体相关蛋白a链CD79a均阳性,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阳性细胞约占80%,原癌基因阳性细胞占20% ~ 30%,Bcl-6、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共同抗原CD10、细胞角蛋白、黑素细胞分化标记物、外套层细胞淋巴瘤标记、神经黏附分子、黑素瘤特异性抗体、粒-单核细胞标记、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B细胞激活抗原、细胞周期蛋白D1、人抗疱疹病毒抗体均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