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应性皮炎瘙痒管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瘙痒是特应性皮炎(AD)主要的症状,也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控制瘙痒是AD管理的关键环节。为完善AD综合管理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过敏性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研究中心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邀请国内有关专家,针对AD瘙痒管理的重要性、发病机制、表现特征、严重程度评估方法、有效避免诱发因素措施、保湿剂合理使用、外用和系统药物规范治疗等达成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含燕麦仁油的舒缓护理霜改善儿童干皮症及角质层含水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一种富含燕麦仁油的舒缓护理霜对儿童干皮症及角质层含水量的影响。方法:2022年9—12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皮肤科就诊的干皮症患儿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3~12(7.3±2.6)岁。患儿双侧肢体用单中心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在皮肤干燥处用舒缓护理霜,每日2次,共14 d。分别在使用后7 d及14 d随访,检测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简易视觉评分、干燥严重程度量表(XSS)、特定症状总评分(SRRC)、患儿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舒缓护理霜的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干皮症患儿用舒缓护理霜7 d和14 d后,角质层含水量中位数分别为49.00(33.83,87.25)、48.84(32.58,100.34);较基线[26.51(16.00,47.75)]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3.075、-2.911,均 P<0.01)。简易视觉评分、XSS评分、SRRC评分、VAS评分与基线相比,均显示皮肤干燥、瘙痒评分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 d: Z=-4.424、-4.150、-3.943、-4.400,14 d: Z=-4.744、-4.409、-4.260、-4.409,均 P<0.01)。 结论:富含燕麦仁油的舒缓护理霜对儿童皮肤干燥及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有明显改善作用,无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水凝胶及其在神经再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水凝胶是一类具有化学或物理交联结构、具有高保湿和高吸水性但不溶于水的三维基质支架材料。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好、可模仿天然细胞质基质等特点,使其在组织工程、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神经组织工程是一个有望治疗严重神经疾病的快速发展领域,其中选择合适的基质支架材料并促进神经细胞分化和轴突生长对神经组织工程的总体设计至关重要。水凝胶已广泛用于向组织中递送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抑制剂的拮抗剂和其他神经生长促进剂,以改善神经系统再生困难的情况,且已被证明是神经组织工程的优秀基质支架材料。对各种已应用于神经相关研究的水凝胶系统进行了分类和讨论,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讨论了水凝胶在神经组织工程中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含积雪草苷和5%泛醇霜剂对非剥脱点阵激光术后皮肤修复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含积雪草苷和5%泛醇霜剂(B5多效修复霜)在非剥脱点阵1 565 nm激光术后创面修复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接受面部非剥脱点阵激光术患者84例,男8例、女76例,年龄24~50(39.5±8.6)岁,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行常规面部干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用B5多效修复霜。用皮肤性质测试仪及皮肤图像分析仪(VISIA)对两组患者术后皮肤屏障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7 d和14 d时,皮脂含量和角质层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经皮失水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927,7.833,12.430,4.538,10.083,8.017,均 P<0.05)。观察组术后7 d和14 d时红斑指数和黑素指数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92,2.807,3.485,3.009,均 P<0.05)。 结论:含积雪草苷和5%泛醇霜剂用于非剥脱点阵激光术后患者,有助于增强保湿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激光术后皮肤屏障功能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舒缓保湿修复霜联合激光治疗促进痤疮凹陷性瘢痕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舒缓保湿修复霜对痤疮凹陷性瘢痕剥脱性点阵激光术后创面修复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皮肤科以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例、女25例,年龄20~36岁(29.6±8.6)岁。采用左右脸对照方法,激光术后试验侧予以舒缓保湿修复霜,对照侧予以安慰剂,通过采集患者激光术前、术后1 h、1、3、7、21 d面部图片、皮肤客观数据,结合研究者半主观评价、患者主观评价观察创面皮肤反应情况、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激光术后1、3、7、21 d,试验侧皮肤含水量高于对照侧( P<0.05)、皮肤失水量低于对照侧( P<0.05);3、7、21 d,试验侧皮肤色素沉着指数低于对照侧( P<0.05); 3、7 d,试验侧皮肤红斑指数低于对照侧( P<0.05); 1、3、7 d,试验侧创面皮肤红斑、水肿、干燥紧绷等反应低于对照侧( P<0.05)。试验侧创面疼痛持续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侧( P<0.05)。患者对试验侧护理产品滋润度、舒适度满意度优于对照侧( P<0.05)。 结论:患者激光术后使用舒缓保湿修复霜无不良反应,可较好地抑制皮肤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后色素沉着、促进皮肤愈合,有助于激光术后创面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葎草黄酮凝胶的制备及其对湿疹小鼠的初步药效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制备一种律草黄酮外用凝胶,探讨其对湿疹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葎草中的黄酮,以卡波姆940作为凝胶基质,葎草黄酮水溶液作为分散介质,甘油作为保湿剂和增稠剂,制备葎草黄酮凝胶,对凝胶的酸碱度以及体外释放率进行质量评价.采用2,4-二硝基氯苯在小鼠背后建立特异性湿疹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10 d小鼠背部涂抹律草黄酮凝胶.观察记录湿疹小鼠30 min内瘙痒次数和瘙痒持续时间,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湿疹小鼠背部皮损处PAR-2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IL)-2和IL4的含量以及皮损组织中白三烯B4(LTB4)和白三烯C4(LTC4)的含量.结果 葎草黄酮最优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0∶1,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90 min,提取剂浓度60%乙醇,葎草黄酮得率为1.780 3%;葎草黄酮凝胶最优制备条件为卡波姆940含量为4.72%,甘油含量为15.75%,粗黄酮含量为0.79%.制备的葎草黄酮凝胶外观呈棕黄色,均匀细腻,pH范围在6~7之间,葎草黄酮凝胶中黄酮含量为3.20 mg/g,葎草黄酮凝胶48 h的体外释放率为68%.葎草黄酮凝胶显著降低了湿疹小鼠30 min内瘙痒次数与瘙痒持续时间(P<0.01),抑制湿疹小鼠皮损中PAR-2的表达(P<0.01),上调湿疹小鼠血浆中IL-2的表达(P<0.01),下调血浆中IL4的表达(P<0.01),减少皮损组织中LTB4和LTC4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 成功制备葎草黄酮凝胶.葎草黄酮凝胶可以通过调节机体Th1/Th2平衡、抗炎和止痒对湿疹小鼠发挥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黄芩微乳凝胶对小鼠慢性湿疹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拟在前期黄芩自微乳的研究基础上,制备黄芩微乳凝胶,并考察其对慢性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优选凝胶基质、保湿剂等,确定黄芩微乳凝胶的处方工艺;采用Franz扩散池法评价微乳和微乳凝胶的体外透皮性能;建立鼠耳慢性湿疹模型,测定黄芩微乳凝胶对小鼠耳肿胀度、肿胀抑制率、病理改变以及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考察对小鼠慢性湿疹的治疗效果.结果:黄芩微乳凝胶理化性质稳定,微乳凝胶相比于微乳具有更好的透皮性能,微乳凝胶中主要成分黄芩素、汉黄芩素的累积透皮量分别为微乳的1.85倍、2.77倍,且微乳凝胶的稳态流量和渗透系数显著升高,滞后时间明显缩短;药效学研究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黄芩微乳凝胶可显著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P<0.05),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减少37%以上,相较于传统的以黄芩苷为主的水提物和水提物凝胶对慢性湿疹的治疗作用更好.结论:黄芩微乳凝胶制备工艺可行,透皮性强,对慢性湿疹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含4-叔丁基环己醇及透明质酸的保湿剂改善敏感性皮肤的功效和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评价含有4-叔丁基环己醇及透明质酸的保湿剂对于敏感性皮肤屏障功能和不适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耐受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通过敏感性皮肤自评问卷(华西问卷)和乳酸刺激试验筛选30例敏感性皮肤患者,每日2次连续使用试验产品28 d.在基线(D0)、使用后7 d(D7)、14 d(D14)、28 d(D28)分别进行测试,包括VISIA面部拍照、角质层含水量和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乳酸刺激试验(Lactic acid sting test,LAST),同时由研究者对皮肤红斑、脱屑程度进行主观评分;患者主观评估皮肤灼热、刺痛、瘙痒等不适症状,并根据华西问卷对皮肤敏感程度进行主观评价,记录所有的不良反应.结果:使用试验产品后各时间点角质层含水量均高于D0水平(P<0.05),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角质层含水量持续升高,TEWL降低(P>0.05).乳酸刺激试验分值各时间点较D0水平均下降(P<0.05).各时间点与D0相比,研究者评估皮肤红斑、脱屑评分,患者评估灼热、刺痛、瘙痒症状评分及华西问卷评分均有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含有4-叔丁基环己醇及透明质酸的保湿剂对于敏感性皮肤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敏感症状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痛舒凝胶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痛舒方为治疗痛经的临床常用方,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将该散剂改良为凝胶膏剂,并考察其体外透皮吸收性能,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建立综合评分标准,结合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法确定凝胶膏剂的基质用量.进行体外透皮实验,以延胡索乙素、芍药苷、粉防己碱、乌药醚内酯为评价指标,考察加入不同比例氮酮促渗剂对凝胶膏剂体外透皮渗透量的影响.结果 痛舒凝胶膏剂基质的最优处方为聚丙烯酸钠0.50 g、甘氨酸铝0.1 g、保湿剂8.00 g(甘油∶丙二醇=8∶2)、酒石酸0.1 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明胶1.75g(CMC-Na∶明胶=1∶3),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结果表明,透皮促渗剂比例为3%时药物透皮效果最好.结论 用最优处方制备的痛舒凝胶膏剂,具有骨架型缓释制剂的特性,为痛舒方外用新剂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PSAT1基因变异致儿童期鱼鳞病合并青少年期周围神经病的磷酸丝氨酸氨基转移酶缺乏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先证者 男性,16岁,汉族.因全身散在红色皮疹、鳞屑12年余,伴双下肢麻木、无力4个月,于2020年7月18日入院.患儿4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红色皮疹、鳞屑,并逐渐向躯干、上肢及头颈部进展,皮疹未高出皮肤,按压不褪色,偶有瘙痒,无疼痛、发热乏力、腹痛腹泻,外院诊断"鱼鳞病",长期外用保湿剂尿素霜,皮疹未见消退,冬春季加重,反复发作,皮疹逐渐增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